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613-1276
contact@mengchenghui.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00-17:00
热搜: 房产 留学 医疗

[加国] 13岁被退婚,23岁成为中国首位女校长,35岁去哥大读书,终身未婚的她活成了真正的名门大小姐

[复制链接]
183726 0
萌村村长K歌达人 发表于 2018-8-29 14:40:4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来自: 加拿大


20世纪以来,全世界刮起了一阵“不婚”的浪潮,越来越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对另一半的选择标准更加严苛,甚至有越来越多的女性成为“不婚族”


然而,许多人不知道的是,早在民国时期,中国就诞生了一位才女,活成了“不婚族”最好的样子。


她叫吕碧城,是中国女权运动倡导者之一,也是女子教育的先驱。


从被族人抢尽家产到被未婚夫悔婚,从身无分文到成为上海富商,她办报办学、写词经商,她首倡女权、出国游学。纵观吕碧城的一生,她走的都是一条寻常人不曾经历的道路,没有世俗意义的结婚生子,更加没有传统的“女子无才便是德”。


中国文坛甚至以“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的诗句,表达对她极致的赞赏与敬佩。


终其一生,吕碧城都在做自己,她活出了自己最真实的模样,既没有被时代淹没,也没有被世俗绑架。


她的一生,比传奇更似传奇。




01


吕碧城于光绪9年(1883年)在山西太原出生。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晚清年代,吕碧城无疑是幸运的,她的祖上是徽商,家学渊源,父亲吕凤岐又是进士出身,时任山西学政。


传说吕家诗书万卷,耳濡目染之下,吕碧城5岁就能吟诗,12岁就能作词。


5岁那年,吕凤岐面对花园中的垂柳,随口来了句“春风吹杨柳”。小小的碧城听了,不假思索地接道“秋雨打梧桐”。


12岁时,她填的词令著名才子樊增祥拍案叫绝:“聪明天赋与聘婷,记取前生琯朗星。”





看着女儿工诗文、善丹青、能治印、娴音律,吕凤岐又惊又喜。他犹记得在碧城出生第二年,他和担任山西巡抚的张之洞一起,创办了令德书院(即山西大学的前身)。但生性耿直的吕凤岐对官场的黑暗和腐朽早已深恶痛绝,不久后便辞官回乡。


在此之后,他亲自督促四个女儿的学业,聊慰余生。


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下,吕碧城度过了一段幸福而快乐的童年时光。


如果不是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吕碧城将会和那个时代大多数女性一样,结婚成家、相夫教子,过完安稳的一生。


02


1895年,在吕碧城刚满13岁那年,对她疼爱有加的父亲吕凤岐溘然离世。


此时,纵然吕凤岐家的四个女儿个个才华横溢,但没有子嗣的一脉,即将成为全族人欺凌的对象


当吕府门前白色的幡幔还在飘摇,觊觎田地和宅院的族人便野蛮地撞开吕家大门,他们纷纷以吕凤岐无后为由,要求继承吕氏家产,族中甚至有人唆使匪徒将吕家主母监禁起来。


在这样的关头,13岁的吕碧城站了出来,她立刻拿起笔写信给父亲的朋友、学生,苦苦央求救助,更不顾女儿家身份,四处拜访求援。




吕碧城手书


在众多四散的信件中,有一封到了两江总督樊增祥手中。


“樊伯父亲启,自先父去世,族人以无后为名强占吕门田宅家产,今竟幽禁家母,吕氏一门,徒留四名孤女,望伯父念及与先父同门之情意,救家母于水火,碧城泣血百拜。”


樊增祥被吕碧城超人的胆识和情切意真的文字所打动,随即施出援手。


一时间,徽州的官场风云流动,各级官员谁也不敢怠慢吕家母女,一场危机及时被化解。


本以为这场劫难终于平息,却不料伤痛接踵而至。


当时,碧城救母的事迹几近流转,传到了未婚夫家中,这在外人看来仁孝果敢的救母之举,反而让未来公婆认为,这未过门的媳妇小小年纪竟能搅动风云,过门后势必难以管束,便以匪徒掳掠、有辱门风为借口解除婚约


