514-613-1276
contact@mengchenghui.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00-17:00
热搜: 房产 留学 医疗
此时此刻 就在那天 - 写给女性公民周秀云 attach_img
就在那天 - 写给女性公民周秀云 词/曲:师勇(蒙特利尔) 豆瓣: http://site.douban.com/liuxianmowang/ youtube: https:///watch?v=ZKSKLhwkIfQ 优酷: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Y3MTM2MzY4.html 56:http://www.56.com/u86/v_MTM0MTAzNDUx.html 更多信息: www.shiyong.co.nr 你有秀丽的头发 岁月不曾减损 它的光亮 你有温暖的家 老公疼爱 儿女在长大 就在那天, 你的头发被他践踏 像株野草 阴霾天空, 几个警察视而不见, 你绝望的挣扎 你问他可有灵魂 是否他也有一个家 他的妻子和孩子 是否也在家里等他 就在那天 他的黑警服像块铁 黑得可怕 就在那天 他的黑皮鞋踩住你 像踩着野草 来来回回,警笛声 来来回回,脚步声 来来回回,谈笑声 来来回回,哭喊声 芸芸众生谁没有父母 谁没有家谁没有爱 为何把你踩在脚下 就像踩着野草 就在那天你苦苦哀求 他的皮鞋踩着你头发 就在那天你停止了呼吸 他的皮鞋践踏着你 你可听到,警笛声 你可听到,脚步声 你可听到,哭喊声 你可听到,可你再也听不到 歌曲创作背景: 2014年12月13日下午4时­许,女性公民周秀云讨要工钱,在遭到龙城派出所民警殴打和侮辱后,死在该所内,同时,他的丈夫­被打断六条肋骨,他的儿子也遭到警方关押。 河南郸城县农妇周秀云生前照 一名身穿警服的男子疑似用脚踩着周秀云的头发。新华社发 新闻链接: 一个非正常死亡的讨薪农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YAjpXAuzrg http://news.sina.com.cn/c/2015-01-06/105931365683.shtml
最后发表: 此时此刻@ 2015-1-7 14:51 3754 0 2015-1-7
admin 在蒙特利尔说汽车 attach_img
我要说的汽车,是家庭小汽车,公交车和校车,我想说说来蒙特利尔后耳闻目睹的与汽车有关的人和事,及由此产生的联想。 开车人:在蒙特利尔{以下简称在这里},几乎每个家庭都有车,这里的开车人都很自律,很友好。我从未见到开车抢道和闯红灯的现象。即使在只有两条车道的远郊,汽车拐弯时,车轮也不会“借角度”压中线,这里的开车人就是这么自觉,这么守规矩。国内唱在嘴上贴在墙上的“礼让三先”“宁停三分,不抢一秒”的“司机准则”,这里的开车人不唱不贴但都做到了。至于开霸王车,开疲劳车,酒后开车的现象,更是少而又少。这里的开车人热爱生活,每逢世界杯或有大的体育赛事,不少开车人都会把自己喜欢的球队的队旗或国旗插在车上,一时间,五颜六色的各种旗子随着车流“招摇过市”好不热闹,此情此景国内难得一见。 汽车喇叭:在这里,我几乎没有听到过汽车喇叭声,就好像这里的汽车压根就没有喇叭这个装置。在国内,“汽车的喇叭,就是司机的嘴巴”,嘀--嘀,有事没事都要按它两下,两车交会遇见熟人时,鸣温柔喇叭致意;上下班交通拥堵时,鸣凶狠喇叭驱赶行人和自行车;汽车停在社区大院等候,鸣焦急喇叭催人赶快下楼。司机只顾把喇叭玩得得心应手,那管它噪声扰民和社会公德。 汽车车牌:车牌是对车辆的编号,显示汽车的一些基本资料。这里买了汽车,很快就能办好车牌,汽车就可以上路了。在国内可没这么简单,车牌问题难倒了不少购车人,你买了车,也会因为办不了牌上不了路。有些城市实行摇号发牌,理由是“控制汽车数量,缓解交通拥堵”,看似简单的车牌,在管理部门的手里变成了创收工具,某大都市,每个月定额发放数千块车牌,一块车牌要卖上万元,近二十年过去了,车牌售价已涨到七万多,交通拥堵并未见明显改善;如果你想选择一块“个性车牌号”,可以,再接着掏钱吧。 拼车:拼车是一项环保和减少交通拥堵的可行措施,在这里受到全社会的推崇和鼓励。拼车可以走公交专用车道,有些大公司给拼车人好的停车位,或给予补贴,相比之下,国内对拼车的理念实在相差甚远,他们视拼车为非法载客,非法营运,更有甚者,一些管理部门还故意设下陷阱搞钓鱼执法,讹诈处罚车主。真是不应该。 停车场:这里的停车场很多,超市或购物中心门口都有大的免费停车场。在市中心停车都用咪表收费,省去了很多人力。在城区,有时也能找到免费停车的路段,不过,它会标识清楚,告诉你在某一个时段是免费的,其它时段则要用咪表收费了。如果你想省钱,可以把车子停得离市中心远一点,用经济杠杆调节,各取所需。你如果乘飞机短期出差,可以把车停在机场停车场,出行回来再驾车回家,非常方便。相比之下,国内停车场的建设远远落后于汽车的发展。路边哪里能停,哪里不能停没有明显标识,稍不注意,汽车就会被清障车拉走。有时停在路边或别人门前,车辆遭损坏导致闹纠纷的事情屡有发生。 买汽车:在这里,高中低档的新车,二手车都有,选择余地大,价格比国内便宜,在这里,路上跑的大多是欧美日韩汽车,很少看到MADE IN CHINA的车,我家买的是韩国“现代”,价廉物美,轻便省油,用了八年没出现过大的故障,韩国的汽车工业起步比中国晚,但它在全球的销量已欲与“丰田”和“大众”一比高下了。 现在,中国的GTP居世界第二位,《嫦娥号》已经载人登月,《蛟龙号》能够下潜5000米深海,中国有能力生产第四代,第五代舰艇和战机,真可谓能上九天揽月,能下五洋捉鳖,为什么关乎民生的汽车不能进入国际市场?国人何时能看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中国车”的霓虹灯广告闪烁在纽约时代广场和巴黎香榭丽舍大街?〔注:上世纪80年代,北京王府井曾有过“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广告,后因反自由化而被摘除〕 公共汽车:这里的的公共交通非常人性化,处处体现了“为您服务”的宗旨,公交车线路多,营运时间长,每个公交站点都有汽车到达的时间表,非常便民。上下班和上学放学时段还会增加车辆密度,除了上下班高峰乘客稍多一些,大多数时间公交车都很空。在凌晨和深夜,即便只有一两个乘客,公交车仍然按班次运行。各路公交车终点站的停车场,大多靠地铁附近,便于换乘。公交车厢内整洁安静,只有轻声细语,没有大声喧哗。 校车:在国内,常有校车出事导致学生伤亡的报道,事故原因多是汽车老旧或超载超速,死亡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令家长悲痛欲绝。在这里,校车都是好车,颜色和车型有别于其它车辆,校车由专门部门管理,由经验丰富的司机驾驶,当校车停靠路边接送学生时,后面的车辆都会自动停下等候,不会超车,更不会按喇叭催督。所有车辆经过有学校的路段,都必须减速行驶。 警察:这里的交通秩序好,交通事故少,也是严格管理的结果。交通安全从源头抓起,这里对考驾照的要求非常严格,之前,必须读完两本厚厚的有关交规的书,有的人交规理论考试及格,但路考经过三五次,甚至七八次才过关的不在少数。这里道路上的画线和交通指示牌都非常清晰,非常醒目,警察和警车的身影无处不在,他们有时停在马路边,有时行走巡逻。遇见超速,未系安全带等违规车辆,开出罚单,执法如山,这里的警察“原则性很强”,执法不留情面。相比之下,国内有些城市交通秩序靠交通协管员维护,对肇事者的处罚有时是人情执法,只要找到门路“破财消灾”,就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停牌:在这里,在没有红绿灯的十字路口或社区的交叉路旁,都竖立了写有ARRÊT的停牌。无论前面和左右有没有车辆或行人,汽车看到停牌都会自觉地停下几秒钟后再继续行驶。有时候,四个方向都停有车,司机会根据先来后到次序,有秩序地通过路口,在这里只会看到礼让三先,没见过争先恐后,更没见过因为抢道发生口角或造成事故。 现场没有警察〔也没有摄像头〕监督,全靠开车人自己疏导交通,分流车辆,国内的朋友听我说到这件事,真感到有点不可思议,我第一次看到这个场景时,由衷佩服停牌发明人的智慧,更加佩服开车人的职业操守,与其说这是一种交通意识,不如说是一种人文素养。 一滴水能折射太阳,有关汽车的这些人和事,展现了不同的社会风尚和管理水平。
最后发表: admin@ 2014-9-4 18:04 3669 0 2014-9-4
decoraport. 寒冬时节谈养生【精彩分享】 新人帖 attach_img
蒙特利尔地处寒带,冬季漫长而寒冷,冬季养生很有讲究,良好的饮食起居生活习惯,帮你安度长冬。 1、感冒是我们常见的急性病,除了热感中暑,其它的感冒都是外感风寒得来。感冒人人经历过,但每个人的症状都不同,原因在于感受风寒后,身体局部体温降低,肌肉收缩,神经传递不正常,体液循环受影响,各个系统、器官、组织间不能正常地协调工作,此时,某些组织、器官本身有慢性病或功能较差,就容易发生急性的炎症反应,如头晕、头疼、流鼻涕、咳嗽、哮喘、打喷嚏、喉咙痛、肌肉疼痛、腹泻等症状。为什么感冒的症状大都是呼吸系统的症状?是因为外感风寒首先侵袭人体的皮肤、颈部、头部,肺主皮毛,是抵御外来入侵的第一道防线,肺系统包括鼻子、气管、支气管、肺,所以流鼻涕、咳嗽、哮喘、打喷嚏、喉咙痛、是最常见的症状。 2、感冒最容易发生的人群是小孩和老人。小孩身体发育还不成熟,正气不足,免疫能力不强;老人的身体各个器官功能衰退,正气已衰,免疫能力差,身体产热能力差,怕冷。所以小孩和老人是易感人群,重点保护对象。其实,所谓的保护就是小孩、老人穿暖点,不要正对冷风,出汗要擦干,不要着凉,减少热能消耗。 3、感冒为什么会发热?中西医解释有区别:中医认为是体内的正气和外来的邪气相搏,打得热火朝天,所以发热;西医认为身体有病菌感染,为了杀死病菌的应激反应,所以发热。适当的发热对身体是有清洁体内“垃圾”的作用,能够提高自身免疫力,对小孩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细心的家长会发现,小孩发热过后,胃口好,精神好,长得特别快。低热的小孩不必马上给他吃退烧药,保暖,让他多点休息,多喝水已足够,更加不能在头上、身体上有冰敷,不但不能退热,可能体温升得更高。得了高热要及时处理,如41度以上的。在加拿大,带小孩看急诊,低热症状医生是不给作处理,让家长带小孩回家多喝水。除非低热又有以下症状要看急诊:(1)小孩精神很差,迷糊不清,反应迟钝;(2)有咳嗽和哮喘(3)激烈的呕吐(4)腹痛严重(5)激烈头疼。 4、人体正常体温是36.5度--37度间,高于这范围是发热,低于这范围是低体温。经研究发现体温每升高1度,人体的免疫力提高4倍,说明体温相对提高对身体是有好处的。体温过低会造成体内的工作环境受影响,人体各个系统、器官的正常功能活动要有足够的热能来维持,如呼吸、气体交换、体液循环、神经活动、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等等。相当于110伏电压的机器,只提供100伏电压工作,机器容易损坏。如果我们身体长期体温在35度以下,身体内部的工作当然受影响,常年积累病就出来了。研究发现35度以下的体温很适合体内癌细胞的生长,所以易得癌症。要知道癌细胞在每个人体内都存在,只不过当身体强壮、免疫力强,癌细胞就不能分裂长出更多癌细胞,自然就成不了癌症病人。中医有句口头禅“正气充足,邪气不侵”。充足的正气就包含有足够的体温和强大的免疫力。正气充足不容易得感冒也不容易得癌症。 5、人活到30岁,身体机能开始下降,工作能力下降,体力恢复比20多岁需要更长时间,说明正气已开始衰退,这时候就要开始补充正能量。在平静状态下人体产热主要靠内脏完成,运动时,骨骼肌的产热比内脏更多,所以运动能补充自身发热的不足,同时过多的热量通过汗液带走,不至于发烧。运动能提高人体的心肺功能,经常参加长跑的人肺活量和每搏输出量比普通人高很多,平静状态下,身体产热比普通人高,所以这种人不太怕冷,也不容易感冒。“生命在于运动”,中医和西医都把运动当作一个强身法宝。小孩从早到晚不停地动,说明他的活动能力强,需要运动,越动生命力越强大;老人行动迟缓,再不动,离生命的终结也不远。体弱多病的人更加需要运动,持之以恒,身体会好转,不要习惯地把身体交给医生,健康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才是最安全。病治好了是暂时的,身体不强壮,病又回来找你,当然,医生想你常常来看他。 6、我有一位朋友,40岁左右,第一次见到他时,不停的咳嗽,并且要低着头咳才舒服,他说已咳嗽了两周,感冒引起的。我问他是不是感冒只咳嗽不发热,他说是,这几年每年都有几次感冒,但都不发热,咳了很久都不好。我心里明白,送他两个红豆包,叫他有空就热敷,他很听话,天天背着红豆包,第4天突然接到他的电话,声音有点激动。“老庞呀,我终于发烧了”。其实我也有点激动,因为他是我第一位有这样治疗的案例,他的咳嗽比以前都好得快。能发烧,说明他身体有足够能量对抗疾病,免疫力也提高了,正气压倒邪气,病自然就好了。后来,他开始相信我做的原始点疗法,经常热敷、喝姜汤、运动、少吃生冷食物,这2年,感冒比以前少了很多,脸色好看了,体重也增加了。 7、既然正气那么重要我们如何来提升正气呢?(1)减少无谓的体能消耗:一切让体温降低和过度消耗精力的活动都会消耗我们的热能。《1》冰冷的水、饮料、雪糕;《2》寒性的药物、食品、水果、蔬菜;《3》在水温太低的地方游泳;《4》衣服穿的不够暖和;过度的体力劳动或运动;《5》熬夜;《6》精神压力过大。 当然,适当的体能消耗是有好处的,如适当的体力劳动和运动可以增加我们的内能,让身体进一步的强壮;健康人喝点冷饮料,身体很快就能补充损耗,但长期大量地喝,身体就受不了;体弱多病的人群还是吃、喝暖、热的东西最好,尤其对一些脾胃虚寒,脸色不好,手脚怕冷的人更重要。(2)懂得补充正能量:就是让你的身体的热能增加。《1》运动,最好有汗出;《2》晒太阳、桑拿、洗热水澡、温敷、睡电热毯;《3》多吃温补药物;蔬菜、水果多吃温性的;《4》病患者,要积极去治疗,有内治法中西药,手术等;有外治法针灸、推拿、拔火罐、刮痧等;其中原始点疗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原始点疗法的内容包括:推拿、温敷、姜汤、温补中药等温补的方法,全部是采用增加身体热能的手段,没有泄法,是一种纯补法,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最后发表: decoraport.@ 2014-12-1 20:40 3667 0 2014-12-1
此时此刻 时代学院与三佳中文学校联合举办秋冬养生座谈会 attach_img
