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这就是加拿大
占据国内手机市场半壁江山,把5G推向全世界,搞得美国惊慌失措——现在的中国人,没有一个不关心华为。
前不久,瑞典邮政电信管理局站队特朗普一边,不仅禁止华为参与瑞典5G竞拍,而且规定正在使用的5G设备必须在2025年初之前更换。
但就在前天,事情出现了反转:瑞典斯德哥尔摩行政法院“叫停”了之前的禁令,宣布暂时取消对华为的5G禁令。不得不说,这是华为硬核实力的再次体现。
不少人应该还记得,早在今年5月中旬,特朗普突然宣布禁止企业使用“被视为对国家安全造成风险的外国电信设备”,把华为列入“实体清单”,妄图全面打压华为崛起。
几个月过去了,华为怎么样了呢?
最近,华为宣布鸿蒙系统OS2.0暂定在下个月中旬开放Beta测试版本,这将是鸿蒙系统首次对手机硬件进行支持。
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部总裁王成录曾透露,手机版鸿蒙OS2.0的适配工作进展很好,研发已经准备就绪。目前市面上90%以上的华为机型,都会升级鸿蒙。
或许再过一年,鸿蒙系统就会全面开放,到时中国人就可以使用自己独立研发的系统,打破国外手机操作系统垄断,不再受外国专利的约束了。
偌大的一个国家,偌大的一个市场,倘若做到完全的独立自主,华为鸿蒙2.0系统以及它对通信行业的变革,将不可限量。
有人甚至说,假如阿里巴巴倒下了,腾讯和京东可以取而代之;假如华为倒下了,中国没有一家企业可以补上去。
这一切的前提是:多亏了华为有鸿蒙系统这个“备胎计划”,更多亏了华为内部的一个“特朗普”,也就是“红队策略”(Red teaming)。
在华为的内部,有一个特殊的神秘部门,人们推测它在2000年左右成立,从那之后华为的每项重要决策这个部门必须参与。
然而,这个部门不搞研发、不搞销售,唯一的职责竟然是:推翻华为高层的决策,给华为挑刺。
这个部门曾经写出过《任正非的10宗罪》《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这样的文章,还把文章群发给华为员工。
在这个部门的主导下,公司不止一次对任正非进行罚款——虽然你是老大,但你决策失误,乖乖受罚吧。
这已经不是“自我批判”四个字可以概括的了,这是跟公司老大公开叫板,是要在华为内部“打倒华为”。他们不是来跟你讨价还价的,是来直接掀桌子的。
假如这些事情发生在你的公司,公司老大会怎么想?其他部门领导会怎么想?
但恰恰是这个部门,拯救了华为手机,让华为变成了今天的华为。
2008年,华为跟一些私募基金谈判,准备卖掉手机业务。就是这个时候,这个“掀桌子”的部门拿出了一页纸的报告。
报告的结论是:未来的电信行业将是“端—管—云”三位一体,终端决定需求,放弃终端就是放弃华为的未来。
桌子果然被掀了,这个部门推翻了华为卖掉终端业务的决策,保住了华为手机业务,奠定了今天华为手机的辉煌。
这就是任正非的过人之处,他深知市场风云莫测,百密必有一疏。所以,不要等着市场来挑你的毛病,干脆自己内部就培养一群鸡蛋里挑骨头的人,预先把可能的问题挑出来。
所以,他故意在华为内部建立了一个“妄图打垮华为”的部门,并且给这个部门很大的权限,可以没上没下,可以乱说话。
任正非曾经是一名军人,他的这个思想,就是从军队打仗的策略里借鉴过来的。这种自己设计“敌人”的方法,最早出现在19世纪初的普鲁士军队。
当时普鲁士军官制定作战计划的时候,他们会分成两组:一组用蓝色代表,努力制定一个作战计划;另一组用红色代表,努力破坏前者的作战计划。这么折腾一遍之后,普鲁士军队的作战计划会更缜密、周详。
这就是“红队策略”的雏形。后来,美军建立了“美国陆军红队”,把这一模式全面铺开。再后来,红队策略被诸多企业吸收、改造(包括华为),变成了一种独特的企业管理方法。
