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613-1276
contact@mengchenghui.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00-17:00
热搜: 房产 留学 医疗

[加国] 中国式为孩子移民结果如何?

[复制链接]
970 2
萌村小噶K歌达人 发表于 2018-1-5 20:40:3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来自: 山西太原
近日,加拿大移民律师Richard Kurland根据《资讯自由法》(Access to Information Act)取得了移民部内部文件——《移民子女教育与就业成果》报告。

它指出,加拿大移民第二代的教育程度和社会经济地位,普遍优于欧洲、美国以及澳大利亚等国的第二代移民。其中,加拿大华裔移民二代的表现尤为突出。

同时,加拿大是西方国家中移民表现最好的国家之一。



华人后代表现突出

加拿大《移民汇编》披露的这份政府文件,是由皇后大学移民经济融合研究专家皮克特(Garnett Picot)为加拿大移民、难民及公民部撰写,该研究在教育及经济方面评估了加拿大移民后代的表现。

结果发现,在教育方面,亚裔移民的后代表现突出;在劳工市场的表现,华人移民后代最佳,黑人移民的孩子最弱。



报告显示,从重视教育的国家例如中国、印度等国引进移民,致使加拿大的移民制度比欧洲等国出色。

此外,因为加拿大对于外来移民的整体印象非常正面,所以移民第二代子女多能在此取得成功。

虽然,该报告数据令不少华人为之一振,但惊喜背后仍有失落,诸如华裔第一代的“孤独感”,仍属异国他乡土地上难掩的裂痕。

华人后代教育表现佳

加拿大是西方世界中,移民孩子教育和经济成果最好的国家之一。这一成功使加拿大把大多数欧洲国家抛在后面,在某种程度上也优于美国。

报告称,移民根据来源国的不同,表现有巨大的差异。




来自中国和印度等许多亚洲国家的移民子女,他们的教育成绩特别高。总的来说,来自亚洲移民家庭的孩子往往有最佳的教育表现。

来自美国和欧洲移民家庭的孩子往往看起来更像加拿大人,不过,他们的平均成绩还是高于加拿大家庭子女的平均值。

来自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移民子女教育表现往往较差,但仍与加拿大人的孩子相当(23%至28%的人完成大学学业)。

影响教育成果因素多

报告认为,教育成果可能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比如家长、对教育的期望等。移民父母(尤其是来自亚洲的移民),他们对子女的教育期望往往高于加拿大父母。

移民的居住地也很重要。与加拿大本地的家庭相比,移民家庭更可能居住在大城市,而大城市的教育水平较高。

同时,孩子所属的群体也起作用,少数族群中年轻人在本族群找到有较高学历的榜样并与之为伍的机会较大,强大的人际网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另外,学校系统也起作用。和其它国家如美国相比,加拿大的教育质量较少受到社会经济背景或所在地的影响。

"家庭收入似乎并不起作用,上大学的可能性并不取决于移民社区的家庭收入。这很重要,因为许多移民家庭在经济上比较困难。"

华裔第二代收入普遍高

该报告揭示了不同族裔的移民子女在教育及经济上的表现,得出结论是“黑人移民子女经济表现最差,中国移民子女经济表现最好”,Richard Kurland律师表示:这虽是不争的事实,但为了政治正确,加拿大很少有官员敢直说。

报告称,移民第二代由于平均教育水平较高,他们在经济成果方面表现更好是可想而知的结果。




加拿大移民在子女教育上的表现是西方最好的。虽然移民第一代的收入远不如当地白人,但其子女的收入已与当地子女一样高,甚至有超越之势。

其中,华裔的子女教育堪为翘楚。

加拿大第一代移民的收入与加拿大出生的人差别很大,他们第二代之间的收入差别明显减小。

报告称,可能的情况是,移民的经济融入是一个多代人的过程,因为他们的收入差别是第一代最大,然后逐代缩小。

中国成最大移民输出国
曾有数据显示,2010年时中国在海外的华人华侨数量已超过4500万。仅是2012年,获得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四个国家永久居留权的中国人总数就达到了15.2万人。

与此同时,根据调查,准备移民的国人数量仍在持续增长。

2016年9月,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下称“OECD”)发布《2016国际移民展望》报告显示,在金融危机后持续衰减的国际移民人数已经就是呈现出了明显的增长态势,现在的话已回归到金融危机前的高水平。

该报告发现,2015年进入OECD国家的永久性移民人数总计达到480万,同比增加10%,突破2007年的最高纪录。2014年这一数字为430万,同比2013年增加了4%。


2006年~2015年流入OECD国家的永久性移民。

2014年前五大移民来源国分别是中国、罗马尼亚、波兰、印度和菲律宾。该数据同时涵盖短暂停留的人数。

中国式移民:为了孩子

曾有调查机构对很多正在考虑或者已经着手离开中国的人进行了采访。

虽然他们的身份背景、出国途径、目标国家等都不尽相同,但除了个别准备出国留学的孩子外,几乎所有人在采访中都表达着对“离开”的许多不舍,他们都不约而同的对记者诉说着一件事情:我为什么要离开中国!