时代学院与三佳中文学校联合举办 秋冬养生座谈会 11月23日,时代学院与三佳中文学校诚邀中医专家举办秋冬养生讲座,为听众带去寒风中的温暖与呵护。 在三佳中文学校的教室里,庞郁医生向大家介绍了新兴的原始点疗法,该疗法结合传统中医方法,对各种痛症及急慢性疾病均有显著疗效。庞医生还介绍了秋冬养生常识以及适合本地气候的养生食谱,并为听众做了现场诊治。许多听众反映,讲座内容非常精彩,现场诊治卓有效果,使人获益匪浅。 此次讲座是时代学院成立以来举办的第一次活动,今后,时代学院还将举办文化、艺术、思想、健康生活等各种主题的活动,敬请大家关注。 时代学院发起和创办人林炎平先生讲话 时代学院干事枫子介绍时代学院情况 三佳中文学校校长安平女士讲话 庞郁医生为听众讲授健康养生知识 听众们
最后发表: 此时此刻@ 2014-11-24 15:44 3652 0 2014-11-24
此时此刻 教育杂谈 attach_img
教育杂谈 文 / 任君抒(蒙特利尔) 教育方法 :中式﹑西式﹐哪式好﹖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冀望孩子能进入名校以便它日晋身精英行列﹐许多家长都不自觉地成为威严的中式“虎妈”。中式教育的孩子成长路﹐难免是被家长“迫”着走。 “优秀也好﹐一般也罢”﹐只要孩子实实在在快乐地成长﹐比什么都重要﹐也成就了轻松悠然心态的西式“绵羊妈”。西式教育的孩子成长路﹐从小练着自己走。 而长远宏观孩子成长后的表现﹐则觉得前者是赢在起点﹐后者却胜在终点。我个人体会﹐觉得还是两式取长补短为最佳策略﹐可以尽收中西文化教育的精华。 严励的“虎”式﹐未必是个个孩子都承受得了﹔且又限制了孩子应有的自由﹐淹没了他们潜在的兴趣与长处。本来可以轻轻松松的假期活动时光﹐都被家长们当作孩子的最佳补习超前时﹐孩子们的童真失去太多了吧。有统计报导﹐中国的“虎娃”资优生﹐进入了美国长春藤学府的第一年退学率﹐竟是25%哩。 北美的教育方法﹐在于从小就培养学生们的主动能力﹑思考活跃﹑创新改革勇气﹔以及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参予精神。小小的年纪就勇于表达和良性争议﹐从小养成议求共识的习惯。如此﹐一方面他们既有可能发展自己的个人特质﹐另方面又学会和习惯尊重他人的特质。在这样自由开放氛围下长大﹐他们成人后就能充满正能量去步入和容纳异己的社会﹔他们都有重视自己和别人的价值的理念﹐成为引领国家向前挺进或世界高科技创造发明潮流的人物。一个真正的大国﹑强国﹐需要这样的接班人。 更重要的是﹐北美对下一代的教育比中国人更着重知识以外的培育:在学校里﹐除了各种科学知识外﹐他们学习的是自律﹑对自己和别人的尊重﹐及如何解决问题、纠正流弊﹔整个社会都非常注重保护孩子的自信。学校从不排名次﹐也不大张旗鼓地表彰学术获奖的孩子﹔不把成绩和孩子的名字同时公开。而老师特别擅长培养孩子无坚不摧的韧性和毅力。这就是普世价值观下的公民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打造着国家未来的合格公民。 中式的教育﹐时时更专注在无所不在的竞争意识,与谁争锋﹑三甲名次﹑星光闪闪之类的虚荣理念。 本地如雨后春荀般冒起来的中文学校﹐登在中文小报尽是令人眼花缭乱的“金牌﹑最佳……”广告﹔时有登出一大堆获奖﹑排名﹑考入名校学生等信息来满足华人家长的心态 (或是为了争取生源吧)。有的兴出造“星”之举﹔曾有广告﹐不止列出得奖学生名字﹑名次﹐连同父母的大名也荣登榜上﹐真令人叹为观止﹗那份凌厉的荣归氛围的渲染﹐连原来是“绵羊妈”的忍不住也要随大流而“虎”起来应市哩。其实这些捧“星”﹑荣登之举﹐在北美教育制度的原则里﹐却被认为正正是在损毁孩子的纯真心灵和阻碍公民教育。 诚盼近代新兴的中文学校教育者和家长们﹐请不要把从家乡带来的“包袱”打开﹐令里面的“土产”作风﹐把本来移民就是为了孩子能享受到北美优秀教育制度的氛围都给污染了﹗还给孩子们轻松正常的学习环境﹐跟着兴趣走﹑纯真活泼的假期吧。否则﹐又回到“虎娃”“苦娃”的老路上﹐太以令人扼腕了。 家教:“鹿式”家长与“狮﹑狐﹑蟹式”家长的教育理念之分野 中国古训﹕“身教胜于言教。”可是﹐近代的中国家长又有几多能以身作则来教育孩子呢﹖ 近期﹐“李天一轮奸案”主犯被判十年﹐成了国内沸沸扬扬的热议案件。本来不过是一群因为娇生惯养而无视法理藐视法纪的“惨绿少年”犯案﹐应受法治制裁就是了。偏偏身份不过是军旅歌手的李母梦鸽﹐却直把法庭作舞台。自视特权阶层﹐出言不逊去侮辱被害人﹔螃蟹般横行﹐硬要律师为其“惯犯”的儿子(虽属未成年﹐却已是再次犯案) 作“无罪”辩护﹔还向律师放言造“威”﹕“军方都很关心这案子。”如此狐假虎威的所为﹐与其子一并被视作公害。一位父亲给梦鸽的信最中肯写实﹕“把孩子送上法庭的﹐不是法官﹐不是被害人﹐而是作为母亲的你。” 此案不由得让我想起我儿子当年就读的学校Selwyn House School校园里的“鹿式”家长的风范﹐何其鲜明比照﹗ 当年时任总理的克里靖(JeanChretien) 的三个外孙 (简称“大﹑中﹑小孙吧。小孙孙尤其淘气可爱﹗——题外话了。)同在其校读书﹔他们同时也是魁省首富﹑加国富豪,最近刚过世的鲍尔集团 (Power Corp)的创办人Paul Desmarais的内孙。在势利人眼中﹐这三个小子的母亲 Mrs.Desmarais(Mrs.D.)的背景够得上又权贵又富贵了吧。 一天下学﹐“中孙”的一页草稿废纸掉在地上﹐老师要他捡起来。“中孙”不经意地说,那不是他的活儿。老师再次要求﹐他回应﹐在家里那是由佣人干的活。老师当即训示﹕“不管你在家有多少佣人打理事务。这里是学校﹐你就必须遵守校规。我数至第三声之前﹐你必须把纸张拾起。否则﹐见家长。”小子在第二声还是负气不动﹔在老师数第三声的同时才把纸张捡起来。老师告诉他﹕“你行动太慢了﹐且似乎气不顺。一样要见家长。” Mrs.D.一接通知﹐第一时间带同儿子来到老师办公室﹐听完老师的陈述﹔回过头问其子﹕“你明白犯了什么错误吗﹖”小子满脸愧色地点头。Mrs.D.当即诚恳地向老师道歉自己家教不到位﹔并多谢老师能严格公平相待。嘿﹐人家又贵又富的“鹿妈”可没对老师放言﹕“我家父、家翁都很关心这个约见呢﹗”而且﹐据其他家长反映﹐以后见到“中孙”连走廊地上的纸屑都主动捡拾﹐孺子可训也。 另一“鹿爸”范例。 儿子学校每年结业时﹐都有一个家长聚会晚宴暨体育颁奖会。有一年的聚会﹐开宴时间已近,一位家长从他的座驾上下来﹐既没有保镖傍在左右﹐又没有特警开路﹐大步流星地跨上学校大门前的石阶﹐走进前门的接待处报上儿子的班号﹐接过学生接待员递上的家长襟牌﹐顺手放入西装袋里。当他甫进宴会礼堂大厅时﹐一位学生接待员适时地趋前一步﹐礼貌地说:“这位家长先生﹐麻烦您把家长襟牌挂上﹐多谢。” 呵﹐这位家长似乎有意要“考考”这位学生的应对﹐微笑着“刁钻”地说﹕“全加拿大的人都认识我哩﹗”学生一怔﹐很快就平静地回应﹕“穆龙尼先生﹐是的。那是在公众场合﹔但是﹐现在是我们学校私人性质的家长聚会﹐不是国会。每位家长都凭襟牌互相认识﹐以便大家沟通交流。在这里﹐所有家长一视同仁。穆龙尼先生﹐多谢您的合作﹗”轻轻地鞠了一躬才转身离去。这位“鹿爸”﹐无须“狐假”﹐可没有发“虎威”,反而欣赏地点头微笑。 旁边的家长都对学生报以赞许的微笑﹔一位银发祖父级的家长对他竖起大姆指﹐表扬小子不卑不亢的得体对答和礼貌举止。 而转过身去的前总理穆龙尼先生﹐也同样向迎面走来的校长Mr.William竖起大姆指,赞扬学校培养了这样品格的好学生﹐有原则﹐有勇气﹐懂事有礼﹕“我们的国家就需要这样拥有平等理念﹐大无畏精神的年轻人﹗” 在加国﹐这些又权又贵又富的人士﹐只作平和的“鹿式”家长﹐在任一小节上都不会显示他们的身份矜贵﹐自我修为平等于国民百姓。这种以身作则是对孩子的最好教育。 Selwyn House School “国教”:成了阉割教育道德灵魂脑垂体的慢性麻醉剂 不同政治体制下的国家教育理念的差距﹐何其分野﹕ 哈佛大学校长告诉毕业生﹕你们要“改变世界﹗”北京大学校长告诉毕业生﹕你们要“服务国家战略。”前者的舞台是世界﹐属宏观。后者的舞台是国家﹐属本位。那么﹐培养什么样的心态才能迎合中国当权者的需要呢﹖大家不言而喻了吧。但是﹐到底哪种理念才拥有真正的教育价值呢﹖也是不言而喻吧。 中国特色教育体制﹐堵在极端本位主义思想和狭隘意识的爱国主义“围城”里﹕大学老师“七不讲”﹔“九号”不准提﹔关起门来“自言自语”。如斯“国教”﹐与下面的教育理念正相反﹕ 美国有一所私立大学Grinnell College﹐以心理学著称称﹐美国历史专业也很不错。一位亚裔留学生 L.入读﹐有如下极深刻的体会﹕ 历史教授是耶鲁大学博士﹐非常精于美国的各阶段历史。每次上他的课都在多了解一段关于美国“做坏事”的历史﹐似乎是一边倒地批评美国﹐连他这外国人听了也不舒服。终于﹐与一位特意来上这教授课的美国同学交谈﹐告诉他心内的疑惑。谁知这同学回答﹕“我之所以付这么多钱上这大学﹐听他的课﹐就是为了学习这种真实的历史……如果我们没有自我反思﹐国家就会再犯与历史上一样的错误。”L说﹐他由此教授和这同学身上得到深刻的启发﹐毕业后经年不忘﹕美国大学里不怕任何人批评美国﹔美国人甚至比外国人更激烈地批评自己国家的缺点。在这种开放﹑宽松的环境里﹐他发现的不是美国的缺点﹐而是美国的优点﹕美国为什么会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为什么会吸引那么多不同国家﹑不同价值观的人们﹐其原因就在于美国吸取教训自我调整的能力很强。美国大学的宏观放眼世界与自我反思﹐起到了推进国家的前沿引领作用。 Grinnell College 当前﹐中国的“颂圣文化”教育﹐则只可传道“中国好声音”。大学教师只能成为中国特色教育的单一推销“爱国情操”政治思想传销员。 中国国教﹐已然成了阉割教育道德灵魂脑垂体的慢性麻醉剂。大学教授中部分人正在因此走向沉沦、堕落。 最近﹐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夏业良被北大以“教学不合格” 的理由解聘。他的遭遇代表了当下自由派知识份子在“国教”中被打压的处境。也是当权者对学子非“爱国主义”思想免疫的“防范”措施﹐对自由派思想的控制﹑赶尽和扼杀。 与夏业良的“教学不合格”相比﹐那收黑钱去唱红(黑金主子已被判无期了)﹑煽动族群对立﹑满口粗言秽语的教授﹔以及那已被告发的年过半百﹑以录取为饵忽悠应届高中生与其同居的教授﹐他们竟可以毫无羞耻地被北大容忍。他们的道德﹑人格是否更够得上“合格师资”?! 北大﹐已然丧失了历史曾经赋予它的引领中国改革前锋的光环﹐沦落为政治思想教育体制洗脑的“爱国情操”传销员。而北大教授以“30﹕4”的投票来决定对夏的解聘﹐也正好反映了教授中大部分人已然失却了往昔象牙塔里高知们的高风亮节与风骨﹐或趋炎附势﹐或明哲保身﹐或宁左勿右﹐或随波逐流﹐或兼而有之地沉沦。我们有这样的感叹﹐并不是偶然。须知﹐80年代﹐同为北大教授的郭罗基﹐也因“资产阶级自由化”而被“上面”要求撵出北大﹐却被北大拖着不办﹔最后至邓小平动气了,才把郭转往南京大学。可是﹐“经改”三十年过去了﹐北大在处理同类问题上﹐竟反而道理人事相悖。如此慢性麻醉而量化的堕落﹐怎不令人心寒﹗ 中国已然经济崛起﹐走向国际舞台﹐期望在国际事务上发挥更大的话语权。但﹐另一方面﹐泱泱大国的国教理念﹐却自私心太重﹐公德心太弱﹐只为着眼于本位的权力和金钱。总在试图建立一层以“爱国主义”为“保护膜”﹐洗脑国民﹑后代﹐以此来维持一党专政的独裁。如此滋生出畸形的“围城心态”﹐因应而生的教育机制和育人政策﹐造出来的人格价值观当然深受影响。不是胸怀天下的爱国公民﹐而仅是民粹心态的“爱国的人民”而已。这样的“人民”﹐难以消除自私自利的本位主义。每个人都想着钱与权﹐自然难以成为新事物的创造者﹑成为情操高洁的为人类服务的爱国公民。 当下中国教育机制下的产品﹕有在学的大学生被聘去当临时“特警”助迫拆迁。低档毕业生聘去当“网警”监察互联网。高档硕士﹑博士生被军方收罗去当“骇客”(专攻外国机密电脑系统)﹔也有作商业骇客﹐专门入侵外国大小企业的电脑系统﹐盗取专利产品原型及资料以作仿制图利﹐或盗取商业创新及技能资料﹐以节省研发费。每年令外国大小企业蒙受严重经济损失。举国上下﹐山寨气十足﹗中国“国教”下﹐都培养了什么样的道德品格﹖当然﹐他们的作为也真够“爱国”哩。 “文革”后的代代掌权人﹐己然改变了中华民族民国时代的高清教育风气。令学府教育理念与政治机制接了缝﹐大学学府似乎已成了制造机械人的流水线。如斯政制下教育即使再“改革”﹐也不过是多加几条控制线路而已﹐一样没有灵魂。真让我们这些对中华民族教育崇尚怀旧的一族﹐“心事浩茫连天宇”哩。
最后发表: 此时此刻@ 2014-11-19 17:02 3644 0 2014-11-19
admin 为韩剧叫好 attach_img
文 / 达路仁(蒙特利尔) 听说“韩剧”让许多观众“上瘾”,因 为没有看过,所以不解其祥。听说 2013 年的电影《辩护人》,好评如潮,在 韩国创票房纪录,忍不住在网上找到看看。 尽管一开始情节进展有点慢,但看完了, 让人不胜感慨。 我不由得为韩剧叫好,对 韩国人肃然起敬:我们的近邻,他们真的强, 他们真的了不起! 据说,《辩护人》是韩国作家杨宇锡 自编、自导的首部电影作品,根据已故韩 国总统卢武铉早年真实经历改编,以 1981 年全斗焕独裁政权执政时期的釜山为背景, 讲述了平凡律师宋佑硕为震惊全国的“釜 林事件”注受害学生进行人权辩护的故事。 连饭钱都付不出的“屌丝”宋佑硕考下了 律师执照,他善于把握商机,赚了钱,让 妻儿过上富足的生活。他满足于赚钱摆富, 相信政府,认为媒体不该涉及政治,甚至 不惜与当记者的同学冲突。他嘲笑大学生 关心政治“:通过示威改变世界,做梦去吧。” 后来他曾蹭饭吃的小饭馆的女主人的儿子 被捕失踪,他们前往探视,看到少年遍体 鳞伤。 此情此景,使宋佑硕受到极大的震动, 思想开始悄然转变。他经过激烈的思想斗 争,决定受托为少年辩护。而少年及其同学的罪名,是参加了读书会,被当局认为 读了左倾书籍,违反了《国家安全法》。还 没等上法庭,“罪犯”早被屈打成招,罪名 已定。在法庭上,宋律师揭露了专政机器 对人权的粗暴践踏的违法行为。 他的信念 是 :“我们的儿子也要上大学,这种社会绝 对不应该存在。”更为荒唐的是,残暴拷打 学生的警察竟说自己的行为是“爱国”,是“为 了国家的美好服务”。爱国,居然成了专政 工具恶棍流氓的外衣。 具有戏剧性的是,因为电影的压力, 釜山地方法院于 2014 年 2 月 13 日对“釜林 事件”进行了二审宣判,判决 5 名被告人 无罪。此宣判距 1981 年的一审判决,时隔 33 年…… 我只能为韩剧叫好。 这出韩剧,说明 韩国和韩国人了不起。他们的伟大之处, 在于他们彻底摆脱了残忍的独裁政治,有 足够的勇气面对过去的黑暗。同处东亚的 韩国,他们能拍这样的电影,能看这样的 电影,这一切说明,这个国家已经不再惧 怕自己的人民,而这个国家的人民也能放 心说话、表达思想。 如果 1981 年韩国有律师敢为政治犯仗 义执言,而在它的近邻,当局刚刚把为弱势群体执言的一位律师判刑入狱。如此算 来,这两个邻国的距离,应该在 33 年以上。 韩国人,有足够的理由为他们的国家、为 他们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谁代 表了正义,代表了先进文化,该不会有太 多的争议。 网上有评论说 :我们有改变电影的国 家,他们有改变国家的电影。诚哉斯言!
