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注:本文作于2011年12月17日,谨以此文纪念胡适先生诞辰125周年。 话说胡适与郭沫若的十项全能
易道禅
今天是伟大的民主先驱者胡适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日。
著名学者、历史学家唐德刚先生曾在一篇悼念胡适的文章中说道:
“胡适是中国学术史上的槃槃大材;是一位九项全能的专家学者。我为什么不干脆用通俗的体育名词‘十项全能’,而减掉一项呢?因为十项全能和‘万能’一样,除在体育场之外,只是个抽象的形容词,言其百能百巧而已。而我这‘九项全能’,则是经过适之先生生前自己认可的具体项目。他自己承认他在这九个项目里,都‘做了一些工作’。这九个项目是:一、哲学思想,二、政治思想,三、历史观点,四、文学思想,五、哲学史观点,六、文学史观点,七、考据学,八、红学的艺术性,九、红学的人民性。”前面才讲了九项全能的好处,最后唐德刚先生却忍不住说要给胡适再加上第十项,即“佛教禅宗批判”,结果还是“十项全能”。
我认为唐先生这十项并不准确,例如第八、九两项完全可以合为一项“红学批判”。如果以我来划分,胡适的十大全能项目应该是:一、白话文学开拓;二、哲学思想;三、历史观点;四、美学思想;五、哲学史观点;六、文学史观点;七、考据学;八、红学批判;九、禅宗批判,十、自由主义与民主观。我以为最不能忽视的就是第十项,因为胡适在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史上所作出的贡献,无论是理论建树或是实践行动,都独具非凡的意义,愈来愈为后人所理解所珍视。
无独有偶,郭沫若在世时,曾有人赞誉郭是十项全才,即在十大领域都作出了非凡成就,这十大领域是指:一、诗歌;二、戏剧;三、历史学;四、考古学;五、古文字学;六、先秦哲学;七、翻译;八、书法;九、社会政治活动;十、科学组织活动。前面九项都好理解,最后一项不知为何,莫非是指郭沫若担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和兼任中国科技大学校长?
但据说郭沫若当时还很有自知之明,颇为自嘲地说自己是十个指头按跳蚤,一个也没有按到。
不论是虚心还是心虚,郭的态度似乎证明他自己在这些领域还不算顶尖,能够这样自嘲,也说明郭还是有大家气度。平心而论,无论世人怎样痛斥和贬损郭沫若,他早期在文学、史学和古文字学的成就是无法一笔勾销的。
但是,如果我们把胡适与郭沫若这两位大家放在历史的天平上来考量,毫无疑问砝码的重量会朝向哪一边。胡适在历史剧创作、甲骨文研究和书法艺术方面比不上郭沫若,但在其它领域,我认为郭沫若则是无法追上胡适的。至少有三样东西,郭沫若更是不能和胡适相比,一个是思想,一个是人品,还有一个是治学态度。
新文化运动是胡适一生中最为辉煌的起点,从此以后胡适便一直笼罩在这种光环中,其它成就差不多在这之下成为了影子。新文化运动以思想启蒙为起始,胡适一出场就以启蒙思想家的地位占据了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的第一篇章。不管是白话文学的理论与创作,还是《中国哲学史大纲》所阐发出来的观点,而今在大陆或台湾,现在几乎都不可否认胡适在其中所体现的开山意义和思想价值。
从五四起就提倡健全的个人主义精神,直到后来的对自由主义的阐释和对民主人权的呼吁,胡适的每一步都是那样地清醒透明,没有丝毫的含糊或卖关子。哪怕他在蒋介石身边周旋,也保持了自己的独立性。知识分子最看重的操守和气节,落到根本就是独立性和自由精神。他的《民主与极权的冲突》和《容忍与自由》,是他作为思想家最光彩的能量释放。胡适一生给我们的启示,就在于他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胁迫不能从,谩骂不能失,此谓文化人中大丈夫。现代中国有两个这样的大丈夫,一为胡适,另一为鲁迅。鲁迅是摧毁旧体制的破坏者,胡适却是对于新社会有远见的建树者,二者不尽相同,但均不失为真正的思想文化伟人。
郭沫若在思想上跟他早期的诗歌一样,狂热却很抽象。那个时候,创造精神以及泛神论,对于郭沫若对社会的认知还是起到积极向上的一面。郭沫若对于古代文化确有别开生面的见解,但一面临现实社会,就显得比较糊涂,特别是一旦与政治因素沾上边,他就失掉了曾经的自我。他以恩格斯的观点研究中国的古代社会,可以说不会有历史的真知,他以毛泽东的喜好研究李白与杜甫,更是扭曲了文化的价值。几曾有自己的思想?
郭沫若最具个人价值的东西,依我看是他的春夏秋冬四部历史剧,即《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英雄主义情结和反暴政反专制的思想贯穿始终。他的十篇历史小说,也有着对历史对现实异常清醒冷静的思考。然而遗憾的是,这位崇尚儒学的大儒,把儒家最糟粕的一面学到了手,仕途利益重于个人操守,逐渐陷入不能自拔的悲哀境地。要说晚年他不能自知自己的灵魂缺失,我未必相信,他其实很清楚自己将来的个人地位,但他已无能为力改变这一切。那样的社会机制,不可能产生鲁迅,更不可能产生胡适,只能产生郭沫若。建国二十多年了,一个掌管科学和文艺的大管家,却还在呼唤科学的春天和文艺的春天,实在是一场大悲剧,他不反思寒冬的根源,只动情地歌唱带来寒冬和春天的同一个体制。这个时候,虽有聪明的大脑,却毫无寸丁思想了。
公平地说,从文学创作上来看,胡适颇似一个旧文化人,郭沫若倒象一个新文化人;而从思想建树上来看,郭沫若却是一个旧文化人,胡适倒是一个新文化人。可惜郭沫若后来的创作就不能以新旧来论,简直是宦官讴歌文化集大成。而胡适后来的个人修为和思想境界,始终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和人文精神。这就不能不使人感慨,同样学富五车的大家,思想意识的高低为何如地平线与天际线那样分明?胡适与郭沫若都是十项全能者,但在同一个相近项上(胡适为“自由主义和民主观”、郭沫若为“社会政治活动”)的经历结果,就使得胡适成为现代圣人,而郭沫若则成为现代文丑,这不能说不是一部现代文化史上的世说新语或拍案惊奇了。
仅以此文纪念胡适先生120周年诞辰。胡适先生千古!
——作于2011年12月17日胡适先生诞辰纪念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