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馋,没有能比过中国人的。
新疆大盘鸡、陕西羊肉泡馍、天津煎饼果子、贵州酸汤鱼、重庆辣子鸡、福建佛跳墙、甘肃兰州拉面、河北驴肉火烧、黑龙江哈尔滨红肠、湖北三鲜豆皮、湖南剁椒鱼头…
多少人出门旅游,第一件事,就是尝一口地道的当地菜。
还有些地方菜,外地人闻所未闻,但当地人拍着胸脯保证:一定得吃一口,好多人不识货,吃不惯,不知道这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
天真又嘴馋的外地人,把这些菜一吃进嘴里,就开始抠着嗓子眼往外吐——
这是在喂我吃屎吗?
其实,这些在外地人嘴里比屎还难吃的菜,才是真正的地方菜。能把这些吃下去,才是血统纯正的本地人——
绝对比户口本还好使。
贵州 - 牛瘪火锅
在贵州东南部,有一道牛瘪火锅,汤底做法十分奇特:
将牛宰杀后,取出牛肠胃中没有完全消化的草料,挤出汁液,再和中草药、香料等一起放入锅中文火慢熬,做成正宗的牛瘪火锅汤底。
当地人说,牛瘪火锅吃起来有一股草药香味,越吃香味越浓,再把底汤喝掉,药香会长久留在嘴里,吃完了还想再吃。
但这道贵州本地美食,外地人却不敢轻易碰。
牛瘪火锅的汤底原料本身有一股腐烂的臭味,放入锅中煮,这股腐臭味马上变成一股屎臭味,弥漫在方圆十里之内。
闻着臭,吃着也不见得香。外地人把火锅里的菜放入口中,没吃到药香味,却吃到了药的苦味,其中还夹杂着辣味——真是良药苦口治馋嘴。
这时才终于想到牛瘪火锅还有另一个名字:牛粪火锅。
外地人吃不下的牛瘪火锅,其实名贵无比。牛瘪必须取自天然放养的牛身上,吃饲料养大的牛完全不能用。
当地人相信,牛瘪火锅可以健胃、祛湿、助消化。如果胃痛,来上一顿牛瘪火锅,肠胃便会通透无比。
这么名贵的食材吃不下,实在有点可惜。
四川、云南、贵州 - 鱼腥草
在祖国的西南地区,一切都神秘无比,巫术、种蛊、养尸之类的传说总是让人谈之色变。
即使是现在,也还有一种食物,在外地人看来与巫术一样可怕——鱼腥草。
鱼腥草学名折耳根,是一种野菜,切成小段,凉拌与热炒皆可。
西南人民说,夏天凉拌鱼腥草,酸爽脆嫩,清凉开胃;冬天搭配酸汤鱼、回锅肉这样的热菜,嚼上一根鱼腥草,清爽解腻,能再多吃一大碗饭。
总之西南人吃东西,如果不嚼上一根鱼腥草,就像吃饺子不蘸醋一样不完整。
但在外地人嘴里,鱼腥草只有一种味道——鱼腥味。
这腥味就像是从泥里扒出一条活鱼,带着鱗那种,在嘴里疯狂甩尾,从内侧扇你耳光。每嚼一口,是这条活鱼鳞片对味蕾的又一次刮蹭,那仿佛灵魂的拷问:
我为什么要吃这个东西?
最近,鱼腥草中的成分被怀疑可能诱发肾病,这也终于给了外地朋友一个礼貌拒绝鱼腥草的理由:
对不起,我肾不太好。
浙江 - 童子蛋
「童子蛋」外表看上去与茶叶蛋无异,但却是以小孩尿液煮成,是浙江东阳的传统小吃。
一颗童子蛋2块钱,价格比茶叶蛋贵出一倍,还常常供不应求。有的东阳人一口气就买上几十颗给全家人吃,还有些老人坚持一天要吃两颗。
冬天过后清明之前,东阳大街小巷都是卖童子蛋的小贩,与大锅里童子蛋热气一起蒸腾升空的,还有一股尿骚味,弥漫在东阳全城。
煮童子蛋,5岁以下小孩的尿为最上品。当地幼儿园和小学也会搞创收,在学校里摆个塑料桶,收集学生的尿去煮蛋,闷声发大财。
童子蛋的味道,外地人万万不可把鼻子凑过去闻,不然尿骚味会让你无论如何吃不下眼前这颗蛋。
剥开童子蛋吃下去,骚味不再那么明显,但舌头会被另一种味道占据——咸,吃一颗蛋需要灌三杯水的那种咸。
当地人会向你解释:这股咸味才是童子蛋的精华,因为它就是童子尿的味道。
据说童子尿煮蛋后产生的沉淀物叫「人中白」,是门药材,能滋阴降火,止血治淤。童子蛋甚至还被浙江东阳本地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果你实在吃不下蛋,热情的东阳人民会说:
「不吃蛋,喝口汤也好啊!」
东北、山东、江浙 - 毛鸡蛋
敲开毛鸡蛋蛋壳,那个破碎的缝隙,是勾连阴阳两界的通道——
毛鸡蛋里不是蛋,是还没孵化的小鸡。
你敲开蛋壳的那一刻,是这个还未出生的小鸡第一次见到阳光与空气。
如果你能直视小鸡那安详的神态,将烤熟的它吃下去,异常复杂的口感马上充盈在嘴里:
皮、肉、骨头,还有绒毛的口感,同时出现,好像嘴里挨了一记闷棍,大脑已经无法分辨舌头上到底是什么,整条舌头的状态是懵逼的。
等到你费了好大劲,终于把嘴里的碎骨头都弄出来,别人问你味道怎么样,你回忆了半天只能支支吾吾地说:
鸡味吧。
然后你的脑海中会浮现这样一个念头:直接吃鸡不好吗?