最后发表: admin@ 2014-9-11 22:23 3604 0 2014-9-11
此时此刻 “我”什么意思? attach_img
“我”什么意思? 文:嵇少丞(蒙特利尔) 汉字中“我”字很有意思,左边为“手”,右边为“戈”,两者有一横紧密相连,意思就是只有手中紧握枪杆子,才能成“我”,否则就失去自“我”,成为别人的奴隶或附庸,受人统治。这个“我”字自甲骨文以来一直就是这么写的。有时候,手握枪杆子的人对手不手握枪杆子的P民说“你们是国家的主人,我是你们的公仆”,这种忽悠谁信谁倒霉。 毛泽东说:“枪杆子里出政权”。林彪说:“有权幸福,无权痛苦”。无数中国历史证明,有枪就是草头王。所以,因为这个“我”字,中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是先有了枪杆子,然后才有了政权,一旦有了政权就竭力维护其政权,用枪杆子维护其政权的稳定,有枪杆子的人对没枪杆子的P民绝不让步,我要拆你的房子,你还敢反抗怎的?没枪杆子的知识分子,哪怕是坐拥几千万粉丝的大V,还照样逆我者嫖娼。 上下5000年中国历史,人人都想做名符其实的“我”,所以苦苦“找”寻的东西就是要枪杆子,有了枪杆子就“成”功了,于是江山各领风骚一二百年,然后再被枪杆子推翻,以暴易暴,恶性循环。关键问题是中国“我”与非“我”之间从来无法通过谈判达到妥协,社会矛盾无法化解,最终引发总爆炸,只能通过枪杆子“你死我活”地解决, 于是发生了“战”争, 争啥? 还不是枪杆子与地盘。“战”争就是“伐”、“戕”, “戗”, “戳”, 总之都是拿枪杀人。拿了枪就是从“戎”,持枪抢钱的人就是“戝",大者有卖国戝与窃国大盗。 英语中的我就是一个简单的“I”,就是一直立行走的人(也是象形文字),但是顶天立地,无需手握枪杆子也能自立,于是就有了三权分立与民选总统与各级政府。
最后发表: 此时此刻@ 2015-6-9 15:46 3468 0 2015-6-9
此时此刻 语言就是家乡 attach_img
语言就是家乡 文:怀素(蒙特利尔) 母亲节儿子请我吃饭,回来时坐公车,听见一个黑哥在打电话,语言听起来很怪,我就问儿子,他说的是法语吗?儿子还没回答,就听他说话,那声音像极了中文的“不是法语”。我因为根本没想到他在回答我,更没想到他会中文,还说,怪哉,他的发音怎么那么像中文的“不是法语”?当他又说“不是法语”的时候,我终于恍然大悟,他说的的确是中文。 老天!你能想到我的嘴怎么能合得上。 这时他继续他的电话。他用中文说,是的,这里有几个中国人。然后一转,用法语说,我在公车上。听他说完电话,我说你中文说的真好,一点没有腔调的问题。他说,真的吗?谢谢你啊。非常柔软的舌音。我说你会说广东话吗?他说会一点,就说了几句,像电视台换台一样自然,地道。重要的是,他说任何一种语言,都不用思考,语言像水一样从他的嘴里流出——看他说话,真的很享受,很惊诧。 然后我们开始设想他刚才交流的对象,那个人也是起码会三种语言——他们说的家乡话,法语,中文。 回家讲给老公听,他说跟朋友踢足球时也遇见过,见来了一黑哥们,有人就问别人说,那黑哥们是哪伙的?黑哥们回答很流利,我跟你一伙。还有一次在公车上,遇到一个传教士,他问老公,你是中国人吗?老公说是,他又问,府上哪里?老公当时真有点晕,这是哪个书上的语言?但还是说,哈尔滨。他说哈尔滨是哪里,我不知道。旁边一个白人却开了腔,说我知道,是黑龙江省。那感觉,就好像中文抢答比赛,老公听得眼都直了。倍受打击,回来时一路无话,到家后发愤学法语。 又想起认识的一个白人,第一次见面他就用流利的中文对我说,我是中国人。我当时有点糊涂,我说你是中国人,那我是哪的人? 我对这样的哥们崇拜之极,一想到我来魁北克十年还不会几句法语,而且还不会广东话,我汗颜,我脊背发凉,我在皮袍下诈出无数的小来。 语言,是如此一种奇妙的东西,好像无形,却力量非凡。它让人们相互了解,当不同族裔不同肤色的人说同一种语言时,他们的关系贴近了,一种无形的力量让他们由陌路到知己。 语言,当它让人们相互了解时,微笑那么自然的浮上嘴角,而人类的微笑是那么相同,给人快乐。 因为,语言就是家乡。■ 更多精彩文章请见“此时此刻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thismomentpress
最后发表: 此时此刻@ 2014-10-27 10:39 3447 0 2014-10-27
此时此刻 写在“记者节”——忆范长江 attach_img
写在“记者节”——忆范长江 文:黄东黎(蒙特利尔) 11月8日,是中国的记者节。记者是什么?是传播新闻的人、“无冕之王”、社会正义的维护者、党和人民的喉舌......当然置身于这个职场,还会有自己的感受和解读。 在这个节日里,我想起了一个记者,他是铁肩担当的俊才,是中国新闻事业的奠基人、开拓者,很多人不知道他,也许有的记者也不清楚他,而正是有他才有了“11.8”的节日——范长江。 追忆这位前人的事迹, 要从上世纪初说起。1909年,范长江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县,他自幼跟着祖父学习文史知识,时常模仿祖父的腔调,抑扬顿挫地朗诵先祖范仲淹“先忧后乐”的名句。后来范长江加入了贺龙的国民革命军第20军教导团,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 1928年秋,范长江考入中央政治学校,“九一八”事变,改变了他的乡村教育理想。范长江清醒地认识到,抗日救国才是出路,他脱下校服,秘密离开南京,向北方发展。1932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的范长江,广泛涉猎哲学、政治、经济等书籍,并学习英语,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1933年起,范长江开始为北平《晨报》、《世界日报》、天津《益世报》撰写新闻通讯。由于他文笔精练、视角独特,引起了天津《大公报》的注意,总经理胡正之亲自出面,请范长江专为《大公报》撰稿。此时日本军国主义觊觎中国,范长江从一个记者的政治敏感意识到:中日战争必不可免,一旦开战,中国沿海一带不能久守,抗战的大后方肯定在西北、西南一带。他认为很有必要对这些地方进行考察研究。 《大公报》记者范长江及成名作 说干就干,范长江于1935年5月,以《大公报》旅行记者的名义,开始了他著名的西北之行。他行程4000余里,历时10个月,沿途写下大量的通讯,真实反映了中国西北部人民生活的困苦,对少数民族地区有关宗教传统、民族关系等问题作了深刻的记录。他还用写实的笔法,公开、客观地报道了红军长征的踪迹,字里行间倾注了对红军的同情和敬意。 范长江的通讯陆续发表于《大公报》后,在全国引发强烈的反响,《大公报》发行量突增。不久,这些通讯汇编成《中国的西北角》,该书被誉为“一部震撼全国的杰作”,各界争阅抢购,在几个月内连出9版,行销前所未有,出现了“洛阳纸贵”的盛况。 抗战时期的范长江 范长江与廖承志 “西安事变”发生后,范长江毅然决定涉险去西安、延安等地采访,“本人不惜一切代价,一探中国政治之究竟。” 当时西北对外交通完全断绝,情况非常复杂,范长江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在1937年2月2日傍晚,在乱军难民丛中,顶风冒雪,抵达西安。 他先后见到了陕西省主席邓宝珊、西安事变发动者之一的杨虎城,了解事变情况和西北的时局。留在西安的中共代表周恩来,热情接待了这位来自绥远前线、冒着生命危险闯进西安、年轻的《大公报》战地记者。范长江采访后,连夜赶写的文章——《动荡中之西北大局》发表,一时轰动朝野,惹恼了国民党上层,民众却争相购买阅读。 范长江(右一)在台儿庄前线采访 为深入了解陕北的情况,范长江要求去延安采访,得到周恩来的同意。1937年2月9日,范长江在罗瑞卿的陪同下到达延安。当天下午,红军大学(抗大)举行了热烈的欢迎仪式,范长江见到了朱德、博古、林彪、廖承志等人。晚上,毛泽东会见了范长江,对他的通讯报道给以充分肯定,并建议他立即回上海,利用《大公报》的影响,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中共方针政策。 范长江与沈谱(沈钧儒之女)新婚照 七.七事变,全面抗战爆发后,范长江以笔作枪,写出了大量的战地通讯,这些文字一经《大公报》刊登,不胫而走,许多报纸纷纷转载。从此,他的通讯成为《大公报》的一大亮色,使该报名声愈振。他接连写出了《从嘉峪关到山海关》、《百灵庙战后行》、《忆西蒙》等名篇。范长江是除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外,第一个以新闻记者身份进入延安的人。他在上海《大公报》发表的《暂别了,绥远》、《宁夏进入记》等约三万多字的长篇通讯,积极宣传了中国共产党。 范长江与毛泽东 1939年5月,范长江在重庆,经周恩来介绍加入中共。抗战胜利后,中共和平谈判代表团从重庆迁往南京,范长江任代表团新闻处处长,成为中共对外发言人。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时任新华总社总编辑的范长江,带领一批“新闻兵”进入北平,接管国民党在北平的各新闻单位,组建起北平解放后的第一张党报——《人民日报》,范长江因此成为新中国党报的创始人。 1950年1月,范长江被任命为《人民日报》社长。在建国后十多年当中,范长江还担任过新华社总编辑,解放日报社社长,新闻总署副署长,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副秘书长,国务院科委秘书长,国家科委副主任,全国科协党组书记等要职。 毛泽东写给范长江的两封信 1966年,正当范长江英年盛名,大有作为之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范长江遭到残酷迫害,被打成“反革命”,先被批斗关进“牛棚”,后又送往河南确山县劳动改造。在那里,他不准与外界接触,不能自由活动。他不但被逼迫天天干脏活累活苦活,还经常挨饿挨打挨骂,受尽凌辱。1970年10月23日,范长江难以忍受长期失去自由、折磨摧残的巨大压力,终于投井自杀。 呜呼,曾经意气风发穿行大西北、涉险赴西安、豪情奔延安、冲在新闻战场前沿、笔走龙蛇的报人精英,竟这样悲惨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范长江在工作中 范长江是中国新闻界的杰出代表,记者的楷模,1991年以他名字设立的范长江新闻奖,是中青年记者的最高荣誉奖,此时他已经离开这个世界21年了。 回顾以往,我也去过大西北,那还是1993年春寒料峭,我出差甘肃途中,偶然听到兰州发生一起特大贩毒案,涉及地方权贵与司法不公的问题。到兰州后,我向驻甘肃记者站站长了解情况,他告知,这个案子是“通天”的,多家包括中央媒体不能也不敢进行采访报道,最好我们也不参与,他还讲了一些利害关系。我有的朋友,也劝我不要捅这个“马蜂窝”。 我意识到正因如此,才是“依法治国”中需要反映的一个典型,便决心开展调查工作。我不顾好心人的劝阻,在冒着一定风险、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独自经过深入和多方面的采访,写出《高原,没有沉默》四千多字的通讯。4月23日文章见报,当地党政干部和读者一致称赞记者的勇气和伸张正义,纷纷给报社写来感谢信。这篇报道引起最高人民法院重视,很快派员到甘肃省复查,使该案得到公正的终审判决,广大干部群众拍手叫好。 1994年,西安工人马平安到洛阳探亲,因没带身份证,收容站将其关押强迫烧砖,被打无辜惨死,马平安家属在市、省、北京多方上访无果。我接到投诉后,认为不仅是人命关天,事件本身还暴露出人权、执法、监督、利益驱动、民意和稳定等更深层问题,应该认真搞清事实,促进依法还以公正,肃清社会影响。于是制定“由下至上”的采访调查计划,用一个多月时间,先后对西安市马平安的单位及同事、洛阳市收容遣送站、收容站开办的砖厂及被收容干活的人员、洛阳市民政局、区、市两级检察机关、洛阳市委政法委、河南省检察院、国家民政部等进行了采访。 我经过深入细致的工作,掌握了充分的证据,排除重重阻力,于当年六、八月间分别在《民主与法制》和《南方周末》发表《死亡的震颤》、《死亡通知的背后》两篇长篇通讯,从不同角度,全方位揭示了这起案件的疑点和实质问题。在高层领导李长春看后并批示下,河南省检察院才得以进行彻查,终于使案件真相大白,有关部门三名责任人被绳之以法,死者冤情昭雪,家属得到赔偿。马平安之兄专程从西安赶到北京,赠送《护法使者》大匾。马平安案件轰动一时,比后来又出现同样的孙志刚“收容”致死案早了整整10年...... 作为记者,不但要有责任感,更需要正气和勇气。在新闻工作的生涯中,无论你得到了什么奖,受过这样表彰或那样的荣誉,而没有获得“范长江奖”,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我不会忘记,77年前——1937年11月8日,范长江与著名编译、出版家胡愈之组织发起,在上海成立“中国青年记者学会”,这就是中国记者协会的前身。范长江在会上发表讲话,他向当时出版的各种报纸、向来华采访的各国记者、向从南洋等地归来的新闻同行、向出入枪林弹雨的战地记者表示衷心感谢和敬意,号召全国新闻工作者团结一致,在抗战建国的旗帜下奋勇前进。这一天,也成为后来的中国记者节。 范长江故居 范长江有句名言:新闻必须是事实。他是中国记者的前辈、榜样,做记者,要做范长江这样的好记者,要像他那样不畏艰难险阻、深入实际采访、禅精竭虑,写出每一篇真实的、具有意义和人民大众欢迎的新闻报道,这也是我要讲的“故事”。
最后发表: 此时此刻@ 2014-12-1 11:43 3446 0 2014-12-1
此时此刻 龙图腾、狼图腾和墙图腾——中华民族的性格 attach_img
