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613-1276
contact@mengchenghui.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00-17:00
热搜: 房产 留学 医疗

我的中文名很美,如果你不能欣赏,请尊重,勿歧视!

[复制链接]
1439 2
萌村小萌 发表于 2017-4-20 20:56:2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来自: 山西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频道《24小时》)

My name is Hai Ge

我叫海歌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频道《24小时》)

My name means joy and happiness in Chinese

我的名字在汉语里意思是快乐和幸福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频道《24小时》)

It literally means "to preach harmony"

我名字字面上的意思是“呼吁和平“



情报局 回顾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前段时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留学生们录制的一段名为《Say My Name》(《说出我的名字》)的视频刷爆了网络,仅在海外社交媒体上就有5.9万人点赞,4.4万人转发,并获得了300余万次的播放量。


视频中,一群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的中国学生们落落大方的介绍他们中文名字背后的含义。视频录制的初衷,是为了回应哥大校园发生在春节,二十多名中国留学生宿舍门上用汉语拼音拼写的中文名牌被有意撕毁的“撕名牌”事件。


情报局 视角

你的名字有什么含义?


作为留学生,我们真的有必要在母语名和英文名之间二选一吗?


起英文名的做法是只在中国学生之间流行吗?


美国人会因为国际生使用不同的名字产生不同态度吗?


事件冷却之后,北美情报局带着疑问走上街头,听听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们在“名字”这件事情上真实的想法。



情报局 交锋 


隐藏自己 or 出于方便?


A面:中国新闻网在报道哥大撕名牌事件时,文案中出现了这样一段描述:“在出国的留学生中,几乎所有人都会给自己起一个英文名字。它像一块迷彩服上的布料,大家纷纷“穿上”,以为这是必备之物。”


“一些留学生将自己本来的中文名一步一步尘封。但是,当标有中文拼音的名牌被撕去的那一刻,他们逐渐意识到,中文名字对自己是多么重要。“


在刷爆朋友圈的文章《从哥大撕门牌名事件说起,我们为何要掩饰自己的中文名字》中,也将“使用英文名”和“隐藏中文名”直接画上了等号,一时之间好像有英文名或使用英文名,就是文化的摒弃与不自信



在情报局的采访中,也有外国友人猜测,中国留学生使用英文名是为了把自己融入美国学生群体。



B面:情报局采访中的中国留学生们却大多不认可这种说法,他们认为,英文名不是“隐藏“,仅仅是为了日常生活的方便而已



大家表示,自己一直为中国人的身份而骄傲,从未想过隐藏


《Say My Name》视频拍摄者闫呼和说:“我觉得中国人是谦卑,而不是自卑,这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概念。就是我起一个英文名是为了方便你,方便你们发音和辨识,是我谦逊,而不是我要改掉名字用你们的。这个不是自卑。”


(图片来源:Facebook)


“(我的英文名)仅仅是为了方便非汉语使用者发音,这完全不代表我抛弃了自己的中文名字,相反,我深深的珍惜着它,因此不希望它被人念错。”



外国友人也向情报局坦言,确实念中文名会遭遇发音障碍。使用英文名毫无疑问可以使大家的沟通更顺畅,生活更便捷


普遍现象 or 个人恶意?


A面:这是“赤裸裸”的种族歧视


在中国新闻网发表的“哥大中国学子对“撕名牌”事件说不:说出中文名之美”中,哥伦比亚大学中国毕业生马丹宁在接受采访时表达出对“撕名牌”事件的不满。“在哥大这样的高等学府出现这样低级的种族歧视行为,让人觉得很寒心。”


“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来美,难免形成紧密的小团体,在他人脑海中可能产生‘他者’的印象,”马丹宁说。


在纽约大学有两年多留学经历的Lily Li分析了歧视存在的原因,她表示刚入学进行分桌或者分组时,有些美国当地学生不想跟中国留学生分到一起,因为他们感觉中国学生的积极性不够,不会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


