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网 魁省推广法语的广告被指“仇恨言论”。数十家高科技公司联名逼宫:不听我们的话,我们就走。
既然魁省已经通过了第96号法案,那就应该习惯于看到更多由政府资助的广告来强迫你说法语,哪怕你很不爽自己交的税被用在了这些方面。
新法生效之后,魁省员工人数超过25人的公司现在强制要求说法语了。而魁省工人联合会FTQ日前还发布了一个15秒的广告,展示了在工作中使用法语和英语之间的差异。
但是,他们展示差异的方式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在广告里面,FTQ引用了一句法语:j'en ai plein mon casque du trafic.
然后,他们将这句话逐字翻译成英文。由于在英文里面没有类似的表述,所以逐字翻译过来之后,这句英语就变得毫无逻辑,不知所云了。
在广告的最后,FTQ用这个例子来说明,“在工作中,用法语总是更好的选择(le Français au travail, c'est toujour mieux)。”
FTQ本来想说,有些术语用法语比用英语更好,因此应该多说法语。
但是这个例子是怎么回事?
翻译讲求信达雅,将一句法语逐字翻译成英语发现说不通,然后也不管在英语里有没有类似的表达,直接就这个例子说“法语比英语好”?
难怪会惹怒这么多魁北克人,网友纷纷对此抨击:
“我要吐了!我更讨厌这个省份了。”
“这难道不是仇恨言论吗?”
“你们用一个糟烂的翻译来证明在工作中用法语更好?你们还能再弱一点吗?”
“我是法语人士,我认为这种证明毫无意义。”
“所以我们学到的是:FTQ这帮人需要接受更好的教育?”
“任何通过语言的分裂都是有大问题的。”
“真‘开心’我的税金被用在这种地方。”
“这真的是太尴尬了!”
“怎么用法语说‘蠢货’?”
“尴尬死了。”
“这真的是一点用都没有呢!”
另外,一众加拿大科技公司也站出来反对第96号法案了,并且向魁省省长逼宫:你要是不听我们的话,那我们走。
据报道,有37家公司在周二联名致信给Francois Legault,表示新法规定的“新移民要在抵达魁省的6个月内学习法语”是“不切实际的”,并可能“对魁省的经济造成极大的影响。”
Jacques Boissinot/The Canadian Press
由加拿大创新者委员会CCI策划并联合Coveo、Sportlogiq、CloudOps和Petal等知名公司的高管共同签署了呼吁信。
Benjamin Bergen是CCI主席,他承认保护魁北克文化很重要。但他表示。这个法律的制定是非常仓促的,将使在魁省的公司更难以发展。
Bergen炮轰Legault,“你实际上在破坏你的文化和你的经济。”
Alison Northcott/CBC
Bergen表示,他们还担心移民的语言要求可能会阻碍魁省招揽技术人,并加剧现有的IT或者工程师等人员的短缺。
魁省政府去年估计,IT和通信行业需要填补的岗位高达10,000个。
如果魁省不听CCI的建议,总部位于魁北克的癌症药物开发公司Repare Therapeutics的首席执行官Lloyd Segal表示,新业务将不会在魁省开展,现有公司也将不得不从魁省离开。
“毫无疑问,我们想要在魁省招募优秀人才,但他们说,‘我们只会来你波士顿的办公室’,或者我们不得不在渥太华或多伦多开设工厂。”
Bergen说,因为第96号法案而引发的“寒蝉效应”已经开始显现。他听说高技术人才正在重新考虑是否要来魁省。而CCI的成员公司也考虑要多伦多、哈利法克斯和温哥华开设办事处,以吸引人才。
寒蝉效应原本是一个法律用语,也在新闻传播学领域常用。通常认为会对言论自由的阻吓作用,即使法律没有明确禁止。在一般情况下,寒蝉效应经常以法律或不明确行动施加不必要的负担,来禁止合法的讲话。如同蝉在寒冷天气中噤声一般。寒蝉效应的发生,将导致公共事务乏人关心,被视为过度压制言论或集会自由的不好后果。
CCI希望在这种“寒蝉效应”变得不可收拾之前,政府能与企业合作制定一个更好的计划,“最终不会对魁省经济和社会造成弊大于利的影响。”
第96号法案还面临着魁省零售委员会,以及魁省制造商和出口商的抨击,他们纷纷呼吁政府要做出改变。
据加拿大独立企业联合会估计,新法的实施将使一家拥有50名员工的公司多花费$950万至$235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