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
文:言破空(蒙特利尔)
题头为一部电影,英、法文原名:TheFrench Revolution, La Révlution française, 法意德英加五国合摄于大革命二百周年,。上集导演为法国Enrico,下集美国Heffron。演员阵容集各国一流,群众演员数万,包括法国前总统(有影片一分钟视频,网上:Nicolas Sarkozy Figurant 萨科齐跑龙套)。
十多年前看过一遍,本地Télé-Québec播放。这家电视台独特,无新闻,但有政论,科教文节目多,电影从不插广告,而且定期播一部原版中国电影,配法文字幕。也曾播过法国学者研究中国的纪录片,资料丰富。
无远虑,必有近忧。人家对本国别国历史,始终关心反省。对这场革命,议论纷纷,史家、社会学家更其努力探讨。而中国对自己那场浩劫,也是大革命,似乎忘怀。个中有民众的麻木,更有食肉者(今食特供者)蓄谋掩盖、歪曲、强迫失忆,试图让易解的历史变成考古难题。
正如《三国演义》是文艺作品,与历史有点出入,但爱看的人多,而有几人去读《三国志》?比如,处决国王时曾有保王党劫法场,但影片只字未提,可能考虑情节不宜跌宕过多。评论一般认为该片基本符合史实,故本人在此推荐。
何况听说中文本《旧制度与大革命》几度脱销。国家大事找书找资料,总比“你解放军不跟我,我去找红军”(挽袖拔拳,凶相毕露),要好得多。美国不早已有国会图书馆?只是,此书系“论”而非“史”,托克维尔开卷就声明。治史当以史带论,根据史实导出理论。一般人读史头疼,而这段历久,曲折、反复均属罕见,最好看完电影再看书。
英美法革命比较
1100年,英王亨利一世颁布《自由宪章》(Charter of Liberties),给予教会与贵族一些权利。
1215年,各路贵族兴兵,伦敦泰晤士河畔,约翰王在羊皮纸《大宪章》(Great Charter)上签字钤印。后者内容源出前者,但加上一条:贵族会议有权否定国王之命令。
1688年,詹姆斯二世即位后加强集权,信仰英国国教的女儿玛丽继位无望,资产阶级邀请其夫婿,荷兰奥兰治亲王威廉,来英国与玛丽共同执政,詹姆斯二世出亡法国。旋即议会提出权利法案(Billof Rights) 确立“议会至上”准则。兵不血刃,史称“光荣革命”。英国以宪法约束国王,历时几百年,方修成正果。其对世界贡献良多,影响深远,美国宪法中就有大宪章的影子。
美国革命得天独厚。远隔重洋,也曾向英王上书陈情,不成就干脆反了,打独立战争。
开国先辈们气吞山河,慷慨表态:要说是反叛,就索性一反到底。(If this be treaoson, make the most of it!)保王份子也有,往北退,今天加拿大仍属英联邦,女王陛下不时来巡视,纳税人仍要养总督和上议院,此辈不敢作威,仍敢作福,时闻挥霍浪费,反不如女王俭朴低调。
法国革命一波三折,回肠荡气。论起迄则说法不一。最短从1789年5月三级会议召开,至1794年7月热月政变,电影按此说。因为虽有波旁王朝复辟,甚至拿破仑称帝,但共和已确立,深入人心,宪政不可动摇。英国至今称“王国”,而中国招牌不但“共和”,而且“人民共和”(“贵族共和”都谈不上),但专制却超过秦始皇。考其背景,多位革命人物深受启蒙思想影响,虽然卢梭、伏尔泰等均已谢世。究其原因,大抵不外天灾、饥荒、民不聊生、王室奢侈等等,但有一点史家忽略了,即革命期间重大事件均发生在夏天。开头攻占巴士底狱,至末了热月政变(热月,炎热可想而知),一波推一波。所谓闹革命,包括文革等,天热容易闹起来。盖气温升高,人心也焦躁,不肯安份守己,夏天犯罪率高。此系本人比较大革命事件而发现,引用者请注明出处。至于对这场革命的观点,褒贬不一。有人(包括托克维尔)赞不绝口:彻底、广泛、热情。有人则贬之为一场闹剧:生灵涂炭、玉石俱焚。在此不赘,现介绍关键人物与重大事件,再来看电影就有头绪。