极少数中国人的不好“风气”,比如说有人随地吐痰、大声喧哗等不文明礼貌的行为,可能给美国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此外,有极少数美国学生可能对中国留学生产生了“开豪车、背名牌包、土豪”的印象,因此“羡慕嫉妒恨”,排斥中国留学生。


B面:凤凰主播澄清“哥大撕名牌”事件:无普遍性


(图片来源:凤凰视频)


凤凰卫视的主播,在哥大读研的杨舒连线了《全媒体大开讲》栏目,她在节目中告诉大家,哥大校方的确发出了安抚亚裔学生、承诺郑重调查的声明,但是这件事在事发校园并没有像大家想的那样“闹得沸沸扬扬”。


撕名牌事件只发生在本科生区域,她所在的研究生群体没有遭遇。因此她认为,撕名牌事件是个别对中国留学生心怀歧视的人人为制造的非普遍性事件,意思是该事件不足以说明“中国人在外国很受歧视”。


并且她表示,哥大是以diversity(多元化)闻名的学校,中国留学生在哥大的学习生活并不“堪忧”,甚至有人会知道她们是外国留学生而表示出友善。


《全媒体大开讲》节目嘉宾随即表态,认同不该把事件上升的“种族之间的歧视”。


央视新闻频道也采访了很多美国学生及其他国家学生对此事的看法,发现即使是美国学生也全都表达了对肇事者的否定和谴责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频道《24小时》)


哥大二年级学生艾娃: “I think it’s disappointing. It’s hurtful. Someone even takes the time to take name tags down to dis-identify the Chinese foreign students here.” 

(我认为这个事件令人失望,很伤人。有人专门花时间把名牌撕下来,抹掉他们的身份,这是很伤人的。)


在情报局的采访中,中国留学生也表达了类似“此次事件是个别现象”的观点。



根据情报局的调查,在美大部分留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是没有感受到歧视的,认为大部分美国当地同学对中国留学生是友好的,包括有邀请参加party的,平时主动打招呼聊天等。并且由于美国种族混杂,一个班里的学生会来自很多不同国家,大家早已习惯了课堂上的文化差异。


中国留学生该承担责任推广中华文化 

or

美国人该承担责任主动学习中国文化?


哥大中国留学生熊怡丰在面对央视记者的采访非常认真的表示:“这件事情是影响到我们整个哥大中国学生的群体,所以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比我们个人的学业都要重要得多。”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频道《24小时》)


《说出我的名字》拍摄者闫呼和在回答界面新闻的采访时说:“我的视频的很大一部分作用是教育,把我们名字的意义,文化含义教育给对方,当然这不是老师对学生的这种教育,而是对话、沟通,我可以坐下来和你谈一谈,沟通一下,看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能没有脾气,但我们有态度。”


这种主动承担起解决问题的责任、甚至借助此次事件弘扬传播了中华文化的行为得到了大众的一致赞扬,央视等多家大型媒体都大赞他们“年纪小却成熟、理性”,称他们的应对“威力丝毫不亚于示威游行”,并且更加“有力、有效”。


在留学生们精彩回应的同时,更加让我们动容的是外国友人们的态度。

(图片来源:留学圈)


在中国新闻网的采访中,哥大商科在读学生亢哲讲述了一个故事。“Zhe(哲)”的拼写在外国人眼里很难发音,因此经常出现被叫错的情况。“所以方便起见一般跟外国人交流我还是会用英文名字”。但是当他认识一个外国朋友,告诉他自己英文名后,朋友却执意要知道他的中文名,并且很努力地去学,记下来。


当亢哲为了自己的名字发音拗口而感到抱歉时,那位外国朋友认真的说:“我才应该为读错你的名字而道歉,你不需要为叫什么而道歉。”


美国田纳西州范得堡大学学生若晨告诉大家,在皮博迪学院上的第一节课,当她在名字卡片上写下英文名字的时候,美国教授却对她名字的中文发音更感兴趣。教授仔仔细细地把班上每个中国同学的名字都练习了一遍,并告诉她们,如果愿意的话,完全可以用自己的中文名字——那些真正属于她们自己的,带着中国文化内涵的美丽的名字


