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220北美华裔大游行之际- -呼唤马丁·路德·张
文:铁木
这篇文章,是一个旅居美国15年的华裔对美国文化和族群问题的思考。
首先:为220游行者赞!为他们的勇气而赞!
赞完之后,让我们再来试图讨论一些更深入的话题。
引言:梁警官事件最棘手的两个矛盾
当我思考这次的梁警官事件时,我想为华裔而呼吁。因为梁警官的确受到了委屈。可我觉得很难下笔,因为最棘手的有两件事:
-我们华裔,是在为一个有瑕疵的人物辩护;而我们目前所能找到的,似乎还是只有笨拙的方法和语言。甚至连220游行的标语,也是众说纷纭,没有一个优雅的方案。
-我们华裔,为梁警官事件背后的“种族歧视和偏见”而不平;而那些对我们种族的偏见,也许有一些其实并不是偏见,而是悲哀的事实。
因为这两个原因,我感觉华裔其实似乎是迷途的羔羊。我们很无知很无奈,在政治的路途上我们还很幼稚,我们需要的是像马丁•路德•金那样智慧而有魅力的领导者。
换句话说,我们需要呼唤我们华裔自己的马丁•路德•张!
现在,让我们从头说起。
1. 梁警官判刑事件
关于这件事的背景,已经很清楚了:2014年11月纽约华裔警官梁彼得和同为菜鸟警察的一位白人同僚,一起巡查纽约一座治安极其危险的建筑时,觉得在黑暗中听到声响,于是在惊慌中扣动了扳机。子弹从墙壁弹回,正好射入经过的非裔受害人 Akai Gurley, 导致其后来死亡。2016年2月,梁警官被陪审团认定二级过失杀人罪成立。
此事立刻在华人界引起轩然大波。热议的焦点主要两条:
一,关于判刑:二级过失杀人罪,被华人界普遍认为判刑过重,尤其是与类似情况下白人警察所受到的控罪相比。于是,一种普遍的说法认为,在白人警察与黑人民众对立情绪的大背景下,梁警官被当成缓和警民关系的替罪羊牺牲了。
二,关于华裔作为一个群体的反应(或者,缺少反应,及缺少有效的反应):初期的议论是,为什么我们华人又受到了歧视和欺负,而三位华裔陪审员和一位华裔的纽约市议员,却不能挺身而出?!为什么广大华裔民众不能团结起来,为梁警官喊冤?为什么我们这么忍气吞声?后来,借微信之力,很多华裔组织起来了,要在全美各大城市在2月20日组织一起大规模游行,简称220大游行。此时,主要的议论变成了,游行的主旨是什么?很多人说口号应该是“释放梁警官”,而另一些人站出来说,你缺心眼不,人家黑人都死了,看见你这个标语打出去该怎么想?!
2. 微信时代之前,美国华人个体上是精致的精英,整体上则真的是一盘散沙
梁警官事件发生之后,我最感慨的是,这次的220游行,能被组织起来,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是在微信时代之前我从未想过和不敢想象的。
我在想,如果这件事发生在10年前,华裔会怎么反应?
我想那肯定会和现在不一样。我1997-2012年间,在美国生活了十五年。那时的美国,华人的心态,常常是一种“受害者心态”。华人一有挫折,就上纲上线,喃喃自语”我为什么又一次受伤害了?”
华人很多都是祥林嫂一样的唠叨:
新来的每天问“我要不要回国”,“我要不要回国”,…
而打算或已经在美国呆下来的,念念有词的则总是这几条:
-为什么我们受歧视?
-为什么美国人对我们有偏见?
-为什么我们没有政治地位?
-为什么我们不能进入主流社会?
-为什么我们不抱团?
-为什么印度阿三那么可恶?
然后,唠叨完了,还是该干嘛干嘛:
-继续全心全意努力赚钱;
-继续远离政治,公益,体育,艺术,和流行文化;
-继续逼很小的孩子学钢琴;
-继续逼高中的孩子不准报考钢琴专业,而必须学法律医学和金融;
-然后继续抱怨歧视,政治地位,主流,抱团,和阿三。
可是,当华裔抱怨不能成为主流社会的时候,我们有没有问过自己:什么是主流社会?
事实上,在任何一个国家,主流社会就是“普通老百姓”,也就是低端的中产和大多的屌丝阶层。而华裔时时刻刻争做“精英”,我们最不能容忍的,就是自己成为“普通老百姓”。这里面不是自相矛盾吗?
对华裔的那些有事实依据的偏见,电影“Harold and kumar”系列里淋漓尽致的都给我们展现了。如果我们华裔扪心自问,我们不得不承认,很多美国的华裔,已经如此聪明的把自己学习修炼成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们注重自己的事业,注重赚钱。和西班牙裔相比,我们不愿意生很多小孩,所以眼看别人渐成主流,而自己越来越边缘化。我们只消费流行文化,而不参与其生产制作。我们对选举缺乏兴趣。我们遇到不公正,如果事不关己,就高高挂起,并不发声。我们胆小怕事,小心翼翼。我们或明或暗歧视非裔。
总之,我们最关注的,就是自己成为精英。
而精英,又怎么可能成为”主流社会”呢?曾几何时,英国伊顿公学的学子们,都不敢去从政,因为太不“亲民”了。弄得伊顿背景的卡梅伦竞选时,只能处心积虑的自己找台阶下:“你看我们英国社会的进步多大呀!连我这样的伊顿学生,都没被你们看不起而接受我来参选,说明英国选民真的是成熟而伟大的公民啊!”
