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613-1276
contact@mengchenghui.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00-17:00
热搜: 房产 留学 医疗

270万!中国商人加纳确诊后包机回国,那些在非洲打拼的中国人,后来都怎样了?

[复制链接]
1433 0
萌村村长K歌达人 发表于 2020-7-29 14:24:1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来自: 北美地区
本文转载来源:精英说                                                                                                   


最近,一则#浙江商人非洲确诊后自费270万元包机回国#的新闻,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7月12日,浙江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例(加纳输入)。郑某某,男,45岁,在加纳经商。
6月17日,出现发热、咳嗽、胸闷、气急等症状。
7月10日,独自包机回国,途中相关工作人员已做好防护,国内无密切接触者。


浙江一商人加纳确诊后自费270万元,历时35小时包机回国

看到这里,网友们纷纷感慨“有钱任性”,而此前少有人注意到,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正远走非洲,开启他们的“第二人生”。
这些出走的人们相信,非洲这块古老的土地如同30年前的中国,充满无限机会。


《中国的第二块大陆:百万移民如何在非洲建立新帝国》一书作者、美国记者霍华德·弗伦奇估计,在非洲的中国工人可能多达200万。

的确,过去10年间非洲与中国之间的直飞航班猛增600%,在“走出去”政策引导下,中国国有企业员工以及投资流向非洲。中国官方记录显示,2017年,非洲有大约20万中国建筑工人、工程师、翻译、企业高管。
一些工人在与国企的劳务合同到期后选择留下来,开始自己创业。当酋长、建酒店、开金库、搞武器,那些在非洲打拼的中国人,他们的工作听起来生猛而刚烈,如今多年过去,后来的他们怎样了?
85后中国小伙奋斗9年获封非洲酋长
在距离中国首都北京一万多公里的尼日尼亚,中国小伙子孔涛当上了这里的部落酋长。
虽然在我们的观念里中,部落酋长应该是头戴花环,手拿权杖的非洲黑汉,怎么会是一个中国小伙?他又是怎么成为部落酋长的?

孔涛和土皇合影。受访者供图

现年35岁的孔涛来自中国濮阳,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公职人家,2010年毕业后来到尼日尼亚工作。刚到非洲的孔涛并不适应这里的生活,不同语言和不同的文化都使孔涛与当地的生活格格不入。 作为一块未完全被开垦的土地,机会无疑是吸引这些冒险者来到非洲的第一因素。
孔涛并没有因此气馁,反而是迎难而上,积极学习当地的语言与历史,了解这里的宗教信仰以及风俗习惯,让自己融入这片土地。



久而久之,孙涛在当地有了朋友,展开了新的生活。作为一名工程师,孔涛参与了当地的阿布贾城铁项目,受到这片土地的滋养,孙涛也想要为当地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提供更多就业机会,雇佣当地村民,解决就业问题,就是孙涛于当地政府讨论后的贡献方式之一。

窄轨铁路

此后,孔涛不仅负责培训这些工人们,同时提拔优秀的工人进入管理层,还在工作之余将很多时间都投入到为当地人做好事上。
比如当时在公司旁边有一间很破的小学,校舍摇摇欲坠,孔涛于是带着人给学校修建了三间全新的校舍;他还给一条村子里的孩子们建了个足球场,甚至个人出资修建了一条路。 如今,孔涛走在当地村庄里,人民会热情和他打招呼,他去学校干活,校方也会积极配合,把他当作上宾。

孔涛在当地小学上课
在尼日利亚这些年里,在当地人眼中,孔涛是一位修桥铺路的善良人。
为了表示感谢和表彰孔涛对当地的贡献,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吉瓦地区土王,授予他 涛“WAKILIN AYYUKA”酋长封号,这个封号意思是工程领袖。


上海教师变非洲酋长他的“转行”拯救了无数生命
孙涛并不是第一个在非洲当上酋长的中国人,在他之前上海人胡介国,号称是“比熊猫还要珍贵”的中国酋长。       胡介国的故事从上海开始,胡介国在上海出生,长大,工作,第一份也是最后一份在上海的工作是英语老师。


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中国青年,唯一与别人不同的,可能是有一个在非洲工作的父亲。胡介过的父亲解放前在香港做生意,后来去了尼日利亚发展,十多年后成了当地的华侨领袖,在当地功成名就的父亲希望胡介国也去到非洲发展。 只是,习惯了上海生活的胡介国并没有在第一时间接受,直到1978年在尼日利亚大使的鼓励下,他决定出国闯一闯。


