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613-1276
contact@mengchenghui.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00-17:00
热搜: 房产 留学 医疗

[读书·视界] 飞灰照进现实

[复制链接]
1254 0
此时此刻 发表于 2017-1-4 11:37:4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来自: 加拿大
飞灰照进现实

文:潘璐


莫妮卡·马龙(Monika Maron)的幼年是在频频的空袭警报和严重的物质匮乏中度过的,她出生的时间和地点——1941年6月的德国柏林——决定了她的人生将面临许多的坎坷波折和聚散离合。

1945年春天,战争终于结束了。刚刚走出战争阴影的德国不仅百废待兴,它面对的还有不同意识形态的激烈争夺以及在东西两个阵营之间逐渐形成的坚冰般的壁垒,柏林成为了冷战的前沿阵地,先是被英法美俄分割占领,后来又被柏林墙一分为二。中学毕业后,出于对父母的反抗和对工人阶级的崇拜,莫妮卡·马龙到了德累斯顿的一家飞机制造厂工作。但是一年之后,她离开工厂回到了柏林,在电视台做了两年导演助理。之后到洪堡大学学习戏剧学和艺术史,又在戏剧学院学习、工作了三年,后来到民主德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之一《周报》担任记者工作。对于这些往事,莫妮卡在《我写不出书来,但依然尝试》中写道:

也许是一种早年的经验,那些不愿或者不能说出来的东西,可以付诸纸上,而纷乱的思绪,一旦诉诸语言,就有了形状;那些自己身上多余出来的、讨厌的冗余突然显现为有意义的可能性。

莫妮卡·马龙自幼对文学和创作有着浓厚的兴趣,她喜爱海涅、毕希纳、卡夫卡、普鲁斯特、贝克特等。对自己喜爱的剧目,如布莱希特的《伽利略》《四川好人》,她能看上四五遍,而且常常是站票,要站上四五个小时。1975年,莫妮卡辞去报社的工作,成了一名自由作家;出于好奇和对远方的渴望,她甚至接受民主德国国家安全部的派遣,前往西柏林搜集情报,但她在递交的两份报告中拒绝说出相关的东德人员的名字,并对民主德国的现状颇多批评。八个月后她主动提出与国安部终断合作,后来还退出了德国统一社会党,这使她自己成为国安部监视和跟踪的对象。

对莫妮卡·马龙来说,这些数年之后被媒体炒作的沸沸扬扬的事件只不过是些插曲, 1970年代最后几年的主旋律是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飞灰》的创作。由于书中揭露和批判的内容,《飞灰》无法在民主德国出版,1981年通过联邦德国的费舍尔出版社才得以面世。虽然西德媒体对《飞灰》的片面宣传令莫妮卡·马龙痛心不已,但这部小说也使她声誉鹊起,奠定了她在德国文坛的地位。



德文版《飞灰》

《飞灰》讲述的是女记者约瑟法·纳德勒的故事。约瑟法面临着双重的压力——一个压力来自于职业:她写了一篇关于B城化工厂及其老化的发电设备的报道,揭露其对居民健康的威胁。她应该坚持真相,还是屈从领导的意志,写一个可以发表的版本?约瑟法面临着抉择。另一个压力来自她的个人生活:她作为30多岁的单身母亲和儿子生活在一起,一方面害怕孤独,渴望着一个能给自己温暖和安全感的家庭,另一方面又害怕失去自由、受到拘束。与情同手足的好友克里斯蒂安坠入爱河,是幸福生活的开始,还是多年友谊的结束?小说围绕着这两个线索展开,莫妮卡·马龙把自己的外祖父母和母亲的身世以及个人的职场、情感经历糅合进来,约瑟法的身上显然有她自己的影子。