龙图腾、狼图腾和墙图腾——中华民族的性格 文:林炎平(蒙特利尔) “龙图腾”是对上的怯懦和婢膝,“狼图腾”是对内的仇恨和自私,“墙图腾”是对外的恐惧和敌意。不要让这成为近代中国的写照吧! 龙图腾 中国的龙,是由人编造的“怪物”——马面、蛇身、鹰爪。真的龙一定很恐怖,无怪乎有“叶公好龙”一说。国人多“叶公”,明知自己并不愿和龙在一起,却仍然对龙崇拜歌颂。为何? 中国的龙年邮票。恐惧和臣服? 那是因为,他们希望依附龙,让这个怪物成为他们的靠山,恩赐给他们安宁,赋予他们吓唬别人的资本,以便他们可以匍匐在龙的阴影里享受片刻的安宁,享受看到别人恐惧而带来的快感,从而感到自己的强大和由此带来的心理满足。 于是,龙成了国人顶礼膜拜的图腾和恐惧敬畏的对象,进而成了国人的自我标榜和骄傲。龙,成了华夏的象征;华夏,成了龙的故乡;而国人,自喻为龙的传人。 “龙之初,性本恶。”探究龙的原型,中外并无不同,都是指一种神通广大的害人怪兽。在西方,屠龙是正义勇敢的行动,屠龙者是英雄。然而华夏则不同,先民匍匐在龙的脚下,放弃了人的尊严而以爬虫自居。于是,“龙图腾”诞生了。 或许由于龙毕竟太过丑恶和恐怖,于是聪明的国人创造了华表——在龙缠绕的柱子上加上了祥云,构成了中国的图腾柱。柱子似权杖,龙代表了统治者的绝对权威。而附加的祥云,倾诉了人们对龙恩的期待和对龙本身的祝福。 其实华表最初并非如此。尧舜时代,华表上盘踞的并不是龙。华表只是设立在交通要道的木柱,行人可以在上面刻写意见和信息,因此它又称“诽谤木”。“诽谤”一词在古代并非贬义,仅指发表意见。 光阴荏苒、世事沧桑,华表最终演变成如今的形式:“不同意见”被代表皇权的龙所取代,“诽谤”从褒义的进言沦为贬义的“谣言”。这就像一场悲剧,诠释了民族心理的演变和中国社会的变迁。 龙,这个由不同动物的不同部分堆砌而成的无恶不作和无所不能的怪物形象,代表了凌驾于人之上的必须服从的权威,于是“真龙天子”的说法也就这样诞生了,统治者就是龙的后代,有着和黎民百姓完全不同的血缘。于是,他像龙一样独断专行就是天经地义的了。 至此,“造龙运动”最重要的部分就完成了。但是,这场运动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那就是制造匍匐在地的子民。在这场“造龙运动”中,华夏谁都没有闲着,皇上成了“真龙天子”不可一世,达官贵人搭上龙尾巴也鸡犬升天,黎民百姓自喻“龙的传人”,成了匍匐在地的子民,并为隆恩浩荡而感激涕零。 由原始的恐惧,加上刻意制造的恐惧,以及由此产生的亢奋、怯懦和服从,使得国人迫不及待地认同这种恐惧并把自己称作其传人,以乞求恩赐的平安,并以此恐吓别人。龙,就这样被国人请上了神坛。于是,恶龙驾着祥云“君临天下”,这极不和谐的组合就成了中国图腾柱的内涵。国人创造的华表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信念——逆来顺受就会繁荣昌盛。 华表上的“龙”和“祥云”所代表的“恐惧”和“恩赐”构成了国人特有的对于现实和理想的诠释。于是,俯首帖耳和苟延残喘是国人理解的幸福之底线——服从恶龙,它总会给你一条生路;趋炎附势和飞黄腾达是国人理解的幸福之最高境界——追随权势,它很可能让你鸡犬升天。“龙”和“祥云”就如此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极其贴切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世界观和民族性格。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叫中国……我们都是龙的传人……”唱遍华夏大地,红遍大江南北,很多子民们为之潸然泪下亢奋不已。可是追溯龙图腾的起源,华夏先民出于趋利避害的心态,把这样形态丑恶的凶神奉为祖宗,究竟是耻辱还是光荣? 对于龙的态度,直接导致了中国和西方的理念冲突。在西方,人为了自由尊严,舍生忘死和恶龙搏斗;而在中国,人为了苟且偷生,放弃自由尊严,匍匐在龙的脚下。被西方彻底击败的恶龙却在华夏找到了俯首称臣的子民。于是西方人成为了独立自由的公民,而华夏人成为了附庸权势的子民。 华夏历史上也有仁人志士,但少如凤毛麟角,他们的出类拔萃被淹没在了整体的平庸昏聩之中;他们的英勇睿智被沉沦在了整体的苟延残喘之中。中国历史上,也曾有过对屠龙者的歌颂,但不知从何时开始,那些与龙搏斗的英雄销声匿迹了,而龙却被世世代代歌颂着。 狼图腾 中国的“龙图腾”正方兴未艾,又来了一个“狼图腾”。虽然这个“狼图腾”还没有像“龙图腾”那样危害深远,但是其所代表的心态却值得关注。 “狼图腾”的倡导者觉得“龙”还不够凶恶,“狼”才是出路。他们把狼性作为中国社会的良药,大加赞美,并崇其为“图腾”。 其实,这个“狼图腾”很难说是其倡导者的发明,而实际上是整个华夏的民族性格在近代难以阻止的流露。许多中国人都说自己“太善良”、“太诚信”,把不幸都归因于他们自己不够坏和不够狠。 在普遍和严重缺乏善良和诚信的现代中国,居然大多数还觉得自己“太善良”、“太诚信”,简直匪夷所思。当一个社会在道德崩溃时,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人人争先恐后逃离道德和责任,把善良和诚信看作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而对于丑恶和欺骗却如蝇逐臭。“狼图腾”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在这些人看来,世界上只有吃别人和被别人吃两个选择。如果你不吃掉别人,就是被别人吃掉,别无选择。在他们看来,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双赢,只有你死我活。至于社会的和谐和人们的和睦相处,对于他们来说,根本就不可能。 “子系中山狼,得志更猖狂。”对狼的厚爱,大概是从多年的物质和精神压抑后突然的欲望释放和爆发后对于权势和利益的向往。那些过去曾经属于“真龙天子”的一切,现在似乎都唾手可得了,不管是巧取豪夺还是坑蒙拐骗。既然龙的时代他们没有成功,那么狼也许可以让他们弥补过去的遗憾。 国人所表现出的幸灾乐祸、落井下石、隔岸观火、趋炎附势,都是这种内心缺陷的外部症状。国人的狼性不是不够,而是太严重了。那些提倡狼性的人也许不理解,所谓狼性就是穷凶极恶和奴颜婢膝的结合,是贪婪和愚蠢的共存。 狼从来不贡献什么,却贪得无厌。狼可以吞噬倒下的同伴,实际上,狼最危险的敌人就是同类。狼会在饥饿时吞噬同伴,也会自相残杀。狼群成员平时对狼王毕恭毕敬,一旦狼王失势,就会被罢黜甚至杀死。可以这样说,每只狼都是野心家。 勤劳、狡诈、锲而不舍、不择手段、同室操戈,也许这正是“狼图腾”崇拜者所推崇的狼的形象和榜样。用狼来代替龙的期望表达了一种现代国人的心态,忍辱负重、巧取豪夺、刁钻古怪、背信弃义。正因如此,“狼图腾”崇拜才会在中国有市场。 所谓狼,就是在一幅猥琐的外表下,掩盖着贪婪的内心。如果还有人希望再用这样的图腾来让国人崇拜,那么大可不必,因为许多当今的国人本身就是这个图腾。今天的中国社会还需要狼的贪婪吗? 鲁迅曾经这样批判国人:“可惜中国人但对于羊显凶兽相,而对于凶兽则显羊相,所以即使显凶兽相,也还是卑怯的国民。这样下去,一定要完结的。”他给中国青年开了治疗此病的良方:“我想,要中国得救,也不必添甚么东西进去,只要青年们将这两种性质的古传用法,反过来一用就够了:对手如凶兽时就如凶兽,对手如羊时就如羊!” 不幸的是,那些崇拜“狼图腾”的人,不仅没有吸取“龙图腾”的教训,而且在这条“图腾之路”上越走越远。他们永远没有勇气把“人”作为社会的行动标准和终极目标。在“狼”面前,他们永远是奴颜婢膝的奴才,只有在弱者面前他们才显现出作为奴才的另一面——“狼”。 对于他们来说,离开了对强大丑恶的依附,便惶惶不可终日。于是,没有“龙”的日子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如果“狼”也可以带来和“龙”一样的效果和更加可观的实惠,那么狼也未尝不可。只有把奴才做稳,日子才可以过得下去;只要能把奴才做稳,“龙”或者“狼”都是可以的。 如果说“龙图腾”还有一些想象力,龙能飞,能泳,能走,能爬,能腾云驾雾、呼风唤雨,无所不能,那么这些“狼图腾”的崇拜者就如同劫后余生、惊魂未定的平庸野心家,尚存的后怕、眼前的艰难和未知的恐惧令他们不知所措:“既然龙不行,就试试狼吧。”但是,把凶兽堆砌在一起编造出来的“龙”不行,“狼”就行吗?从“龙”走到“狼”,是一蟹不如一蟹。从“龙图腾”走向“狼图腾”,只是从没出息走向更没出息而已。 墙图腾 华夏还有一个图腾——长城。长城自古以来颇有争议,而在近代才上升为图腾。国歌里有长城,钱币上有长城,“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民间谚语,显示出国人对长城的情深意长。回顾长城的历史,如此褒奖令人匪夷所思。 首先,修建长城并没有技术上的困难,只要有足够的人力就可以建造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和古希腊的体量巨大的神殿则不同,它们的修建有着极高的难度。 再者,长城在历史上并没有起过什么正面的作用。秦以前,这些长城没有制止秦国的大举入侵;秦以后,也没有阻挡北方民族的南下。中原强大的时候,中原的版图向外越过了长城,此时长城成了无用的内墙;中原积弱的时候,北方民族向内越过了长城,此时长城成了别人版图里的内墙。无论哪种情况,长城都没有用处。 长城唯一可以告诉我们的是,当时华夏的版图在心理上就是由长城界定的。然而,这是国人并不愿意接受的。 关于长城的神话还影响到了现在,不知道是谁振振有词,美国的宇航员在登上月球后可以用肉眼看到地球上的长城。这可让爱国人士欢欣鼓舞了一阵子,甚至至今还沉湎于这个胡编乱造的美丽瞎话之中。 长城的宽度不过6米,从月球上看长城就如同从38公里外看0.6毫米粗的细线。这个视角,只有用现代强大的天文望远镜才可以分辨。不要说从月球上看不到长城,就是从距离地面数百公里的卫星上,肉眼也无法看到长城。就算卫星的近地点约300公里,这时看长城就如同从15公里外看一根30厘米粗的电线杆。这个实验并不困难,你找一根你喜欢的电线杆,驾车开出15公里后回头试试你的眼力。 那么到底为何长城在国人心目中地位如此崇高呢?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也许已经太久远了,对有着选择性忘却习惯的国人来说,已经记不太清了。国人对于长城的历史,实际上并不愿意回顾。那愚蠢的动机,残酷的过程和无用的结果至今最好忘却,仅留下那臆想中“龙”的象征和辉煌。在“龙”成为图腾千年之后,长城也成为了图腾。 图腾,也许这才是答案? 当然,我们今天可以说长城在现代给我们带来了巨额的旅游收入,也许因此我们就可以给长城平反?当然还远远不是平反,而是给予其以民族象征的礼遇。但是我们考虑过我们这样做的道德基础和准则吗?难道今天的金钱就可以洗刷昨天的罪恶吗?难道今天的金钱就可以使得昨天的罪恶成为辉煌的业绩吗? 这大概就是地标建筑的神奇。华夏的达官贵人和草芥子民对地标建筑和塔楼牌坊的热衷可能是更加根本的原因。他们对真正的社会公正和进步毫无兴趣,但是对流芳百世却心有独钟。而长城,恰好符合他们的标准。 现代的权贵们,大楼越修越高级,地标建筑物越来越豪华。即便这些建筑和人民的生活毫不相干,甚至背道而驰,他们也可以随心所欲地用纳税人的钱铸就他们的辉煌。他们所期待的是,这样的劳民伤财,很可能像长城一样载入史册,在今后享有长城今天的待遇。回顾和审视华夏的历史和现实,谁敢说他们的指望不能实现呢? 历史揭示了这样一个秘密,与其说最初建造长城是为了抵御外来的侵略,还不如说此后维持长城是为了关起门来虐待自己的子民。长城,正是由于此,成为了“墙图腾”。 长城迎合了人们内心的封闭和对外的恐惧。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喜欢造墙的民族,不仅喜欢造物质的墙,也喜欢造精神的墙,以此制造小圈子,和其他人隔离开来,进而在小圈子中继续制造更小的圈子,比如形形色色的同乡会。墙,是国人难以解开的情节,而长城,更加艰难。 无可否认,凡是热衷于造墙的时代都是封闭和恐惧的时代,凡是热衷于造墙的人都是封闭和恐惧的人。国人的长城情结实际上是国人内心对于封闭和恐惧的共鸣。 告别“龙”“狼”“墙” 龙和狼再加上长城,这是一幅多么不和谐的图景。这不仅仅是它们本身不和谐,而且是这些图腾的含义与人类的理性格格不入。 这些图腾解读了中华民族的心理:“龙图腾”是对上的怯懦和婢膝,“狼图腾”是对内的仇恨和自私,“墙图腾”是对外的恐惧和敌意。不要让这成为近代中国的写照吧!如果中华民族还继续对“龙”、“狼”和“墙”顶礼膜拜,必将在背离人的价值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图腾不能被理解为一般的艺术,它所表达的不仅仅是艺术家的思想和理解,也不是一般的象征或寓意。图腾的含义远远超过了以上的范围,它被倾注了一个民族对世界的信念、态度和理解,它实际上是一个民族的世界观的缩影和民族性格的象征。 这个世界不必有刻意的恐惧,更不必有对刻意恐惧的宣扬或崇拜,于是这个世界不必有图腾。
最后发表: 此时此刻@ 2015-2-25 11:33 3426 0 2015-2-25
此时此刻 啊,大不列颠! attach_img
啊,大不列颠! 文:林炎平(蒙特利尔) 夏末秋初,2014年9月16日到18日,我逗留在牛津大学的Merton College(莫顿学院),为的是参加一个国际会议——《历史意识和史学》。这是一个关于很久以前的人类文明历史的会议,古埃及、古亚述、古巴比伦、古赫梯、古希腊、古中国都在其中。但是,我这里要写的主题不是这些,而是一个对英国和世界都同样重要的在苏格兰刚发生的事件,那就是苏格兰就其是否脱离英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而举行的全民公决。 按照国人的理念,在国家面临分裂之时,不可能有比这个事件更为重大的事情了。按照这个道理,与这个关系到国家存亡的事件相比,我所参加的牛津国际会议的重要性就微不足道了。但是,从17日开始的会议到18日公投,居然这些与会学者们没有任何一个在任何场合提起这次公投,似乎这决定国家生死存亡的全民公投并不存在,更没有距离我们5000年前的公元前3000年的外国的历史重要。(那真的是外国的历史,基本上都是地中海文明的历史,没有英国本土什么事情。) 17日傍晚,整个英国的政治家都在为苏格兰的独立与否做最后的奔波的时候,我们这个会议却在牛津的古老建筑边的草地上喝香槟聊天,然后是晚宴。酒会和晚宴上居然没有一句关于苏格兰全民公决的话,从组织者到参加者都沉浸在历史之中政治之外。 18日早餐时,我实在忍不住,在餐桌上挑起了这个话题。我身边坐的是英国资深教授RichardBuxton,这位英格兰人这才和我聊了起来。他是不愿意苏格兰离开大不列颠联合王国的,但是,他显然觉得那是苏格兰人的事情,他不应该多管。我周围的几位与会者也接着参与了这个话题,基本上都是反对苏格兰独立的,但也都觉得这是苏格兰人的事情,他们尽管很不赞成独立,但是不能多说什么。很快,这个话题就淡出了,回到了会议的主题甚至日常小事之中。 这样的漠不关心绝对无法让中国人理解。如果我不是在加拿大待了20多年,我也不可能明白。即便我在加拿大待了这么多年,我仍然不得不为英国人的淡定由衷钦佩。 18日投票当天的下午,我从牛津逃到伦敦,然后在晚上逃到巴黎,不是为了躲避全民公投,而是为了生意上的事情。在伦敦到巴黎的“欧洲之星”列车穿过英吉利海峡的海底隧道时,我再次回顾了这几天的经历。短短几天,从希思罗机场,到长途汽车站,到牛津大学,然后是会议,聚会,宴会,然后又是汽车站,伦敦,火车站,英吉利海峡,我居然没有看到任何一个公共场所有什么人在关注苏格兰全民公投。难道这个国家的分裂和他们这帮英格兰人无关?这个在别的地方看起来天大的事情真的和这帮英国人无关? 我在加拿大参加过全民公投,那是决定魁北克省是否留在加拿大而在魁北克省举行的全民公投。至少加拿大人对此的关心是溢于言表的,只是都很理智罢了。所有移居加拿大的中国人在那段时间都在谈论魁北克独立的事情。我当时是比较激进的,大骂那些“分裂主义”分子或者叫“民族主义”分子。 加拿大那次公投的结果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公投的当天晚上就公布了结果,公投双方的得票差距只有1%:反对独立的得票50.58,赞成独立的49.42%。几乎就是平局。可以想象,胜利一方的感觉是死里逃生,而失败一方的感觉则是失之交臂。结果公布后,有欢庆,有眼泪,有振奋,有无奈,但是没有骚乱。 第二天早上公共汽车和地铁照常运行,银行商店照常营业,学校照常开课,公司照常做生意,政府部门照常办公。投票反对独立的和赞成独立的都是该做什么做什么,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但是很显然那些失败者泪水未干,那些胜利者惊魂未定。尽管如此,他们都按时走上了正常的工作岗位,一切照常。 事后我对自己的行为深刻反省。我觉得我距离加拿大人的水平差得实在太远。这样的人民真的很“可怕”,这样的民主真的很“恐惧”,有这样的公民和制度,还有什么不能克服的困难和不能解决的问题?这是一种什么精神?我为我的那些行为觉得无地自容。我真正感觉到了自己的差距。 正是由于我所经历的加拿大魁北克公投,使得我可以理解这次英国人的淡定。但是即便这样,我仍然被英国人的淡定所折服。英国人的淡定真的比加拿大人更胜一筹。那淡定简直能够把我这样的已经自认为脱胎换骨的东方人急死。你不生气但也说点什么啊?要不我们都不知道你们是否在乎大不列颠。 他们当然在乎!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公投前夕的激情讲演真是一篇极好的文章。我觉得这是一篇应该让中国人特别是官僚们都认真阅读理解的文字。 卡梅伦恳请苏格兰人不要由于政治理由而离开英国:“你们不喜欢我,我不会永远在这里;你们不喜欢这个政府,它也不会永远执政。但是如果你们离开,那就是永远了。” 他希望苏格兰人理解英国的伟大和苏格兰密不可分。他谈到了几位苏格兰历史和现代的知名人物,如伟大的启蒙时代的思想家休谟,发明青霉素的弗莱明,写《哈利·波特》的罗琳和网球运动员穆雷。 他指出英国真正的伟大不是由于其经济繁荣和军事强大,而是其价值观:公平、自由和公正。这些理念保证了每一个人不管地位如何身处何地都享有尊严和尊重。正是这些价值,使得世界上千千万万的人不愿意看到英国的分裂。 