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来源:留学生家长报
今天一大早,“洛洛的微博”和“现实版樊胜美”就冲上了热搜,引发热议。
原来,这两条热搜都说的是同一件事:
96年出生的女孩洛洛在杭州工作三年了,一日因为心情不好去钱塘江散心,不幸遇到涨潮意外去世。
在洛洛出事后,洛洛父母多次暗示公司赔钱,还让洛洛的同事捐款,公司表示自己没有赔偿的义务,拒绝赔偿。
不过出于人道主义,给了洛洛父母6万元抚恤金。
结果没想到,才过了三天,洛洛父母又找上门来闹事,要求公司再补偿35万元,还没有任何依据,公司让他们走法律途径也不愿意。
而洛洛父母反悔、再三索要钱财的原因更是让人不寒而栗:
他们要拿女儿的赔偿款去给儿子买房子付首付!
洛洛公司的负责人听了都目瞪口呆,直言道,“他们就是想敲钱,敲点钱给儿子用。这个女孩太可怜了,我再赔,我都感觉我对不起她!”
女儿尸骨未寒,做父母的却惦记着拿女儿的死来敲诈来钱给儿子买房,这是人能干出来的事?
最终,这场纠纷以洛洛的父母索赔16万元结束。
很多网友对这种结果表示不能理解,不能接受!
网友们也出离愤怒了,纷纷表示,“有的父母不配为人父母。”
看了洛洛的微博就能了解到,所谓的父母亲情带给了她无尽的压抑和痛苦。
她在微博里说,“亲情于我而言真的只有负担。”
从小到大也没有从别人那里得到过快乐。
还割腕自杀过,想要毫无痛苦的死去。
还说,“我承认原生家庭是我这辈子都挣脱不开的牢笼。”
原来,洛洛父母从2019年起就开始不断向洛洛伸手要钱,给女儿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一向开朗乐观的洛洛也变得抑郁起来。
自己用着妈妈不要的iphone6旧手机,还得买新手机给妈妈,自己储蓄只有7000,还要给爸爸打款1万元,更别提还得照顾弟弟了......
这不就是现实版的“樊胜美”吗?
而每一个“樊胜美”的背后,都站着一对无良的父母。
在调解会上,洛洛妈妈花了精致的浓妆出席,句句都离不开钱这个字,干吼着说,“你女儿死了就值六万块吗?”
而面对诘问,“你知道女儿自杀还不给带回去?”她却一言不发。
早就知道女儿有自杀的情况出现了,身为母亲,为何不早点干预呢?
而洛洛爸爸就更可笑了,竟然说和女儿没有什么联系,连电话号码都没有。
要钱的时候就联系上了,其他时候女儿就是个陌生人吧!
洛洛曾经发微博说,“时常自欺欺人说不被爱也没关系,其实内心还是渴望被爱。”
他们可曾想到,女儿也是人,也和弟弟一样需要父母的关爱,而不是被当作一个赚钱养全家的工具。
连死了都不放过。
钱钟书在《围城》里描述:“运气好的人生孩子第一胎准是女儿。女孩子长大了,可以打杂,看护弟弟妹妹,在未嫁之前,她父母省得下一个女佣人的工钱。”
有的孩子,生下来就被当成工具,从小没有享受过父母的关爱,长大后却要被全家人吸血。
电视剧《都挺好》里的苏明玉就是这样。
明玉高三快要高考了,正是需要复习的时候,却被妈妈叫去给哥哥洗衣服。
就连吃饭,明玉的哥哥们都是火腿加鸡蛋,还有果汁和牛奶,明玉却只有一碗泡饭和白开水。
明玉想报个尖子生补习班,一千块苏母不愿意出,却在儿子出门旅游时,立马掏出了两千块给儿子。
儿子读书,苏母几乎是砸锅卖铁也要支持,不和明玉商量就卖掉了她的房间。
而女儿成绩优异本来可以考上清华,苏母却让女儿去读免费的师范,就为了省下钱给儿子买婚房。
明玉长大后,还得各种为家里收拾烂摊子,父亲被骗子骗走的钱,她来想办法还,母亲葬礼上的花费,她来出......
其实,像洛洛、苏明玉这样的故事,生活中并不少见。
很多网友都纷纷表示,在她们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有的网友说,自己感同身受,“有钱就得扶持哥哥和弟弟,没钱那也得出力干家务。”
有的人说,爸妈因为自己是女孩就不让上大学了,现在在外打工给弟弟攒钱。
也有人说,自己和妈妈的回忆,只有“让我照顾弟弟妹妹和打我”。
还有人说,“自己也是在一个有家没爱的环境长大的女孩,敏感自卑缺失自信没有安全感,不知道需要多久时间多少爱才能治愈。”
......
这些心声真是让人看了心酸无比。
这些把自己的偏心、冷漠当作理所当然的父母们,你们知道孩子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吗?你们会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对孩子产生多大的影响吗?
成长在这样偏心、冷漠家庭里的孩子,无论是否被父母偏爱,性格上难免会有缺陷,很容易就毁掉了一生。
像苏明玉长大后,已经成长为职场里说一不二、雷厉风行的女强人了,但她依旧惧怕亲密关系,不敢言爱。
从小和父母兄长的相处中,她得不到爱,这也让她长大后遇到喜欢的人若即若离,不愿确立明确的关系。
哪怕此时她看起来如何强大、独立,内心却依旧是缺乏安全感的。
所以才会在被二哥怒骂,“你不配姓苏”后在车里痛哭,才会在遭遇不信任的时候,跑到浴缸里睡觉,在狭小的空间里寻求安全感。
其实,苏明玉已经算是幸运的了,像她这样靠自己闯出一片天,有本事尽量不受原生家庭影响的其实是少数。
更多的人一辈子都难逃家庭带来的阴影。
就像那句话说的,“幸福的人一生用童年治愈,不幸的人要用一生来治愈童年。”
至于那些被父母偏爱的孩子,就一定会幸福吗?
不会。
他们往往会在父母的骄纵下变得愈发自私,会将父母、姐妹的付出视作理所当然,可能最终变成一个一事无成的“吸血鬼”。
就比如苏明玉的二哥苏明成,就是一个妥妥的“啃老族”,三十多了经济还不独立,买房买车装修全靠父母出钱。
苏明玉就骂过他:“你说你三十好几的成年人了,成天搜刮父母的血汗钱,你丢不丢人。”
但苏明成却不觉得自己有错,在苏母的葬礼上,明玉花了四十多万,却被一分钱没出的苏明成嘲讽,“你出点臭钱能怎么着。”
最后他和老婆离婚了,车卖了,房没了,工作也丢了,他也只会哭喊一句:“妈,我什么都没了。”
多可悲。
都说偏心和冷漠是亲子关系的大忌,可有的家长会把偏心当作理所当然,也不会觉得自己对孩子冷漠。
他们觉得只要“我是爱孩子的”就足够了,但他们没有想过,自己的爱是“有条件的”:
是个男孩,我才会爱你;照顾好弟弟妹妹,我才会爱你;考第一名,我才会爱你;把碗洗了地拖了垃圾倒了,我才会爱你;去打工挣钱补贴家里,我才会爱你;帮弟弟把房子首付付了,我才会爱你;.......
正是他们这种可怕的、“有条件”的爱,刺痛了孩子的心。
孩子根本不相信父母是爱着自己的,在一次次失望中,他们会逐渐变得抑郁、消极。
幸运的可能会成为苏明玉,不幸的可能就直接踏上一条不归路了。
洛洛、苏明玉的原生家庭已无可改变,但自家孩子生活在什么样的家庭里,相信大家一定能够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