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作为中国“特产”之一的“抗日神剧”,小编首先想到就是各种天雷滚滚的电视剧桥段。
比如说,革命战士个个都是武林高手,杀起鬼子来,体位很多变,什么梅花三弄(轻功起飞)、五马分尸(飞刀杀敌)、四大皆空(凌空回旋),齐活儿。
更厉害的革命战士直接就手撕鬼子了:
日军在和中国军队对打时要制作防弹裤衩,才能保命逃生。中国士兵仅用包子、黄瓜、胡萝卜、西红柿,就能轻易把鬼子炸上天。
甚至还有令人哭笑不得的裤裆藏雷:
此外,抗日神剧中各种台词也令人目瞪口呆。
“同志们,八年抗战开始了”:
“我爷爷九岁的时候被日本人杀害了。”
“八百里开外!干掉鬼子机枪手!”
如此种种,愣是把中华儿女血泪史变成嘻嘻哈哈的无厘头喜剧...
原本,这种不尊重历史的影视剧只在国内播出,作为国人茶余饭后的笑料。但是最近,这些抗日神剧已经丢脸丢到国外了。
抗日神剧成日本中文教材
“完全无视时代背景!”,“共产党大激怒!”以此为宣传语的一本新书近日在日本刚刚发售,就掀起一阵“中国抗日神剧”狂风……
长这样:
书名直译过来是《中国抗日神剧读本:出乎意料的反日·爱国喜剧》,封皮中间是名女军官,左边是国民党,右边是新四军。
这本书里汇总了21部抗日神剧,合计678集、30180分钟,附带剧集简介、演员采访、梳理复杂的故事梗概、图解庞大的人物关系,以及对某些拍摄画面的神吐槽……
此书还兼具汉语教学功能——给所有出场人物的中文名字标上日语发音,另外设有“跟着抗日神剧学中文”的专栏。
这本书的作者岩田宇伯,据介绍是一位住在日本爱知县的普通人,从事信息系统相关的工作。
一次偶然的机会“邂逅”《抗日神剧》,觉得“特有魅力”,于是一发不可收拾,开始“跟着抗日神剧学中文”,现在基本可以在名古屋市内中国人出没的店里“以假乱真”。
书里写了什么?
开篇详细介绍了参与抗战的新四军、八路军、游击队、皇军、保安队、军统、英法租界警察、工商会、叛变日本的汪精卫军队等等复杂的组织势力。
率先登场的是《抗日奇侠》,作者认为这是一部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堪称抗日神剧中的“金字塔”。
剧中不仅有“手撕鬼子”的场景,九阴白骨爪、太极神功、化骨绵掌、轻功、点穴手等十八般武艺轮番上阵,隔着头盔就能一招制敌,让不少中国观众也大呼“雷人”。
随后是作者的疯狂吐槽……
比如左上角吐槽衣襟压反了,那种穿法是寿衣;右下角吐槽该场景有SM嫌疑,在中国社交网站上也成为讨论话题。
接下来出场的是《孤岛飞鹰》,暂且不说SM面具,机密文件里的日语写的乱七八糟,在组织成员名单中,AV女优、日本前首相的名字也赫然在列。
而且,日本军官竟然还留着明治维新以前的发髻……
背景明明是1937年,已经开始用红外线激光检查入侵者,蓝光认证活体……
还有,这个是怎么回事儿?日本军队中有黑人?
作者还在书中感叹:不愧是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啊,出演抗日神剧的女演员都是美女,男演员净是帅哥。
被日本网友玩坏了
刚刚发售一周,《中国抗日神剧读本》在日本推特上的热度持续升高,有日本网民感叹,没想到就连“那样儿”的内容都能编成书。
现在,这本书已经快被玩儿坏了……
穿身上!
贴车上!(怎么感觉贴个符……)
竟然还有人要把这书当礼物送给台湾的朋友,据说他们会喜欢。
日前,网友@大破说了算 在社交网站上分享了这本书,也引发中国网民的关注。有人评论说,“日本人做资料的能力超强的”还有人感叹,中国人自己拍摄抗日剧应该更认真的对待。
有悖史实的抗日神剧
中国的抗日题材的电视剧非常多,但质量参差不齐,有的甚至出现很多夸张、雷人的虚构场景,因此被网友称为“抗日神剧”。
抗日神剧的特点可用“四化”形容:战争游戏化,我军偶像化,友军懦夫化,日伪白痴化。
抗日神剧以贬损日本人为能事,恐怕根本不是出于什么维护民族情感的立场。
把严肃的历史娱乐化,用夸张的表演吸引观众,进而获得商业利益,才是多数抗日神剧出品方心里打的算盘。
真实的抗战历史是怎样的,接受过历史教育的人们多少有所了解。
在抗战爆发之前,中国和日本在综合国力上存在巨大的差距。在当时,中国的对手是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国家,而我们只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这是交战双方最基本的国情差异。
在抗日战争的14年间,中国承受了巨大的损失,为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
日本军队并没有一些抗日神剧所描述的那么不堪一击。全面抗战爆发以后,日本军在短时间内占领了我国的大量领土。哪怕是在抗战末期的豫湘桂战役中,依然对中国军队造成巨大的损失,导致了正面战场的第二次大溃退。
这些抗日神剧把敌人描绘得过于弱智,这不仅是对历史的歪曲,更是对浴血捍卫家国的先烈们的不敬。
当前人浴血奋战换来的胜利被描述成唾手可得的,恐怕后人就很难了解和反思为何这场战争需要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
正视历史的意义
这些有悖于史实的抗日神剧,对国内观众造成了极其错误的引导。
央视《新闻1+1》盘点、批评了这一系列的雷人抗日剧。
2013年5月16日,针对部分抗战题材电视剧存在的过度娱乐化现象,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着手进行整治。
铭记历史上发生的战争,一方面是为了凝聚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信心;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当代人警醒,化战争的不堪过往为前进的力量。
像抗日神剧那样片面地贬损敌人,非但可能产生虚妄的自大,还会削弱战争的警示意义。
人们在回顾自己国家的对外战争史时,经常会津津乐道于历史上的胜仗,影视片对战争的还原也是如此。
然而,也有一些描述本国“打败仗”的影视片,既实现了较高的艺术价值,也获得了观众的认同。回顾本国“打败仗”的过往,目的不在于拔高对手,而在于反省自身。
同样,客观描述抗战时期中日两国的差距,也是为了让屈辱的往昔观照现实与未来。
尊重事实,才能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才能启迪本国人奋发图强。歪曲历史是可耻的,遗忘历史是可悲的,无论于己于人,都应该成为不可逾越的价值底线。
转载自:加拿大中文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