他当然也阐明了独立的利害关系:独立的苏格兰将会经济受损,英镑不再作为货币,国际地位下降,养老金受到负面影响,房屋抵押存在风险……你可以解读为“威胁”,也可以解读为“忠告”。这是政治家的手段,事实如此,无可厚非。 确实如此,苏格兰的启蒙运动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深刻与平和的思想革命,也许我们都还记得另一位苏格兰人亚当·斯密和他的《国富论》。苏格兰的启蒙运动和法国的革命理念不同,其是以一种渐进的非革命的形式进行了人类思想的深刻革命。 卡梅伦的恳请,证明了对话比武力更有历史地位。不管公投结果如何,这篇讲演都将作为伟大的演说载入史册。这并不是因为这篇演说有多么新的理念,也不是由于这篇演说有多么高超的文字技巧,而是由于,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面临分裂的时刻,一位政治家代表他的公民们如此表达了他和他们的心情。 对比一下卡梅伦的这篇讲演和普金在吞并克里米亚后的讲演,任何人都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胸怀坦荡,一个贪得无厌。这是文明和野蛮的区别。看看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再看看英国对自己国土上的全民公决,你顿时就领会了什么是野蛮,什么是文明。 普金的讲演不能说不精彩,他论述了克里米亚的古希腊历史,说到了在那里居住的俄罗斯人,他谈到了将来,还有他和俄罗斯的责任。但是,他所说的其实和人没有多少关系,却和版图很有关系。但是,没有人的价值的版图到底是谁的版图?在他的相对真实的对古代历史的陈述和严重扭曲的对近代历史的搪塞中,我们看到了普金的恶劣。当然,我们也看到了俄罗斯民族的不成熟。他们还在按照丛林法则行事并为此喝彩。 我突然想到,一个不敢正视历史的民族是没法淡定的。历史,是的,历史,真实的历史。我再次回到了这次牛津会议所关注的公元前3000多年前的历史。那些努力还原历史真相的民族都淡定,而那些不淡定的民族都不愿意正视历史真相。 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看历史就如同看镜子。我们努力看镜子其实并不是为了看清楚镜子,而是要看清楚镜子里面的我们自己。我们之所以研究历史还原历史真相,就是由于我们需要一面可靠的不变形的镜子,从而看清真实的自己,而不是变形的自己。你今天照镜子了吗?你从苏格兰公投这个刚过去的历史事件中看到了你自己了吗?看到了你自己的国家和民族了吗?你看到了你脸上的缺陷吗?你看到了你心里的缺陷了吗?你的镜子本身(历史记载)有缺陷吗? 一个丑陋又没有勇气的人决不会喜欢一面没有缺点的镜子,因为这样,他在镜子中就丑陋毕露。他要制作一面扭曲的镜子,或曰哈哈镜,从而把丑陋变成美丽,当然也把别人的美好变成丑陋。为此他要篡改历史,他不能直面历史真实,他痛恨历史真实。 一个真实的不恐惧历史真相的人总是淡定的,因此一个真实的不恐惧历史真相的民族肯定是淡定的。这也许是英国淡定的理由吧。 回头看看香港回归,英国和中国在谈判时,撒切尔夫人希望能够将香港的回归时间延迟,但是邓小平坚决不同意。英国没有办法,谈判得不到想要的结果也只好退而求其次,谈一些回归后的事情吧。英国人为香港人争取了很多权利,至少当时是写在文本上了,至于最后是否执行那是中国和香港的事情了。撒切尔夫人离开会堂时还在台阶上摔了一跤,这居然被无限爱国的媒体幸灾乐祸为撒切尔输掉了谈判而心神不定。看看今天的英国,也许我们可以更加理解当时的撒切尔政府。连苏格兰都可以谈判,都可以让他们公投以决定他们是去还是留,那么香港真的让英国不淡定了吗?既然在苏格兰独立问题上都是可以淡定的,英国在香港问题上根本没有不淡定的理由。英国从来没有从香港得到一分钱的税收好处,而确保香港的繁荣却是需要英国操心的,如果英国担心香港,那也是一种责任感,绝非利益。 香港人为什么会追随英国人,为什么对英国治港这么放心,不是别的,就是为了这个。那个唱着“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是中国心”的为什么要拿英国护照,理由也就是这个。 欧洲之星列车穿过英吉利海峡的海底隧道,抵达巴黎时已近午夜,公投已经结束,等待的是公投的结果。 我想起来我在餐桌上对那位教授做的预测,反对独立56%,赞成独立44%,我也把这个预测写在了我的微信上。我要看看我的猜测是否正确,于是把巴黎住所的电视机开到BBC(英国广播公司)频道。点票还没有结束。我想,我也要淡定去了,凭什么英国人都淡定,我在这里操心?想想伦敦Pancras国际火车站的18日报纸,尽管封面图文并茂着苏格兰全民公投,却还有一些在报架上没有卖出去,我觉得我比英国人还操心了,于是我肯定要淡定去了。 早上起来却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视机,BBC的报道:反对独立55.3%,赞成独立44.7%。 我又想起来刚刚参加的牛津会议,我理解了为什么历史如此重要,而正视历史的民族如此坦然。一夜之间,苏格兰公投已经成为历史。前几天还在翻天覆地的选战,昨天还在提心吊胆的公投,一夜之间就成为了历史。这个世界上,什么都不能确定,但是有一件事情永远确定,那就是一切都会成为历史。一切物质的,都将随着岁月而老去,而只有精神的,才会超越岁月而永恒。这就是坦然和淡定的理由。 大不列颠,国旗不夜!日不落帝国早已是历史,但是大不列颠的理念却风靡全球。那几个不持有这些理念的地方也感到不寒而栗寝食难安,或曰:山雨欲来风满楼。大不列颠本身肯定有一天也会成为历史,或通过分崩离析,或通过欧盟式的融为一体。但是我确信,只要人类还崇尚文明,大不列颠的历史就永远是一盏明灯。 牛津会议的晚餐会前的鸡尾酒会。没人关心苏格兰公投。 会场 Pancras国际火车站的报摊 艾略特剧场,会议举行地 莫顿街区夜景 牛津莫顿夜景 牛津莫顿夜景 牛津莫顿夜景 牛津莫顿夜景 牛津夜景 牛津夜景 牛津夜景 更多精彩文章请见“此时此刻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thismomentpress
最后发表: 此时此刻@ 2014-10-6 11:58 3400 0 2014-10-6
此时此刻 人世间美好的爱情都值得祝福:蒙特利尔,同性恋者的天堂 attach_img
人世间美好的爱情都值得祝福:蒙特利尔,同性恋者的天堂 文:枫子(蒙特利尔) 来到蒙特利尔,我才有了此生与同性恋人士的第一次接触。不过我当时一点都没有大呼小叫,只记得那感觉是非常兴奋,非常好奇的,因为这是我所不熟悉的事情。 宽容,多元的文化政策一直是蒙特利尔乃至魁北克省建市建省的基石。魁北克省是加拿大第一个批准同性恋婚姻合法化的省份,在这里,不仅政府和世俗社会对同性恋者持开放宽容的政策和态度,就连教会组织对此也是支持的,很多牧师本人就是同性恋者。他们认为:尊重性取向就是对人权的尊重,因为人有权利定位自己的自然属性。 全世界同性恋者的天堂 这个浪漫的法裔城市,历来就有着拒绝规矩的另类思维。北美最早的同性恋据点就起源于1869年的蒙特利尔;每年七月的“同性恋国际电影节”,以及八月的“同性恋大游行”都在这里举行。在我们看来,同性恋游行和其它的那些游行:什么加勒比海人民大游行,双胞胎游行,国庆节游行等等没有任何区别,都是一场盛装的嘉年华,热闹好看。不过,在同性恋游行上,我们可以得到好多的“礼物”:大批的避孕套,还是名牌的,外加润滑剂----同性恋者特别之需的! 每年8月份,就是来自全世界几十万人的同性恋游行。 我在这里共看过两次的同性恋游行,一头一尾,加一起也算看全了。对我而言,那些奇装异服的打扮,性感出位的表演倒不是去猎奇的主要因素,我所感兴趣的是,为什么游行者们的脸上总带着那样的自信和快乐。可以说,没有路边八十万观众的理解与包容,没有上至循循老者,下至摇篮里的小Baby真心的祝福与笑脸,就没有这30万载歌载舞特殊性取向的人们发自内心的畅快与欢愉。每次看游行,我都觉得蒙特利尔的天空是最宽广的,蒙特利尔的空气是最自由的。平等,包容,文化多元,这些理论,这些字眼,正被朴实善良的蒙特利尔人真诚地诠释着,无声地实践着。 蒙特利尔是全世界同性恋者的天堂。在市中心的同性恋村(The Gay Village,法语Le Village gai),居住着35万的男女同性恋,双性恋以及变性人士。从密度及规模上来讲,这里都可以说是北美甚至全世界最大的同性恋村(在美国,纽约拥有最多的同性恋人群,共27万,洛杉矶则有15万)。村子里除了与外界一样的公共商业设施外,还有专门供给同性恋者使用的桑拿,浴室,俱乐部,酒吧,以及四间脱衣舞厅。“村委会”Ville-Marie区政府为了表达对同性恋者的支持与友好,专门在政府会议厅悬挂了大幅的彩虹旗;在城市地图上专门标识了“同性恋村”的字样。那些在世界其他地方饱受打压的同志们来到蒙特利尔,感觉就像来到了天堂一般。蒙特利尔市政府的官方网站这样说:“作为加拿大最宽容和最开放的大都会之一,蒙特利尔的同性恋村庄是世界上最大的同性恋聚集地,不管你来自何方,这个村庄定会让您宾至如归。” 秋日的一个午后,我和好朋友Mike溜达着来到同性恋村。这里像一个世外桃源,连天空都是彩色的:象征着同性恋标志的彩虹旗随处可见,随风飘荡。村子里的地铁站也是不一样的,地铁标志的旁边是一串醒目的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彩色柱子。那些商场啊,小店啊,为了表示自己是同性恋友好场所(Gay friendly),都在门口显要处挂上了彩虹旗的标志。我们走进一家街角的咖啡厅,来到二楼临窗而坐。在这样的氛围里,我们这一男一女的搭配有点别扭,仿佛与周边的环境格格不入,一种怪怪的感觉。 表面上虽然装着满不在乎,眼睛却也不忘斜瞄着身边的几对同性情侣。人家置身在自己的村子里,反而落落大方,悠然自在。我们俩喝着咖啡,眼睛忙碌地乱瞟着,嘴上却也没闲着,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应景的话题:从《蓝宇》讲到《断背山》;从哥哥和唐唐讲到同志们一向以来所受的排挤与压抑,不禁唏嘘,从人性的角度。抬眼再看这现实,一副梦里天堂般的理想所在赫然展现眼前。 但见那从十字路口走过的,大部分都是一对对的男性情侣。手牵着手,肩并着肩,配合默契,步伐一致。我把自己躲在柱子后,居高临下,象狗仔队一样咔咔咔地按着快门,兴奋莫名。想看帅哥型男,就来这里吧,我一边拍照一边感叹着:好靓啊,太帅啦! 真是什么人找什么人哪。无论从穿衣风格,还是内在气质来看,他们这一对对的怎么就那么和谐,那么登对:胖的找胖的,瘦的找瘦的,纹身的找纹身的,T恤的找T恤的;蓝领牵着蓝领,眼镜挽着眼镜,斯文伴着斯文,力量携着力量……这些绝配们骄傲地走在这自由的世界里,随性所致,毫无避忌。一高兴,就会情不自禁地当街来个Kiss。 一对小年轻,英姿勃发,帅气逼人,从远处款款走来,在十字路口停下,站在等绿灯的人群中。可当绿灯亮了他们也不走,自信地站在那最当眼的地方,有时看着风景,有时聊个不停,说到兴起时还会来个长长的拥抱。娇小一点的穿着斑马条纹的露肩背心,舞动着兰花指,款摆着小腰肢,每讲一句话都要扭上一扭。另一个则沉稳一些,对这小精灵的撒娇报以爱抚的眼神,适时地给上一个哥哥般温暖的抱拥。 Mike说,这两人是在示威呢,专门站在这最显眼的地方炫耀着他们的爱情! 然而在这一对对高调表达爱情宣言的情侣当中,我却很少见到疑似中国人的面孔。朋友小方是一家华文报社的记者,她曾经采访过“蒙特利尔少数族裔同性恋者协会”下面的亚裔协会组织时,令她感到惊讶的是,组织里有台湾人,香港人,韩国人,日本人,甚至是阿拉伯人,但就是没有中国大陆来的人。她说:其实大陆来的同性恋者为数不少,可他们没有一个愿意站出来,公开承认自己的性取向,也许这与我们国家现在大多数人对同性恋者所持的保守甚至是反对的态度有关。就在她采访过的台湾人香港人中,也有一些为此感到非常痛苦的。为了向家人有个好交代,也为了自己能够传宗接代,给孩子一个正常的家庭生活,他们描绘的最理想的生活状态将是这样的:一对男同志找到一对女同志,大家商量好,由一男一女组织一个家庭,共同生育抚养孩子;除了与孩子相关的家庭生活之外,男同志与女同志都有权利保持他们原有的爱情生活和性生活。如此这般他们则一举两得,既有了体面的家庭,又保住了真正的爱情。 这种两全其美的好事只是理想,现实生活中同志们过得却挺艰难。本来具有这种特殊性取向的人就不多,在有限的可选择对象里,再找到两情相宜的则是难上加难了。所以在他们的情感生活中,一厢情愿,单恋苦恋总是常事。那些志趣相投又心心相印的则是难得的幸运儿了。 我认识的中国朋友中,就有被单恋的,也有幸福圆满的。其中有两则真实的故事是这样的: 阿林 阿林斯文秀气,阴柔内敛。这样一张美好的面孔深受中外人士,男女老少的欢迎。90年代初,大学刚毕业的他似一朵鲜花新鲜欲滴,含苞待放。一个三十多岁的女老板对他的嫩肉垂涎三尺,欲以三十万元包养他三年。那时单纯的他对这天文数字没有任何概念,未加思索便一口回绝了。这个故事后来成了我们逗弄他的笑柄,看着他在加拿大过着赤贫的生活,忘我读书的同时还要去餐馆打工,便埋怨他当初实在是太天真,失去了这样一个发财的机会不说,还白白浪费了青春嫩肉,未待开发却已经开始粗糙沧桑。 单身人士最怕蒙特利尔的冬天。面对着将近半年的阴霾与风雪,没有一定的勇气与意志,是难以捱将过去的。每当瘦削单薄,形单影只的阿林抱怨冬季午后的孤单,我们就会笑着嘲弄他:去找你的老头啊,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废物利用嘛! 阿林的艳遇不断。在地铁里一老头主动与他搭话,说阿林的样子勾起了他对以前在越南生活的一段美好回忆。那是一个法裔老头,有着体面的工作和社会地位。他邀请阿林去家里做客,给他看在越南时一个好朋友的照片,那是个眉宇间有着与阿林一样纯情气质的青春少年。还带他去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比如与英王室成员共进的午餐;本地某著名女校的周年庆典。阿林总觉得老头对他热情有加,开始怀疑他动机是否纯良。我于是便给他出了个主意:下次你们再出去玩也叫上我,我帮你观察观察。结果老头倔强得很,找了一大堆不能带上我的理由,说什么女孩子娇气啊,没走几步路就走不动了;女孩子麻烦多,总有意想不到的事情让人操心,云云。由此我们已经大概猜得出老头对女孩子的反感排斥了。 一天,阿林拿来一首诗歌,说是老头写给他的。那时我在新东方备考托福,阿林想要我的老师用专业的英语水准来帮他评判一下老头子字里行间潜藏着什么动机。 Why, telephone, you don’t answer me? 为什么,你不接电话? Why, telephone, you just only bell? 为什么,只有铃声在空响? Why, if you please, tell me why?为什么,你可否告诉我为什么? I just wanted to chat with you,我只是想与你聊一聊 I just wanted to imagine我只是想象 I was hopping我希望 Hearing the sound of your smile听到你微笑的声音 So,I have tired and tired 于是,我试了一遍又一遍 Many times, during the so long hours of the day很多时候,在漫长的一天时光里 Your number I have dialed 我一遍遍地拨打你的电话 But in the solitude of my apartment 可是,在我寂寞的房间里 You only bell and bell again. 电话,只是一次次地空响 I have played harpsichord, 我弹了琴 Met some friends, wrote and read, 见了朋友,写写读读 Prayed at the Church, 又去教堂做了祈祷 And then I have tried again.然后,我接着拨打你的号码 But… 可是。。 Why, telephone, you don’t answer me ?为什么,你不接我的电话? Why, telephone, you just only bell ? 为什么,只有铃声在空响? Why, if you please, tell me why ! 