在这样的背景下,华裔的边缘化就很容易解释了:我们努力成为精英,并以此为豪;我们精英的如此精致,我们甚至都不屑于去伪装一下亲民。这样怎么可能成为主流呢?
为什么我们受到偏见?因为那其实并不是偏见。
为什么我们没有政治地位?因为我们对政治和公益鲜有兴趣。
为什么我们不能进入主流社会?因为我们人口少,我们精英高大上。
为什么我们不抱团?应为我们宁愿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别的人就算是华裔跟我有什么关系?
所以,甚至近至十年前,美国华人个体上是边缘化的精致的精英,整体上则真的是一盘散沙。
3. 微信第一次将以前小心翼翼患得患失的五百万华裔组织起来,成就了勇气的220大游行。
所以说实在的,这次我真的是被震憾了。
华裔们这次如此的被事件震惊,这个事实让我震憾。
而微信的力量如此强大,让一盘散沙的华裔第一次在全美范围内组织了起来,这个事实也让我震憾。
多少年来,华裔第一次如此大规模的显示出来可敬的勇气。大家站出来呼喊,不再是患得患失小心翼翼的中国人形象,而是充满了血气和硬骨头。
更久以前的我不清楚,但近如李文和案,华裔总在想,为什么我们屡屡受到伤害?为什么华裔总不能团结起来反抗?
人的斗争有三种层次:与环境的斗争;与人的斗争;与自己的斗争。
华裔的斗争,很久以来,不是与别人的斗争,而是与自己的斗争。与自己懦弱的斗争。害怕惹事。让我常常想起二战期间“沉默的犹太人”,任人宰割。
殊不知,“人唯一需要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就像有网友说的,“中国人或者华人有时候是有这个问题,不敢speak out ,对公共事务不关心,讨论问题的时候,只要和自己无关就不积极参与,在困局中寻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而不顾团队利益,有时候真令人痛心。”
又有人说,”先是看了在美国的朋友转的案情介绍,感觉很痛心,同时朋友还是说:只能继续痛心地做着模范的沉默群体之一。”
而如今,“沉默的华裔”终于在网上结盟了,形成了排山倒海般的勇气。甚至成就了全美各大城市联手的220大游行。这本身就是个让人觉得热血沸腾的事件啊。真的是见证历史的感觉。
4. 可微信毕竟只是工具,而不是灵魂。220游行,我们的马丁?路德 • 张在哪里?
“沉默的华裔”,220大游行。一切都很好。可是,我们是为了什么而游行?
毕竟,我们要辩护的梁警官是有瑕疵啊!毕竟人家无辜的黑人死了啊!
很多人要打标语“释放无辜的梁警官”。
一些人没想清标语是用中文还是英文。
一些人甚至没想清旗帜是打星条旗还是五星红旗。
这起事件,并不是华裔和黑人之间的斗争不是吗?需要对无辜的黑人死者表示一下尊重不是吗?
到底我们应该怎样去游行?
这个问题,微信没法告诉我们答案。
那么,我们的有逻辑,有激情,有智慧的领导者在哪里?
我们的马丁•路德•张在哪里?
还有,这次游行,除了为梁警官伸冤呼吁,我们还有更广泛的诉求不是吗?那就是诉求种族的平等和公平。
那么,对华裔的不公平,到底有多么的广泛?对华裔的公平待遇的诉求,除了游行以外,还有什么我们自身可以做的地方?我们怎么样去主动参与更多的政治和公益?
这些,有人给我们指导思想的道路吗?我们的马丁•路德•张又在哪里?
5. 脸书在中国被禁的今天,五百万华裔却能在美国毫无障碍的用微信来串联,并用它成功组织全美范围各大城市统一行动的华裔大游行;这本身难道不是美国民主自由的见证吗?
现在我想退一步出来,看看梁警官事件背后,关于华裔和种族歧视的问题。
“在白人警察与黑人民众对立情绪的大背景下,梁警官被当成缓和警民关系的替罪羊牺牲“–这一个普遍认同的对梁警官事件的解读,我认为是公正的。
可当我从这件事本身跳出来,看更大的背景的时候,我发现我并不能认同一些人的观点:即所谓华裔受到美国主流社会“不公正的歧视”,是一种长期而普遍的现象。
你看,这次事件中,来自非“友国”的微信没有被禁,而是被华裔用来做成组织游行的工具,这本身难道不是美国民主自由的见证吗?你能想象老外在中国利用脸书组织游行吗?