胡介国在上海市南海中学门前的合影图片来源:胡氏宗亲网
来到非洲的胡介国从零做起,他拒绝了直接继承父亲的纺织业,而选择了酒店行业重新开始。 从初级职位开始,勤勉敬业的性格使胡介国很快脱颖而出,担任了酒店总经理。后来,酒店股东因为对他的管理能力和敬业精神十分欣赏,送给他股份,胡介国也从一个打工仔成为股东。         
图片来源:胡氏宗亲网

胡介国并未止步不前,为了获得更大的发展,1983年,他到加拿大学了四年的酒店管理专业。
学成之后返回尼日尼亚,又从打工开始,逐渐成为就职的香格里拉饭店里,最大的股东之一。 在此基础上,20世纪90年代,胡介国投资800万美元在拉各斯建了一个占地4000多平方米、六层全花岗石装饰的金门大酒店,这个酒店一直是非洲最豪华的酒店之一。很多国家的政要访问尼日利亚时,都下榻在他的酒店,撒切尔夫人也曾住过。        

金门大酒店

2001年,经当地人推举,胡介国被正式任命为酋长,这在尼日利亚乃至非洲历史上开创了先河,甚至被称为“像熊猫一样珍贵的中国酋长”。
胡介国能以酋长的身份与政府谈判,可以他全权指挥的近百人的武装警卫队,并由当地政府负担工资。虽然酋长不参政,只是议政,但在地方上有很大号召力,非高即贵,所以新任州长都要去拜会酋长委员会主席。
事实上,随着中国人和中国企业在当地的增多,代表着工作机遇的增加,但同时也意味着会有潜在的文化矛盾发生。为了能顺利达成沟通和减少矛盾,这些中国“酋长”的诞生,显得必不可少。


胡介国与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
他们为非洲大地诚挚付出
成为非洲酋长是一种荣耀,更是一种担当。
在如此多去往非洲找寻自己事业机会的人中,仅仅这几个人成为了非洲的酋长,除了他们在经济上的贡献,其实还在于他们是真心实意地融入了当地的生活。


河南小伙孔涛对自己所处的环境表现出了极大的同理心,工作之余为当重建当地破败不堪的小学,他亲自带着人给学校修建了三间全新的校舍;他还给一条村子里的孩子们建了个足球场,甚至个人出资修建了一条路。 胡介国也同样,2014年,埃博拉疫情严重时,胡介国本想关掉自己位于利比里亚的大酒店。但中国医疗队到来,他改变了这一决定,主动承接起地方接待的工作,负责保障医疗队的驻地安全和后勤供应。


当时的利比里亚街上连人都没有,采购生活物资就成了很大的难题,连个苹果都买不到,而且还要考虑到病毒,胡介国决定亲自抓采购——直接到农场去割菜,直接上渔船买海鲜,还自己养过猪,目的就是要防止中间传染这个环节。
他同医疗队一起,奋斗在抗击埃博拉病毒的前线,以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脚下的非洲大地。
中国商人淘金非洲:活在黑帮的阴影下
提起非洲市场,那些寻觅商机的人们依然会双眼放光。这片几乎尚未得到开垦的商业土壤,还处于开个纺织厂就能上新闻的阶段,也无怪乎有越来越多的人到非洲寻求暴富的机会。
但真到了这里,人们探讨更多的并不是VC、PE、风投、天使轮等虚幻的名词,而是疟疾、埃博拉、抢劫甚至枪战,以及“什么时候回家”。


出门基本有公司的司机接送,司机忙不过来时才选择打的 图片来源:凤凰weekly

非洲的治安条件不好,人和财产安全是在非洲的中国人最关心的问题,甚至有人曾经总结了这样的经验。

“如果中国人在打电话时,对面有一个小年轻人走过来,而你没有注意到却正在打电话,人家会突然抢了你的手机一溜烟跑掉了,所以我在阿尔及利亚买的手机都是很便宜的,国内就百来块钱的那种,远远见到有人走过来就赶紧结束通话并将电话放进口袋。”

这样的经验并不是危言耸听。
        
      
无处不在的治安隐患也在威胁着他们。一个人出门是不可能的,落单极易被抢,还有可能人头落地。浙江温岭人徐再旺在乌干达经营着一家彩钢瓦厂,他52岁的妻子杨烨素担任厂里的出纳。据厂里员工介绍,这事情发生的那一天是发工资的日子。

