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来自中国的世界顶级物理学家,一生获得包括诺贝尔奖在内的无数荣誉;
然而,他却在故土饱受争议:对老夫少妻恋的质疑,坊间关于人品的流言;
当然最争议的还是关于他的国籍。人们指责他学成后不立即回归建设祖国。
近日,杨振宁——这位即将95岁的物理学家再次“火”了一把:他放弃美国国籍、正式转入中科院了,成为了中国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2月21日,中国科学院官方微博“中科院之声”发微博宣布,原中国科学院两名外籍院士杨振宁和姚期智已通过相关手续,正式由外籍院士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这也成为了中国学部历史首例。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消息一出,网络上舆论纷纷。大家对于这两位名声赫赫的科学家、尤其是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放弃外国国籍、转为中科院院士的行为呈现出阵营鲜明的两派声音。
有很多人评论多年后终于看到杨振宁教授回归故里,感谢他做出的巨大成就。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还有人批评他曾经“背弃”祖国,讽刺如今又趁着时机回国享受名利。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被称为在世最伟大物理学家、几十年来理论物理全才的杨振宁,在多领域创下的世界级贡献不胜其数,学术界的地位不容置疑;但他却因为留美入籍、老夫少妻等等种种私人问题在民间广被争议。那么究竟哪一面的杨振宁才是最真实的呢?
(图片来源:人民网)
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先后从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毕业后,他或获庚子赔款赴美芝加哥大学入读。获得哲学博士后,杨振宁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参与科研工作。
杨振宁、邓稼先、杨振宁弟弟(图中从左至右)于1949年在芝加哥大学合影。图片来源:网易新闻
此后,他传奇般的物理之路便开启了。
1954年,杨振宁与米尔斯共同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两年后,他又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这一原理彻底改变了人类关于对称性的过往认识,为人们正确认识微观粒子世界开辟了新天地。
这一发现也帮助他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了最先获得这一世界科学领域最高荣誉之一认可的华人面孔。消息传回国内时,一时间让无数中国人骄傲振奋,让无数中国人、中国科研工作者自信地挺直了腰板。
杨振宁(图右)与李政道,图片来源:新浪网
现在很多人其实对杨老实际的学术成就并不熟悉。他们眼中的名声赫赫的物理学巨匠要么是牛顿、爱因斯坦,或者是科普了宇宙黑洞、撰写了《时间简史》的霍金。关注杨振宁则更多是他头顶的“华人诺贝尔奖得主”光环。
殊不知,杨振宁先后在统计力学、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场论等物理学4个领域共有13项世界级贡献,为当代前沿物理奠定了无数基石。若科研成就当真量化排名,那么这位物理学泰斗绝对称得上在世第一、历史前五的名号。
(图片来源:中新网)
尽管这位殿堂级的科学家取得过无数近代物理发展上的辉煌成就,但国人对杨振宁的争议一直存在。
(图片来源:人民网)
1964年,杨振宁在留美近20年后,正式加入美国国籍。很多人质疑他为什么不像钱学森、邓稼先等同样赴美深造的中国科学家一样,学成后毅然立即回国,为建设祖国奉献自己的光与热。
于是他被扣上了“不爱国”的标签,或者说于国贡献寥寥。还有人评价杨振宁时总爱说“雪中送炭难,锦上添花易”。
(1973年毛泽东接见回国的杨振宁,图片来源:凤凰网)
除此以外,还有甚者翻出了杨振宁与老搭档李政道决裂的陈年旧账,借此攻击他私下为人品行不佳。
(杨振宁(图右)与李政道,图片来源:南方周末)
而进入新世纪后,杨振宁与翁帆的一段“忘年恋”更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似乎举国上下都在关注这段岁数差超过半个世纪的结合。许多人不怀好意地猜测他们二人之间究竟有无真爱?这段婚姻是否幸福?翁帆的肚子什么时候会有动静?