身为华人,我要平心而论的说,如果论种族歧视,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种族歧视少于美国。
这不是我要谬赞美国。这是美国的特殊性决定的。她本身是个移民国家,除原住民外,所有的居民,曾经都是“外国人”,早来晚来而已。美国就是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在一个全新的地方,打造的一个全新的国家。
正因为如此,美国从某种意义上,其实是真正属于世界的。来自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的人,只要他来到美国,落地生根,他都应该觉得,这片土地其实也属于自己。只要自己愿意,自己就是这个国家的主人,正如他同样是他所来自的那个祖国的主人。
就像电影“教父”开篇,那个光头的意大利移民说:“我爱美国。” 而这句话,与他热爱意大利毫无矛盾。
这种移民在美国的“主人”感觉,其实是非常独特的。当我在纽约西雅图或者旧金山乘坐出租车的时候,司机常常会有南亚非洲和中东的贫穷的移民,言语之中他们常常会对美国给予他们的欢迎表示真心的感激。而在荷兰和英国,出租车司机常常会有很多土耳其摩洛哥和波兰的移民,言语之中,他们常常对自己在新的国家受到的排挤表示无奈甚至怨恨。
我的荷兰朋友说,荷兰人见到外国留学生,第一反应常是“你什么时候离开荷兰,回自己的国家?” 而当他在美国留学时,每个美国人都问他,“你毕业后应该留在美国,在美国工作和生活”。这让他非常诧异。
可真的,这就是美国的情怀。
记得1997年,我第一次来到美国,很快就被这种欢迎和热情所深深地感染。我和同样来自大陆的一位陈同学,刚下机场,就被硅谷的一个陌生的家庭接到家里,免费住了一个星期。热情的主人带我们去购物,帮我们做好一个星期以后搬到学校宿舍的准备。一天晚上,我和陈同学聊天,感慨万千说,怎么觉得这里有这么多的个人自由,这么多的梦想,这么多的可能,这就是美国梦吗?
时光荏苒,像很多移民一样,我读书,工作。毕业后做事没有几年,作为一个中国人,我的项目团队里就有了一位五十多岁的美国白人为我工作,而他并没有对此表现出一点不快。美国完全没有歧视吗?我想也是有的。可的的确确,很多时候我都觉得,这真的是一个崇尚个人奋斗,崇尚公平竞争的地方,因此我并没有觉得我遇到过美国人,因为我是中国新移民,就觉得我不配当他们的上级。
6. 马丁?路德·张:为华裔呼喊,更为美国自由民主的理念呼喊
那么,当我说美国是世界上种族歧视最少的地方时,我是说该知足了,不要再去游行了吗?
绝对不是。
因为这不符合美国的特质。
美国是建立在一个”理念”上的国家:她永远追求自由和民主,以及对快乐的追求,永不停歇。美国人对个体的自由和民主所应该达到的高度,永不满足。她甚至为了保证公民对自由的追求,到现在还让公民保留枪支,只因为宪法里说过,在万一政府作恶的情况下,公民可以自卫。
所以与其说“美国”是一个国家,不如说她是一个理念。
在这个理念里,国家和政府做的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受到挑战。任何一个普通的公民,都可以去法庭,用宪法来测试政府的行为:如果测试结果是反宪法的,那么这位普通的公民,至少在这一件事上,就可以战胜政府。这种普通公民的“宪法测试权”,也是“美国”这个理念里非常独特的存在,以此来保护公平,民主和自由。
正因为如此,华裔的游行,实际上不就是为了捍卫和追求美国的这种公平正义的理念和理想的一次行动吗?
就算梁警官这件事非常复杂,很多事不能说的很绝对,可其中的确有证据确凿的不公平:有对梁警官判罚过重的不公平;有无辜黑人惨死的不公平;有对纽约政府失职行为缺少问责的不公平;种种的不公平,都值得我们去游行去示威,去要求这个国家做得更好,去要求这个社会变得更完美更公平。
所以我要盛赞220大游行。因为它所昭示的,正是对美国理念的追求。
她的公民应该永远去追求完美。她的公民应该永不满足。
就像伏尔泰所说的,“我永远尖锐的去批评巴黎,是因为我热爱巴黎。”
这才是美国的价值观。这才是美国的理念。这才是美国。
而这一切,也许我们现在不觉得,但它事实上是如此重要。因为虽然现在的美国,还有很多对公平自由和民主的理想,但这些并没有一种永远的保证。
因为文化的暗流,其实可以如此汹涌。如果美国的公民们,不去时时刻刻去捍卫“美国”这种理想,那也许有一天,这些就突然丢了,美国也突然变了,变得她的公民都不认识了。
就像一位智者所说的,“文明是复杂的,文明可以在数世纪中持续存在… 但反过来,其根基又可能突然坍塌,陷入大混乱中。”
所以220游行,它是为的什么而游行?
我想说,我们的马丁•路德•张会告诉我们,这次游行,其实不仅仅是为了捍卫华裔的权利,它还是为了捍卫美国理念的真谛。那就是,各族的平等,每个个体的自由和民主,以及追求快乐的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