红队策略的最大好处是:让组织具备逆向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审视、论证战略/产品/市场方案,指出漏洞和问题。
它还带来了一个附带的好处:大家在辩论吵架、模拟实战的过程中,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促进了创新,最后可能推出颠覆性的技术和产品。
其实这么一看,美国又何尝不是我们中国的一个“红队”呢?就像任正非说的一样,“感谢美国告诉全世界,华为很重要”。
恰恰是特朗普的百般打压,“扶”了我们一把,让我们人心凝聚,坚定了自己的发展道路,看到核心技术研发多么重要。
原来特朗普才是玩“红队策略”最6的商界高管,川建国名不虚传。
但是,想要把红队策略玩得跟川建国同志一样666,绝对是一件技术活儿。
回忆一下,你们公司之前有没有失败的商业方案?当时你在看方案的时候,是不是心里觉得“没啥毛病啊”?为什么你挑不出毛病呢?
加拿大“红队策略”研究专家布赖斯·霍夫曼在《Red Teaming》(红队)这本书里,详细地介绍过红队应该如何工作。
首当其冲的是思维方式——不会批判性思维,不会换位思考,不会逻辑分析法,就根本挑不出别人的毛病。
一种很有用的分析方法,叫做“5Why”分析法。做法很简单:出事以后连续问五个为什么。
有一次,一位亚马逊的工人在装配货物的时候,把手指夹伤了。亚马逊CEO贝佐斯当即问了5个“为什么”:
1. 问:为什么这个工人弄伤他的手指? 答:因为他的拇指被传送带夹住了。
2. 问:为什么他的拇指会被传送带夹住? 答:因为他当时正在追他的包裹,包裹在运行的传送带上放着。
3. 问:为什么他要追那个包裹? 答:因为他把包裹放在传送带上的时候,传送带开始运行了。
4. 问:为什么他把包裹放到传送带上? 答:因为附近没有桌子,他把传送带当成桌子用。
5. 问:为什么不买桌子? 答:因为之前没想到买桌子,而且桌子占地方。
最后的解决办法是,亚马逊在装配线周围配了便携式桌子,消除了装配工人安全隐患,而且不怎么占地方。
这个极其简单方法的神奇之处是,当你只问一个为什么的时候,你往往得到一个模糊的回答;当你连续问五个为什么的时候,你往往会得到非常清晰的答案。
红队成员之间平时还要充分沟通分享自己的观点。不要小瞧了“充分”二字,这真的很难。
比如,军队里是有军衔的,一个中尉很难忘掉面前的将军是将军。同样,公司有合伙人、高级经理、经理、小组长和职员,家里有家长和孩子,学校里有老师和学生……
怎么才能去掉这些隔阂,让每个人的意见都充分发挥作用呢?美军为了能让大家集思广益,同时去掉“军衔思想”,采取了这样几个办法:
1. “问题重述”:
当你一边听别人讲一边想自己怎么回答,那么你就没有在听别人讲了。解决的办法就是先听别人讲,然后重述别人讲过的话。
重述的时候,每个人需要用以下的句式:“如果我理解正确的话,你刚才表达的是……”每个人不仅要把别人的大意讲出来,还要把别人的主要观点、主要论据讲出来。这样你才真的在听。
这个练习还有一个升级版,就是重述之后再说“是的,而且……”,延续对方的观点,加入自己的看法。这样一轮轮下来,每个人都学会了“倾听别人”是什么意思。
2. “想—写—分享”:
灵机一动的想法往往不是好想法,不成熟的想法只会耽误大家的时间。很多公司动不动就“头脑风暴”,但很难收获有价值的想法。
避免这种情况的方法是:先思考当前的问题,然后每人拿出一张纸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然后盯着这张纸完善自己的想法,最后分享给大家。
别看这个方法简单,但是很有效。因为我们很懒,不会把有用没用的都写下来,写下来的往往都是精华。