当时两名劫匪并没有马上抢劫,穿蓝外套的男子一直在打电话,杨烨素坐在他面前玩手机。过了七八分钟,他才把枪掏出来。

杨烨素看起来并没有害怕,监控视频里,一开始,她左手拿着手机,右手还冲对方指指点点,说着什么。随后,她站起来,往男子方向挪了几步,两人发生肢体冲突。
        
      
杨烨素死死拽住持枪男子的挎包,不撒手。枪响了。杨烨素倒在地上。凶手和同伙骑着电瓶车逃离现场。杨被送到医院后,不治身故。

其实面对非洲紧张的治安局势,很多工厂企业都会雇保安,一些保安甚至还会配冲锋枪。徐再旺夫妇的厂也雇了保安,以前只有晚上有,现在白天也有了。

劫匪进入工厂时,保安也在,但并没有发挥作用。劫匪下车后,还淡定地伸了个懒腰,然后准确地进入杨烨素所在的办公室。



2017年2月,乌干达警方当天在一栋住宅中发现两名中国籍女性的尸体。

当地雇用保安成本并不高,一个月一千多人民币,从早上8点工作到晚上6点钟,如果晚上需要,就再多支出一千多。

但很多人仍然不愿意雇保安,“乌干达很多华人被抢,跟保安保姆有关系,”当地的中国人表示,“这些人每天跟你在一起,知道你什么时候有钱,钱在哪里。比如每个月1号发工资,他就可能过来抢你。”
        

“前往非洲淘金的中国人会有这么一种印象:欧美人在非洲比较安全,不仅语言相通便于交流,更是因为他们曾殖民过非洲,土著惧怕他们。

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非洲研究室主任贺文萍说,黄种人是歹徒的首选。在非洲当地,贫富差距之大,甚至达到了魔幻的地步。

也因此,最近五年来,无论是国企,还是个体经营者,都逐渐加强了安保工作,“一些主要的中资机构,在人员前往非洲前要进行一个月的培训,其中安全培训和当地情况科普都是很重要的方面”。




除了安全因素,矛盾也在波谲云诡的形势中涌动。

一开始,当地人对中国人也很尊敬,“人家叫你master,是主人的意思”,当地生活的华人介绍,因为中国人比较少,“就跟中国刚改革开放时,我们对外国人也保持一种敬畏的心理一样”。

但随着中国人越来越多,情况变得复杂起来。“中国人有个特色,不管什么样的生意,只要有钱赚都会做”,有实力的大老板或者国企,在当地投资很大的项目。没实力的小企业主,甚至普通人,就开一些店面做小生意,“本地人会觉得,这种零售小店,我自己可以做,你们为什么从中国那么远过来开一个小店,你把我饭碗抢走了,他们就很不爽。




渐渐的,即便是中国人自身的竞争,也使得很多华商处境堪忧。

2011年后,做鞋类、小商品贸易的企业,竞争越来越大,“这样的竞争到最后变成价格竞争”,生意越来越不好做。而且,非洲许多国家也开始希望发展自己本国的工业和制造业。

不少怀着淘金梦的中国人在非洲遇到了困难。

在非洲的中国人多吗?乌干达约有3万,肯尼亚约有4万,阿尔及利亚在2016年就超过了10万。只是,对于大多数“非漂”来说,他们只是过客。






以上这些移民故事,是几十年来100万中国人在非洲的缩影,中国人带来了资金,带动了就业,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文化冲突、环境破坏。

无论是“中国酋长”还是中国商人,还有许许多多其他各行各业,怀揣不同心愿前往非洲。



我们无法做出简单的判断,非洲这片土地的明与暗,在非中国人的对与错。

而这群掘金者或许也曾在内心涌起久久不息的矛盾与叹息,同时在病毒侵袭、战火蔓延的土地上充满勇气、不懈前行

给文章点个“在看”吧,一起祝福他们,星辰大海般的征途。


reference:
非凡油条自媒体:中国人,勇闯非洲!
大河报:河南小伙郑晓鹏获封非洲两个国家终生制酋长 畅谈“非”凡经历
华西都市报:85后中国小伙孔涛获封非洲“酋长”
VISTA看天下:中国人在非洲:从淘金到逃离
ELLEMEN睿士:中国人在非洲当酋长:建酒店、开金矿、搞武装
央视新闻:中国人在非洲|面对疾病、战争、存亡…他们如何选择
广州日报:210万!中国商人加纳确诊新冠肺炎,独自包机回国!看看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作者: 绵绵冰,90后电视台记者,努力以温柔眼光看待世界。


收藏
收藏0
评分
评分
支持/赞
支持/赞0
反对/踩
反对/踩0
村长换这个号啦!

8关注

385粉丝

17667帖子

发布主题
推荐阅读更多+
广告位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微博Montreal weibo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Montreal Facebook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Montreal twitter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Montreal Youtube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Montreal linkedin

QQ-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网

© 2014-2024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萌村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