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就像一块海绵,吸汲着这些不断涌进的记忆的潮水,并且随之膨胀着然而,城市不会泄露自己的过去,只会把它像手记一样藏起来,它被写在街头的角落,窗格的护栏,楼梯的扶手,避雷的天线和旗杆上,每一道印记都是抓挠,锯锉,刻凿,勐击留下的痕迹。”
——《看不见的城市》卡尔维诺
蒙特利尔Basilique Notre-Dame-de-Montreal圣母大教堂前的空地是Place d'Armes兵器广场,由石板铺就。最醒目的是广场正中的青铜立像,1895年树立,主人就是蒙特利尔奠基人和首任市长Sieur de Maisonneuve,为戎装上阵,带领法国军队打败易洛魁人进攻并取得胜利的形象,脚下是城市建设的功臣和战斗对手印第安人。旧时,这里就是他率领法军和土着战斗的地方。
蒙城最神圣的地方
Place d'Armes兵器广场经过300多年的演化,才呈现出如今的样子。1693年初建时,被称为皮草广场,因为这里进行蒙城最主要的贸易皮草生意;1721年改名为兵器广场,是因为兵器交易占多数;从1781到1813年间,这里又成了一个干草和木材的交易市场;直到1836年,市政府将其改建成一个维多利亚式花园;直到1960年才定型为如今的样子。可以讲,作为老城曾经的心脏,面积虽小,却见证了昔日蒙城的发展和繁荣,自然也成了蒙城人最神圣的地方之一。广场周边均为历史地标,除了圣母院,值得欣赏的有BMO蒙特利尔银行大楼。这是于1847年仿照意大利罗马万神庙式样而建,有立柱穹顶,内部奢华,设有货币博物馆。
圣母院北侧的Saint Sulpice街上有许多店面和橱窗设计得非常漂亮的礼品店和餐馆,比如圣诞礼品店Noel Eternel就常吸引游人合影。往东行不远有一条步行道Le Royer街,蒙城的首批居民之一 Jeanne Mance曾在此开设了加拿大历史上第一家医院,联邦政府有铭牌纪念。步行道上满是花坛,此间陈列着各种雕塑。两侧均是石砌多层楼房,建造于1860-70年代,非常结实精美,曾是仓储和商店,现在是办公和居住。拐出一小段路,就到了蒙城法院楼群,共有三栋。 155号老法院建于1856年,下半部是新古典主义,上层和穹顶是后加的;100号大楼建于1925年,又回到了古典主义的简单,值得赏析一下立柱。法院背后的大型公共绿地Champ de Mars,是蒙城唯一可见旧日城堡遗迹的地方。
戴高乐曾在阳台振臂高呼
有一栋五层石砌大屋和法院相邻,绿色青铜顶,象法国绅士一样优雅庄重,这就是Hotel De Ville市政厅。大楼始建于1872年,为拿破仑三世建筑风格,是法国当时的流行式样。不过,1922年一场大火将大楼几乎烧成废墟,只留下部分外墙。受命重建的建筑师,以法国图尔市市政厅为原型设计,不过屋顶采用装饰艺术风格。大楼有定时导览,自助只能参观大厅和一楼议会堂。 不过受游客瞩目的是正面大门上方的阳台。1967年的6月24日,法国总统戴高乐就是在这里向楼下的法裔振臂高喊出那句非常敏感的话:“Vive le Quebec libre 魁北克自由万岁!”。从而掀起魁北克人心中的独立狂澜。戴高乐也没有预计到,自己的一时激情会使蒙城从此走入动荡时期,经济渐入低迷,把加国第一大城的名头拱手让给了多伦多。
和市政厅隔路相望的是Chateau Ramezay Museum。这栋长条平房为时任蒙城市长Claude de Ramezay于1705年建造的私邸。1775年,本杰明.富兰克林为美国革命大事曾来此住过。业主和用途经常变动,直到1895年转成了博物馆才稳定至今。其丰富的藏品有手稿、书籍、画作、家居、民俗物件等,以独特视角展现了土着史前到现在的蒙特利尔,甚至魁北克历史。拥有的小花园,欧式风格,布局精巧。
