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613-1276
contact@mengchenghui.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00-17:00
热搜: 房产 留学 医疗

小资与昆德拉

[复制链接]
1777 0
此时此刻 发表于 2015-8-12 11:18:4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来自: 加拿大
小资与昆德拉

文:倪志娟

米兰·昆德拉



        我不了解小资,就像我不了解昆德拉一样,然而他们一起进入了我的视野,不知道究竟谁更能引起我的兴趣。

当我开始阅读昆德拉的时候,昆德拉在中国已经像一场熄灭的瘟疫,只剩下一些模糊暗昧的阴影,停留在某个怀旧的角落。人们厌倦于谈论他,不是因为人们真的理解了他,而是因为小资的时代已成为昨日黄花,在未来得及完全盛开之前,就提前凋谢了。

        昆德拉最初被介绍进中国,曾让中国的知识分子欣喜若狂,昆德拉的术语“媚俗”、“不能承受之轻”成为当时文化批评的时髦语,这两个词准确地表达了当时精英文化失落的文化生活现状,而“为了告别的聚会”、“生活在别处”之类的词又恰好地表达了知识分子中心地位丧失之后的怅然,他们没有理由不喜欢昆德拉。

        然而,文化变迁的进程是没有人可以阻挡的,随着文化的沉重使命感日益消失,知识分子在不断提高的薪水保障下开始满足于象牙塔里玩味抽象的概念游戏,文化也逐渐成为一种风花雪月的点缀,装饰着某些人的行为或心灵,小资群体应运而生。

        小资是精英和大众之间的过渡阶层,他们需要昆德拉和其他任何他们不理解的大师,以此显示自己的存在、另类、和文化的优越感,他们依旧想承受一点生命中的沉重。



        可是,从来没有人可以真正了解和懂得昆德拉,就像没有人可以了解生活和世界的真实样子。

        人类的思想走过了几千年,对世界的不确定性的意识,在历史上却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人类对未知世界探索的结果仿佛只是产生了更多的疑问和无知,一颗心和另一颗心,一颗心和一个外在的世界,总是被很多具体的事物和现象永远隔膜着。

        于是,当我们审视自己的内心时,我们总会感到难以释然的孤独,当我们面对整个宇宙时,我们即使穷尽思路也无法想象时间、历史和空间的永恒,我们只能看见自己视线所及的一小块,那更遥远的更辽阔的,只能去猜测去幻想,这种玄思会使人产生一种抽象的悲伤情绪,一种谜和无解的悖论。

        昆德拉的文字便是不停地在描述着这种抽象的悲伤,这种谜和悖论,以及人的存在本身的虚妄感。《无知》破灭了人们对归宿的梦想,《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否定了人们对理想和意义的追求,《生活在别处》宣告了一个形而上的世界的虚伪,《为了告别的聚会》则辛辣地指出人们带着面具如何自欺欺人地生活着。

        纳博科夫(另一个被小资们喜欢的人物)说过:“最现实的小说应当是透明的,有点像镜中的事物,既酷似真实又带着梦幻的色彩。”从这个角度而言,昆德拉的小说的确是最现实的。除了这种真实而又带着梦幻的色彩之外,昆德拉一直站在他的小说之外,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召唤着某种原始的宗教情怀、某种终极的解脱和出路。



        小资们喜欢昆德拉,也许因为昆德拉和他们一样,具有一种叛逆的姿态——昆德拉叛逆地开始写作,小资们叛逆地开始生活。在回答为什么写作这个问题时,昆德拉曾强调写作要反一般人之常态,反一切之常规,向敌手挑战并激怒他们的朋友。正是这种写作的宣言,使昆德拉的小说处处表现出对传统的背叛。

        小资们也想叛逆地生活,可是他们的叛逆往往只是一种做作的姿态,他们不是新文化的创造者和维护者,而是一群文化的消费者,最终难以承担生命之本质的沉重,因为这种沉重不仅有具体的形式,且要付出具体的代价。在《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结尾,特丽莎与托马斯相聚之后,“她只是感到奇异的悲凉和奇异的快乐,悲凉意味着:我们处在最后一站,快乐意味着:我们在一起,悲凉是形式,快乐是内容,快乐是注入在悲凉之中。”

        小资们的生活,已不复悲凉的形式,那快乐必然是浅薄的。

        美国作家田纳西·威廉斯讲过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他说他在年轻时的流浪中参加过一个乡村舞会,那些年轻姑娘们全都打扮得花枝招展,每个人都在拼命地表现自己,卖力地跳着舞着旋转着,想成为众人中的王后。终于,有一个姑娘耐不住跳起来大叫道:“你们看哪,你们看看我呀,看看我跳得多好。”

        小资们就像这个姑娘一样,他们读昆德拉,只是为了标榜自己的先锋和前卫,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别具一格。但最终的结果是所有的小资都去读昆德拉,都说着同样的昆德拉似的经典名言,直到昆德拉和这些经典名言一起,因为被重复多次之后不再具有经典的格调。

        最后有人下了一个“经典”的结论:小资读昆德拉是显摆,文人读昆德拉是矫情。昆德拉在中国就这样被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地悬置起来。



        据说,小资们的时代已过去了,他们的咖啡和红酒被统一冰红茶代替,他们刻意维持的优雅和情调在呼啸的电子音乐中分崩离析,疯狂和叛逆的新新人类成为小资们的继承者——继承了他们的一切缺点,却抛弃了他们的全部优点,包括他们的一点点沉重和他们钟爱的米兰昆德拉。

        总之,这个世界在日复一日地失去确定性,人们一方面力求自己的言行举止合乎正常,另一方面又担心自己太正常而淹没在茫茫人海中。从前人们拥有一套稳定的道德判断标准,认可诚实就是美德,谦让就是高尚,真爱一定永恒,但在眼前这个五光十色的社会里,曾有的普遍标准涣散了,每个人都有他个人的一套处事哲学,那套哲学有时让人毛骨悚然,有时又让人敬佩之至,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互相隔绝的空间,无处生活,无处相逢,无处告别,无足轻重。

        那么,面对生活,难道我们注定了要陷入一种茫然么?

        假如不想接受这种宿命,我们就不应遗忘昆德拉,正如阿多诺所说:“被思考过的东西会被窒息,被遗失,被冲淡,但是,不可能逃避某种东西还存在的事实。”只要生存之谜还存在,对这种谜的思考就不会停止。
收藏
收藏0
评分
评分
支持/赞
支持/赞0
反对/踩
反对/踩0
此时此刻专栏作者_3432432432

新浪博客:新浪博客此时此刻

0关注

2粉丝

803帖子

发布主题
推荐阅读更多+
广告位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微博Montreal weibo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Montreal Facebook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Montreal twitter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Montreal Youtube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Montreal linkedin

QQ-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网

© 2014-2024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萌村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