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首先得承认每个人的表达能力是不一样的。就说我们的母语中文吧,在论坛上写个贴子都说不清楚的大有人在;念书时作文不及格或一直在六七十分徘徊的,也大有人在;至于说到精通中文,中文系毕业的大部分都不行。能在报纸上发表文章的,在辩论会上大出风头的,那都是凤毛鳞角。要说口音问题,去考一次普通话考试,很多人都不会及格的。
这么一说,大家应该会比较清楚了。如果我们的母语中文水平都是这样,对孩子们“精通英语,达到母语水平”,在你们心目中应该是什么样的水平呢?我看完这么多贴子,感觉大家似乎在往电视主播+律师+报纸专栏作家的期望值上靠,不成为克林顿奥巴马那样的大忽悠都不能叫精通英语。
我在这边读书时,term paper拿过90分(100分满分),presentation也拿过A。但我的英语水平,从口音到大家所关切的俚语水平,那是比这边长大的双语孩子差远了。那我为啥能拿高分呢?因为内容总是大于形式的。当然基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词汇一定要过关,但在此之上,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组织内容的,要远远重要于个别词汇的精准或华丽程度。
工作之后我觉得自己的英语水平下降了,尽管我每天都需要开会发言。但上学的时候,大部分时间要么我听或读教授们滔滔不绝的说或写,要么我自己滔滔不绝地说或写,和现在大部分时间埋头工作,小部分时间说些范围有限的东西,那是两个数量级的。所以说工作语言的标准是functional级别的,挺有道理。我的意思是说,要能应付大部分的日常工作,要求不是那么的高。
所以,首先我对我的孩子在蒙城达到双语流利的标准很有信心,虽然她现在只会说英语不会说法语。其次,我根本不想去纠结那些细枝末节的问题,比如蒙城的英语口音和安省的英语口音有什么差别,我有个同学从Nova Scotia来,刚开始的时候我也不大习惯他的口音;德州口音够难听的,也不妨碍人家一家子总是出总统和州长。还有纠结个别单词有什么丰富的含义是否必须信手拈来的问题,事实上律师也经常要查字典的,包括语言学家,就象程序员也时不时要查个语法怎么用。如果孩子的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不行,换任何一种语言都不可能达到“精通”的水准。所以我最关切的问题是,要训练她的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的能力。
总之,我们需要勇敢面对的现实是,不幸的是大部分人都没有成为电视主播+律师+报纸专栏作家的天赋,换任何一种语言都不行。
其实,我是比较保守的,我觉得很多人在培养孩子方面有点过于激进了。逛过那么多论坛,看着那么多人长期暴露(expose)在单一语言的环境下,从上课到电视到小说,写的贴子/文章条理不清的还是很多,所以我保守的小心思,还停留在如何培养孩子可以清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基本要求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