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613-1276
contact@mengchenghui.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00-17:00
热搜: 房产 留学 医疗

[加国] 这场风波终于过去 ,但我们华人到底应该怎么办?

[复制链接]
3156 0
蒙城汇-梦晓 发表于 2017-6-25 08:00:0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来自: 韩国

近日,列治文的中文招牌问题再起波澜。列治文市议员麦乐田(Bill McNulty)提出动议,要求对本地店铺招牌管理法规作出修订,以立法形式规定,日后申请列市商业招牌者,必须保证招牌内容中出现至少50%的英文或法语内容。这一动议在列治文市议会的一般事务委员会(General Purpose Committee)获得投票通过,得以提交市议会讨论,引发社会热烈关注。但在市议会讨论阶段,动议遭到多位议员反对,麦乐田本人也放弃原有立法立场,立法动议最终未能通过。一度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列治文将通过立法限制中文招牌”的说法,也就此化作泡影。


中文招牌问题一直都是列治文的敏感议题。近年来,关于这一话题的争议更有愈演愈烈之势。虽然麦乐田的原始提案最终在市议会投票讨论阶段未获通过,但民间对于中文招牌这一话题的关注和讨论又因这次“立法风波”迎来了新高峰。中文招牌问题在本地为何屡屡成为敏感话题?列市中国移民和其他族裔间究竟为何不能就中文招牌达成共识?《加西周末》走访多位和这一问题直接相关的关键人士,试图探访这场纷争背后的深层原因。


 


列治文中文招牌争议的来龙去脉


上世纪80年代,列治文人文风貌迎来变局。不少香港华人出于对时局的考量,决定“用脚投票”,以迁居的方式改变生活环境。相比起地价昂贵的温哥华,当时农田遍野、人口稀疏的列治文更具吸引力。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列治文迎来了史上第一批华人移民潮。


大量香港移民的到来使得列治文的华语社区氛围渐浓。几年之内,列治文迅速建成了香港仔中心(阿伯丁中心的前身)、时代广场、百家店、八佰伴中心、统一广场、置地广场等颇具华语社会特色的商业中心。此间,大量以餐饮广告为主的中文商铺招牌也由此出现在列治文街头。


千禧年前后,随着中国大陆经济实力的迅猛发展,大批大陆人士开始以投资移民等方式移居海外。已经拥有相对成熟华语社区氛围的列治文,成为了大陆移民的首选目的地。这也使得列治文迎来了史上第二批华人移民潮。移民人口组成的多样化,更让本地针对华人的商业服务越发丰富。由此,列治文街头更出现了大量的以华语为主、或纯中文的广告招牌。直至今日,列治文华人人口数量以超过任何其他族裔,街头铺天盖地的汉字招牌也成为了列治文市民所熟悉的日常景象 。


早在90年代末,列治文坊间就产生过针对全中文商业招牌的疑虑。曾有市民给当时的列治文市长何世品(Greg Halsey-Brandt)写信 ,阐述自己对于本地全中文招牌过多这一现象的不满。何世品在给市民的回信中提到,以法律方式解决此事并非列治文市府职权,但市府方面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社会问题,并接触了几家本地的大型华人商场,鼓励他们使用双语招牌。事实证明,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收到了成效。2002年,阿伯丁中心提出内部规定,要求进驻商户的招牌中必须包含三分之二的英文内容。这一规定沿用至今。


此后将近十年的时间内,虽有列治文市民零星发出针对中文招牌的质疑和不满,但始终未成气候。直至2013年,局面有所改变。认为全中文招牌“不利社区族裔和谐”、“有排斥英语人士之嫌”的列治文居民斯塔查克(Kerry Starchuk)和梅迪安(Ann Merdinyan),花费八个月的时间搜集资料并征求了千余本地市民的签名支持后,以联名形式向列治文市府提出请愿。


2014年是列治文市议会选举的年份。在这个稍显敏感的“节骨眼”上,斯塔查克和梅迪安有关中文招牌的异议引发了本地政治人士的关注,并最终导致了列治文市府的大讨论。这使得中文招牌争议在本地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包括列治文市长马保定(Malcolm Brodie)、市议员戴嘉露(Carol Day)、当时的华裔候选人姚君宪(Henry Yao)等本地“政治名人”都一度被卷入论战。最终,列治文方面认为,立法控制本地招牌语言无益族裔和谐,更可能违反加拿大宪法言论自由的精神,所以否决了相关动议。


2015年,在民间力量的推动下,中文招牌再度成为热点话题,但列治文市府在讨论后再次认定,中文招牌问题不宜通过立法解决。不过,在这次讨论后,列治文市府决定以劝导、教育等为核心方式,鼓励本地华人商户更多使用英语、融入社会,并设立中文招牌问题专员,专门负责上门劝导华人商户使用双语招牌。


