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613-1276
contact@mengchenghui.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00-17:00
热搜: 房产 留学 医疗

[众家之言] 谁杀死了拉登?

[复制链接]
2611 0
adminK歌达人 摄影达人 发表于 2014-9-6 00:12:1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来自: 加拿大
文/李莹


        拉登死了。据说是被一把德国产 HK416 步 枪击毙的,一枪击中头部,一枪击中胸部。信仰无论怎么虔诚,被击中这样的部位,也难逃 一死。



这显然是美国人干的。海豹突击队,武装 直升机,月黑风高夜,从天而降,地毯式搜索, 枪声阵阵,火光冲天,敌人非死即擒,己方毫 发未损,全身而退。再加上全程直播,这俨然 就是一部美国大片。 影片的总导演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对付失 业率,他一筹莫展,但对付奥萨马,他顺风顺水。

情报部门并不能完全肯定那就是拉登的藏身处,顶多只有 50% 至 80% 的把握,但奥巴马还是决 定赌一把。本来最稳妥的办法是从 B-2 轰炸机 上投射精确制导炸弹,但奥巴马最终选择派遣 突击队,为的是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奥巴马在 两个关键问题上都做出了正确的决策,奥萨马 葬身海底也就在所难免了。

不过,奥巴马有点儿不太厚道。在宣布拉 登死讯时,他把一切都归功于自己,只字未提 前总统小布什。这甚至可以说是有些忘恩负义。 没有小布什在职期间对拉登的穷追不舍,哪有奥巴马今天的水到渠成?恐怕拉登也会对奥巴 马的贪天之功不以为然。即使是备受争议的所 谓“酷刑”,在这次行动中也是功不可没。发 现拉登藏身处的最初线索,就是由一位熬不住 “酷刑”的战俘提供的。

可以说,没有小布什 首肯的“酷刑”,就没有奥巴马如今的风光。 民主党和奥巴马曾对“酷刑”大肆鞭挞,不知现在作何感想。战俘不是座上宾,审讯不是请客吃饭,何必彬彬有礼?对犯罪嫌疑人不可以严刑拷打,但对战俘完全可以刑讯逼供,因为 前者是公民,后者是敌人。对敌人的仁慈,就 是对公民的犯罪。 美国人可以论功行赏,但拉登的追随者们 必须面壁思过,因为与其说是美国人杀死了拉 登,还不如说是拉登自己杀死了自己。

“九一一”是拉登恐怖生涯的辉煌顶点, 也是他恐怖活动每况愈下的转折点。随着世贸 大厦的倒塌,拉登赢得了一场战斗的胜利,但 却招致了一场战争的失败。他犯了两个战略性 的错误: 其一,他不应该袭击平民目标。如果他只是派人往五角大楼扔了几颗炸弹,向美军基地 发了几枚炮弹,朝美军士兵打了几次冷枪,原也无可厚非,这不过是战争双方的正常交火而 已。但是,劫持民用客机撞向民用写字楼。事件的性质就发生了根本变化,由战争变成了恐怖。

“九一一”遇难者中,不仅有美国人,而且有 来自 90 多个国家的平民百姓;即使在美国人当中, 也有很多人并不支持美国政府的中东政策。但拉登 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律格杀勿论,这就不仅把美国人民完全推向了美国政府这一边,而且让几乎整个 世界都站在了美国这一边。

这是典型的极端分子的所作所为,最终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其二,他不应该轻视美国。拉登在阿富汗成功 地赶走了前苏联,于是就有点儿忘乎所以,以为搞 几次恐怖袭击,美国就会从中东地区灰溜溜地撤军。 他错了。拉登死于 5 月 1 日,而 66 年前的 5 月 1 日, 德国政府宣布了希特勒的死讯。拉登最起码有一点不如希特勒,就是他不知道美国并不是什么纸老虎。 日本偷袭珍珠港后,邱吉尔兴奋得热泪盈眶,欢呼“我 们终于赢了”,而希特勒则暴跳如雷,大骂日本白痴, 因为他非常清楚美国的参战意味着什么。

拉登在被 击毙之前,我相信大概已经在为他的盲动而后悔了。 手段是否正确,应以结果来衡量,而结果就是美国 非但没有从中东撤军,反而摧毁了基地组织的最大基地——塔利班统治下的阿富汗;美国非但未如拉登所愿从中东消失,反而让拉登从地球上消失了。 现在看来,“九一一” 应该有二十名自杀袭击者, 十九人死于袭击当日,而第二十人——拉登,则死 于近十年后的五月一日。

死亡,对于拉登这样一位虔诚的信仰者来说, 可能不是什么大问题;对拉登来说,最大的问题恐怕是他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甚至得不到阿拉伯人民的认同。民意调查一再表明,穆斯林世界对基地组织的支 持率一直在大幅下滑。始于突尼斯的阿拉伯民主运动, 与基地组织毫无关联,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美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在中东偏袒以色列 并支持象埃及和沙特这样的独裁政权,这是拉登反 美的直接原因,但拉登反美的根本目的是准备在推 翻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之后,在整个中东地区建立 一个与塔利班统治下的阿富汗相似的政教合一的神 权国家。但这显然不是二十一世纪的阿拉伯人民的 选择。

风起云涌的“阿拉伯之春”明白无误地告诉 我们,阿拉伯人民既反对专制,又反对神权,他们 需要的是一个政教分离的现代民主国家。正如一位 阿拉伯人在接受采访时所说:“为什么美国人可以 每四年选举一次新的领导人,而我们不能?”美国 不是完美的,但它所代表的价值观至少在目前是无 法超越的。

阿拉伯人可能会因为某些具体的原因不 喜欢美国,但却无法拒绝美国所展现的现代民主制 度的魅 力。 阿拉伯人民在与时俱进,而拉登则试图以一已 之力让历史的车轮倒转,如此螳臂当车,焉能不倒 毙于滚滚车轮之下?


收藏
收藏0
评分
评分
支持/赞
支持/赞0
反对/踩
反对/踩0
蒙城汇——蒙特利尔最大的新互联网媒体!The Largest MontrealChinese New Media  
发布主题
推荐阅读更多+
广告位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微博Montreal weibo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Montreal Facebook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Montreal twitter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Montreal Youtube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Montreal linkedin

QQ-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网

© 2014-2024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萌村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