昔日的比特菲尔德


现今的比特费尔德

对东德情况有所了解的读者不难看出,小说中的B城就是当年东德的工业重镇比特菲尔德。这里临近褐煤产区,从19世纪末开始就集中了大量的化工、能源企业,环境污染随之而来。东德时期,由于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忽视设备更新,使得环境问题愈发严重。约瑟法的报导开篇就写着:“B城是欧洲最脏的城市”。在小说中描写的那些像“炮筒一样伸向天空的烟囱”,还有“每天一百八十吨日以继夜地不停下落的的飞灰”等景象并非文学的虚构,而是写实的。“还有这些刺鼻的烟雾,简直可以当做路标使用。请您一直往前走,直到闻到氨味,然后左转,直到硝酸,如果您感到嗓子和气管里一阵刺痛,那请您转身,并且叫医生来,因为那是二氧化硫。”

和严重的污染情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轻视和淡漠。首先是政府:随着调查的深入,约瑟法发现污染并非不可避免,只要关停那个运转了七八十年的老发电厂,建立一个新的,就能解决很大的问题。但是政府并不重视这一点,一方面封锁媒体、隐瞒情况,另一方面把用于设备更新的拨款拆东墙补西墙,使得情况迟迟得不到改善;在新电场终于即将落成之时,上级部门又坚持旧电厂继续使用。B城的居民也对环境问题采取隐忍的态度。他们爱穿白色的衣服,经常擦窗子,以这些行为与污浊的环境进行着消极无力的抗争。对B城的采访使约瑟法震惊,她决心用一篇真实的报导把这一切公之于众。她不想把符合真相、一针见血的文字换成温和的、可出版的变种,“把真相掩藏在漂亮的句子后面”,尽管这一做法给她带来了麻烦——上司不但拒绝发表她的文章,还当作“反动”的证明拿来批判,鼓动党员大会开除约瑟法的党籍。

在党员大会宣布开除她党籍的当天下午,最高委员会决定关停B城的老发电厂。这是否会给约瑟法的生活带来转机?作者并没有交代,而是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文本终究只是虚构,当现实中的莫妮卡·马龙在30年后重访比特菲尔德,眺望曾经的烟瘴之地的时候,这座由矿山废料堆成的小山,如今已草木葱茏,成为一处景点。山顶上,艺术家克劳斯·布瑞建造了一件巨大的雕塑作品,称为比特菲尔德拱桥。这一座拱桥连接的虽然不是河流的两岸,但它连接的是过去和现在——过去的矿山废石堆变成了公园,过去欧洲最肮脏的城市成了一个生态型的工业园区。展现在莫妮卡·马龙眼前的早已不再是毒龙咽喉一样喷吐着飞灰的烟囱,而七个时区以外的我们呢?《飞灰》像是一座虚构中延伸出的桥,叩问着当下的我们:难道我们不正经历着同一场虚构般的现实?

——选自《飞灰》译者序
《飞灰》
[德] 莫妮卡·马龙 著
潘璐 译
雅众文化 & 人民文学出版社
联合出版



《飞灰》是德国著名作家莫妮卡·马龙的首部长篇,一部披露雾霾引起空气污染问题的勇气之作,在德国被视为第一部环境问题小说。本书描写了德国工业时期因雾霾引起环境污染问题,同时展现了个人与社会、感情与现实的纠葛和冲突。

无论是虚构作品,还是讽刺性杂文,莫妮卡·马龙都有着大师般的驾驭能力。她以亲历者的视角构筑人物鲜活的性格色彩,又以记录者的身份见证着德国历史的变迁。

注:本文转载自雅众微信公众号。

收藏
收藏0
评分
评分
支持/赞
支持/赞0
反对/踩
反对/踩0
此时此刻专栏作者_3432432432

新浪博客:新浪博客此时此刻

0关注

2粉丝

803帖子

发布主题
推荐阅读更多+
广告位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微博Montreal weibo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Montreal Facebook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Montreal twitter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Montreal Youtube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Montreal linkedin

QQ-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网

© 2014-2024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萌村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