于是,这门九岁就定下的亲事,在吕碧城13岁这年被退婚。


在当时,未过门的女子遭遇悔婚,无疑是奇耻大辱,短短一年之内遭家变、被退婚,这段痛苦的经历,在吕碧城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与此同时,这场退婚也成为了吕碧城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03


此后,吕碧城的母亲带着女儿们投奔娘家,找到了时任塘沽盐运使的舅舅严凤笙。


在当时的社会,外嫁女子再回娘家,所遭受的白眼和隔阂是极为残酷的,吕碧城寄居在舅舅家,一住就是6年,其中的抑郁苦闷,非外人所能体会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中国,风云骤起,先有戊戌变法,后有清末新政,维新思想广泛传播,新事物层出不穷。


20岁的吕碧城受维新思想的影响,希望到天津这片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的前沿阵地“探访女学”,感受那里前所未有的新气象。


不想,舅舅强力阻挠,面对“女孩应该守妇道、不能往外跑”的指责,吕碧城越发气愤,她连行装都没收拾,便逃出家门,独自一人前往天津。





来到天津后,身无分文的吕碧城生活一时陷入困境,此时无意间得知舅舅署中秘书方君的夫人住在天津大公报报社,于是写信求助。


这封信被《大公报》的创办人英敛之看到,当即被她的文笔折服,几经交流,英敛之决定聘她为见习编辑。


就这样,中国首位女编辑诞生了。




英敛之,著名演员英达祖父


21岁成为女编辑,这在中国绝无仅有,吕碧城开创了先河,但她无暇顾及其他。由于受够了古板保守派的白眼,她更知道这时代对女子的偏见。


三天后,她的作品《满江红·感怀》被《大公报》刊登出来,被评论为“思想极新,志趣颇壮”。


晦暗神州,欣曙光一线遥射。问何人,女权高唱,若安达克?雪浪千寻悲业海,风潮廿纪看东亚。听青闺挥涕发狂言,君休讶。幽与闭,长如夜。羁与绊,无休歇。叩帝阍不见,怀愤难泻。遍地离魂招未得,一腔热血无从洒。叹蛙居井底愿频违,情空惹。


此刻,吕碧城思想已经觉醒,她毅然决然喊出“深闺有愿做新民”的铿锵之音。



而后,她又陆续发表了《论提倡女学之宗旨》、《敬告中国女同胞》、《兴女权贵有坚忍之志》等一系列提倡女性教育的文章。


她的笔就如一把利刃,在封闭保守的年代掀起巨浪,这番振臂一呼,不仅使她声名远扬,甚至引来了清廷政府大员和诗坛巨擘们的唱和。




吕碧城(左)与《大公报》总理英华君之夫人合影


在《大公报》期间,吕碧城结识了梁启超、张謇这样的大咖,她成为严复的学生,接待秋瑾专程的登门拜访,更得到了袁世凯的赏识。


1904年11月,在严复、严修、傅增湘、英敛之等津门名流、天津道尹唐绍仪乃至袁世凯的鼎力支持下,北洋女子公学正式开学,吕碧城出任总教习(教务长),傅增湘为监督(校长)。


两年后,北洋女子公学更名为北洋女子师范学堂,吕碧城升任监督,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位女校长。


那一年,她才23岁。




03


成为校长后,吕碧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她切身地感受到女子在社会中受到的歧视和伤害,誓与不公正的旧势力做抗争。吕碧城提出办女学的宗旨及“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全力摒弃旧社会对女子的身心摧残。


她在推广新式女子教育上不遗余力,既负责行政,还兼顾教学,把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民主思想结合,将中国国学与西方自然科学结合,使北洋女子师范大学成为中国现代女性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抱着 “为一个文明社会的将来尽各自的力量”的愿景,吕碧城的教育理念影响了如邓颖超、刘清扬、许广平、郭隆真等诸多中国未来杰出的革命家、教育家、艺术家,她们都曾亲聆过吕碧城的授课。






