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613-1276
contact@mengchenghui.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00-17:00
热搜: 房产 留学 医疗

中西反差:争抢和守规

[复制链接]
923 0
此时此刻 发表于 2016-10-11 22:09:2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来自: 加拿大
中西反差:争抢和守规

文:陈向阳




如今,中国很多火车站的售票窗口有个转盘式的装置,保证窗口前只有一位顾客。这办法真好。过去那窗口前经常挤成一疙瘩,一个个冲着里面又喊又叫,半天不动地方,让后边排队的人心焦。


国人不排队往前挤是一种难改的习惯。有一次我去旅馆的前台退房,前面只有一位顾客,我就站在他后边等。谁知来了一位女士,一下就扑在柜台上,大叫一声“退房!”,根本不管服务员正在给前面那位顾客办手续,更不管我这个排队的。我说她:“你排一下队行不行?”她冲我一翻白眼:“你站那么老远,谁知道你是排队的?”然后转过头接着喊:“退房!”


不排队往前挤,上车抢座,进门抢先,还有吃自助餐抢虾。反正国人在公共场所经常是争先恐后一窝蜂,根本不管先来后到。


惭愧,咱也曾经好不到哪去。记得刚出国时反而惊讶澳洲人的“彬彬有礼”。那是1980年代,我刚到悉尼没几天就去了一个大集市,人不少。当然,人再多也比不上中国。那时周末去王府井真正是摩肩接踵,在人流中碰人一下或被人拱一膀子很平常。在悉尼的市场里我还照样猛往人缝里挤,但有点惊奇,很难撞上谁。人家一见我横着膀子过去,马上就躲,还说一声“Sorry”。那天有不少人对我说了“Sorry”。我不解:人家躲我,反而对我说Sorry,这不是弄反了么?当时我认为:那么些人,互相碰撞一下很正常嘛,谁有本事谁往前挤呗,说什么Sorry?多此一举。


入乡随俗,我逐渐习惯了澳洲这套,也注意到更多的不一样。比如,澳洲人有时看见正在排队的熟人,聊上几句,然后呢,仍走到队尾去排队。而在中国,见到排在队里的熟人,打个招呼就自然而然夹进队里了(现在刚到澳洲的中国人还是如此)。再比如,有些小商店里没几个人,澳洲人并不站队,但都记着谁先谁后,没人往前抢。售货员服务时也留意着先后次序,如果闹不清了就问一句:“该谁了?(Who’s
next)”。同样的情况若放在中国,几位顾客会抢着喊:“给我来两斤…!”“给我拿….!”。一般谁喊得响喊得急售货员就会先为谁服务。中国人说话大嗓门也是一种争抢,争抢被人注意的机会。


凡事都有例外。有一次在堪培拉一家小店里,没几个顾客,不站队。但那售货员在轮到我的时候却招呼另一位顾客。那顾客瞅了我一眼,似乎也闹不清谁先谁后,就接受了售货员的服务。然后呢,那售货员还是不理我,又去招呼下一位顾客。他是故意!是歧视!我想到了种族歧视,因为除了我,商店里其他人都是白人。我觉得有点气冲脑门。这事在中国不算事,因为总遇上各种不公平,也就不在乎这么一点。但在澳洲处处讲公平,眼前这明显的不公平就成了一种难以容忍的当众受辱。可正在我要张口时,那位顾客倒先开了口,他没接受服务,而是伸手一指我,大声地说:“该他了!”看他的表情似乎也对那售货员不满。我有点感激,对他说了声谢谢。


虽然澳洲人里确实有像上面那位售货员一样不公道的,但很少,少得碰上一位你就会生气。而中国不讲公道的人太多,多得你都不在乎了,虱子多了不咬。像上面那位顾客一样认真讲公道的澳洲人很多,而在中国呢,太少,少得我都没遇见过。


当然,这只是小事,上面说的都是小事。但是,这些小事却有不算小的意义。


首先,争抢行为已经被大批中国游客带到了全世界,造成了普遍印象:中国人不文明不礼貌。而这坏印象是对中国软实力的致命打击。


再者,这些争抢行为折射出的是深层问题。乍一看,争抢不过是小毛病,只要教育一下“讲礼貌,守秩序”就可以解决。但实际上并非这么简单。


中国人不是不懂“讲礼貌,守秩序”。有一次,我在一座大厦里等电梯。电梯门开了,门口等候的几个人居然不动窝,让我先走。对这从未遇到过的礼貌,我刚要感动就明白了,他们让的不是我,而是我身边的一位。从他们的对话得知,那位是他们的局长。