相关动议两次遭到否决后,中文招牌问题在列治文得以逐渐平息。然而2017年6月,列治文市议员麦乐田再度提出动议,要求市议会通过立法解决中文招牌问题。6月5日,这一动议在市议会一般事务委员会投票阶段获得多数赞成票,得以推进至议会讨论阶段。不少媒体据此直接写出“列治文通过立法,将强制要求中文招牌包含英语”的错误说法,一度引发部分华人的惊慌。


但一周后,在议会讨论过程中,该动议中有关立法的内容在多数议员的反对下遭到删除。曾强硬坚持立法的麦乐田在与其他议员交流后也改变立场,不再强调以立法方式解决问题。之后接受媒体采访时,麦乐田表示,提出动议前自己并不知道市政府已经就中文招牌问题制定市规并做出相关努力,在听到马保定等人的解释后,便认识到立法并无必要性。


虽然第三次“立法风波”随着市议会投票明确立场而暂告一段落,坊间对于中文招牌议题的关注与议论却再达新高。中文招牌争议究竟为何持久不休,各族裔又该以怎样的方式与态度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对此,各路有关人士给出了各自的答案。

 

列治文市长马保定

教育交流刚刚好,强硬立法没必要

在列治文市议会针对麦乐田的动议发起讨论的次日,列治文市长马保定通过电话接受了《加西周末》记者采访,并就中文招牌问题发表了个人看法。


马保定首先向《加西周末》记者确认 ,立法动议未被通过。他强调,列治文市政府确定将修改现有政策,设置更有针对性的广告招牌管理办法,而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将持续放在“接触、交流与教育”等方面。



当被问及是否承认华人移民社区和其他族裔间因为中文招牌等问题产生了矛盾(conflict)时,马保定拒绝使用“矛盾”这一字眼,反而“紧张”(tension)这一相对柔和的词汇。马保定说,在多族裔共存的列治文,不同族裔间因文化差异等原因产生紧张感很正常,而政府工作的关键,在于通过理解、交流等方式,消除族裔间的紧张关系。也正是基于这些理由,列治文市议会经过讨论,认为立法强制要求中文招牌使用英文并非解决族裔问题的最佳方法。他表示,仅就他个人而言,甚至从未觉得列治文的中文招牌“令人困扰”。


记者随即引用支持立法人士的说法询问马保定,“现阶段以教育为主的工作方法是否有拿得出手的成效?”回答这一问题时,马保定显得十分自豪:“对于不信任我们工作方式的人,我希望他们看看数据!”他提出,自从市府自2015年开始鼓励、说服商户在招牌中包含英文内容以来,有超过900个商户申请挂设新招牌,而这些招牌悉数含有英文,无一例外。马保定说,这些实例也证明,市府当前奉行的以接触、交流和教育为主的工作方法行之有效,因此并无必要立法。


《加西周末》亦向马保定提出“中文招牌议题为何在本地被反复讨论”的疑问。马保定用略带疲态的声音表示,自己并不了解此次“立法风波”的起因。相比之下,自己更关注市议会达成将持续与华人移民进行沟通交流这一共识。而针对“中文招牌纷争是否与明年即将到来的列治文市选存在关联”这一问题时,马保定下意识回答“没有”,稍作思考后,他又谨慎地改称,自己并不了解这一动议背后是否存在其他政治动机。

 反中文招牌“带头人”斯塔查克

对现有措施感到失望,将换角度解决问题


作为本地反对全中文招牌的“领军人物”的斯塔查克 ,是华人移民的“老熟人”了。过去几年时间内她四处走访,始终对中文招牌议题“咬着不放”,也因此获得华人关注,甚至被部分华语媒体扣上“排华”的帽子。


《加西周末》曾专程走访斯塔查克,与她进行长篇专访,并刊文《她是“排华大妈”吗?》(《加西周末》第368期),力争向华人读者全面展现了她的诉求与思想。在那次专访中,斯塔查克曾提到,生活在充满无法读懂的文字的社区中使她感到被孤立与不安。她希望社区各族裔间和谐共处,互相体谅。而对她来说,达成这一点的必要方法,即是促成列治文市府设立商业广告语言使用法案,以法律硬性规定,本地招牌上必须出现一定程度的加拿大官方语言。



但是,曾在2013、2015年两次“立法风波”中扮演至关重要角色的斯塔查克,却并未参与此次由麦乐田发起的第三次“立法风波”。斯塔查克对《加西周末》记者表示,她对麦乐田提出立法动议“感到吃惊”。斯塔查克称,她和其他始终致力反对全中文招牌的社区人士一直和麦乐田有交流,但在这次麦乐田提起动议之前,斯塔查克和其支持者对此事“并不知情”。


