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恐慌性抢购已经暂遏,厕纸等货品的供应尚算充足,但大多伦多地区的超市与以往不一样,减价货品很少,气氛亦较为凝重。《星报》记者视察市内多间超市,对货品价格进行调查,查看是否有抬价现象,同时观察民众的购物行为,与以往有何不同。 戴上口罩的华裔刘姓记者(Karon Liu,译音),上周三到大多地区的5间大型超市,调查15种货品的价格,例如鸡胸肉、牛肉馅、酸奶、面包、意面、厕纸及消毒湿纸巾等。《星报》之后将价格资料交给专家分析。
达尔豪斯大学(Dalhousie University)食品分销科教授查莱保斯(Sylvain Charlebois),在分析过价格资料后指,没有证据显示各间超市有故意抬价的情况。达尔豪斯大学上星期发表一份报告指,食品价格预计不会偏离去年预测的4%平均升幅。
查莱保斯说,即使有抬价行为,也是个别超市所为,不是普遍现象,因为社交媒体起着很重要的监察功能。 Pusateri超市在上周被拍到以30元价格卖消毒湿纸巾,迅即惹来广泛抨击,该超市事后公开道歉。
但查莱保斯指,超市的减价货品确实少了许多,减价宣传单的页数越来越少。记者当天在Metro超市,甚至看不到减价宣传单。
除了减价货品减少,超市亦对多种食品和货品实施限购;记者在Metro超市只可购买两种肉制品,以及两种意粉;在Whole Foods只能买一袋厕纸;No Frills超市贴出告示,每名顾客只可以买两种面粉。不过,位于北约克的鼎泰(Tone Tai)华人超市,却没有任何限购政策。 在疫情期间,消费者购买食物和日用品的次数减少,由每两三天一次,改为每星期一次,以减少外出次数,这可能是超市为保留足够存货而实施限购的原因。 由于许多超市实施人流管制,记者进入前都要排队数分钟才获准进入。根据记者的观察,一些购物者十分谨慎,他们等到记者离开后,才到相同的地方拿取货品,记者对一些近身经过的人也感到紧张,记者对那些拿了货品后放回原位的购物者,更投以异样眼光。 另一方面,由于失业人数在上月大幅增加,令一些人买不起食物。泰勒(Paul Taylor)是非牟利组织FoodShare的负责人,该组织专为贫困和低收入人士,提供紧急食物救济服务。泰勒指,该组织最近收到的援助个案增加了十倍以上。 需求突增难供应 货架虽空非短缺
面对新冠疫情的爆发,本国许多民众选择囤积食物、日用品,居家减少外出,也因此在商场中经常看到空荡荡的货架,令人忧心食物等产品是否供应不足。不过专家表示,目前的情况只是因为非常时期需求的突然增加,供应链超负荷,而出现的暂时短缺。
据CTV报道,安省贵湖大学(University of Guelph)副教授玛索(Mike von Massow)指出,民众囤积货物的原因有很多种,包括担心商店因疫情关闭,或是希望减少不必要的外出频率,但同时,商店也一直在补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