为什么,你可否告诉我? Tell me why, I’m begging you. 告诉我为什么,我在这里恳求你! With love. 老师看完了,给出诊断:这封信很暧昧,但我们也不能就说人家是同性恋,他的言辞在似有似无之间,很可能是在试探你朋友的反应。“With Love”在普通朋友间虽不常用,但也不能就说是I Love You的意思。总之,看你朋友自己的态度了。 这话说了也跟没说一样,阿林还是没找到答案。对那老头子送来的一往深情,阿林也没有拒绝的理由:万一人家不是同性恋呢?如果这样武断地给人家下个定论,因而失去了一段真正的友谊那又未免太可惜了。所以阿林偶然还是会接受老头的邀请,跟他出去吃吃饭,喝喝咖啡。作为一个新移民,他也愿意多与本地人接触,练习语言的同时,也可以尽快了解一下这个社会。 转眼间,老头63岁的生日到了。阿林受邀前去庆贺。那夜之后,双方缘分就尽了。根据他后来断断续续地叙述,我进行了一下整理还原,故事大致是这样的: 枫红枫绿的秋日午后,阿林来到了老头位于西山的家。老头亲自给他煮咖啡,给他看自己出版的书籍,给他讲从前在越南做法语老师时的故事。讲到那个越南青年,老头开始动情,说那是他一生中最难忘的一段感情经历。他们深爱着彼此,立下了海誓山盟,意欲与对方执手偕老。可是后来,青年却迫于家庭的压力与一个女孩子结婚了,悲伤绝望的老头在越南呆不下去了,孤独地返回了加拿大。哪知命运竟安排他有一天遇见了阿林,这个长相颇似越南青年的广东小伙子,他那快要忘却的旧情重新又点燃,伤心的往事再次被勾起。讲着讲着,老头泪湿了,抱住阿林,哽咽着。阿林想推开他,又不知道该怎么表达。他知道有时候老外一动情,会就近找个人抱着,旁人也多愿把肩膀借出来,帮助他们把情绪释放。老头抱着阿林,全身发抖,感觉得出他是太激动了。他把手在阿林的背部摸来摸去,然后慢慢地把脸凑上去,开始亲吻起阿林来。这下阿林总算彻底弄明白老头的意图了,赶紧闪身躲开,羞愧难当,涨红了脸低头往门口走。老头拦住他,压低声音,放下尊严恳求他:我不求你爱我,只要你答应我们在一起。你可以免费住在我这,我会教你很多东西,我会负责你生活的一切,求求你,不要离开我。阿林简直要哭了,他不善言语,憋了半天,终于冲了出去。 阿林并不恨老头,他说:人家有追求爱情的自由。他不忍回忆那天的事情,老头那绝望的眼神令他心痛:大家都没错,怪只怪他爱错了人。这特殊的性取向是老头的悲哀:世界上能有几个人真正地被他爱上,同时又肯爱上他的呢? 瑜 所以说瑜是幸运的。 他是我认识的第一个同性恋者。 2004年刚登陆加拿大,多年未见的老朋友瑜来探望我们。他带着一个高个子的男朋友,以及另外一对更加高大的同志。那天是情人节,我们一行六人,一对夫妇,两对同志,浩浩荡荡结伴去寿司店过节。那真是养眼的两对好同志。瑜是耶鲁在读的博士,身材瘦削高挑,弹奏得一手好钢琴,还曾经在国内的钢琴比赛上获过奖;他的男朋友在多伦多工作,举止优雅斯文,像极了《蓝宇》里的胡军。而另一对同志更是不用说了,那个叫帅啊,我总是忍不住把他们偷眼相看。那个“女方”白皙面庞,细皮嫩肉,高高的个子,样子真叫漂亮;而他的“男朋友”则高大挺拔,沉静内敛,绅士气质,样子像张国荣的唐唐,却比唐唐更英武,更深沉。那个难忘的情人节之夜,我都没心思跟老公恩爱缠绵了,满眼帅男,满心欢喜! 瑜没明说,我们也已经心领神会了。第二天,他们回到多伦多后,我们在网上聊天,因看不见对方,反而轻松起来。我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瑜进行了“逼供”,他也异常配合,态度比我还积极,仿佛憋了很久的话语终于找到了知己来倾诉。 所以我知道了人的性取向是与生俱来,上天注定的,这种既成事实,是没法通过后天努力而改变的。青春年少的瑜也曾像其它男孩子一样,对美丽的女孩子充满了幻想与期待。当某天,他有机会去拉一下心目中神往已久的女孩子的手,当双手触碰的一瞬间,他突然意识到了什么。他说那是令人绝望的一刻,因为等来的不是预期的兴奋与慌张,而是苍白的没有波澜的冰冷与淡漠。这种感觉令他恐惧,他从不知道自己不是一个“正常”的男人。从此,他明白了,原来他,并不爱女人。 瑜的男朋友很疼他。我们一起坐车游玩的时候,他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哎呀,开车开得肩膀都酸了。坐在后排的男朋友马上伸出手来给他按摩脊背,还嗔怪着:他这个人呢,就是不知道爱惜自己。 男朋友通过“配偶团聚移民”的政策申请瑜移民来到加拿大。着实有感于加拿大尊重人性,人权至上的理念:他们既非婚,又是同性恋,居然也可以通过家庭团聚的方式来移民。当然,为了充分显示他们的“配偶关系”,两人准备了大量的资料,如共同的银行帐号,共同署名的资产证明,往来书信邮件,等等,只为能够表达他们是真心相爱的伴侣关系。 空间也阻隔不了两人的恋情。男朋友一直在赞助读书的瑜。为了一解相思之苦,瑜总是趁着学校的假期跑来加拿大与男朋友相聚。有时候两人就开着车来蒙特利尔看我。非常怀念和他们两人一起结伴游玩的美好日子。他一来,我就像久旱逢甘雨,可找到知音的感觉了。我们大谈特谈American Idle“美国偶像”,他会告诉我好多选手背后的故事,评委们的背景与资历,他投票给了谁谁。还讲他在国内弹琴走穴的故事。又告诉我他们耶鲁的趣事,说一次在校园的草坪上,一个老妇人穿着古代宫廷的长裙,高高坐在一个椅子上看书,旁边是雇来的小提琴手为她演奏优美的乐曲,任过往学生投去艳羡的目光。还讲他一来自英国的同学,充满贵族礼仪与修养的逻辑分明的演讲,让那些高傲的美国人是又羡慕又嫉妒。还有他们男同志的生活方式:在美国,他们有一固定的同志圈子,大家周末聚在一起,打篮球,打排球,然后一起去吃中国菜,生活得健康有朝气。 一次瑜和男友带一年轻小伙来蒙特利尔。那孩子穿着天蓝色的裤子,正是我梦寐以求的颜色。自从上大学时读了复旦大学甘伟的《黄梅雨季》,我就一直梦想着能够买到一条湖蓝色的裙子。可印象中那是属于女孩子的颜色,于是猜想这一定是个扮演女性角色的同志了。那天,我也把朋友David也带去了。大家见面相谈甚欢,天蓝色裤子还偷偷问瑜:David是不是(同志)啊?心里开始产生涟漪…… 2006年暑假我回国度假,收到他们的邮件:瑜和男朋友专程来到蒙特利尔注册结婚了!作为庆祝与纪念,他俩还一起参加了八月份的同性恋大游行。很遗憾没能前往参加他们的登记仪式,不过我可以想象那是多么难忘的一刻:一对不敢在国内亲友面前承认对方的恋人,却在这异国他乡美丽的蒙特利尔,宣誓着I Do,I Do,结成了终生伴侣。 旧金山市长纽森曾经说过:“我们从不根据性别和种族将伴侣分开,怎能可以根据一个人的性取向来剥夺他(她)结婚的权利呢?” 是啊,我从来也认为,人世间的爱情,只要是真挚的,两厢情愿的,不管它是发生在老少间,男女间,男男间,或女女间,都是值得尊敬与祝福的。爱情,或者性取向,从来都是天生的,我们怎能用强行定制的所谓道德枷锁来予以打压和否定呢? 蒙特利尔,因着其信奉罗马天主教市民的开放态度,因着其城市人口的年轻化(北美人均拥有最多大学适龄人口),因着其对多元文化共存的真正尊重,成为了全世界同性恋者的精神家园与天堂。在这里,同性恋的人们是幸福的;在这里,人世间美好的爱情都会得到祝福。
最后发表: 此时此刻@ 2015-8-15 17:53 3398 0 2015-8-15
此时此刻 住McGill Ghetto的猫 attach_img
住McGill Ghetto的猫 文:Arrwyn Heroux(蒙特利尔) 如花美貌,似水流年 我的Ghetto生涯基本上是伴着收养Momo开始的,那时候刚刚第一次领教了加拿大的冬天,每天一个人趴在窗口看着McGill Ghetto越来越冷清的圣诞节街道和永远都阴沉沉的天,就抑郁症的利害,看到网上有人送猫,就留了电话。冬天快结束的时候,接到电话很意外的被通知去拿猫,我其实还完全不知道等待我的是什么。小时候也养过不少宠物,因为父母对动物的态度,大多中途送走或者中年早夭,在我心里多多少少留下一些难以磨灭的伤痕。我对Momo完全没有任何计划和想法,就带着一瓶廉价红酒,去mountainview街把她领回家了。回到家里看她款款的从简陋的坐驾里移步出来,顿时感觉仿佛我简陋的公寓被涂上了一层异彩的光芒。她刚刚1个多月,是跟着Montreal的最后一场雪来的,可能因此而被染得全身雪白。作为这个世界的新生命,她那么活泼好动,天天孜孜不倦地练功习骑射也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但是最融化我的,是她被我捧在手心里的时候,用她大大圆圆的汪着水的大眼睛,看进我的眼睛里,用细细微微的声音说:瞄~~。我也可以站在你的手上,看进你的眼睛里,对着你说:瞄,为什么你就不能这么爱我,某个男人对我说。我看了看他43码的鞋子,简短地说,等你身上的毛密度再大点的时候再说。 好像落难的公主,她就这么优雅从容地在我坐落在McGill Ghetto简陋的公寓里度过着她生命中的每一寸时光。我不在家的时候,她用大量的时间睡觉养颜。我在家的时候,她也从来都不是必叫必到的,除非是开罐头的时候。她非常忠于自己的感受,也从来不掩饰自己的需要:我有抚摸拥抱她的心理需要的时候,她就像个巴黎香街敷衍了事的妓女一样,总是假装顺从,然后伺机逃走;不过在她需要我抚摸的时候,她总是不远万里,不辞劳苦地一次又一次地骚扰我达到目的,有多少个夜晚,被吵醒后,我常常穿着睡衣睡眼惺忪怒气冲天地满屋子鸡飞狗跳地跑着抓猫,敌人非常狡猾,但我总能成功地把她抓进洗手间继续去睡觉,这要归功于我的房间太小。也有一些夜晚,我一个人坐在角落里哭得泣不成声的时候,她觉察我声音不对了,就总能迅速放下手边的事情,从四面八方着急地跑过来,用毛茸茸的脑袋噌着我的手,给我世间最温存最让我感动的安慰。 寒冬的深夜,我一个人缩在宽宽的大床上抱着笔记本上网,每每这时候,她就会跑过来紧紧地挨着我躺下,我摸着她温暖的毛茸茸的脑袋,心里总会流淌着对她的倾城美貌的怜惜,她那么美,琥珀色的沉甸甸的大眼睛总好像汪着水,精巧的鼻子,粉嫩的湿润的鼻头,和无瑕的白色真皮大衣无懈可击地搭配在一起,协调得让我常常感觉到自己因为庞大而笨拙。这样的美貌,总要有更多的人欣赏吧,可她在我身边,这样孤独的美丽着,每天除了抄着手看看阳台上的鸽子,就是睡觉了。我常常看着她怅然地想,时光流逝,100年后的阳光依然懒洋洋地照射着这座McGill Ghetto旧楼房的屋后阳台上的时候,谁会知道,这里曾经有一支貌美如花的猫咪生活过呢。 Overweight kids Aylmer 街隔着几个block有家宠物店,从网上查了最好的猫粮排名以后,就去买猫粮,站在货架前犹豫买大袋的还是小袋的那一小会儿,店里帅的呛得人喘不上气的帅哥店员已经殷勤备至地过来微笑着关心我了,你需要帮助吗?我一看他的脸,立刻就晕头转向头重脚轻,含糊不清词不达意地说我在犹豫选哪种。他可能理解成我是在减肥猫粮和正常猫粮之间犹豫不定了,就说,如果你担心她的体重,就选减肥猫粮吧。好像突然被触及了敏感点,我好像电了一下一样断然否认说,不不不,我觉得她不胖,看着还很正常。不过,也许,可能,她快6岁了,是不是减肥猫粮对她好一些?他笑了,说没见过她,拿不准,要是能亲眼看看就好了。我说我有照片,我掏出随身带着的小数码相机,把照片给他看,他惊呼,好漂亮的猫咪啊,又说我的相机真好,调戏了一番后才说,你要犹豫我觉得还是要选减肥猫粮呢。我一直都知道我的猫猫不胖,根本不需要减肥猫粮,果断地说:我觉得她一点都不胖,我要正常猫粮!也在心里立刻取消掉了正规划的要给他看看实物的可能性的所有外交活动。他尴尬地大笑:of coz not..满脸遗憾地目送我义无反顾地提着一大袋猫粮走出去。回来以后跟男友Marc讨论Momo是不是超重。他不可思议地说,你觉得Momo不超重?我大吃一惊反问,你觉得她超重?他开始吞吞吐吐了,嗯,嗯,她倒是挺可爱.. 我满意地吸了一口气,坐在他边上看新买的vogue杂志,我头都没抬,就知道他一边开车,一边在目测图片上模特美女们的三维。突然看到有个美女抱着一只白猫,我兴奋地说:你看你看Momo都上了杂志,他想也没想地说,你是说她没发胖的时候吧。我气得要命,立刻把杂志挪动到一边他看不到的位置,慢慢地研究起图片上的白猫的三围。她的确很瘦,细长的肚子弧线优雅,在我遥远的记忆里,好像Momo也曾这样过……可是现在,Momo的三围是多么拿不出手啊,到底是谁的错呢。其实这也不是毫无征兆,几年前在牙买加的时候,傍晚在海边的小路上散步,突然从路边的树林里走出来一只瘦瘦的小猫咪用脑袋噌我,周围好几个人,可她偏偏选了我,我荣幸得好像拿了个大奖章,甚至动了带回Montreal来养的心思,梦想虽然被男友果断地斩断在萌芽中,我们好像分别的恋人一样依依不舍地告了别,我久久地回味着这次会晤。男友打断我说,通过这次会晤,你知道了什么?我以为他要说我对猫特别有吸引力之类的,心里美的要飞起来,柔情似水地问他:是什么?突然就一声闷雷:通过这次会晤,你应该知道真正的猫应该长得什么样子了。说完他还得意地一笑。 这下真的下决心给Momo买减肥猫粮了!想起我小学时候也是个胖头胖脸的孩子,课间正趴在窗口上偷偷地观测我心仪的小男生,他转过头来大声问我:胖子,你怎么啦?全班都听到了,我好像从背后被人打了一棍子,差点没哭,难过得回家了午饭也吃不下,我妈怜惜地注视着我的胖脸说,谁说你胖?一点不胖,看你的小脸瘦得都快找不着了!快吃饭!于是,下午回了学校,我跑上去推了他一下,掉头就跑,一边跑,一边理直气壮地冲他大喊,猴子猴子,我是胖子,你就是猴子!爱情,在年轻的时候,就是风向转得这么快,我短暂的初恋刚刚落下帷幕,一场胖子和猴子的较量就拉开了帷幕…… 路遇流浪猫猫 那天傍晚回家,离家在隔着一个block的街上看到一个劳苦奔波,衣衫褴褛的猫猫,瘦骨嶙峋的,脸上一些忧虑孤苦的神色,好像已经流浪很久了。我就跟着他,想带他回家喂喂它。可是一路上,他专挑小路走,曲曲折折的总是走人后院,生活了多年的Mcgill Ghetto,走过的竟然都是我没去过的地方。我只好远远跟着他,以防侵入别人领地被人突然打一枪遭遇不测。他侦察和反侦查的能力比较强,似乎也知道我在跟着他,就在一个僻静的地方,突然就四脚朝天想让我摸摸他了。我看着他那丐帮帮主的样子,还是有点怕,不敢接近他,就在我犹豫踌躇的几秒钟里,一个女孩子诧异的声音惊动了他。他立刻就站起来满不在乎地走猫了,路过一片墙,就顺便喷射出一些尿,射得很高在墙上,惊讶于他的姿势跟Momo截然不同,我才推测可能他是公猫。走街串巷的,在离我家越来越近的时候,我也离他越来越近,我试图跟他说:我回家给你拿吃的,你等等我行吗?他却旁若无人地走进了一个死胡同,我就飞快地跑回家了,拿了Momo最爱的罐头。搞得Momo睡眼惺忪地一阵欢呼雀跃,我顾不上理她,就急急忙忙跑出去了。跑回原来的地方,他已经不在了,继续往前走,只看到一个老头好像时光停滞了一样地坐在那里晒着夕阳的余光。看到我东找西找,他问我,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young lady.我说找猫,Sir, 一个流浪的猫猫。他高兴地说这个他知道,可以帮到我。他带我去了一个拐角,我看到一只肥硕的长毛灰猫猫正在欢快地围着几个聊天的人奔跑跳跃嬉戏。我说,不是这一只,有主人爱的猫猫,神情一眼就看出来了。我离开的时候,老头还在好像Mcgill Ghetto几百年的时光都停滞在这里似的坐在那里,看着我离开。后来,我的包里就一直带着一盒猫罐头,每天在回家的路上东张西望,希望能再看到那个苦苦奔波的身影。晚上跟朋友说起想去罗马和许愿池,他问我有什么愿望这么迫切。我说想再碰到那个流浪的猫猫,让我能摸摸他,喂喂他,让我照顾他稍微抹掉他脸上忧苦奔波的神情。 迷失的小奶猫 有一年回国,正好我爸作了手术,他说吃海参会对伤口和体力的恢复好一些,于是我一下飞机就直奔海边城市去给他买海参去了。那天出了海边宾馆的一个餐馆,就听到一个小奶猫本能尖锐的叫声,我沿着叫声走过去,看到一个老鼠那么大的小奶猫,正在火辣辣的太阳底下晒着,不知道谁打碎了一瓶鱼罐头给她,可是她自己根本不会吃。我一走过去,她就本能地朝我的方向爬过来,把我伸过去的手指头当作奶头,本能地吮吸起来。朋友拉我走,我一步三回头地走了几步,她尖锐的叫声好像越来越大,重重地抽在我心上,那么大的太阳,没有水,也许她就活不过去了。我跑回去,决定抱起她的一瞬间,我心里那种复杂的不安和不舍都没有了,虽然满街都是流浪猫,可是我还是不忍心,让无助的小生命,这么无依无靠地在街上死去。朋友帮我去宾馆买了最好的cheese cake ,我一点一点地塞到她嘴里。