有人说,中国社会由无数大大小小的“圈子”构成。在每个圈子里面都有尊卑上下的礼让秩序。比如一个工作单位就是一个圈子。每天圈子里的人打招呼、进门、上电梯、让路让座,在他们的人际接触中都守秩序,都懂礼貌,都会礼让,特别是对上级。一个家庭也是个圈子,家庭内部也很讲长幼先后的秩序。过去是晚辈尊待长辈,如今反过来了,独生子女成了小皇帝,处处占先。但即使秩序变了,也仍然有秩序,一家人不会互相抢道、抢座、抢先。


不过,圈子里面也争抢,只不过方式完全不同。若在工作单位也像在公共场所那样抢道抢座抢先,恐怕很快就会抢到一个“炒鱿鱼”。这里的争抢反过来了,要努力表现温文礼让,给同事尤其领导一个好印象,这才能争到提拔的机会。要在人前“示好”,而在背后排挤对手,争抢于暗处。就像在电梯门口给局长让路的那几位,表面上恭恭敬敬,心里没准却盼着局长早日完蛋,自己取而代之。


家庭圈子里也一样,如今国人的争抢日趋激烈,争房子,争遗产,争补偿款,有些家庭争得兄弟姐妹甚至父母儿女反目成仇,对簿公堂。


今日的国人恐怕处于历史上纯朴善良最少,自私自利最重的时期(之一)。公共场合的争抢只不过是最外露的表现。这是因为出了熟人圈子,到了公共场所,圈子内部的礼让秩序失效了。和陌生人一起乘公交、挤地铁、逛集市,哪怕你是局长,也别指望一个不认识你的保安给你让路让座。在这里,争抢变简单了,不必再讲什么明的暗的,只消身体敏捷有力气,谁抢到前面算谁的。


西方人当然也有关系圈子,但最大的不同在于没有那么多尊卑礼让的阶梯。当然,职位也有高低,在官方场合的礼仪中也区分上下级别。但在礼仪场合之外,别管圈里圈外,整个社会都一样,人格平等。在这平等基础上建立的公共秩序当然要讲公平原则。大家都是一样的公民,都要承认别人有和自己同样的权利,都要遵守一样的规则。


中国人欠缺的就是这个:平等观念。离开了熟人圈子的尊卑礼让规矩,没有平等观念的人当然不会尊重陌生人的同等权利。在“利益最大化”的自利心驱动下,能不争抢么?


有人把国人在公共场合的争抢归于“传统道德崩坏”。这样说也有点道理。咱们确实有过礼仪之邦的老名声。但那些“礼仪”说到底都是圈子里面的规矩。从乡里街坊到官场庙堂,这些圈子里都有尊卑上下的礼让次序。而那时陌生人聚集的公共场合远不如今日普遍,人们基本上生活于诸多的圈子之内。只要各个圈子里有序,社会也就有序了。历史上曾有过的“礼仪之邦”恐怕就是一个个圈子维持着“尊卑有序”的社会状况。


像今天这样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混合,圈子之外广泛的公共场合,只是当中国向着现代社会转变中才出现的。而公共场合的礼让秩序,就不能依仗圈子里的那套了。


有人建议用传统的礼仪文明来解决今日中国人的“道德崩坏”。不知想过没有,中国传统文明中根本没有平等观念。而现代社会公共场合中的“自觉遵守秩序”却需要建立在平等的观念之上。


还有一招可以杜绝公共场合的争抢,就是像北朝鲜那样搞成人人守纪律的“大军营”,但那又不是现代社会了。


平等观念,还有在平等基础之上的公平观念,这恐怕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收藏
收藏0
评分
评分
支持/赞
支持/赞7
反对/踩
反对/踩0

0关注

2粉丝

803帖子

发布主题
推荐阅读更多+
广告位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微博Montreal weibo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Montreal Facebook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Montreal twitter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Montreal Youtube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Montreal linkedin

QQ-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网

© 2014-2024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萌村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