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孔夫子和乔布斯
文 / 天马(蒙特利尔)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俺不是教育学出身,没有学过任何有关教育的理论,凭着自己几十年的悟性,俺把教育的目的分两大类:(1)拷贝(2)创新。拷贝是基础,创新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人类赖以进化,从猴子到人,从地上爬到现在天上飞的最基本动力。
说到拷贝式教育,中国人万万不会忘记自己的老祖宗:孔夫子。孔夫子被几千年的中国历史捧上了“圣人”的地位。孔子一直被中国称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创立的儒教,就是中国几千年的“基本国教”。如果说中国有一个宗教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绝对占主导地位,那么这个宗教就是儒教。但是,如果你把儒教思想狗熊掰苞米一样掰开来,呵呵,你会看到两层芯子:(1)作为一个自然人的基本仁义(2)作为一个社会人的三从四德。你仔细翻一翻儒教里的仁义,再去看一看现在这个世界到处宣扬的“普世价值”,你会发觉“Nothing New”(没有任何新鲜的)。其实人类最基本的爱,真,善,美,是每一个民族都有的。不是孔子原创的,所以这里,儒教的贡献不是创新,是拷贝。在教育中是最低级的一层,给儒教打分,分数不会高:因为这是拷贝抄袭的内容。而另一层,三从四德,却真正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真正儒教的创新内容,在试卷里可以打高分!但是遗憾的是,这创新部分创出来的三从四德,却是中国文化中真正毒害中国人几千年的糟粕。三从四德,完全是儒教为皇帝服务,戴在老百姓头上的枷锁!那正是鲁迅《狂人日记》所写的:人吃人!孔子的哲学,是中国典型的官场哲学,孔子一辈子的目标,就是官本位,奔着想做皇帝的辅佐。中国大众几千年的官本位思想和对权利的膜拜,是有渊源的。
孔子作为儒教的鼻祖,他喜欢学生去“深刻体会”他所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他的问题,都是封闭式选择题。如果学生回答的和他的思路不一样,孔子让你再悟。哈哈,悟到学生某一天成为他肚子里的蛔虫,那就是他最出色的学生。所以孔子要摆“师道尊严”,学生是不可以挑战老师的。孔子要的是拷贝式学生,现今中国教育体制中的一大批高分低能学生,都是孔子的好学生。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君不见,孔子之后中国浩浩荡荡几千年的历史,竟“无一人是男儿”,胆敢超过孔子。悲哉,我之大中华,到底是孔子太强,还是孔子后人太弱?
西方哲学家,从苏格拉底 、柏拉图 、到亚里士多德,这师徒三代,是一代胜一代,一代创一代的理论。因为苏格拉底没有像孔子一样给学生作封闭式选择题,他的问题,都是开放式问答题。他没有把自己树立在圣人的地位而不可超越。这就是教育的更高一个境界:鼓励学生胜过老师 ,鼓励创新,鼓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苏格拉底自己说:我不是智慧者(Sophist),我只是一个爱智慧的人(Philo-sophia)。苏格拉底最后以自己的生命来实现自己追求真理的承诺,其为了追求真理而藐视权威和孔子的一心奔官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曾经看到一则新闻,是中国和美国最名牌的大学生在电视上PK。在真理、智慧、权力、金钱四个选择题中,大部分的美国学生首选了真理和智慧,而几乎所有的中国学生,选择了权力和金钱。其实这选择和孔子是一脉相承的。孔的教育和追求,是万变不离一个框架,这便是做官 ——其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权力和金钱,不是真正的真理和智慧。创新一定要挑战原来的权威。当一个学生成为权力和金钱的奴隶时,他必定是一个权力和金钱影子之下的拷贝者。
说到苏格拉底,令我想起大名鼎鼎的苹果教父乔布斯的一句话:我愿意把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这么夸张的一句话!乔布斯的一生,就是追求创新的一生。创新和中庸,那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听一听乔布斯的话:
· 领袖和跟风者的区别就在于创新。
· 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难道还有其他原因吗?
· 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勇敢地去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只有自己的心灵和直觉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实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
教育的本质,不是拷贝。否则今天大家还是北京山顶洞人。教育的本质,是创新,是在拷贝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创新。但是几千年中国的儒教哲学,把国人的教育本质,限制在拷贝上。记得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美国一个幼儿园的家长,把一家幼儿园告到法庭,其母亲抱怨:我儿子在进幼儿园之前,我在纸上画一个圆,他可以告诉我,这是鸡蛋,这是太阳,这是电灯。但是进了你们这个幼儿园,现在他只能告诉我:这是零,没有任何别的答案。其母亲一怒之下,告这个幼儿园扼杀其儿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哈哈,听似一个玩笑,但是这是中国很多孩子的现状!教育,是一把双刃剑,一面,他可以总结前人的经验,让后代更快地拷贝,但遗憾的是,另一面,教育往往抹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尤其在师道尊严的教育体制之下。所以给孩子们更大的空间,鼓励孩子创新,这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