(杨振宁与翁帆,图片来源:杨澜访谈录)
当人们都把这位耄耋之年的科学家的私生活置于聚光灯下,抱着无来由的正气去揣测翁帆谋财、杨老图色时,似乎已经没有一份对爱侣、对老人、对科学研究者理应的尊重和祝福。
复杂的舆论如同滔滔巨浪,将这位严肃的科学家个人选择、私人生活八卦话、细说化,无数人都试图站在道德制高点去指摘批判。
但在这个时候,几乎无人冷静下来回归理性,花一些时间回想这位科学伟人在半个世纪风雨里为世界物理、为中国科学教育发展做出的贡献。
(图片来源:中新网)
杨振宁对世界物理发展做出的贡献已经无需多做赘述,杨-巴克斯特方程、量子可积系统、玻色子多体问题研究的新方向,他人生履历中的每一笔都能载入科学史册。
更不为人所知的,是杨老多年来为中国科学史做出的奉献。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很多人都被钱学森破除万险、回国献力的故事深深感动,却不知道杨振宁才是“访问新中国的美籍知名学者第一人”。
在那个中美关系敏感时期,正是因为杨振宁数度在美多地演讲,才让更多人认识到一个真实的、正面的新中国,也感染了很多在美华人学者愿意纷纷回国建言献策,为刚刚诞生、百废俱兴的新中国出力。
(毛泽东与杨振宁,图片来源:人民网)
我们不得不承认,如果当时没有这样一位声望颇高、地位显著的科学家为新中国奔走疾呼,仍然不少人对新中国的认识还停留在腐旧落后。杨振宁又为多少年轻一代的中国科研工作者提供了信心支持。
当然,还是会有人质疑为什么杨振宁本人当时不直接回国,这样不是更能体现自己的一颗爱国心吗?
我相信杨老自己也不是没动摇过。只不过在当时形势下,国内滞后的科学发展完全无法支撑杨振宁运用所学、施展抱负的。
(图片来源:人民网)
对于50-70年代的新中国来说,更迫切亟需的是像钱学森和邓稼先这样偏实际主义者。“两弹一星”可以迅速让新中国挺直腰杆,获得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
对于杨振宁,从他的学术研究方向不难看出,杨振宁偏理论的近代物理学士不仅无法转化为直接生产力,也失去了继续发展科研的培养条件。
作为安徽同乡和多年校友,拥有相似经历的杨振宁和邓稼先之间有着深厚的知己情谊。虽然两人选择回国和留美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但心中所向却是相同:让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站起来!
而作为一生挚友,杨振宁也心心念念邓稼先。他一回国便急着要见邓稼先,还帮助邓稼先解困于文革批斗。即便邓稼先身患直肠癌,杨振宁也坚持帮他在美国寻找救治的特效药。
如今,我们却总把杨振宁与邓稼先相比,试图借此说明杨振宁的“不爱国”。但我想,若邓老泉下有知,必会第一个为他的多年老友鸣不平吧。
(杨振宁(图右)与邓稼先合影,图片来源:人民网)
话说回来,科学事业发展本不该有国界分别。虽说在某种意义上,杨老盛年时的成就并没有直接为中国服务;但他推动全人类物理学发展时,不也间接为中国科学进程栽种了一棵能倚靠乘凉的大树吗?
其实杨老怀着一腔热血做科研时,自己也没考虑过国界问题吧。
该回来的总有一天会归来的。
在北京定居了十余年后,2015年4月1日,杨振宁放弃了美国国籍。
他于近日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道,他感谢美国给予他很多做科研的宝贵机会,但他骨子里仍然流淌得是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民族的血液。
(图片来源:人民网)
杨老曾说,当时加入美国国籍是一个考虑良久、痛苦异常的决定,甚至让他的父亲至死都没能原谅。那如今杨老正式成为中科院院士,我想他心里收获的一定是释然与坦荡吧。
杨振宁这一腔对故土的热血,多年来未曾冷过。他以一己之身,多次鼓励爱国志士的报国之志,矢志维护祖国版图统一、促进中美友谊发展。
(图片来源:观察者网)
当我们不借任何对比参照,其实杨振宁对国内科研、教育事业的贡献也是不可磨灭的。
他数次为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名校筹措科研经费,推动了多校高等学术研究中心的建立和发展。对于年轻一辈,他也悉心提携了一众桃李之后,给予他们在科学之路上极大助力。
清华大学前校长王大中曾称赞杨振宁“将清华三个物理研究领域提高到世界一流”。也是对这位将中国科研事业和高等教育推至新高度的学术伟人的高度赞美。
(杨振宁在清华大学为其举办的90年华诞上,图片来源:清华新闻网)
唐太宗曾说过“天下英雄入吾彀中”,意指希望可以收获更多有志之士、有能之才帮助建立富强的国家。当对中国发展只有功、毫无过的杨振宁回归时,我们为什么不能真诚道一句“欢迎回家”?
后记:
在美国常住下来,拿到绿卡,进而拿到美国国籍,是很多中国在美留学生给自己规划的发展道路。但你有没有想过,若是有一天,你也功成名就,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研究成果,你也会背负一些同胞对你入籍外国的质疑和诽谤。
当年入籍外国的决定就真的是毫无爱国之心的表现? 我想这点每一个已经移民或者准备移民的留学生心里都有答案。
自古以来有志之士都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当功成名就名满天下之时,也要准备好承担来自世人的各种各样的评价。
人各有志,不求每一个出国留学的学生都能做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只求每个人都能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理想的同时,有一个兼顾国家与同胞的责任心。
本文转载自北美留学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