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 伏尔塔瓦河 新大陆
文 / 林炎平(蒙特利尔)
伏尔塔瓦河
山西太行山深处的一个小山村,如果我未曾被迫在那里度过四年,那它和我毫无瓜葛。但是即便我在那里度过四年,难道就有足够理由让我多次回访它?有人问我是否当年有一个“小芳”。“小芳”,是没有的;铭心刻骨,确是有的。
2014年4月26日,我和一帮当年患难与共却也同床异梦的兄弟姐妹们重返这个山村,去凭吊我们当年遗落在那里的数年青春年华。那里未曾有过任何辉煌,有的只是猪狗一样的苟延残喘和牛马一样的辛苦劳作。我总是想起普希金的那句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切都将过去,而那过去的,终将变成亲切的记忆。”
自从离开它,我常会情不自禁地想到它。我有时怀疑是否得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但我确信不是,因为我对那个时代只有反思却毫无好感。我之所以怀念这个山村,是因为它和我一样,是“覆巢之下”的受害者。
正是这样的情结,我把它和一些看起来毫不相干的情景联系了起来。记得我在布拉格的伏尔塔瓦河上泛舟的时候,突然想到了它:“谢天谢地,苦海虽无边,却已在彼岸。”然而,那些我们迫不及待地逃离的,常常是我们魂牵梦绕地回味的。
我居然可以把斯美塔那的名曲《伏尔塔瓦河》和这个山村联系在了一起。山村的名字十分美丽——浒泊。但那是个没有水的地方,要喝一口水还要到山沟里去挑。也许取这个名字是一种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现实的补偿吧。
太行山村
太行山谷
伏尔塔瓦河和浒泊毫无相同之处,前者水波荡漾,后者山峦叠嶂;前者绿意盎然,后者黄土连绵。它们在空间里毫不相干,和它们相遇的时间也处在我生命的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它们之所以被联系在一起就是因为它们毫无瓜葛。
在我远离太行山游历世界的数十年间,有许多时刻回想到浒泊。我总是记得浒泊同院子的老乡那句名言,“多少年后你晚上一觉醒来,想起咱浒泊,也会打一个寒颤。”数十年来我一直品味着这句话,可谓至理名言。我多少次梦回太行山,如果不是从那寒颤开始,就是以那寒颤结束。
斯美塔那的《伏尔塔瓦河》给真实的伏尔塔瓦河做了极佳的艺术描述。从涓涓泉涌开始,逐渐变成叠层小溪。太行山峡谷里的溪流,有的残酷地夭折在山沟里,也有的幸运地走出了大山。伏尔塔瓦河逐渐成为奔腾的小溪,然后汇为浩荡的大河。而太行山则也留下了大禹治水的传说。我在太行山的山头上看到过岩石层里的大量贝壳化石,我当时兴奋地以为那就是大禹治水的证据。只是科学提醒我,那只是沧海桑田的地质痕迹。
《伏尔塔瓦河》诉说了大河两岸的文明礼赞和世俗喧嚣,太行山也诞生了文明的涓涓细流,却流向远方而不再和黄土高原有关,我终究不知道它们是否汇入了蔚蓝的澎湃。但那最初诞生了这涓涓细流的黄土高原,却被长久地隔绝于蔚蓝色文明之外。但是庆幸的是,这不会是永远。
伏尔塔瓦河呢?斯美塔那无法确定伏尔塔瓦河的命运,因为伏尔塔瓦河流出了他的视野,流出了波希米亚,一个极具艺术家气质和创造力的民族,同时又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伏尔塔瓦河流进了德意志,一个极具哲学家气质和创造力的民族。也许斯美塔那仍然不能肯定,他的伏尔塔瓦河是否可以流向蔚蓝。
伏尔塔瓦河流经布拉格
如果说斯美塔那的《伏尔塔瓦河》怀恋了故土和历史,那么他的同胞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则拥抱了他乡和未来。我曾在一个合唱团唱男低音,我们在McGill大学的音乐厅演唱了用《自新大陆》中最脍炙人口的乐章填词改编的合唱曲。观众掌声雷动,我也被深深感动。烈火一样的激情,江河一样的澎湃,大地一样的坚实——多个声部组成的合唱使这样的表现成为可能。
人类文明就是在火的洗礼下的土和水的对话。我回到太行山,与其说是怀念那黄土高原,还不如说是希望带点蔚蓝给土黄的山峦。
《伏尔塔瓦河》的结尾极具戏剧性,大河终究流向了远方,乐曲由强减弱,再弱……归于沉寂。但正在人们以为曲终于此时,两个超强的由不协和音组成的和弦,如同于无声处的惊雷炸响,震撼人心。我无法肯定斯美塔那的用意,但我可以将此赋予我自己理解的意义。它们就像是巨大的叹号和问号:逝者如斯!此程何去?
《自新大陆》似乎解释和回答了《伏尔塔瓦河》的叹号和问号。而太行山,则是我亲身经历的《伏尔塔瓦河》和《自新大陆》——它给了我背井离乡的勇气和回首反思的执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