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鸟之死——壮哉麻雀!
文:周善铸(蒙特利尔)
“ 史无前例”的文革年代,我曾经历过一场荒唐的“麻雀反革命事件”。
事件起因是我研究所的一些同事们,逮住了误闯入的一只麻雀后,为了表达对“伟大领袖”的“耿耿忠心”,在小鸟头上贴了一张“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 的小纸条后放回了天空,希图借助小鸟的满天下飞翔来宣传毛泽东思想。
不幸的是,麻雀放飞后不久就跌落大地,肝脑涂地壮烈牺牲了;更不幸的是,此事被进驻的工、军宣队发现了,立即被定性为严重的“反革命案件” ,因为“把一张敬祝万寿无疆的纸条公然贴在了一只死鸟身上”,是可忍孰不可忍!因而,我的这些同事们一律被下放到“五七干校”,遭到严厉追查和批斗达数月之久。
事后,我的这些同事一直感到非常冤屈和迷茫:“小麻雀放飞的时候明明强劲反抗,健旺异常,怎么顷刻之间说死就死了呢?”
去年底,我把这个事件回忆成一篇文章刊登在北美一家报纸上。一位读者见到后,立即打电话给我,郑重纠正了我认为麻雀是被吓死或者累死的分析。
他说,麻雀的生存力和生命力非常之强,但是秉性却异常刚烈,一旦被人逮住并且蒙受“羞辱或磨难”,它与众不同的壮
烈秉性必然导致它“自杀身亡”。 所以他肯定这只小麻雀之死是自杀行为,是“自绝于人民”,而不是任何其他原因。
为验证他的说法,我做了一番调查研究,所有资料果然都表明,麻雀具有“宁死不屈”的抗争精神,是当今自然界“最后的烈女”,“是傲气十足的小精灵”。它有脾气、血性、骨气和自尊,你可以杀死它,却不能战胜它,它“宁为瓦碎”的勇敢和坚强,“不为玉全”的尊严和节操,被誉为鸟类乃至动物界的“精神之王”。有诗赞美说:鹰没有它的骨气,鸽没有它的傲气,鸡没有它的自由,布谷没有它的节烈,画眉没有它的坚贞,杜鹃没有它的惨烈……我的那些“反革命”同事,后来也回忆说:“小麻雀被抓后,始终保持一副凛然不可冒犯的神态,至死也没有发出一声乞怜的哀叫。”
如果说,“铮铮铁骨,浩然正气”是麻雀一个令人尊敬的秉性的话,那么它还有一个令人类汗颜的高贵精神,那就是“不自由,毋宁死”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动物都有一种求生的欲望,都有一种趋利避害的本能,毕竟生命是最最宝贵的。可麻雀是个例外,它珍视自由,热爱自由,在它失去自由的时候,毫不犹豫地选择去“死”。
麻雀知道自己非常弱小,在强大的人类面前,根本无力抗争,所以只得采用可悲的自杀方式,就像被我同事逮住的那只小鸟一样,为保尊严,以头击石,肝脑涂地,令人产生由衷的同情和敬佩。
固然,“士可杀,不可辱” 的士大夫精神,在伟大的人类中也不乏其人,但凤毛麟角,只体现在极少数的具有坚定信仰的精英身上,目前更已沦为一种极为稀缺的社会资源。而这种令人肃然起敬的崇高品格竟然无一例外地普存在每一只麻雀身上,试问,有谁养活过一只麻雀?没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条开天辟地以来就一直被公认为天经地义的规律,在麻雀身上成了例外。在麻雀的思维逻辑中,自由飞翔是上帝赋予它的天职,要么获得自由,要么就是死亡。麻雀曾经是很多善男信女喜欢买去“放生”的动物。结果发现,所有被放生的麻雀几乎在三天之内,全部毙命于田野或树林。因为在被俘的过程中,失去过自由,承受过屈辱,遭遇过欺负。“雀可杀,不可辱”,为了保持气节和尊严,冰清玉洁,气绝身亡。
麻雀虽小,却没有丝毫的奴性,是不向暴力屈服的硬汉,是人类难以制服的很少数动物之一。我不知道,在它生命终
止的那一刻,这只小精灵的脑子里在想些什么?是否对人类充满了愤怒?
麻雀的这种精神、风骨和品格,足以让芸芸众生,包括被尊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以及我们这些人类中的“高级知识分子”,自愧不如无地自容。于是,不少人建议“借鸟反思,见贤思齐”,尊麻雀为国鸟,让麻雀精神成为我中华民族国民精神的一种象征。在一片赞同声中,也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除了因为它“既没有艳丽的羽毛,也没有动听的歌喉,灰不溜秋、貌不惊人”形象欠佳之外,主要理由是麻雀曾被归类为“四害 ”,崇“害鸟”为“国鸟”,岂不让人笑掉大牙。总之,外形和声
誉都难以服人!
其实麻雀虽然吃掉一些粮食,但也为保护庄稼捕食了许多害虫,按照三七开的原则,麻雀是功大于过所以早已获得平反。
还有人认为,麻雀精神固然值得推崇,但不适合人类,甚至可能误导。因为麻雀这种不珍惜生命的行为是愚蠢的,是低级的。民生为本,民生更重要,没有民生,自由何用!此话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人类当前首先要求生存,其次是谋发展,吃饱了才可能有争取自由权利的念头。生存权是第一位的,没有生存权,争什么自由权,有意义吗?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让我们学习麻雀的自由精神,各抒己见百家争鸣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