大部分人的答案无非都是躲避污染、中国房价太高、食品安全和为了孩子等几个方面。而为了孩子这一选项几乎所有受访者都有提及。




王希与丈夫相识于澳大利亚,两人都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就离开国内前往澳洲读书。2001年,两人先后回国,分别在两家排名世界500强的外企里工作。

2004年儿子出生后,王希辞去了工作,但让她没想到的是,随着孩子的日渐长大,一系列接踵而来的问题让她措手不及。

提前将近一年的时间报名幼儿园,竟然被告知名额已经满了。

孩子辗转进入其他幼儿园之后,王希吸取了教训,立刻开始替儿子寻觅“小学”,这才发现看似公平的“免试就近入学”只是个“美丽的误会”。

在经历了找合适的学区、卖掉原有房子、贷款买新学区房、转户口、报名、审核、面试、体检等一系列漫长到折磨人的过程后,儿子终于成功进入小学。




然而折磨却仍没有结束。由于王希夫妇平时对儿子采取“放养”态度,任其自由发展,因此在升入小学后,他们突然发现儿子班级里的孩子基本每人都有“一技傍身”——钢琴、小提琴、美术、珠心算、英语等等。

有些孩子甚至在学前的课外辅导上,就将三年级以前的课程都学完了。面对儿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突发情况,王希慌了手脚。

此外,这些年来大学扩招、毛入学率急速上升,但矛盾也越来越尖锐。

因为水涨船高,录取研究生或者就业招聘的条件也愈来愈多样,看是否名校毕业,学校是否为985或者211大学;同样是这些学校的毕业生,还要拼学分绩点、竞赛得奖、实习经历、社团工作、技能资质,甚至户籍相貌、家庭条件、社会关系等等。

于是竞争越来越提前,从大学、高中、初中、小学,已经提到了幼儿园。

更让中国的家长难以接受的是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2013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达到699万,被称作“史上最难就业季”。

2014年毕业生人数更是达到创纪录的727万,连同上年度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新增就业人数甚至超过了900万。

王希看到姐姐一家因为外甥即将高考的压力闹得家无宁日、家长歇斯底里、孩子身心俱疲,想想才上小学的儿子还要面对“小升初”、中考、高考、考研、就业等一系列几近“残酷”的压力,一家人开始考虑移民。




华裔第一代尚存孤独感

虽然报告那头唱得火热,但仍有网友发出质疑:“出门被当成中国人,回家被当成外国人。移二代里外不是人。

可见许多人都认为移民第二代心中没有归属感。




一位父母来自广州的CBC(加拿大出生的华人后裔)John用流利的英语回答道:“我从小出生在加拿大,身边有很多CBC朋友,我们并不觉得孤独,更不会觉得自己没有归属感。

相反,我们很喜欢这里的文化,例如崇尚健身、健康饮食等。我们也很喜欢这里的自然风景,并不觉得精神上有任何负担。”

由此可见,移民第二代大多处于舒适的环境中,没有第一代的心里包袱,更不会去挂念国内的亲戚朋友。此外,他们在异国文化上也没有任何冲突,所以并不太体会归属感之类的意义。

相对“移二代”来说,“移一代”的孤独感更加明显。

“最好的,都在远方和想象当中。”这句话来自移民加拿大的大骐,他谈起多年的国外生活,意味深长地说起这句话。

在加拿大的法语区蒙特利尔,大骐也曾住着大宅,开着好车,享受着加拿大悠闲而固定的生活。房子自然比国内的大,如果在北上广深,也不是简单的有钱就能买得起那么大的,车子的性价比很高,同样的车可能国内贵出一倍。

无论是人文自然环境,还是物质供应,一切都挺好的。但唯一的问题就是“孤寂”。

好山好水好寂寞,好烦好乱好热闹。这句戏言是在海外华人界用来总结国外和国内生活差异的。华人移民国外,无论年轻年老,有钱没钱,孤独这一关是注定难过的,只是程度高低而已。

如果没有什么大的经济压力的话,年轻移民者的普遍生活就是整天自己做饭,看碟,然后固定和几个朋友到家里聚聚,玩玩“三国杀”,打打游戏机,养养猫狗。

看似不错,但和在国内特别是北上广深这些地方一呼百应,每天“局不断”、“新鲜事不停”的生活相比,确实有一种难言的寂寞。



移民第一代,他们一直被中国文化影响,习惯了国内热闹的人情往来,以及丰富多样的美食。他们一辈子辛苦打拼,临老却为了孩子跑到一个陌生的国家来。

他们既不会说英语,更没有娱乐消遣,所以心理上也非常孤独。他们虽在此享受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以及先进的医疗水平,但同时又缺失了生活的真实意义,可见有多无助。

本文转载自:加拿大中文报
收藏
收藏1
评分
评分
支持/赞
支持/赞3
反对/踩
反对/踩0

精彩评论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Zosy 发表于 2018-1-6 01:13: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加拿大
标题党
你就是我的全世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板凳
dulydu 发表于 2018-1-6 08:08:0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美国
来自蒙城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发布主题
推荐阅读更多+
广告位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微博Montreal weibo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Montreal Facebook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Montreal twitter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Montreal Youtube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Montreal linkedin

QQ-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网

© 2014-2024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萌村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