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不喜歡人們按輩分來叫他﹐說是這樣會把他叫老的。實際上﹐輩分叫得大一點是不會老的。只是輩分一叫大﹐有人會感到自己老了﹐叫得輩分小一點﹐似乎自己還年輕。譬如一個六七十歲的老人﹐朋友子女的小孩總得叫他一聲公公﹐表示尊敬。他會說叫得怎麼大做什麼﹐叫也叫老了。那麼叫他大叔該是年輕了。但那不是跟孩子的爸媽一個輩分了﹖如果他要心裡感覺更好一點﹐是不是該叫他大哥﹖如果他要感覺再好一點﹐要不要叫他兒子﹖
這種是毫無知識的人。輩分和年齡是毫不相關﹐不成正比的。有句俗話是說“搖籃裡的公公”。一個搖籃裡的嬰兒﹐他的輩分可能是某一人的公公。紅樓夢裡﹐比寶玉年紀大的人﹐如賈蓉﹐就得叫他叔叔。所以﹐這種觀點也屬思維誤區之一。
評論文字比原作還精彩
各個網站上瀏覽文章﹐後面常有跟帖。有時候文章太長﹐不想化時間去看﹐但又想知道一下該文究竟說些什麼﹐於是就看跟帖﹐可瞭解個大概。有時一個跟帖把該文吹捧得天上少有﹐地上無雙。溢美之詞﹐充塞評文。詞藻華麗﹐文采斐然。簡直懷疑是作者自己換件馬甲所寫。既然如此妙文﹐值得進去一看。不料一看之下大失所望。該文除了所敘之事有吸引讀者的興趣外﹐於文筆詞藻方面全無可取之處﹐實不及評文之美妙。可知這不是作者換件馬甲寫的。或者有人以助人為樂﹐要把這篇文章推向讀者。
有時評文本身寫得一般﹐但把原作評寫得超過原作本身的好。這是過譽。現在的人老是喜歡好話說過頭﹐或者好話說盡。似乎不這樣不足以顯示自己的贊賞。如果是熟人的話﹐那就更非說盡好話不可。殊不知﹐這樣反而使被贊揚者頭腦發暈﹐不知自身之斤兩﹐於是沾沾自喜﹐從而夜郎自大﹐故步自封。這樣對被贊揚者又有什麼好處。這叫愛之適足害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