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这就是加拿大
印度派出二十万大军威慑中国,这是一部闹剧。
印度大兵要在喜马拉雅山上过冬,恐怕要变成惨剧。
为什么冬天不能呆在喜马拉雅山上?为什么1962年中国军队明明得胜,却不能跨越山脊?
因为不能够!
喜马拉雅被称为“第三极”,生存条件极为恶劣!
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闯进来,说的就是印度人。
班公湖对峙区域的海拔在4250米左右,属于典型的高寒缺氧地区。
即便在夏季,这也是个可以引发高原反应的地方;到了冬季,暴风雪加超低温可以将整片山区“银装素裹”。
这玩意儿有多厉害?
整个11月,列城地区的平均降雪会达到12.2米!
让我们看看西藏地区每年都会发生暴风雪灾害: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雪厚三尺却可以一夜之间。每到这个时候,解放军就会出动工程机械,抢通道路,救助藏族群众。
请注意,我国在西藏修造的G字头和S字头道路都是标准的硬质路面,即便如此还是积雪一米多厚。
有时候暴风雪太大,救助群众会变成转移群众。
利用工程车辆抢通道路之后不是送去物资,而是把人拉走。
由此可见,就是全机械化的解放军,也不敢保证冬季硬质路面的通行能力。
在道路不通的情况下,即便有砖石结构的房子,有暖气,有存粮,呆在雪里也不是个好主意。
当然,正面例子也不是没有,比如中印边境上常驻的解放军哨所。
解放军在中印边境上的越冬营地,是建立在大量地下储藏和坚固保暖营房基础上的:
詹娘舍被藏族同胞称作“鹰飞不过的峰”
结论就是,过冬可以,但有两个条件:
第一,你的房子要过硬,不然暴风雪一来直接埋了。第二,你的储备物资要过硬,不然冬天一来没有燃料食品,神仙难救!
而印度拉达克驻军是个什么情况呢?
让我们来看看卫星照片:
这是印度列城大本营的卫星照片。
由于短时间内大量增兵,原本就没多少居民的列城,不可能有足够的民居供印军居住,故而可以看到大量绿色、黄色顶的帐篷和临时房屋。
居民区旁边的印军营房(黄色)在卫星照片中极易辨认
更有意思的是,从斯利那加到拉达克的列城公路,只有434公里,但是需要48小时才能到达(时速9公里)。
为了抢运,印军大量物资就这样随意堆放在道路两侧,没有伪装也没有掩护,看得校长一愣一愣的。
拜托,这是解放军火箭炮的覆盖范围!认真点啊兄弟!
没关系,反正不是战争时期,人家印度是“爱好和平”的国家嘛。
在忽略战争风险的前提下,列城的印军防寒工作大体上过得去的,物资充足,半永久性营房也算合格。
因此,这里的印军暂时是安全的。
为什么说是暂时呢?因为印军不停的在增兵!
原本列城方向只有第14军(5.7万人),随着印度自导自演越来越上瘾,截止到6月底,又调上去3个师,导致原本一个军的驻地挤进了两倍的人数。
这大概就是印度媒体报道的“十万大军”。
为他们提供后勤服务的,还有另外10万人!
中国媒体转述《印度防务新闻》的消息,印度20万大军已经到位,部队的过冬物资储备了10万吨!在11月大雪封山之前还会用400辆汽车将30万吨物资运到山上!以保证三个师的印军在山上过六个月!
校长只想说,这三个山地师真可怜!
30万吨物资需要在60天内运到,每天5000吨,每辆车装5吨(高原运量),400辆车需要一天跑2.5趟。然而斯利那加到拉达克的列城公路,4天才能跑一趟,实际运力是每天500吨!
现在一线印军已经要这么做饭了
500吨运力在解放军这边也就保障一个合成旅,而印度要保障20万大军!
高寒山区作战三样消耗品绝对不可或缺:燃料、粮食、水!
在拉达克地区,最缺的物资并非食物,而是水!9月份的列城还可以依靠冰山融水支撑,一旦到了封冻季节,方圆几百里只有班公湖一个水源。这二十万人的饮用水你打算怎么供应?
左侧红色标志处为列城大本营,右侧标注G219国道的大湖就是班公湖,印度一方除了经过列城方向的冰山融水之外,无水源可用
正常人的饮水量在每日2.5L左右,作战士兵直接翻倍,沙漠地区再翻一倍。
也就是说,印军要保证20万人的饮水,每日最低需水量为1百万升,即每日1000吨。仅此一项,一个月需要的运力就是3万吨!
当然,印度可以运煤油上去,就地烧水(如果下雪的话)。但这种运输最可怕的,不是当地驻军的消耗,而是运输消耗!
印军补给车队都得自带油罐车
按照印军400辆卡车跑运输的说法,每天后勤部门的油料消耗就能达到64吨左右,这还没有计算坦克和车辆的油耗。
由于达拉克地区印军部署了机场和直升机团,每个航空团都是耗油大户。
一般来说,直升机团每天燃料消耗在400吨,战斗机更多一些。
不过,这个坑印度大概率不会去填,平均每天才运500吨物资,保障空军的需要,陆军就得喝风!
路上烧油也就算了,到了最后一步,需要用骡子甚至人力往前线部队送燃料!
在冬季高寒山区,骡子作为一次性运载工具不可或缺。
当然还有其它选择。
就算印军把前两样都送上去了,粮食也是一个无解的问题。因为粮食是最占重量的!
解放军2000人的合成营部队,每天消耗的粮食毛重(包括运输包装)就达到12吨。
解放军战士一天一斤肉十几个馒头是常事
仅仅计算印军在一线的三个师大约6万人马,运输需求就高达每日360吨。即便后方的印军需求减半,饿着肚子硬扛,20万大军的粮食需求也不低于800吨。请注意,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印军当前的运力。
也就是说,印军的后勤连最基础的生存需求消耗也无法保障,更别说屯集30万吨这种宏伟目标了!
印度防长:我们两个月要运上去30万吨物资!
即便印军真的运上去30万吨物资,对于20万大军而言也是于事无补。
要知道,达拉克地区的冬天可是持续6个月啊!
列城地区的印军还相对好办,毕竟靠近后方,不行还能跑。一线的印军简直就是“三无产品”,无道路,无房屋,无储存。零下30摄氏度的低温,光靠印军那些“防寒帐篷”,简直就是对大自然的蔑视。
看到这种帐篷校长就想到一句口号:一不怕死,二不怕苦。
因为,这种防寒条件,即便在补给充足的时候,也会被暴风雪彻底围困。
困在雪中的印军小队
一旦暴风雪来临,汽车无法到达的地方,补给只能仰仗平日的积累。
暴风雪之下,谁能保证补给品不会被大风吹走?不被暴雪掩埋?
只要吹走几十米,新雪覆盖,就再也别想找到一分一毫。
在这种地方呆6个月,也真亏印度高官想得出来。
不用怀疑,在后勤物资大量缺额,重兵屯集于一线的情况下,那真的是呆不住又跑不掉!
大雪封山,带着燃料和食物徒步转进,人类历史上是有着惨痛教训的。
1902年的日军八甲田山死亡行军事件中,210名日本兵在20公里的行军路上冻毙199人。
“食物全冻坏了无法食用,衣服冻僵了大小便只能撒在身上,太冷无法入睡,全员抱在一起取暖也无济于事,基本全被冻伤手脚。”
——暴风雪中行军的描写
身着冬装抱在一起冻死的日本兵
大雪封山之时,如果印军真的到了这个地步,恐怕真的会给中国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