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是个“可爱”的孩子
文 / 天马(蒙特利尔)
说雷锋“可爱”,第一是因为他做的都是“好事”,当然被人们称为“最可爱的人”;说雷锋“可爱”,第二是因为雷锋做的事太“可爱”:比如,在大白天打着手电宣称是夜读毛选,在当年中国的《人民日报》及其跌破眼镜的印刷技术上,老百姓估计要花很久才能认出照片上印的是人还是一只大熊猫。雷锋用大白天打个手电代替黑夜这办法还真有创造力,真高明!又比如,雷锋爱和你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做了好事偏偏不告诉你我的名字,但是我要告诉你们我的部队的编号,考考你们和我捉迷藏找我的能力;还有,雷锋手上戴一只瑞士英纳格手表,对着一双臭袜子要补上一千遍给你们看他是如何的节俭,哈哈,估计对这双袜子有特别的恋袜癖。更奇的是,雷锋春节不休息在大城市里满大街捡小孩粪便,居然一天能捡到300斤。那时候估计满城市里的孩子等着雷锋来,熬了10天的大便一天在门外解了送雷锋。哈哈,想想也真可怕,那时的城市怎会有这么多的门前屋后的大便,没有雷锋,还不臭气熏天,居然还是春节阶段!
雷锋确实做了好事了,偷偷写在日记本上,偷偷告诉你我部队的编码。这些日记,这部队的编码,就是今后受表扬的最好的证据。雷锋很可爱,故弄玄虚,像一个孩子,等着妈妈对他的表扬!
这个世界,做任何事,都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为了信仰,一种是为了认可。信仰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相信,不需要任何回报。认可是一种需要回报的行为。为什么说雷锋像孩子?因为孩子从出生起,是没有信仰的,他的一举一动,都是模仿大人,从大人的眼里,他慢慢地明白什么行为会被大人认可和受到赞扬,什么行为会被大人批评和谴责。小孩子从幼儿园起,就被教育要和别的孩子分享自己的玩具,甚至食物。大人教育他:只有你今天和另一个孩子分享了,明天你才有可能得到这另外一个孩子的玩具和食物。这就是回报。但是其实没有一个孩子天生愿意分享的。这种回报教育的效应,尤其是几个回合实践摩擦下来,小孩果真明白了这个道理:大人是对的,否则我就不可能玩他的玩具,要有回报,就得分享!孩子做什么事,都是为了一种认可。
信仰和认可,表现在工作上,便是有人选择自己最爱的事业为工作,有人选择最高薪高回报的行业作为自己的工作。表现在爱情上,便是有人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人结婚,有人选择能给自己提供最好条件的人结婚。这两大类里,最最不同的是当遇到挫折时,为了信仰的人和为了得到认可的人会表现出极大的不同,信仰本来就是一种真诚的感情,他不需要回报,也不需要外界的承认,是发自内在的热情。一个热爱自己事业的人,就是低薪回报,还是会非常高兴地做下去。 而为了认可而工作的人,他的一切行为的衡量是有条件而外在的。比如说一旦高薪变成0,或这个社会不再承认这个工作的重要性,这个人会认为一切努力都变成无用之功,悔都来不及啊。所以美国和西方文化中,一再强调,你最好去做自己有“Passion”的工作,而不是为了挣钱去做自己不热爱的工作。如果你有passion (激情和热爱)去做一件事,你将对一切结果无怨无悔。
雷锋捡粪是为了信仰还是为了认可? 有时发奇想,如果哪一天雷锋不小心捡的粪,粘上了墙上红色的大标语(粪不认字啊),被别人揭发雷锋是个破坏革命的坏分子,雷锋还会继续捡他的粪吗?回答是肯定的,不会!这粪带给雷锋的是耻辱,而不是光荣,哈哈,此粪已不是雷锋要捡的粪了!这分界线就出来了:如果说雷锋捡粪是为了城市卫生(信仰),雷锋应该继续捡他的粪:如果雷锋捡粪是为了表扬(认可),当然这个使之成为反革命的粪就是万恶的粪了。
雷锋是个好孩子,但是如果雷锋做这一切好事是为了一个信仰,他将真正成为一个很了不起的人。如果他真的是为了一个信仰,他不需要大白天打手电读毛选登报纸,他不需要捡了粪非要拿到秤上去秤出个几斤几两。所以外国人参观雷锋纪念馆,非常不解地问:既然雷锋做好事从来不留名,那么最后你们怎么会知道是他做的好事呢?外国人太愚蠢吧,他们就事论事,以为不留名就不可以留部队的编号,以为不留名就不会在日记上记下几斤几两的粪。这帮脑子不转弯的外国傻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