另外,不知道你有没有体会,糟糕的想法一旦写到纸上,看起来会特别傻。“想—写—分享”比头脑风暴更好的地方是,它让人们搞明白,自己到底想说什么。
3. “点投票”:
事先征集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给每个人发一份问题清单。
然后,用“问题数量÷2+1”,得出每个人的票数。比如,如果清单里有12个问题,那每个人有7票;如果清单里有5个问题,每个人有3票。
之后,大家开始随意投票。假设清单里有12个问题,如果你觉得问题1最重要,你可以把所有7票都给它,在问题1旁边打七个“√”;你也可平均分配你的票数,在其中7个问题旁边打“√”。
接下来,统计所有人的“√”,打勾最多的那个问题,就是大家目前最关心的问题。这个方法十分适合挑选优先事项,确定主要矛盾。
有的人看到这里可能说,红队策略虽好,但那是管理者的事,跟我这个小职员有什么关系呢?那你就错了。
既然它能让华为成功,它为什么不能让你成功呢?其实我们能从红队策略的工作方法当中,学到很多有用的小技巧。比如这个万能的方法:但凡遇到麻烦,就拿出一张纸,画一个“十字架”。
我不是要你祈祷,而是要你建立一个最简单的四象限坐标系。四象限坐标系能让一团浆糊的事情,变得清晰起来。我给你举几个例子。
情况一:
你每天手头的日常工作有一大堆,感觉怎么做都做不完。巧了,你家娃每天的作业也有一大堆,每天都要做到深夜。怎么办呢?来,画个十字架:
用“重要”和“紧急”两个维度区分十字架分割出来的四个象限,就成了四块:重要且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紧急也不重要。
我早就在解读《要事第一》这本书里给了结论:永远做“重要且紧急”+“重要不紧急”这两种才事半功倍,不要被着急的任务牵着鼻子走,那样每天会很累的。
同样,你家娃也不要每次都先写明天第一节课需要的习题,而要去练习那些最能提高能力的习题。如果能力没上去,再多的作业有什么用呢?
情况二:
跳槽面试之前,也不妨画一个十字架,四个象限里分别写上“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就像这样:
然后,把你身上相应的内容填进去,这样你目前的情况就一目了然。下一步,根据这张图表制定面试的策略,可能比拍脑袋空想更有效,你也更有机会跳槽成功。
如果你想要考研,想要买房,想要结婚……也可以用这个四象限的方法,把目前的情况先分析一遍,看看到底如何决策才最优。
情况三:
你和男/女朋友或者丈夫/妻子吵架了,那么到底问题出在谁身上呢?那个人到底有什么问题呢?你不妨也画个十字架。
假设你是男性,那么这次四个象限里分别是“我怎么看我”“她怎么看她”“她怎么看我”“我怎么看她”,就像这样:
请你,或者你们,老老实实地、客观地把四个象限的答案填进去。完成之后,你可能会惊讶地发现,对方眼里的自己和自己眼里的自己,简直不是一个人。你可能觉得自己“温柔体贴”,对方可能觉得你“强势,管得多”。
差距越大的地方,就是问题越大的地方,你们可以集中解决。这时你们可以利用刚才介绍的“问题重述”“想—写—分享”让两个人真正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利用“点投票”的办法,搞清楚现在家里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总之,虽然这些来自西方的方法看上去都很简单,都是“步骤一二三四”,但正因如此每个人才能用来实战,才能真的解决问题。那些看上去高大上的方法,门槛太高,对大多数人是没用的。
道理不在高深,方法不在复杂,关键是管用。这可能就是“红队策略”背后的终极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