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世界日报发表「加拿大排华历史是否会重演?」文章,反应热烈,网路的转贴更让点击上了好几万。令我宽慰的是,鲜少有人认为我危言耸听、制造恐慌,相反,很多认识不认识的朋友,尤其是投资移民要找我深入探讨这个问题,他们关心的是如何「防患於未然」,这种危机意识非常珍贵,因为不少移民都是为了孩子们的教育和成长来海外,孩子们一旦在北美自由的空气中成长後,回去亚洲的毕竟是少数。
因此,家长们都想两个问题∶一是如果排华的导火线是大人引起的,而让孩子蒙受池鱼之殃,那我们就罪过大了;二是如果我们现在在危机萌芽的时候毫无作为,或者继续「寻欢作乐」,那我们是要在历史上「被评价」的。上次文章提及的著名教授对我说,「排华起来,第二代第三代受害最大,因为他们虽然长著亚洲脸,自己却定位是加拿大人美国人,一旦遭遇排斥,说你应该『滚回亚洲去,滚回中国去』,他们在精神上会顶不住。」
这当然是个心理学问题,或者说是心态问题。我常举个例子,说共产党人或者进步知识分子,在国民党时代坐牢受刑,许多人都能挺住,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为何坐牢,心态上很坚定;但是同样这些人在文革或者历次政治运动中受冲击或者坐牢,很快就垮了,因为他们想不通,为何革命一生,现在要坐自己人的牢?精神先垮了,身体很快就顶不住,那些老帅将军莫不如此。
如何解套?或者如何把危机消除於「青萍之末」?这是一个大问题,不是我几篇小小的文章就能「指点迷津」,但我愿意提出一些观察,抛砖引玉,激发大家的思考。
从应战的模式来看,就是针对社会上违宪违法的种族歧视现象不能轻易让步,而是依据宪法和人权宪章及时反击。华人社区在这方面做得较差,不少华人个体在社会、工作单位等各层面遭遇种族歧视,一般都是息事宁人,真的要打官司,社区的经济支持,尤其是富有阶层的经济支持几乎是零。这方面大陆的富豪比台湾的差,台湾的郭台铭等尚有为天下人打抱不平的义气和担当。
问题在哪里?当然在社区的领袖或者所谓的「侨领」;我不愿意一棒子打翻一船人,这里的分析不针对大部分社区领袖或侨领,而是针对现象,是「对事不对人」。
这些领袖如何产生?不少人或者不少同乡会什麽会,不是因为某人有理念、愿景、智慧、担当、文化底蕴、社会声望而被选为会长理事长,而是因「有钱」捐给这个会多少万,才做会长,多少万做副会长,於是领导班子就搭起来了。这样的「提拔机制」只有两种结果∶一种是同乡会和机构成了会长的「私人工具」,所有活动围绕著如何利用这个会或者组织来赚「私人的钱」,或者赚一夥人的钱;一种是拿著头衔沽名钓誉过把瘾,回到祖居国享受一下侨领待遇。
在和平享受时代,这样玩玩票未尝不可,但在侨社面临转型,或者侨社面临潜在危机的时候,这些侨领就「赶著鸭子也上不了架」了。大陆侨社表面上轰轰烈烈,高喊新侨要取代老侨,但实际上是一盘散沙,群龙无首。这方面,台湾和香港的侨领,要强很多。(来源: 世界日报 作者: 丁果,为知名时事评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