外国友人们也逐渐意识到,学习他们的语言不是中国人的义务,作为一对双向交流的参与者,两方都应该努力的学习、适应、至少是尊重对方的偏好习惯。


尽管“撕名牌”的情况发生了,但在不少地方,越来越多的人就像皮博迪学院的教授们一样,对多元文化表现出了尊重和欣赏。

(图片来源:精英说)

(图片来源:精英说)


其实很多美国人是愿意去学习其他语言的名字,并不觉得发音是不可解决的问题。


为中文名据理力争 

or 

呼吁全世界文化互相理解尊重?


在我们的采访中,原只打算采集大家对于中国学生名字看法的小编,意外的得到了大家更多的想法。



“每个人都可以叫他们想被叫的名字,不光只是中国人。”受访者的话掷地有声。


汉字博大精深,而其他国家语言之美同样令人动容。其实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着一样美丽的故事,这不只是中文名字的特权而已。


(图片来源:精英说)


(图片来源:精英说)


名字是人生命开始的第一个标签,对于自己的身份认同有重要意义。它不是一个毫无意义的符号,而象征着“我是谁?我从哪里来?”作为生命的起点,名字还深深扎在家族、国家、文化等根系之上。


小编想起了德国牧师马丁·尼莫拉反思二战的 “沉默的代价”——


“起初他们(德国纳粹党)追杀共产主义者,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我没有说话;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最后他们奔向我来,再也没有人为我说话了……”


哥大“撕名牌”发生后,除中国留学生外,校园里很多韩国、日本、还有印度等地的留学生纷纷站出来谴责恶意攻击者,支持中国学生维权。


这不禁让人回想起之前纽约警官Peter Liang 事件,也有很多其他少数族裔以及白人站出来为华裔说话。在维护自己权益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华裔、穆斯林以及其他在美国的少数族裔需要的是相互支持,而不是各自为战。


(图片来源:精英说)


美国作为一个多种族融合的国家,为了让移民更好地融入美国社会,起初采用的是“同化吸收”策略,即让移民抛弃原本的文化和语言,学英文,改名字,按照美国主流白人的方式生活。然而,换英文名字容易,生理、心理和与生俱来的喜好性格却不能同化。


打破种族隔离后,美国社会中依然有着广泛的歧视和不公平现象。于是,在外来人口学习和融入主流文化的同时,美国开始鼓励少数族裔保留和自己传统文化以及族群的联结,从而保证完整的文化归属感和稳定的自我身份认同。


情报局 解析


英语普及为什么出现在中国?


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全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二十几亿)讲英语,10多个国家以英语为母语,45个国家的官方语言是英语。外贸、互联网行业也把英语作为通用语言,外贸交往、国际会议、书信函电、进出口文件、银行文件语言等都以英语作为标准通用语言。


中国人民族精神中本身就有“勤”和“善良”的渊源,在与环境相处时,中国人是愿意付出以“适应环境”。“与人为善”“行人方便”的思想也是我们成为双向交流中愿意主动去适应对方的那一个


其次,由于汉语的精巧复杂,中华民族在发音构造、语言天赋上可以说是有优势的,这也为我们主动学习外族语言促成条件。


这是国内,而在国外使用英语就更不需要解释原因了。联合国提供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4年,有220万中国出生者居住在美国。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发布的《2016年门户开放报告》,中国学生占2015至2016学年所有留美国际学生总人数的31.5%,中国连续第七年成为最大的留美学生输出国。


如果没有严重到“两个种族间的歧视”,《Say my name》为什么反响如此强烈?