关键人物:
路易十六
国王路易十六(LouisXVI)。路易十四、十五两位系集权君主,前者称“朕即国家”,后者有名言“我死后,管它洪水滔天”。但路易十六人品不坏,信教虔诚,有文化修养,只是受王后与周围小人左右。此君热爱机械,尤其喜欢制作各种锁,还修改过断头机的铡刀,有点像中国明朝那位皇帝爱做木工。这么个人,绝对不是暴君。他在替路易十四、十五还债,民众几代怨恨积聚,此时发作。法国学者勒庞(Lebon)所言不虚:吾人受先辈德行荫庇,代先辈劣迹受罪。正是: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拉法耶特(Lafayette):贵族,君主立宪派首脑,风云一时,后急流勇退,得以全身。他设计三色徽记,曾向国王进呈三色帽徽,说其中白色代表王权。而今巴黎有条Lafayette街,西端有豪华商场,华人阔佬称为“老佛爷”。
丹东(Danton):雄辩,热豪爽,团结一批温和份子,与激进份子争论不休,后反对恐怖专政而与罗伯斯庇尔生分。有论者认为影片抑罗扬丹,其实罗的人品学识均佳,实在是性格悲剧。
罗伯斯庇尔
罗伯斯庇尔(Robespierre):洁身自好,生活简朴,能仗义执言为穷人说话,笃信启蒙思想,力求社会公正。可惜是极端理想主义者,剧中有次与丹东讨论,丹说:是否要求过高?罗答:存在就是为了完美。为了崇高,不惜人头落地,有人曾为其作墓志铭:过往的人啊,不必为我悲伤,倘若我活着,你们就活不成。
重大事件:
上集:启蒙年代(LesAnnées Lumières)
电影开场点出两人:国王御驾途经学校,罗伯斯庇尔代表全校,雨中跪地,诵读拉丁文献辞。
三级会议
1789年5月,三级会议。王居上首,下有教士与贵族两厢打横,然后平民。财政大臣长篇报告,王后昏昏欲睡。国王意图简单——要钱。未果,愤而解散会议。国王已经让步,平民代表人数增至约六百,其他两级各三百,而且付表决将一人一票。但平民、不少教士以及一些贵族,仍不买帐,而且一不做二不休,拉出去在网球场另起炉灶“制宪会议”。
与中国秦汉以降的专制不同,法国封建制度有三级会议,其代表性亦货真价实,教士与贵族不可能冒充平民代表。第三等级选民资格:法国本土出生,或归化法国,年满25岁之男性,在居住地纳税并投票。这平民等级包括农民、工匠、小商、专业人士(律师)和大资产阶级等,其间人才济济,不乏有资产以及有技艺、专业知识、思想理念人士。
攻占巴士底狱
7月14日,攻占巴士底狱。财政大臣希图改良,劝说无效而辞职。国王不愿再退让,调动军队对付民众。群情激昂,纷纷夺取武器,或以铁棍、菜刀等揭竿而起,涌向巴士底狱。典狱官说牢内仅关押7名囚犯等等,终究谈不拢,官兵枪炮镇压。起义者浴血奋战,夺得胜利。消息传到王宫,国王问:在造反?内侍答:在革命。
娘子军围攻凡尔赛宫
10月5-6日,娘子军围攻凡尔赛宫。镜头从街角展开,一群巴黎妇女,手持长矛钢叉之类,一女童击鼓开路,更无一人是男儿。尽管雨天,队伍逐渐扩大,但仍以妇女为主,武器也增加了枪支,居然还有一尊大炮,团团围住王宫,呼号震天:leRoi, à Paris(国王,回巴黎)。拉法耶特调停,王室无奈,迁至巴黎杜伊勒宫。此系大革命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事件,据史料,达数万人之众。王权神圣至此荡然无存,但也可见对国王仍抱希望,要他参与制宪。