在同一条路不远处,就是Sir George-tienne Cartier的故居。这位Cartier是加拿大联邦之父,19世纪重要政治家。如果没有他的努力,魁北克不可能成为1867年第一批加入联邦的省份。这栋新古典主义建筑,落成于1837年,由两个单元楼相连,中间拱门马车道合用,是蒙城众多维多利亚时代优美建筑遗产之一,现为联邦文物单位。Cartier家族在1848-71年间在东西两楼都住过。西侧故居的内饰美轮美奂,包括装潢和家居等,参观其一间间房,可以感受到1860年代中产阶级家庭的生活形态和习惯。自然也少不了这位联邦元勋的生平陈列。
杰克卡帝尔广场的玫瑰人生
该回到法院和市政厅间的Place Jacques Cartier了。不过这位蒙城发现者的卡帝尔和联邦之父的卡帝尔是没有半点血缘关系的。广场是老城的中心,最热闹的地方,像欧洲小城镇的中央集市广场一样,充满生活和休闲双重性格。这广场其实就是脱胎自历史悠久的露天集市。最初,这里有一座建于1720年代的时任总督私邸Chteau Vaudreuil,可惜毁于1804年的一场大火。于是一帮商人买下了土地,并免费拿出一长条坡地给政府,条件是只能做公共集市,于是New Market便形成。1809年蒙城市民在集市中央树立了19米高的Nelson纪念柱。Admiral Horatio Nelson是英国18世纪末及19世纪初的著名海军将领及军事家,曾在多场重大战役里胜出,在指挥的最后一场胜局Trafalgar战役中带领英军打败法国和西班牙的联合舰队,但是自己也中弹阵亡。立柱底座四面分别刻有三个浮雕和一段献词。浮雕的场景就是他获得大胜的几场战役。Nelson柱屹立至今,一直是广场的标志,不过在法裔聚集区树立战胜自己母国的英军将领纪念碑,还是有许多杂音的。或许正是如此,广场在1847年用法国探险家的名字重新命名。
历史总是乏味沉重,现实才是轻松多彩。看看广场的实景就可以明白。长条形广场的两侧是店铺,有客栈、餐馆、酒吧、画廊、礼品店、露台卡座,少不了醒目别致的招牌。这些店铺房都是1850至60年代的建筑,和周边街区的房子一样都是受集市建立影响而建造的商铺,如今的侧墙上还依稀可辨昔日商号的大写字迹,比如“Hotel Nelson”。天气暖和晴好之时,广场中间犹如花市,会有许多艺术家摆的摊位,画脸谱,画漫画。赢得大声喝彩声的都是杂耍,滑稽演员、街头表演艺人,非常精彩专业,其实太阳马戏也就是如此走出来的。石板路上还有观光马车,在欧式旧街灯的映衬下法兰西氛围浓厚。横档里有一段很短很窄的街,叫Rue Saint-Amable,不过大家都叫它Rue des Artistes,街边是一熘接连不断的画摊。画家被挂着的画包围,有的坐着给游客画画,有的静坐读书。当“La vie en Rose”在手风琴声中弥漫而来时,谁会说这不就是玫瑰人生。
广场的地势呈缓缓倾斜,市政厅这头是制高点,视野低处的尽头是圣劳伦斯河。广场北端位于法院和市政厅间部分叫Vauquelin Place,树有英法七年战争期间法军著名将领Jean Vauquelin全身立像,和英军将领Nelson的雕像四目相望 。其实,这正是持异议的法裔居民对Nelson纪念柱的回应和回敬,看来有点小鸡肚肠。广场东侧的Place De La Dauversiere,为现代设计的微型花园,在市政厅路对过,是拆掉1850年代古建筑而成,以蒙城另一奠基人命名。园中树有Jean Dra'peau像。让卓博曾两次当选蒙城市长,尤其是第二次就任后,在位长达26年(1960-1986),对市政建设和城市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奥运场馆所遗留的巨额债务,也使他成为一个有争议的人物。
来源:加拿大都市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