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美留学生日报
美国《卫报》的记者想不到;
星期天的早上,她一如平常地站在自己位于旧金山的小厨房里;
她没有慢悠悠地冲咖啡,没有做松饼,没有煎鸡蛋,而是手持“罪恶”的尖刀,口中还不停地尖叫着,手里拿着一个“长满刺的紫色外星生物”;
背景缓缓传来低沉的音乐声。
就是这个“充满活力的紫色小家伙”,正成为美国西海岸人民的一场“噩梦”。
自2014年以来,西太平洋海岸线区域内的紫色海胆,“胆子”变得非常之大;
它们爆炸式增长,数量激增了一万倍,密密麻麻地覆盖在海床上,看着像一条无边无际的紫色厚毛毯。
仅俄勒冈州一个礁石上就有3.5亿只紫海胆!
(密恐请闭眼):
是不是像发霉了得皮肤病了一样!
不知情的话,还以为海洋生物暴增,是生态环境变好的表现,其实不然;
2014年以来,这些紫海胆杀死了95%的海藻,海洋的生态环境反而被严重破坏了。
海藻森林和陆地森林一样,都是天然大氧吧,是诸多生物赖以生存的巢穴和温床,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然而这一下,海藻森林中的一个成员——海胆,称王称霸,吞噬了海藻森林的其他部分,让本身就十分脆弱的森林几乎灭绝,导致海水温度上升(没错,海洋也有“温室效应”),海洋生物的性命也危在旦夕!
整个加州的生态环境被推向了极端;
因海胆而荒芜的海岸森林带,被称为“海胆荒漠(urchin barren)” 。
2019年,美国西海岸海藻森林减少了95%(科学新闻)
残余的海藻零零碎碎地漂浮在海面上,可谓“妻离子散”,身世浮沉,肉眼可见地——惨!
美国海洋学家辛西娅在采访中说,在过去的100年中,美国一直拥有稳定的海藻生态系统;但就在这最近四、五年间,一切都变了。
有人问,别的生物都不行了,凭什么海胆就能这么顽强地繁衍,存活?
“海胆有点像‘僵尸’,” 加州的一名海岸带修复科学家 Morgan Murphy-Cannella形容道,“它们可以吃极少的食物,甚至长时间不吃东西,也能生存,是一种很奇怪的生物。”
那么,就只能听任紫海胆横行,没有控制的办法吗?
其实,紫海胆不是没有天敌,它的主要捕食者是北加州的向日葵海星;海星有20多个爪臂,跨度达到数尺远;
捕食起紫海胆,一口一个,嘎嘣脆;
然而,2013年,一场“海星消耗疾病(sea star wasting disease)” 在西海岸蔓延开来,从阿拉斯加到墨西哥,得这种病的海星开始融化,破碎,失去爪臂,最后变成渣渣;
甚至海水实验室里人工养殖的海星,也出现了这种状况。
“星星”都灭了之后,紫海胆没了天敌,便生机勃勃地前进;
以往它们藏在缝隙中,现在敢出明目张胆地为食物而竞争了;常常爬上海藻的茎,啃食海藻。
海藻每年春天都会重新长出一批,但一旦它们撒下新孢子,海胆就会过来吃掉,以便长得更大;
海水温度不断升高,直接影响气候,使海星更容易生病;
海星越来越少,海胆就越来越多,其他有价值的海洋生物减少,渔民打不上鲍鱼影响人类经济活动……
“默默无语两眼泪,一筐全是紫海胆。”
目前,加州正在紧急地处理这些紫海胆;
去年夏天开始,专业潜水员在海底拔除海胆,工作区域有三个足球场大小,直到网布满了紫色絮状花为止;
光人工拔,拔不完,还启动了“海洋吸尘器”,把海胆吸走。
工作人员琼斯说:“在我37年的海洋清洁工作中,从未见过这么多的海胆;简直像噩梦一样!”