她好像吃药一样地吃下去了,然后就是用湿纸巾帮她擦了全身,她就在朋友帮我找的纸盒子里甜甜地睡了。回家的火车上,列车服务员偷偷跟我要了50块钱,就把她的座位给了我,也对我带的动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自己去卧铺车厢睡去了。鼎沸的人声掩盖了她偶尔醒来的直直的叫声,我每次都把我的手给她,她吮吸几下,就又睡了。我被她温柔的生命本能所感动,大概,她已经开始从我的味道里找到安全感,把我当成她依靠了吧。回家以后她就住在我家阳台上,我每天在家喂她,看着她的毛色也渐渐有了光泽。照顾她一周多了,我不知道她多大,可是每次她听到我的声音,就不睡了,就一定要从纸盒子里爬出来,努力向着我的方向爬过来…… 然而,我只是这里的一个过客,我们之间快乐的日子,很快就要结束了。我妈是不喜欢猫的,其实她不喜欢一切动物,对人也没多少耐心,小时候也没从她那里得到过多少温情。她的任务就是每天出去东问西问谁家品德可靠的,想要一只猫,争取在我离开中国前把她送出去。就在我犹豫不决之间,她已经找到一家人答应收养了。她找了一个便宜的不能再便宜的纸箱子,决定在我走之前的那个晚上,把她送走。 是我跟我妈去的。我想去看看她被送去一个什么样的家里。是一个晚上,我妈怕他们又反悔了,急急的送去,命令我不能留露出一点留恋之情。放下猫,我妈就拉着我走了,留下那家人狐疑的神情。回来的路上,我妈用她麻木和单调的声音反复说,幸好我们走得快,要不然他们就反悔了,幸好我们走得快。黑暗中,眼泪毫无控制地流下来。我放慢了脚步。这孩子,从小就怪怪的,我妈说着,自己先走了。在没有一个人的街道上,我哭了又哭。隔天早上,我红着眼睛问我妈:我能去看看她吗。我妈急急地说,不行,如果他们不想要了送回来,你不在家谁照顾她,我可不想天天拖地板打扫卫生,有你爸爸一个人就够麻烦的了! 后来,再回去的时候,正好是城市建设大跃进,到处都在拆迁,都在搞建设,走在我从小长大的地方,我也开始迷路了。爸妈也离开了住了十年的房子,跟着搬进了市府的新宿舍。据说,每个晨光照耀的早上,都有一群挥之不去的家猫徘徊在那些已经人去屋空的老房子里不肯离开,谁也不知道他们在找什么,也不知道他们在等待着什么。 准备搬出Ghetto的猫 我其实也知道他不太想养我的猫,因为他整洁的家里像军营,而我的公寓邋遢的好像刚经历过飚风。每次开会或者party前,他都要耐心帮我把衣服上的长毛刷掉。他不愿意怪我懒,就说是因为我的猫难打理。搬一起的计划拖了又拖,就这么僵持着,到了后来公寓里面的长期固定住户就成了只是我的猫。想着每月可以省掉600多的房租,我于是说,既然你不想要我的猫,把她送到中国我父母那里去怎么样,她那么可爱,应该值得有人好好爱她。 喜悦在瞬间爬上他的脸,他勉强掩盖着喜悦说:这是个好主意啊。一试探就现了原形,我立马就气得差点爆炸,毫不掩饰我的气愤,说:如果以前我还不够明确,那我再明确一下,我不可能为了任何人以卫生为理由放弃我的猫。确切地说,我不会为了你放弃猫,你如不想要她,我们就分手! 他不但重了计,还被我威胁,很不高兴,也气呼呼地说,我很高兴听到你为了你的猫要抛弃我。我更激动:是我要抛弃你??是你要抛弃我们!他说:我可从来没想过因为你的猫要跟你分手。我悲愤地说:可是你让我做出选择放弃我的猫跟你在一起,我的猫从来不逼迫我做出选择要你还是要她! 说完我就气得哭了:你离开了我会活得好好的,她是我从1个月开始养大的猫,已经在一起这么久,离开了我根本不能活,她的世界只有我。而且我,要一辈子活在抛弃她的良心谴责里,不断不断地挂念着她到底怎么样了。如果我们的感情是以我余生的良心不安为代价,这对我来说太昂贵我负担不起。我抱着我猫说。 他软了下来说,谁说我离开了你就能活下去。我和她一样,离开了你活不下去的!我继续追问说,你应该是计划好了的吧,你跟我说,你到底阴谋了多久了想让我抛弃我的猫?他无奈地说,我什么计划都没有,你把我想的太复杂了。我也愿意尝试跟猫一起生活,别哭了好吗。 耶!!我的Momo终于可以搬进了house了,我毫不掩饰自己的喜悦开心得几乎跳起来。2014年的冬天,Momo和已经变成toddler的女儿在充满阳光的房间里玩耍嬉闹。老公把一堆西装递给干洗店的漂亮女孩。猫还是狗?女孩看了一眼他的衣服眨着眼睛,问出第一句话。 其实什么都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曾经相依为命的我们,还继续在一起,而且,又多了两个人爱她……
最后发表: 此时此刻@ 2015-2-3 17:19 3384 0 2015-2-3
admin 回顾蒙特利尔 我就是歌手! attach_img
文 / 婧蕴(蒙特利尔) 现今,当林林总总、五花八门的唱歌比 赛风靡了全世界时,我们蒙城的年轻人也为自己策划了一个歌唱比赛:I Have a Song(我是歌手)。 五月的一个夜晚,在 McGill音乐学院的 音乐厅里,热情的观众为每一个参赛选手高 声呐喊鼓掌加油。真没想到,蒙城的华裔少 年中有这样多的歌唱人才,无论是国语歌还 是英文歌,各个都演绎得似模似样,很有专 业水准。加上现场的乐队伴奏,全场观众的 共同投票参与,整晚的歌唱比赛其实更像一场音乐嘉年华,高潮迭起,High翻全程。 不禁想起从前在 McGill 上学时的情景, 那时我还是一名菁菁学子,满溢着青春的热 情和能量,在 McGill Idol 的歌唱比赛中,我 们使劲为一对中国男生组合鼓掌加油,山呼 呐喊,直到把他们推向冠军的 宝座!那种劲头,那种热情, 就如现在看到的“我是歌手” 台上台下的年轻人们一样。 想来我们蒙城华裔社区 举办的各种活动中,纯粹年轻 人的活动还真不多见,也许学 生们流动性较大,或者求学就 业的压力使然,因而当看到“我是歌手”的歌 唱比赛成功举办了两届,我真心为他们感到 高兴。 这是一班热爱音乐的年轻人,业余时 间组织乐队,作曲、编曲、演奏、演唱,各 尽所长。无论是正在蒙城求学的孩子,还是 已经毕业远走他乡的蒙城校 友,这样的比赛又把他们聚 到了一起,不为别的,就是 因为共同的对音乐的挚爱! 蒙特利尔的多元文化 特点决定了我们的年轻人见 多识广、兴趣广泛、多才多 艺、各有所长。 去年在“中 国好声音”的歌唱比赛中,成功进入哈林老 师队伍的蒙城女孩九九;本刊今年四月刊刚 刚报道的获得“2014国际中华小姐大赛季军” 的黄婷丽等等,都是华裔二代中的佼佼代表 者。在本次“我是歌手”的参赛选手中,上至 25岁,小至16岁,各个都有着极高的音乐素养。 还有那些幕后制作、编曲,及现场的乐队成员, 都是 20岁上下的年轻人。他们的才华、能力、 热情及十足的干劲,深深地感动着我们这些 移民一代,深为他们的努力和成就感到骄傲! “我是歌手”歌唱比赛在每年的五月份举行。
最后发表: admin@ 2014-9-6 02:07 3328 0 2014-9-6
此时此刻 冷雨后的秋 attach_img
冷雨后的秋 文:枫子(蒙特利尔) 如果说蒙特利尔的夏是一位性感的女郎,热力四射,随着爵士乐的强劲节拍起舞摇摆;那么它的秋就一定是位绅士了,一位纯粹的中年绅士,散发着成熟的魅力,优雅,沉静,却又性感魅惑。 低头疾行在Sherbrook,这条在九十年代聚集了全加拿大80%财富的街道上,辉煌已逝,然而昔日繁盛时期留下的物证还在:博物馆,画廊,咖啡馆,面包 店,雕塑,精品店,……他们的色调是灰暗的,一如今天的阴霾。可那坚实的石头壁磊,精致的雕花镂刻,仍旧一袭不肯放弃的昂然。 听着风雨,踩踏着落叶。本不是个欣赏佳景的天气。可当那些大衣风衣雨伞礼帽一夜之间出现在街头,却把我疾走的脚步也拖缓,冷雨中自有一番风景值得去窥探。 灰蒙蒙的天空中有乌云在移动,街道两旁是冰冷的古老城堡。秋雨中的男人迎风走来,大风掀起了衣角,步伐里是镇定与从容。性感的唇角微微上翘,线条分明的脸上 写着坚毅与豪迈。满树的红枫在风雨中飘摇,赤黄的叶子洒落满地,和着湿漉漉的雨水,绘出水粉的图画。这样叶自飘零雨自流的日子,是男人披着大衣,扛着风雨 的日子。 绅士的蒙特利尔,似怀旧电影中的某个片段,黑白的,却给抹上了几点橘红和赭黄。 曾经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样鲜活的画面,即便近在咫尺,我也仍旧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总似恍惚活在影片里。对我而言,那些风度翩翩,潇洒俊朗,只能是来自电影里的臆想,不像是活生生的现实情节。 十月底的最后几天,空气里分明隐约嗅到了暴风雪来临之前的气息。然而此刻,它是如此安宁。谁都知道,它正在酝酿着一场革命,我们无法把它左右,只有宿命,静静等待。 想想好像就是昨天,人们还在忙碌着,倾城而出,无目地地奔波游走,空气里弥漫着一条暗语,大家秘而不宣,都莫名兴奋着,都疾走徐行着。不需要任何理由,只要 走出户外,站在阳光底下,枫树林中,就不怕错过什么了。那些曾经盛极一时的繁茂,如今已经酝酿成熟。台阶上铺满了缤纷的落叶,旋转楼梯上缠绕的藤蔓已经红 透。一切的致美都轰轰烈烈势不可挡地出现在眼前,告诉你,辉煌就要匆匆落幕了。雪暴来临之前的恐慌与兴奋,使人们更加忙碌,忙着把这最后的璀璨用眼睛摄 下,用心思装满。 这一刻终于来到。湿冷的雨水弥漫了一整天,这灿烂的秋日小阳春将在一两场冷雨后,渐渐隐去,喧嚣了一整个的夏,也终于肯了归于沉寂。当枝头最后一片叶子滑落,算是尘埃落定,灿烂远逝了。 冷雨后的秋,格子围巾,薄呢大衣,或考究的礼帽将粉墨登场。那些笔直的身材更加挺拔,优雅的笑魇更加从容。蒙特利尔的深秋已经来临。 更多精彩文章请见”此时此刻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thismomentpress
最后发表: 此时此刻@ 2014-10-7 10:26 3325 0 2014-10-7
此时此刻 情人节,送大家一首爱情诗 attach_img
纯洁的爱 作者:爱弥儿·内里根 译者:林锦(蒙特利尔) 这是一首魁北克法语诗人爱弥儿·内里根所写的爱情诗,值此情人节之际,送给朋友们,祝大家情人节快乐。 我知道一个教堂里有块神奇的彩画玻璃, 某位著名艺术家受到天启,在那里 鬼斧神工般画下,一位蓝眼睛的圣洁女子, 她身着缀满流苏的长袍,额上戴着闪亮的星饰。 夜里,阴霾的梦魇缠绕着我的灵魂 奇异的歌声自天庭而降 我来向她祈祷,沐浴着橘色的清光, 那是月华在她的金发间流荡。 在我心灵的彩画玻璃上我将你这样描绘, 浪漫的爱人啊,苍白金发的圣洁女子, 你,是我唯一和永恒的爱恋; 可你始终静默着,无动于衷,如此傲慢, 你情愿看到我忧郁失望, 在如同坟墓般的爱情里漂泊流浪! 附原诗: Amour immaculé Je sais en une église un vitrail merveilleux Où quelque artiste illustre, inspiré des archanges, A peint d'une façon mystique, en robe à franges, Le front nimbé d'un astre, une Sainte aux yeux bleus. Le soir, l'esprit hanté de rêves nébuleux Et du céleste écho de récitals étranges, Je m'en viens la prier sous les lueurs oranges De la lune qui luit entre ses blonds cheveux. Telle sur le vitrail de mon coeur je t'ai peinte, Ma romanesque aimée, ô pâle et blonde sainte, Toi, la seule que j'aime et toujours aimerai ; Mais tu restes muette, impassible, et, trop fière, Tu te plais à me voir, sombre et désespéré, Errer dans mon amour comme en un cimetière ! 爱弥儿·内里根(Émile Nelligan) 译者注:爱弥儿·内里根(Émile Nelligan),生于1879年圣诞前夜,卒于1941年11月18日,魁北克著名诗人。他的诗作大多涉及童年、音乐、爱情、疯狂、死亡等主题,具有浓厚的象征主义风格,字里行间散发着一种忧郁的气质,有人将其誉为“魁北克的兰波”。内里根因患有精神疾病从20岁就住进了精神病院,直至去世。但是,他在身心双重的囚禁中,却为世人留下了许多抒情优美、才华横溢的诗篇。为了纪念这位出生于蒙特利尔的诗人,蒙市的公立图书馆系统以他的名字命名为“Catalogue Nelligan”。
最后发表: 此时此刻@ 2015-2-13 19:57 3289 0 2015-2-13
admin 没有底线的人,让我好奇又鄙夷 attach_img
文 / 刘瑜 除了早年的一次警民冲突事故,曼德 拉从来没有挨过打。这本 700 多页 的《曼德拉自传》读下来,我不无惊奇地 发现,这个反政府 50 年、坐牢近 30 年、 长期倡导武装斗争的“乱匪”,落到白人种 族主义统治者手里之后,竟从没挨过打。 有一次几乎被打了。那是1963年5月, 曼德拉刚进卢本岛监狱时。狱警要求这些 新来的犯人跑步前进,曼德拉对一个狱友 说 :这可不行,一旦开了这个言听计从的 先例,以后就任人宰割了。于是他和这个 狱友走到队伍的前面,不但没有开始跑步, 反而放慢了脚步。狱警勃然大怒 :“听着, 我们可以杀了你,你的家人不会知道这里 发生了些什么!”曼德拉答道 :“你们有你们的职责,我们也有我们的。”边说边慢悠 悠地走到了牢房里。狱警只好灰溜溜地跟 了进去。 另一次情况更奇特。那是 1975 年,曼 德拉关押在卢本岛的第 12 年。那天他和监 狱长为其妻维尼来访的事发生争执。争执 中监狱长对维尼出言不逊,把曼德拉给惹 火了。“我从座位上站起来,绕过桌子向 他走去。监狱长向后退去,但我及时控制 住了自己,忍住了没有用拳头而只用言辞 教训了他,我是个反感说脏话的人,但是 那天我违背了自己的准则。” 注意,在这段 描述中,曼德拉是那个几乎动手打人的人, 而监狱长则在惊恐中“向后退去”。 这些事情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 :第 一,南非那些种族主义者是坏人,因为他 们把一个反种族隔离的斗士给关进了监狱 ; 第二,他们又坏得不成气候,因为他们还有底线,这个底线就是不随便打人。 我为 什么会对曼德拉有没有被打这个细节特别 留心呢?这是因为“打人”是近来一些热 点事件的关键词。比如最近有媒体报道, 有个叫倪玉兰的律师因为抵制强制拆迁被 打成终身残疾,还有湖北某干部夫人因为 顽固上访而被警察打成重伤,再联想到几 年前魏文华因摄像被野蛮城管当场打死, 孙志刚因为没带身份证被打死,以及近年 无数离奇的“看守所死亡”事件……这些 事情让我意识到,有些人是没有底线的。孔子说,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用 现在的话来说就是 :做人要有底线。底线 对不同的人来说,高低当然不同。 比如拿 吃东西这事来说,纯素主义者,出于动物 保护理念,不但不吃肉,连鸡蛋牛奶都不吃; 素食主义者次之,底线是不吃肉 ;对于普 通大众来说,肉还是要吃的,但是如果该 肉来自于可爱的小猫小狗时,就会忍不住 皱起眉头 ;对于很多人来说,吃点狗肉也 没关系,但是听说有人敲开活猴子的脑袋 吸脑髓或者把狗熊终身囚禁每天插管子取 胆汁,多半也会感慨两句“没人性”…… 令人困惑的是那些对敲开活猴子的脑袋或 者把狗熊变成胆汁机无动于衷的人,这些 人,他们的底线在哪里呢? 同样,政治操守的底线对于不同的人 高低也不同。比如,有的人底线比较高, 可以为他人的痛苦——比如走失的黑窑民 工或无处伸冤的访民——奔走呐喊,可谓 “主动行善”;有些虽无心做个维权活动家, 但至少洁身自爱独善其身,可以说“不行善 亦不作恶”; 有些人则属于“被动作恶”,在 体制内随波逐流,能升官升官,能发财发财, 能混注水文凭混注水文凭,要是“单位”发 个来路不明的 3000 块超市购物卡,肯定喜 出望外地去买了盼盼法式小面包或者欧莱雅 化妆品,因为“你值得拥有”。但即使是这 种人,要让他去打残一位女士打死一个路人, 多半也会摇头……那么,那些把倪玉兰、孙 志刚、魏文华打残打死的人,那些“主动作 恶”的人,他们的底线在哪里呢? 我很好奇那些没有底线的人。 对于这些人,我的好奇甚至多于愤怒。比如,那 些打残倪玉兰甚至不允许她使用拐杖的人 看着她每天在地上爬行时,他们脑子里在 想什么呢?比如,一个法官给“发帖犯” 范燕琼判刑甚至不允许瘫痪的她取保候审 时,脑子里又在想些什么呢?每次我试图 想象这些人的心理活动时,眼前就出现一 个巨大的黑洞。这些人小时候也爱吃冰淇 淋吗?他们每个脚的脚趾头会不会是 8 个 呢?以及,他们会不会在夜深人静时突然 从脑袋里掏出一个插头来充电呢? 相比之下,曼德拉要幸运多了。不但 狱警不敢动他,很多“体制内的既得利益者” 简直是他的卧底。1956 年政府以叛国罪起诉 他时,审了 4 年,最后法官竟本着司法独立 的原则宣布他无罪。1964 年政府再以煽动暴 力罪起诉他时,这次因为他组织武装斗争证 据确凿,法官宣布其有罪,但也顶住压力未 判其死刑从而保住了“革命的火种”。 有一 次庭审之前,公诉人突然撂摊子不干了,他 跑过去跟曼德拉握手,说 :我鄙视我所做 的事情,我不想把你给送到监狱里去。 “我鄙视我所做的事情”。显然,这些 人在制度中随波逐流时,漂着漂着突然触 到了一种叫做底线的东西。他们低头一瞧, 这是哪儿呀?再伸手一看,这上面都沾满 了什么东西?于是他们想,老子不干了。 这种“老子不干了”的底线时分,很多人 都遭遇过。 电影《他人的生活》里,韦斯 勒当了 20 多年特务,在被其窃听对象真挚 的爱情打动之后,遭遇了这个时刻。在《生 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当托马斯被当局 要求自我批判时,也遭遇了这个时刻。一 直又红又专的林昭在反右中也撞上了这个 瞬间。还有一位老人,某年某月某日在听 说他必须支持某种重型交通工具进城时, 也站起来走了人。当然,我们知道,有些 人一辈子也不会遭遇这个时刻,他们在作 恶的道路上一往无前春风得意马蹄疾。 有位小说写手曾悲悯地写道,这个世 界上并无一人值得鄙夷。不那么悲悯的我 却觉得,这个世界上就是有些人令人鄙夷。 对这些人,这些穷尽其灵魂也听不到“咯噔” 一声的人,我又好奇又鄙夷。