外地人连吃都不敢吃,可在很多地方,毛鸡蛋却是当地人一生挚爱,而且他们吃毛鸡蛋还吃出了讲究:
一般人吃的都是孵化16天,幼鸡刚刚成型的毛鸡蛋,只有从小吃毛鸡蛋的人才会在毛鸡蛋摊位前叫上一句:「要21天,带毛的!」
当本地美女用做了美甲的纤纤玉手,将毛轻轻撕下去,把毛鸡蛋送入口中,那场景的香艳程度,只有电影中缓缓点燃一根烟的女郎,才能与之媲美。
东北 - 臭大酱
传统东北人家,每年都要做一件事:下大酱。大酱是用黄豆发酵而成。挑豆子、煮豆子、做酱块,晴天要暴晒翻搅,雨天要加盖密封。
这样花四个月时间「下」的大酱,可以做汤,也可以做菜。但最正宗的吃法,还是得蘸在大葱上,狠狠咬上一口——那是东北老家的味道。
真正的东北人,对大酱的洁癖超过对初恋的洁癖:只有自家女人下的大酱才能吃,别人家下的大酱绝不能吃!
外地人听自己东北哥们儿念叨久了,难免心痒,去东北做客,点名要吃大酱,3分钟后,他会为自己的无知后悔不已。
大酱也被叫做「臭大酱」,外地人吃大酱,最深的印象,就是臭。东北人会说,外地人觉得大酱有点「捂巴」——其实就是臭抹布的味道。
就算能忍过臭味,也很难谈笑风生地吃下大酱,因为这种酱,实在是太咸了。在这一刻,手里的大葱成了救星,使劲吃大葱遮盖咸味,是很多外地人第一次吃大酱的模样。
但无论味道如何,你必须坚持吃下去,因为好客的东北爷们儿正热切地看着你,等着你说:
咱妈下的大酱真好吃!
新疆 - 羊尾巴油
羊尾巴油,是羊尾巴里的脂肪,在新疆人看来是羊身上最名贵的部位之一。
最极致的吃法是生吃:宰羊时把羊尾巴油取出,托在手里,从腕部用力一吸,直接滑入口中。
听新疆朋友说,羊尾巴油味道浓郁至极,感觉自己将整个羔羊吃进了嘴里。不仅如此,羊尾巴油还非常爽滑,比布丁吃在嘴里还要鲜美。
作为外地人,首先要明确自己能吃肥肉。如果你是一个连吃红烧肉都要把肥肉挑下去的弱者,羊尾巴油做为一大块白花花的脂肪,显然不适合你。
即使你能吃肥肉,把一整块羊尾巴油吃进嘴里,也是需要勇气的。很多人第一次吃的时候只有一个感觉——整个嗓子眼都被糊住了。
羊尾巴油也不是一般人想吃就能吃的。在新疆,只有贵宾来访,当地人才会宰上一头不满一岁的羔羊,取出羊尾巴油摆上宴席。
连肥肉都不吃的你,恐怕也很难成为新疆人民的「贵宾」。
家乡总有那么几道菜,或者被外地人捧成了当地美食,或者被说成了黑暗料理,成了来旅游必须尝尝鲜的土特产。
但没在外漂泊过的人不知道,就是「黑暗料理」才解馋。
这些菜,渐渐从小时候的每天都吃,变成回家时才能吃一次,最后变成想吃也吃不到。
等到你在大城市站稳脚跟,等到你把父母从家乡接到大城市,你再吃到正宗家乡菜的机会,并不比那些不懂美味的外地游客多。
放假最后几天,再吃一个妈妈包的饺子,再下一次小时候下过的馆子,再去一趟上学时经常光顾的小吃摊——
这,是回家过年的正经事。
(来源:杜绍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