1791年6月,国王全家乔装出逃,投奔境外敌对势力。制宪会议得悉,拉法耶特命令:“捉拿绑匪,解救国王”。近法奥边境处,国王被识破,押回巴黎。拉氏坚持君主立宪,坚称国王被绑架。诸侯勤王犹有可说,国王此举无异引狼入室,失策。
9月底,制宪会议解散,《1791年宪法》就绪,基调为“一切权力由全民产生”。翌日“立法会议”开始,君主立宪确立。
1792年6月,民众攻占杜伊勒宫。8月10日,王室成阶下囚,波旁王朝灭亡。君主立宪派倒台。
9月,为制订新宪法,立法会议解散,由普选产生议员组成国民公会(Convention,美国革命时,费城制宪会议也用此名),成立法兰西共和国,是为第一共和。七百多议员大致分三派,右、左、中次序轮番上台,搬演下集重头戏。
下集:恐怖岁月(LesAnnées Terribles)
1793年元月,国王被移解监狱、审判,最后处死。
6月,民众再次起义,推翻无力应付内忧外患,甚至保王的右派。
行刺马拉
雅各宾派上台,外省叛变、右派捣乱、王党挑唆、外国干涉。乱纷纷,只得采取恐怖政策,局势如麻,也就杀人如麻。失势者亦反扑,如雅各宾健将马拉遇刺身亡。
形势稳定后,内讧开始,恐怖政策改为对付异己。右派被镇压后,左派雅各宾自身内斗。罗伯斯庇尔左右开弓,先整激进份子,再整丹东为首的温和份子。丹东等人被逮捕,由革命法庭判死刑。其实罗氏与丹东及德穆兰(丹的挚友)私交甚笃。德与丹等醒悟而反恐怖政策,为罗所不容。行刑日,德妻求情,望刀下留人,罗伯斯庇尔扭头拂袖而去,听任囚车载同志与朋友赴刑场。
热月政变
1794年7月26日,热月政变。罗氏地位如日中天,但急转直下。是日罗在公会宣称:还有一些议员要整肃。全场哗然,有人带头喊“打倒暴君!”一呼百应。罗只得夺门出逃。鉴于丹东等被整先例,惶惶然,议员们策划政变,次日逮捕罗伯斯庇尔及其同党,第三天就送上断头机。
断头台
下集气氛肃杀,儿童不宜。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刀剑枪炮加绞架。断头机太忙,(图7)王公贵族、革命党人,列队引颈受戮。此物并非Guillotin医生设计,革命前早已在欧洲使用(法国1977年最后一次用)。G氏只是推广,盖当初只有贵族犯死刑可享用,剧中向国王进呈模型,说:减轻临终痛苦,也该人人平等。国王御笔将刀刃由半月形︵改成斜直线╲,道是:如此更好。当年发明者考虑人的颈项呈半圆形,路易十六看出问题,可惜君王未能洞察历史潮流。
后来此君断头台前驻足仰望,但见高处寒光一闪,内心感慨何止万千。登台后仍不失王者风范,面众陈词:我死于清白,我原谅迫害我的人。突然鼓声齐作,原来监斩官急令行刑。从前你不让人说话,现在人不让你说话了。
丹东及其支持者们囚车途经罗伯斯庇尔居处,丹东抬头说道:接下来轮到你啦!头脑清醒,浩气长存,刑前谓刽子手:莫忘记,待会儿提我头颅让民众看看,好头颅!
果然,不久轮到罗伯斯庇尔,披头散发,面目全非,昏昏沉沉由人架上台,全无往昔气概。铡刀下滑,应声落地是木偶头颅,原来镜头跳至几个小孩,在玩模型断头机,也是编剧神来之笔。法国作家巴比塞在小说《火线》中,说是看到儿童游戏认真,大为感叹:孩子们把游戏当正经事,倒是大人们把正经事当儿戏。
重温二百多年前这段历史,令人既振奋,亦悲哀,更叹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欢迎订阅时代学园微信公众号,在手机上看我的文章。订阅号:TimeAcademy
最后发表:
此时此刻@
2015-7-14 10:58
2577
0
2015-7-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