北洋女师的学生


此后,袁世凯出任民国大总统,因和袁世凯的私交,也因数年来吕碧城在教育领域的非凡建树,她因而得以跻身新华宫,出任总统府的机要秘书。


但官场的勾心斗角让这个年轻的女子无法适应,本想一展宏图的吕碧城渐渐发现,自己不过是空有挂名性质的政治花瓶。


尤其是在1915年,袁世凯蓄谋称帝的野心完全暴露出来的时候,吕碧城毅然辞去职务,携母亲移居上海,与外商合办贸易经商。





谁也没想到,到了上海尔虞我诈的商界,吕碧城一个写字人居然游刃有余、日进斗金,短短的数年内便积聚起了颇为可观的财富,成为上海滩有名的富商。


她有钱到什么程度呢?据说后来吕碧城去美国,住的是最好的五星级酒店,一般的富豪顶多住一星期,她一住就是一个月。


05


自从开始经商后,吕碧城爱上了穿衣打扮,风格也十分另类大胆。


吕碧城不仅爱美,且有胆量展示美,她喜欢穿露背的晚礼服、跳交际舞、坐汽车,每次赴宴会,就会穿上全新的礼服,“开上海摩登风气之先”。


在所有礼服中,她最喜欢孔雀装:头戴孔雀翎,衣裙类似西式,颜色渐变,到裙摆处幻化作五彩的雀屏。这样的奇装,比张爱玲还要早几十年。





穿华服,坐汽车,走红毯,偌大的上海,吕碧城成为了最受瞩目的焦点。


当时也曾有人抨击她不该如此妖艳招摇,但吕碧城却反击,女孩子应该有化妆打扮的权利,这也是女权信仰的一部分。


她出入舞厅,跳交际舞;寓所内富丽奢华,钢琴、油画点缀其中,还雇了两个印度巡捕为她看门。





此时的吕碧城也不乏追求者,只是她不愿将就,她更期待能有一位能与她灵魂相伴的人。


在那个年代,女人都必须依附于男人才得以生存。而吕碧城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雄厚的经济实力,已然活得无比精彩。


06


虽然在物质上挥金如土,但她也并没有停止对学习和对生命的追求。


1918 年,吕碧城自费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文学、美术,进修英语,并作为《上海时报》的特约记者,撰写自己的见闻,让国人与她一起看世界 。




1926年,吕碧城再度只身出国,且一去就是7年。她去过伦敦、瑞士、巴黎、维也纳,还将自己的见闻写成了《欧美漫游录》在国内发表


看遍了所有的喧嚣和繁华,吕碧城开始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安宁,思考人生的真谛。繁华中,她曾经游刃有余;可一旦抛却繁华,她也不曾留念。





1929年,吕碧城旅居英伦,开始戒荤食素。


 次年,吕碧城正式皈依三宝,法名曼智。


回归佛门清净地,吕碧城译述佛经,编写了《观音圣感录》《阿弥陀经译英》等著作,成位女性译述佛经第一人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吕碧城由瑞士返回香港,并在各地辗转弘扬佛法,期盼用宗教来慰藉受伤的世人,灿烂如星,慈悲似莲。


1943年,吕碧城在香港病逝,享年61岁。她留下遗言,捐出个人全部的资产,将自己火化,骨灰投入大海,一切皆空。


就这样,她的风姿和传说,永远写在了民国的天空……






来源:精英说

收藏
收藏0
评分
评分
支持/赞
支持/赞4
反对/踩
反对/踩0
村长换这个号啦!

8关注

385粉丝

17901帖子

发布主题
推荐阅读更多+
广告位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微博Montreal weibo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Montreal Facebook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Montreal twitter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Montreal Youtube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Montreal linkedin

QQ-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网

© 2014-2024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萌村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