斯塔查克对于市府现有的管理制度并不满意。她对《加西周末》记者表示,不是不欢迎政府使用以交流、教育为主的管理方式,但在她看来,这些方法并未起效。她对记者说,不光商业招牌,公交站台、公共交通车体广告、纸质传单、菜单等涉及语言的媒介,都有整改空间。在她看来,唯一的解决之道,即是建立一套覆盖本地生活各方面的语言使用法规。“这样做,才能让所有不同族裔、不同背景的列治文居民感到自己是受欢迎的,”斯塔查克对记者表示。


虽然并未参与提出动议,但斯塔查克一度对此次的动议寄予厚望。对于动议在议会讨论阶段被否决一事,斯塔查克坦承,自己“十分失望!”但她也乐观地表示,自己并不把这次动议被拒视作挫折,反而将其当成一次机遇。她认为,此次的立法事件让更多人关注到了中文招牌问题,也让许多一度对动议保持希望的人感到失落和不满,这为他们组织进一步的反对全中文招牌活动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斯塔查克称,自己正和曾与她一起发动2013年第一次“立法风波”的梅迪安研究新的“策略”,将试图从不同角度向市府提出中文招牌问题,并呼吁立法。

 

陈志动

理解对方的看法才是关键


麦乐田提出动议后的第二天,曾任温哥华市议员、中侨互助会CEO的华人社会活动家陈志动先生针对此事发表了声明。声明中,他表达了对当前各界处理中文招牌问题方式的失望。他提出,华人移民应该尊重加拿大的语言传统和文化观念;另一方面,他也认为立法解决文化问题不够明智,提倡立法者对华人社区现有情况缺乏足够了解。陈志动最后呼吁列治文市议会谨慎考虑立法动议,并强调双方应以沟通作为解决问题的第一手段。


针对中文招牌议题,陈志动也接受了《加西周末》的专访要求。面对记者,陈志动开门见山地提出,对于类似中文招牌的敏感社会议题,不同群体有不同看法,加之各族裔间本身即存在的文化隔阂,产生矛盾可以理解。



陈志动对《加西周末》记者称,他自己是站在一个“加拿大华人”的位置来思考这件事:“既然是‘加拿大华人’,‘加拿大’三个字便摆在‘华人’之前,所以我认为华人移民应该以尊重加拿大社会风俗为先。”他表示,既然选择移民到加拿大,就应该有“主人翁意识”。当前,许多华人移民之所以来到温哥华,就是因为“来温哥华不用讲英语”。针对这样的社会现象,陈志动批评道,“这是错误的做法。我们中国有‘入乡随俗’的说法,怎么在自己家里讲‘入乡随俗’,来到加拿大后就不讲了呢?”


但同时,陈志动也说,自己理解许多不愿用英文、学不会英文的华人移民的状况。他称,事物都有两面性。就华语招牌一事而言,不仅华人应该主动消除自身的文化壁垒,而其他族裔也应该努力尝试与华人沟通、交流。“用冷冰冰的法律条文去解决本应以人际交流解决的文化问题,有失明智,”他对记者说。


对于中文招牌议题在列治文每隔一段时间便会引发争议的现象,陈志动坦诚自己“感到失望”。他从两个角度解读了自己的态度:一方面,数据显示,列市政府自2015年启用以交流、教育为主的方式管理本地招牌后,本地使用全中文招牌的人数有效减少,新申请招牌者均自觉使用双语。因此,对陈志动来说,中文招牌一定程度上是“一个已经被解决的问题”。但与此同时,仍有个别其他族裔人士拒绝承认交流和沟通的功效,对中文招牌感到不满,纠缠这一议题不放。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华人固步自封,拒绝和其他族裔交流,躲在中文招牌后经营自己的“小圈子”。这两种负面现象都是不肯全面思考、沟通交流所造成的。

最后,陈志动对记者表示,如果加拿大各族裔间无法逾越文化隔阂,主动交流沟通,中文招牌的争议很可能会在列治文一直持续下去。他提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社会能够达成百分之百的和谐,但华人不能因此主动放弃交流。华人应该大胆发声,积极融入本地文化,并争取自己的话语权。因为华人社区越封闭,其他族裔对华人和中文招牌的误解也会越发加深。只是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恐怕要经历漫长的过程。

 

正如陈志动所说,中文招牌议题只是表面现象,问题背后的根源在于不同族裔间不能搁置文化差异、互相理解。倘若华人移民与其他族裔人士无法看到问题本质,从文化与观念角度解开双方之间的“乱麻”,中文招牌议题作为“表征”所遭受的争议,或许还将冗长地持续下去。

本文转载自加西周末


收藏
收藏0
评分
评分
支持/赞
支持/赞1
反对/踩
反对/踩0
道路对了,就不怕遥远。

0关注

51粉丝

1121帖子

发布主题
推荐阅读更多+
广告位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微博Montreal weibo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Montreal Facebook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Montreal twitter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Montreal Youtube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Montreal linkedin

QQ-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网

© 2014-2024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萌村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