川普的上台,“禁穆令”和“修墙”加强了人们对种族歧视的关注。


最近两年国内外的网络打通,新媒体发展迅猛,加剧了《Say My Name》视频的传播。


《Say My Name》本身的优秀,其平和的语调、理性的逻辑一反当今网络盛行的“撕”文化,引起了社会正能量的共鸣。



情报局 讲述


在哥大事件发生后留学生们自发拍摄的《Say My Name》,落落大方的介绍自己的中文名字及背后的含义,这种不挑衅,不激化矛盾,而是呼吁更多人理解的处理方式让无数中国人自豪。在小编看来,这是最理智又优雅的反击。


可就在同时,网上还有另一派声音,这些人在高高扬着“爱国”的大旗,大肆的发表“美国人凭什么歧视中国人,美国人都是垃圾” “美国人都欣赏不了中文,因为他们自己根本没有文化历史”的过激言论。


的确,哥大撕名牌事件引发的风波,让我们关注到了文化差异引发的冲突,领略到“君子和而不同“的重要性。然而正如前文讨论的,哥大事件是否证实了”中美之间的种族歧视“,小编认为,不是的。


如今的中国想不出哪一方面劣于美国以至于“被歧视”,而美国人也不能被一小部分心怀恶意的人代表。因为即使是文化背景相同的人,也会因为不同原因产生不同的价值选择。


小编想讲一个小插曲


我兼职做家教教的美国女孩Belinda今年11岁,每次见面时除了解决学习问题外,就是给我讲学校里发生的各种各样的新鲜事儿,比如哪个女孩非常popular每个人都喜欢她,再比如学校最近风靡一种软胶状的橡皮泥。


那天Belinda突然一反常态,有点认真的问我:


老师,你经历过bullying(校园霸凌)吗?

我回答她,没有。


我的确没有亲身遭遇过,而且很幸运,我也从未目睹身边的人经历过。


但她问得我十分紧张,那些校园暴力伤痕累累的画面一下浮现在我的脑海。


我马上问她,Belinda, 是不是有人对你做什么了?


Belinda扭捏了一会,说:“不是对我。不过我也不知道这样算不算bullying。“


她解释道:“我们班有一个同学名字叫Romeo,你知道的,因为有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个故事,所以我们班有三四个同学每天都开他玩笑,起哄,往他的储物柜里塞东西。“


“因为他们也没有seriously harm他,我是指,没有暴打他,所以我也不知道算不算bullying,“她说。


所以,修养好坏,无关国籍。


美国有亲切的喊着华人朋友中文名的人,中国也有嘲笑美国人英文名的人。


姓名

(图片来源:epronunciation)


正如哥大中国留学生海歌所说,“我们中国人的名字多是爸妈或者重要的长辈起的,饱含着家人的冀望。不光讲究发音好听,还有深刻的含义。有的烙着家族的印记,有的引经据典,有的诗意朦胧。”


名字,是每个人生命的起点。很多孩子还未出生,父母就开始翻字典,找诗词,查族谱,算黄历,寻周公...恨不得把全世界最好的寓意都念在孩子的名字里。


名字不仅仅是一个符号或者一个标志,更是一个美好生命的象征,是父母希望我们成为的样子,更是对家族美好的期盼。


我的名字、我的语言、我的价值,都是个人文化身份的一部分。


越是在远离祖国的地方,越应该为来自中国而骄傲。


(图片来源:乡村爱情)

(图片来源:乡村爱情)

本文转载自北美留学生日报
收藏
收藏0
评分
评分
支持/赞
支持/赞0
反对/踩
反对/踩0
村长小助理~

精彩评论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板凳
louiskim 发表于 2017-4-21 00:22:3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美地区
姓呢?
沙发
MialisaK歌达人 摄影达人 烹饪达人 健身达人 发表于 2017-4-20 21:21:2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加拿大
当然是自己的名字好~还记得当年毕业典礼,全系唯二就我俩中国人,系主任苦练三天三夜我俩名字发音……最后也没读对一个闺蜜是四个字的名字我就不说了,我这一共俩字,读错俩字……真是难为她了
Tears never can bring you a bright tomorrow, but swear would.

1关注

240粉丝

15626帖子

发布主题
推荐阅读更多+
广告位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微博Montreal weibo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Montreal Facebook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Montreal twitter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Montreal Youtube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Montreal linkedin

QQ-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网

© 2014-2024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萌村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