他们每天可以挖掉20万只紫海胆,迄今为止已清除了高达两万磅重的海胆;
上岸后,再把海胆送到堆肥设施处,用作土壤肥料;
因为紫海胆的壳富含钙质。
“海胆清除计划”的项目负责人 Murphy-Cannella 兴奋地说,“他们很喜欢这项工作”,“他们拿着耙子,就像X战警的金刚狼。”
然而,人工清除的办法依旧效率低下;科学家提出另一个方案:培养天敌。
科学家找了一些在大疾病中“幸存”的海星,进行人工培育,再放回大海的礁石中,让它们继续捕食紫海胆;
再有就是海中的哺乳动物——海獭;海獭食欲旺盛,是“狂暴的捕食者”,会捕食大量海洋鱼类,但其中也包括紫海胆。但科学家表示,一只海獭就能对恢复海藻森林起到重大作用。
所以,虽然海獭对渔业有影响,但救急作用更大。
海獭遭到人类大量捕杀(皮毛),现在已成濒危动物,想让人家来,人家可能还不愿意……
实际上,天管用,地管用,不如人们的餐桌管用。
《卫报》的记者Vivian Ho,就带头去海边“尝鲜”了一下。
科学家兼美食家阿里·布扎里(Ali Bouzari),带着全套装备下海,没怎么费力就捕捉到一只紫海胆,然后就在海滩上拿着勺子开吃了!
他还从家里带了些咸奶酪吐司,就着海胆一起吃了起来,说他以前就很喜欢在日料店吃海胆,但从大海里捞出来直接吃,口感更细腻,像新鲜奶油,让他联想到“平静的夏日,漂浮在水中的一条船。”
果然,吃货都是诗人!
(小编也听见自己喉咙一声“咕咚”有木有)。
专业潜水员斯蒂芬妮·穆茨(Stephanie Mutz),这几年观察到紫海胆旺盛地生长后,便开始捕捉海胆。
她笑着称,“我在大学读的是解剖学研究生,对我来说,自然比政治要有趣得多。”
她能快速看出海胆的质量,挑选合格的那批。
虽然紫海胆比较瘦,里面的肉不多,不如红海胆使用价值高;
但天无绝吃货之路,这些海胆先被卖到鲍鱼养殖场,增肥以后,达到标准体重,再出售给饭店。
随着紫海胆越来越流行,她直接出摊销售给食客,六分钟就卖了300多个。
一些“海胆牧场项目”也如火如荼地在加州举办,海鲜公司Urchinomics正开发一个地点,目标就是“出售多吨紫海胆”,希望说服美国人吃更多的海胆,广告词都不用想,已经有了:
“你吃海胆越多,环境就越好!”
这附加值,来得硬核!
网友们互相帮助,从如何开海胆,如何清理海胆到烹饪海胆,更是一应俱全;
黄油海胆意面,还是海胆鸡蛋酱配面包,任意发挥;
做早餐也随意在火腿上来上两片?
喜欢吃素的,来个大拌菜也极度舒适;
或者海胆拌饭,一口干!
要么还有传统的海胆蒸蛋,一学就废。
今年三月份,“加州海洋保护协会”发文称,2021年的“春季海胆清除计划”正在某些地区进行,2.6万磅的紫海胆已经被清除;
这篇文章下,外国网友已经忍不住流口水了;
“如果你不能战胜它们,就吃了它们!”
“我们需要一家‘海胆-fil-A’(和美国主打鸡肉的连锁快餐店 Chick-Fil-A 对比)!”
“海胆非常好吃,何不用它代替螃蟹一阵子?”
“啊!我喜欢吃海胆,我能直接吸进来!”
“美味啊!”
以往到了某种海洋生物泛滥,某国开始求救的时刻,中国网民能第一时间“自告奋勇”去恰饭;
而这次,中国这边的画风是清一色这样的:
“核污染,不敢吃了。”
“这怕是核污染造成的吧?”
“还是留给日本人吃吧。”
“可不敢吃了,一会儿又说我们要‘种族灭绝’呢?”
看来,这次美国的“食物灾害”,没得救兵,就得让他们自己琢磨反思去了,
这真是:如果不长心,就长“胆”;
谁知自己的“胆”,破坏了自己的平衡。
也算是自食恶果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