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613-1276
contact@mengchenghui.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00-17:00
热搜: 房产 留学 医疗

[读书·视界] 福山:“自由会迟到,但从不缺席”

[复制链接]
1416 0
此时此刻 发表于 2017-12-19 18:24:0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来自: 加拿大
文:沥泉

弗朗西斯·福山

1989年,弗朗西斯·福山写下《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预言自由民主将取得最终胜利,成为人类的终极道路,这一论断引起轩然大波,为他获得了声誉和争议。随后的两年间,预言纷纷应验,柏林墙倒塌,苏联解体,历史的指向仿佛不言而喻,也为他蒙上了一层神秘的先知色彩。

历史飘摇不定,二十一世纪伊始。金融和债务危机爆发,移民与恐怖主义问题蔓延,非建制派的特朗普上台,欧洲右翼兴起,普京、埃尔多安等威权领袖独揽大权。在现实面前,福山被打脸了么?自由民主道路过时了吗?
前些年,福山发表了一系列观点不同以往的文章,如《美国已成为失败国家》,称特朗普当选可能使“自由主义的世界秩序分崩离析”。于是,部分媒体和网民更进一步强化了福山被“打脸”的印象,认为在现实面前,福山被迫转变了观点,尽管他们对福山著作了解往往只限于标题。
因此,我们需要弄清楚一些基本的问题:
1.福山的观点到底是什么?
2.福山被“悲观的现实”给“打脸”了么?
3.如何看待自由民主之外的其他“成功道路”?
福山观点:自由民主是历史必然终结
苏联解体前,福山对西方的悲观不以为然,苏联解体后,福山又对西方的狂喜和盲目乐观不以为然。福山并不认为历史会以某种简单的方式收敛。他将历史分为两种,一种是短期的、表象的、波折的、“小写”的历史;一种是长期的、内在的、趋向的、“大写”的历史。好比股市中的技术面和基本面。
历史有自身的演进逻辑,福山相信“小写的历史”会一如既往延续,国家互有兴衰、战争互有胜负、企业互有兴亡,不因简单的信念而立即改变。但“大写的历史”并非如此,其动力来源于人类社会的深层结构,而非地缘政治与经济发展中的短期因素。
对“大写的历史”,福山指出,历史受到某种人类欲望的推动,即人们寻求“承认”的欲望。“主人与奴隶”的关系无法满足这种需要,只会带来奴隶的“绝对宗教”——对自由平等社会的渴望。因此,不平等制度下的“承认”是有缺陷的,这些缺陷作为矛盾而推动历史演变,导致了不同制度在不断更新中导向一个制度。只有自由民主制在平等的、相互的和有意义的基础上满足了人类寻求“承认”的需要,在自由与尊严中,一种相对稳定的社会均衡得以建立,从而结束了更新。就像水面最终变平一样,构成了历史的终结。
因此,自由主义在“小写的历史”中仍曲折的经历着一个个故事,但在“大写的历史”中,已没有意识形态中的强敌。
福山争议:当年比现在更悲观

