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宁是在2014年9月买的这套银行拍卖房,住了两年之后,也就是2016年10月的某一天,有人敲门问他是否有兴趣买他的后院?曼宁一听此话震惊不已,搞错没搞错,心想我家的后院我还要买?但对方言之凿凿:说你买的房子并不包括后院,也不包括后院的储藏室,你物业的边界只到deck,甚至deck的一部分也不是你的。
曼宁清楚地记得,当时他看房时,后院明明包括在内,当时广告上最后一张照片就是后院的情景,物业列表中,也将储藏室(shed)列入"other"一栏,还说它的面积为"10 x 25";还有,当时房屋交割时,他还拿到了储藏室的钥匙呢,怎么一下子后院和储藏室都不是自己的了?为什么买房时,物业公司或是经纪根本就没有提起这个事情? 曼宁于是开始了长达9个月的“讨说法”之旅,几乎找遍了所有与房屋交易有关的机构和人士,最后才搞清楚:曼宁所购物业以及他家后院(包括储藏室)虽然是连在一起的一块地皮,但却有两个PID(parcel identifier;相当于地块识别号码),在该物业交易时,各方都不清楚这一点,无论卖家,买家,还是两方的经纪,均不知道。
前业主其实碰到同样问题 对于同样这套物业,其实不是曼宁一个人碰到这个问题,他的前任业主伍德(Wood)也遭遇到同样问题。 伍德是在2010年从布兰丁(Joan Brundin)那里购入这套物业,当时布兰丁以为她把全部财产——连房带地都卖给了伍德,伍德也以为自己买下的是整个物业,包括房子和后院。 但几个月之后,布兰丁发现了问题,她卖给伍德的物业虽然连房带地,但却没有包含后院那块地。因为她最清楚,与丈夫在1989年买这块地时本来就有两个PID,但他们夫妇是当做一块地皮购入的。因此从法律上而言,这一块地实际上是分成两块的。布兰丁于是找到新业主伍德,又走法律程序把后院这块地转给他,当时只收了伍德$1钱。 伍德后来卖房是通过银行进行的,银行并未意识到这当中的差别,只把房子带地卖给了曼宁,而没有把后院包括在内,从而让后院的业主实际上仍然是伍德。 伍德就是那位敲门要曼宁买后院的那个人。伍德对CBC表示,其实他也蒙在鼓里,一直不知道自己卖房之后还拥有后院,那是在一年前,他收到税单,要他上交后院那块地的物业税,他才明白过来。 他说他记得在购房之后第二个月曾经收到第二份契约,这份契约意味着他有后院那块地的所有权,但他当时并没有太留意。 伍德表示,虽然他曾经要曼宁买回后院那块地,但最终并没有从这笔交易中赚到钱。他说他确实得到一些钱,但他交了法律费,再就是用来付税。 伍德没有说他得到多少钱,帮曼宁解决这个他头疼了几个月棘手问题的法律事务所也没有说,给了伍德多少钱,以及究竟是谁给的。
虽然皆大欢喜 曼宁也有教训
曼宁对成为这个物业,包括后院的真正主人欣喜异常,不过他说他也有教训:当时他的房地产律师曾经建议,他可以做一个产权/地契方面的调查(a survey),或者是买产权保险(Title Insurance)。 曼宁说,为图省事,他当时选择了后者。虽然他是从加拿大最大的Stewart Title Guaranty买的产权保险,但当出事之后找该公司时,人家告诉他,他买的产权保险并不涵盖出问题的这部分物业。他说要是早知道这样,做一个survey,就不会有后面这些麻烦,真后悔当初没有做产权/地契方面的调查。 曼宁对CBC表示,他还有最后一件事要做,就是请当地的测量公司对他的物业重新测量绘图,以免他到时卖房时,新业主再遭罪。 为曼宁提供帮助的法律事务所律师也表示,曼宁的经历给所有的房屋买家上了最好的一课,也是一个最值得汲取的教训:在房屋交割之前,一定要把产权弄清楚,包括物业的面积,范围,边界...最好是从业主那里获得物业的测量图,如果没有,也应该花钱做一份,这样才符合买家的最大利益,以免后患无穷。 本文转载自:约克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