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613-1276
contact@mengchenghui.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00-17:00
热搜: 房产 留学 医疗

央视新闻传来猫叫声,7000万人蹲守云吸猫,网友:任何人都不能统治世界,但猫可以!

[复制链接]
2849 2
蒙城小队长 发表于 2020-3-15 01:32:0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来自: 山西晋城
                                                                                                                    


央视新闻传来猫叫声,7000万人蹲守云吸猫!

近日,
一段央视新闻节目的剪辑视频,带着#央视猫叫#的词条上了热搜。


央视?猫叫?
风马牛不相及的名词怎么看都不搭。

再看白岩松一本正经的连线对话,更是怀疑自己耳朵不好使,竟然出现了幻觉……


但其实,这声音就是从新闻里传出来的。
央视的严肃碰上活泼的猫叫,竟然显得特别有趣,直挠得人心痒痒……
于是7千万人为了云吸猫,
竟然专门蹲点央视新闻,导致央视新闻收视率一路狂飙……



原本这是一件好事,但这时候就有人质疑说,云吸猫=精神鸦片,年轻人得戒!
但是养有两只猫的我不得不站出来说,合理吸猫,益处无穷!

而且,我们吸得不是猫,
我们吸的是文化!

古埃及寺庙的壁画
是的,吸猫文化,是历史上存在的最古老的文化之一,自古以来的文人雅士,都爱吸猫!

人类的吸猫历史,从4000多年前的古埃及就开始了。
古埃及一些寺庙里,有很多绘有猫的图案壁画,只不过那个时候,不是人统治猫,而是猫统治人——在壁画里,你会看到,古埃及人对猫视若神物,顶礼膜拜。
因为古埃及人视猫为神的化身,认为猫是太阳神拉、战争女神赛克迈特、欢愉女神贝斯特的象征。
他们认为,猫眼能在黑暗中发亮是因为,猫眼能存储驱散黑暗之鬼的阳光。

月亮的化身,猫首人身的巴斯特女神。
在埃及的文化里,随处可见猫的身影,比如埃及的守护女神贝斯特,就是猫首人身。


著名的内巴蒙家庭猎鸟图,表现了猫的无所不能。


奇葩说有一期,辩题是:如果博物馆发生火灾,是选择救猫还是救画?你或许会觉得夸张:画价值千金,猫价值几何?
但在古埃及,这根本不夸张!根据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记载:“如果谁家的猫寿终正寝了,主人必将剃眉致哀,如果谁家的宅子不慎发生火灾,主人通常先抢救家里的猫。”
由此可见,在古埃及人的心中,猫的地位是非常尊贵的。


日本人民也爱吸猫。
不过,日本本来没有猫。日本的猫是唐朝僧人带入日本的,因此也称之为“唐猫”。
日本人爱吸猫到什么程度?江户时代的浮世绘就有很多记载。
这些画中,美人与猫或嬉戏或打闹,
不就是我们在家吸猫的场景吗?

歌川国芳《山海めでたいずえ はやくきめたい》1852年

歌川国芳《ああ、痛い、痛い》1852年

月冈芳年《猫をからかう》,1888年浮世绘里边猫的形象非常多变,
有时凶猛,有时呆萌。

歌川国芳《シリーズ百物語からの猫と金魚》1839年

小原古邨《猫と鼠》甚至有时候会变成“人”

落合芳几《The Story of Otomi and Yosaburō》,彩色木版画,1860年

歌川国芳《おぼろ月猫の盛》,1846年浮世绘作品中的猫,
大多形象生动,
反映了日本人民对猫的喜爱。
在日本文化中,猫能招财,至今日本很多店家,都会在门口上放一只招财猫。

歌川国芳《养猫五十三图》,木版画,1850年
比起日本,中国与猫之间的渊源更是深远,
大约公元四世纪开始,中国人就开始养猫了,是最早养猫的国家之一。 尤其是在宋朝的时候,人们养猫是一件很隆重的事情,接猫回家的第一天,要给猫准备“聘礼”:盐和鱼。
如陆游《赠猫》所写:
裹盐迎得小狸奴,尽护山房万卷书。
惭愧家贫策勋薄,寒无毡坐食无鱼。

意思就是用盐和鱼作为聘礼来换猫,足以可见中国古代对猫的重视。

明·朱瞻基(明宣宗) 《五狸奴图卷》局部古人爱风雅,喜诗做画,把猫画进了画里。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宋代的《富贵花狸图》,猫在牡丹花下嬉闹,颇有“雪猫戏扑风花影”的意味。


宋代李迪的《狸奴蜻蜓图》让人忍不住吟一句:“溪鱼不惜朝朝买,赢得书斋夜太平。”

清代宫廷画家沈振麟的《猫竹图》,真是“朝慵午倦谁相伴,猫枕桃笙苦竹床”。


这幅宋代《戏猫图》,倒像是“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了。


古人宠猫,就连给猫起名字也是一绝。

你觉得中华田园猫很庸俗?没事,跟着古代人,叫白猫“尺玉”,或者“宵飞练”叫黑猫“啸铁”,或者“乌云”。

明·朱瞻基(明宣宗) 《五狸奴图卷》局部遇到全身雪白,尾巴和头部是黑的,叫它鞭打绣球。遇到全身乌黑,爪子雪白的,叫它乌云盖雪
是不是瞬间就上档次起来了?