如何看待福山的争议?当前自由世界的发展遇到了波折,现实似乎是悲观的,福山被“打脸”了么?要指出一个基本事实,福山曾毫不客气的指出,20世纪才是真正的悲观世纪,西方世界当时对未来的态度,远比现在更为悲观。
黎明之前的子夜往往更为黑暗,几乎一切支撑信仰的美好事物都摇摇欲坠。福山引用了《西线无战事》中的台词:“对我们十八岁的年轻人来说,‘学校老师’必须是通往成人世界的中介者,通向劳动、义务、文化、进步的世界,亦即通向未来的领航人……可是,我们见到的第一个死亡粉碎了这个信念。”
西方曾深信,科学、技术和工业让人向自然进军,并带来自身的富足,将人类拉出贫穷、疾病的深渊。然而信念崩溃了:工具理性并未带来道德救赎,先进的生产力带来“先进的恶”,甚至远远超越了传统的暴政。钢铁、飞机被用于规模浩大的总体战,杀死了上亿人口;犹太人大屠杀和古拉格监狱苦难都出现在科技发达的国家。数十年的冷战后,核毁灭的阴云在世界的上空飘荡,用死亡的诅咒嘲讽着人类理性的最终边界。
福山并非西方中心论者,相反,他在书中尖锐的指出西方曾经的恶与野蛮,并在良知的拷问下于自我怀疑中挣扎。殖民时代、革命时代、民族国家时代的信念在历史中纷纷崩塌了,曾经法西斯和共产主义的向往在现实面前崩塌了,“欧洲国家自杀性的自我毁灭证明,西方拥有杰出理性的想法是错误的……文明和野蛮之别在纳粹的集中营后,完全分不清楚了”。于是,美国一战后出现了“迷惘的一代”,二战后则出现了“垮掉的一代”,“白人负疚感”(white guilt)成为美国文化现象。
西方还在怀疑自身的力量。法西斯主义曾扫荡欧洲,击败一个个自由国家;美国在东亚抗日战场、朝鲜和越南都投入了力量,可获得政权的是共产主义。冷战最后的岁月里,几乎所有的西方人都悲观的认为:共产主义和极权主义是永恒的,我们将与铁幕背后的幽灵永远对峙,像镜子一般看到着自己的软弱无力。
然而,历史顽固又任性,在充满乐观的十九世纪,西方在对理性主义、民族主义和革命激进主义的滥用中,培育了灾难的种子;而在充满悲观的二十世纪,人的本原回归了,公民社会中不再有淹没个体的宏大叙述,却有着个人的独立、自由与发展。在铁幕的对视下,自由人在“白人负疚感”中忽略了自身平凡而熟悉的权利是何等可贵,可在铁幕后因自由而饥渴的人们眼中却熠熠生辉,墙上伸出了求救之手,墙倒下了。
福山道路:自由主义战胜威权主义是历史螺旋演进
今天,与福山历史终结论的争锋相对,产生了一种新的宏大“元叙事”:随着国际秩序变迁,一种基于威权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新模式”被“独创”了出来,以民族复兴为使命,以强势政府为骨干,向旧有的全球化经济秩序展开挑战。
福山对新秩序做了公正评价,他认为,一个马克思韦伯式的现代国家,建立在国家能力、法治和民主问责三要素的某种平衡之上,其中国家能力在天平一端,而法治和民主问责居于另一端。平衡的丧失会出现政治衰败。
对新出现的“元叙事”,太阳之下并无新鲜事,我们不需要向未来提问,从历史中就可得出答案。这种模式并不新颖,是19世纪李斯特主义的再现:随着普鲁士-德国在欧洲的兴盛,李斯特提出以工业为中心的发展道路,致力于使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工业强国。作为古典经济学的批评者,他希望将国家的发展区分为不同阶段:在初级阶段实行自由贸易,向先进国学习技术和思想,使自身逐步开化。在中级阶段实行贸易保护,以不公平政策促进本国制造业和商业的发展。在高级阶段则扛过自由贸易大旗,优化资源配置而提高创造财富的能力。
李斯特学说的本质是国家干预学说和贸易保护主义,以民族主义主导的重商主义,代替古典学派主张的世界主义。但他的主张有一个致命的弊病,即坏了贸易中的互利原则,使国际贸易不可持续,长期繁荣被短期利益破坏,其结局是不可避免的走向同其他贸易国的利益对立。事实证明,19世纪德国的崛起未能促成全球和自身的经济繁荣,而是迅速演化为两次世界大战
历史会以螺旋方式再度演进吗?德国复兴史会在现代重现吗?殷鉴在前,福山不仅担忧俄国、土耳其、中国的前景,也对特朗普的政策忧心忡忡,如果越过国际社会维持繁荣的基本共识,将本应由反倾销法律、法规和WTO、TPP等国际合作框架解决的贸易保护问题,转化为基于民族主义的李斯特式贸易保护主义,无疑是杀鸡取卵。回顾“悲观的世纪”,英美未被作为挑战者的德国打败,德国的失败源于民族主义道路带来的自我孤立,而当自我孤立被失败带走后,轻身上阵融入自由世界的德国却在半个世纪中实现了自我救赎,以柏林墙的倒塌和东西德国的统一,完成了历史的终结。
福山反悔了么?“历史的终结”过时了么?人类走向的并非终点而是新的十字路口吗?2017年,福山在斯坦福接受《新苏黎世报》专访时,他如此回答:
“我当初写下《历史的终结》是要指出,从长期看,没有哪个替代方案比自由民主制度更出色。历史的终结推迟了,……但历史的发展终将归于自由民主形式。我依旧对此深信不疑。


收藏
收藏0
评分
评分
支持/赞
支持/赞0
反对/踩
反对/踩0
此时此刻专栏作者_3432432432

新浪博客:新浪博客此时此刻

0关注

2粉丝

803帖子

发布主题
推荐阅读更多+
广告位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微博Montreal weibo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Montreal Facebook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Montreal twitter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Montreal Youtube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Montreal linkedin

QQ-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网

© 2014-2024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萌村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