最后发表: admin@ 2014-9-11 22:34 3261 0 2014-9-11
此时此刻 苏凤的诗 attach_img
苏凤的诗 文:苏凤(蒙特利尔) 编者注:这是加拿大华裔艺术家苏凤的心灵短诗。华师大出版社的《自由的灵魂》一书女画家自述的作者,平日也喜欢写新诗。以下分享她的近作。2015年4月中旬,苏凤将在蒙特利尔展出其“2015年诗与画牵手”的一系列以文字把诗歌融入画面的创作。2015年,北京亦将出版苏凤第一本诗集《花上》。 探春 在诗人的吟诵间 太阳最好晚点西沉 雪仍萧萧 春已悄悄 解冻了松枝 唤醒了鸟巢 咬春饼 嚼萝卜不嫌早 盼一回春风 赶一场冬雪 看似梅花 更像雪花 (2015 02 03,立春, 北国小雪纷飞) 海上•倾听 微曦 花与鸟一起倾听 静 融合了我。沉香 物与物间 不再摆荡 梵音洒向海面 林间雨滴 空与空间 小提琴睡醒 灯•诗句 一如幻觉 千万年前的 一颗星 照亮谷底的声音。 古老的 花瓣片片飘落。 借 豆大的黄灯守住 黑色的柔弱与坚强 彼岸 彼岸, 何其遥远 喜马拉雅青葱的山麓 松杉围绕的白色石屋 太阳未起之前 晚霞落尽之后 静坐 彼岸, 一念之间 黑 黑夜, 醒觉的丛林 纯洁的黑 空无的家乡 教你放下 合上眼帘 等待, 光的降临 黑夜, 寂静与竭息 准备, 明日苏醒 古老的寒星 群队慢慢穿越古老的寒荒 传说膜拜一棵常青的植物 盼望春天再度来临 马利亚十五岁作了个梦 夜空便显现出神性。 今日 沙漠的那颗星还在照耀 失去重心的城吗? 谁将掌管黑夜的明天 寻索 你说 在广褒的 天地间 游荡 一年又一年 心 自由 又 不自由 孤独常伴 独自面对的 孤寂与自由 寻求什麽? 在哪裡? 曲 一首 心的款曲 无人弹 没人唱 细听 天籁 无时不在 无时或矣 细听 自己 到岸 长流水无有尽头 凋零的落花 随波逐流 在接近永恆的 瞬间 飘到 岸边圣者足前 他永远一样 无时不在等待 任谁都不会问 浮沉的小花 从哪裡来 为何漂游 似是一种能量 把花带到了 画眉鸟 不必等到变凤凰 画眉,你在山谷枝头 为何而歌 自由嘹亮 风和青山伴唱 不必等到变凤凰 你和我说 没有所谓的 自由不自由 门 第一道铁门关闭以后 第二道铁门 才开啓 而其它的门都没有上锁 你追寻 重锁的门 神秘的光通往隐蔽之泉 《旧约》诗篇以希伯来语写 古老的文字 讲过人世的空虚 循环不已 你追寻重锁之门 那道门三千年来 没有人推开过 花上 她将我放在杜鹃花上 沉默的沉默 指尖把我移往向阳的一角 薄如纸的生命此刻呵出 一声柔丝般的呢喃 温煦抚摸 花瓣为床 山坡上的三月天 又像村家诗样的姑娘 2012年加拿大蒙城的文人聚集在苏凤画室举办诗歌朗诵沙龙,会后各来宾题字留言。
最后发表: 此时此刻@ 2015-2-9 21:00 3213 0 2015-2-9
此时此刻 忘我和自恋,也说忠犬八公的故事 attach_img
忘我和自恋,也说忠犬八公的故事 文:Arrwyn Heroux(蒙特利尔) 家对面的公园好似狗狗的天堂,每天从早到晚,看到的都是被主人领着的形态各异的各种狗狗在公园里琴瑟和鸣的走来走去。一天看到邻居牵着一只日本秋田犬,跟电影上看到的一抹一样,就过去跟他搭讪:好漂亮的狗啊,是日本籍的吗? 他笑了说:是日本秋田狗,但是法国出生了移民来的啊。这种狗,魁北克只有一个breeder,排队期太长,所以回法国父母那里买的。 我好奇地问:那他真的像电影里一样,只爱你一个人,还是爱你全家每一个人? 他变得谨慎起来,思考着回答:他爱每一个人,应该是爱全家每一个人…… 看他的谨慎,大概跟我一样,也是个看了忠犬八公的故事的粉丝吧。 忠犬八公得故事其实是发生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日本,而不是现代的美国。崇尚忠君精神是当时日本的时代特征,因为这精神在八公身上有很好地体现,所以这个故事才在当时的日本广为流传。100年前的地球,不管从物质上还是从精神上,人类自己的生存条件都非常有限,更不要说一只弱势的狗狗,而在艰辛的生存条件下,固执和坚持其实是别无其他选择的一种生存本能的体现。 很遗憾我看到的拍摄背景是现代美国版本。通篇看下来,忠犬八公和他主人的遭遇,感觉竟然成了对女主人的变相控诉,题目也应该改为,一只被女主人虐待了的狗狗。女主人女皇一样的优雅而且精神独立,她是不喜欢狗的,自然不肯放下自己高贵的尊严去妥协和折中,因此决定了八公一生的悲剧。八公一来就引发了男女主人的争吵,注定了八公是个不受欢迎的狗,因此不管教授和狗有多深的感情,他都要孤零零的睡在院子里,远远地遥望着自己的主人。在那个他从来没有融进去的高大的别墅里,教授是他唯一的爱和牵挂。 家养的狗狗本来就是用来宠和爱的,用来一起生活的。女主人严重缺乏对外界的同情和妥协,也自然不能放下自己给八公温暖的爱,甚至她都不能给自己的老公温暖的爱,所以教授和八公相互温暖,相依为命。因为从来没有融进这个家和他们的生活,除了夏天在院子里的BBQ,狗狗也没有建立起别的生存乐趣。因为生活很单调乏味,生活中唯一的乐趣和温暖成了教授,所以等待教授的归来,才成为八公生活中唯一的使命。 八公的主人其实应该是这一对夫妻, 而并不是仅仅是教授一个人,但是女主人从来没有对八公温暖过。女主人好似卢浮宫里的大理石雕塑般冰冷和高贵,用冷淡独立的态度对待一切,让八公完全感受不到自己在家里的位置和爱,八公才会如此珍惜根教授的感情,痴情的等待教授的归来。 相对于女主人永远都端着放不下的自我,八公对主人的爱,却是如此的忘我和奋不顾身,有一天,再也不能把男主人等回来的时候,他选择了停留在火车站上的终生等待直到去世……这个除了忠诚完全没有领略其他生存乐趣的八公,让我在看电影的时候彻底崩溃掉,哭得不能自已。文明会给人或者动物更多的选择。选择权,也会带给人或者动物更多的灵活性。比如我的狗bobo是我从动物援救中心领养回来的被人遗弃的病狗, 但是,对食物忠诚持久的热爱和对自身魅力的永恒的信心,让Bobo离开我也可以跟着下一个主人生活下去。无论是人,或者是动物的一生,都不需要在众目睽睽之下饱受痛苦的煎熬等待,然后被列上忠贞的牌坊。 想起了有一年去北京看望收养遗弃宠物的丁奶奶。有一只被主人留在丁奶奶那里的暹罗猫因为被遗弃,绝食很久,完全靠着注射维持生命。我把瘦骨嶙峋的它抱在怀里,希望在它生命的最后时光里给它一些温暖,我抚摸着它,它虚弱的眼神里突然燃起了一点点希望的光亮,它凑近我,闻了闻我的味道,那光亮顷刻间暗淡下来。我离开的3天以后,它就死了,却最终没有把那个熟悉的味道等回来。。。。。 “希望你首先学会爱自己,然后再去奋不顾身地爱别人,如果有一天不能爱了,依然可以转身做回自己,”得到主人允许后,我摸着公园里散步的一只新出生的小狗,在心里说。
最后发表: 此时此刻@ 2015-2-13 16:59 3191 0 2015-2-13
此时此刻 感悟塔莎·杜朵的美好生活 attach_img
感悟塔莎·杜朵的美好生活 文:婉冰(蒙特利尔) 塔莎·杜朵是一位居住在美国的乡间老妇人,她生活在一个童话般的美丽世界里,她在偏僻而宁静的花园农舍里安度春秋,以九十岁的高龄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幸福偶像。我怀着十分敬佩的心情,怀念这位老人,讲述她平凡、简单而又感人的生活故事。 塔莎·杜朵 塔莎·杜朵1915年出生在美国波士顿,父亲是著名的游艇和飞机设计师,母亲是肖像画家。她继承了父亲的聪明才智和母亲的绘画天资,一生致力于儿童插画,成为美国最负盛名的插图画家。她是凯迪克大奖和女王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的生活艺术家。她的著作有:《塔莎的世界》、《塔莎的花园》、《塔莎的传家宝》、《创造你的生活乐趣》、《乡间图片》等等。她的作品在日本、韩国、法国、德国、丹麦和瑞典等国家均有出版,受到世界各国广大读者的喜爱和欢迎。 塔莎的父母都是名人,因此能涉足于社会文化圈,小时候,家中常有马克·吐温、卢梭、爱因思坦、爱默生等名士出入,这给她的学习成长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她从小酷喜爱田园生活,30岁时把家搬到乡间。她养育了四个孩子,离婚后靠自己的绘画出版和手工玩具生活。56岁时,她用作画的版税,在佛蒙特州的深山里建造了一栋18世纪的乡间别墅,柯基犬、小猫、山羊、小鸡、小鸭、小鸟、花草树木成为她生活的一切。她亲手打理花园庭院、纺线织布、制作手工、栽种各种蔬菜、挤奶、烹饪 …… 她穿着自己设计的十八世纪欧洲风格的复古裙装,带着美丽的头巾,忙碌在农庄的树木和花丛之间。 她的创作源泉,来自于田园的花草和一直陪伴她的小动物。塔莎特别喜欢小动物,小动物也喜欢她,在她工作时,这些小猫、小狗、小鸡、小羊都陪伴在她身边。对她而言,与生活有关,与自然有关的很多事,都有意义,她都喜欢去做。她说:这二三十年来,一直伴随我生活的植物们,每年只要看到它们发新芽,并开始绽放出花朵时,我就会喜悦万分,有种和老朋友重逢的感觉。这种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激发了塔莎的创作灵感,使她的艺术造诣达到了一种非凡的境界。 在《塔莎的花园》中,她说:我非常热爱田园生活,无论是种花,还是植树,都能让我心头畅快。有人问我最喜欢哪种花,我要说,我喜欢所有的花;也有人问我,你不觉得园艺活儿劳累么?其实我真的对那些花草树木没有做什么,我只是喜欢它们,一心想对它们好,一心让它们高兴,你瞧,这有什么可劳累的呢。 塔莎说,你所需要的完全是一种心境,我认为幸福是一种心境。我们真正想要的,并非物质,而是心灵的富足。这里所有的一切都让我满足,我的家,我的花园,我的各种动物,这里的天气,佛蒙特这个州。 塔莎的花园里开满了四季的繁花,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围前围后,她那单纯的生活,精美的图片,极富哲理的语言,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生存状态。她年过90,仍继续照顾她的花园庭院,用她温柔的画笔,描绘出了一幅幅美丽的生活图画。她说,我们真正想要的,并非物质,而是心灵的富足,想获得幸福,就是希望心灵得以充实吧。塔莎,就是在不停的工作中,在蓝天白云和花草鱼虫的世界里,获得了心灵上的愉悦和精神上的满足。 2008年6月18日,塔莎·杜朵,离开了她心爱的庄园,享年92岁。她在繁花和泥土的芳香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她住木屋、种花草、制作玩偶、穿古典服装、与小动物为伴,她以自由的心灵拥抱这个世界,生活得充实、安然而快乐。 现在,塔莎的花园已经对外开放,人们流涟在她培植的花草树木中,沐浴天地的灵气,感悟和品味塔莎老人返璞归真的人生。 陶渊明是晋代著名的田园诗人,其饮酒歌中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表达了他虽然身居闹市,但心仍寄乡野山林的高雅情怀。诗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千古名句,诗人笔下描绘的南山自然美景,呈现出了一种令人神往的安谧清幽的乡居情趣。 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在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里,塔莎一直避世索居,她远离尘嚣,生活在自然的清新、田园的乐趣和农耕的甘美里。她在耄耋之年,依然在田园里劳作,这是常人难以想象,也难以做到的事情。塔莎一生都活在自己的意愿、情趣和梦想之中,无人可以左右。她在四季轮回中感悟生命,在心灵安静中品味幸福,塔莎的美好生活,感染和影响了越来越多的人。 时间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岁月飞逝,我们都要老去。人到老年,像塔莎那样,能作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每天按时作息,忙碌充实,哪会有闲暇和余兴去感叹日落西山和老之将至。我们可能无法拥有一块用来耕耘的土地,但我们完全可以拥有亲近自然、豁达乐观的美好心情,我们要尊重自己的内心,过一种单纯惬意的生活,像塔莎那样,优雅地老去。 塔莎·杜朵没有离开我们,她带着慈祥的笑容,依然劳作在她那美丽的田园里,那些花花草草,还有身边可爱的小动物们,都深情地陪伴着她。这位充满智慧和灵性的老人,以其简单纯朴的生活方式传播着神奇的正能量,打动了无数的人。她告诉我们,一锄一犁地耕作,一点一滴的收获,也能编织出生活的美好;她还告诉我们,要以度假的心情过日子,每天、每分、每秒……
最后发表: 此时此刻@ 2015-1-14 11:45 3184 0 2015-1-14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微博Montreal weibo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Montreal Facebook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Montreal twitter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Montreal Youtube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Montreal linkedin

QQ-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网

© 2014-2024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萌村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