图片来源:豆瓣 白泽   鞭打绣球请您了解一下?
吸猫文化不止在亚洲,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吸猫文化。
这年代,没有一两只猫,谁敢说自己是艺术家?

毕加索《吃鸟的猫》,作于1935-1945年
村上春树不必多说,毕竟本人都说过:“我与幸福的距离。只差一只猫!”他的作品更是一部隐藏的《铲屎官日记》。


从古至今,太多太多的艺术家沉迷吸猫,毕加索、萨特、三岛由纪夫、钱钟书、徐志摩、马克吐温等数不胜数。
你看哲学家萨特,就连创作也要抱着猫。


你看毕加索,这抱猫的姿势多么娴熟……


艺术家和猫很相似,他们都充满了神秘色彩。
猫似乎是艺术家的灵感缪斯,他们总是不遗余力地歌颂猫。
他们为猫写诗:
“你就是孤独,你就是神秘,比恒河或者日落还要遥远。” —— 阿根廷诗人博尔赫斯
“它们走路,带着惊人的尊严,它们睡觉,简简单单,人类几乎不明白它们一天可以睡上几乎20个小时,没有犹豫或悔恨。”——美国诗人布考斯基
甚至还有人把猫画进了世界名画里,
竟然看上去毫无违和感。

原画:波提切利《维纳斯的诞生》

原画:维米尔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原画:达芬奇《蒙娜丽莎》

原画:梵高自画像

原画:达芬奇《抱貂女郎 》

原画:爱德华·蒙克 《呐喊》

原画:梵高《向日葵》来源:Susan Herbert《Cats Galore: A Compendium of Cultured Cats》。
吸猫,已经是全人类的行为。任何人都不能统治世界,但猫可以!
借用亦舒名句:真正的淑女从不炫耀她所拥有的一切,读过什么书,买过什么珠宝。因为她有猫,所以没有自卑感。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吸猫一族。
但是,虽然很多人表面上看上去光鲜亮丽,实际上却连一只猫都没有。

没有猫怎么办?智慧的网友们创造出了一个新词汇:云吸猫。

中国差不多14亿人,都在进行不同程度的云吸猫,不信,打开你的表情包。
或许你用网红猫楼楼的表情包已经好几年了,
每当有人要和你斗图的时候,
你用楼楼的表情包把对方打得惨败。





或许你用网红猫“猫叔”的照片做头像,虽然它前几天离开了人世,但是每当你心情不好的时候,你还是习惯打开它的照片看看,
依靠它灿烂的笑容,度过人生中的灰暗时光。


猫叔去世后,网友发文:我的头像离开我了……

或许你用猫的照片当做手机的壁纸,
或许你关注了一两个抖音博主开始云吸猫……


猫咪似乎天生就有吸引人的魅力,而人们也从不掩饰自己对于猫的喜爱。
人究竟为什么这么痴迷于猫?或许从科学的角度可以有个解释。根据英国科学家研究,
发现猫咪呼噜的频率,恰恰与婴儿啼哭的频率完全相同!
猫咪的声音,会唤起人类内心深处的一丝怜悯,这几乎是我们每个人的一种本能。
所以当7000万人,从央视新闻听到猫叫的时候,
会产生一种莫名的“保护欲”。


合理吸猫,益处无穷!

不止是你爱吸猫,
是全世界的文人雅士都爱吸猫,吸猫早已经是一种文化行为!
如果你没有猫,云吸猫也能带给你十足的快感!


猛男吸猫
不过,对于当代人来说,猫之所以有这么大的魅力,
除了让人放松情绪,缓解焦虑之外,
最重要的还是,在这个孤身一人的城市里,无论你走到哪里,你都知道,有猫在等你回家……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
艺非凡(ID:efifan)
收藏
收藏0
评分
评分
支持/赞
支持/赞0
反对/踩
反对/踩0

精彩评论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jndh 发表于 2020-3-15 11:51:02 来自蒙城汇手机APP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美国
猫咪安静,示弱,好心态,态度好,人见人爱。
板凳
lucky1 发表于 2020-3-16 00:12:24 来自蒙城汇手机APP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美国

0关注

1粉丝

26820帖子

发布主题
推荐阅读更多+
广告位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微博Montreal weibo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Montreal Facebook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Montreal twitter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Montreal Youtube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Montreal linkedin

QQ-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网

© 2014-2024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萌村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