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613-1276
contact@mengchenghui.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00-17:00
热搜: 房产 留学 医疗

一次冲动的体罚,华裔母亲与女儿分离四年,到死都没能要回抚养权!在国外孩子打不得!

  [复制链接]
1968 4
蒙小白白 发表于 2017-10-30 09:00:0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来自: 山西太原
中国人总是说棍棒底下出孝子,“玉不琢不成器”,在中国,家长打孩子似乎是天经地义的。

但是,如果华人朋友们把这种习惯带到国外,可成了大问题。
话说,最近发生了一件这样的事情。一对华裔夫妇在9月27日因为管教不好好吃饭的女儿,结果被双双控罪,而自己的一双儿女也被政府部门人员带走。


事情是这样的:

据悉,这对华人夫妇和自己的儿女一直其乐融融地生活在美国。然而四年前,妈妈江美玲因涉嫌虐待儿童,导致当时年仅四岁的女儿,被政府交予某犹太裔家庭暂时寄养,却不想该家庭提出长期收养请求,导致一场争女大战持续了四年,直到江美玲闭眼都没能要回抚养权。

而更悲惨的是,在其他地区定居的孩子父亲陈家龄也无奈放弃争夺,这个福州女孩将不得不在犹太家庭成长。


据爸爸陈家龄介绍,今年33岁的江美玲多年前从福州移民来纽约,为了攒钱,她与男友在佛州开了一家小餐馆,并于2008年生下女儿。但由于两人无瑕照顾,所以他们将孩子送回纽约,与在华埠定居的奶奶生活。“夫妻俩一个月回纽约探望老小几次,一家生活也算其乐融融。”

不过,幸福在四年前的一次体罚后戛然而止。陈家龄表示,2012年的某天,江美玲回纽约探望女儿,却因被其不听话的举动气急,一冲动便拿起手边的筷子体罚,而孩子的哭声引来白人邻居报警。

“警察一进屋,看到四岁女儿身上的红印,就立刻把江美玲逮捕了。”随后,江美玲被控“儿童虐待与忽视罪”(Child Abuse and Neglect),而女儿也被市儿童服务管理局(ACS)暂交一犹太裔家庭寄养。


虽然最终江美玲并未入狱,只被要求守行为并参加家庭治疗课程,但在案件审理的几个月中,不懂英文的她甚至不知女儿被带去何处。直到近半年后,江美玲找到寄养家庭,想领回女儿,但对方却提出永久领养的要求,于是一场争女大战开始了长达四年的波折。

不知如何应对的江美玲找到市议员陈倩雯及陈家龄等人求助,不过对手更是有备而来,聘请专业律师,一步步夺走抚养权。陈家龄表示,在四年的案件审理期间,女儿一直住在犹太裔家中,每周只能与母亲见面一到两次,每次两小时,这令原本亲密无间的母女开始生疏。


不过江美玲并没放弃,为了多见女儿,她不再回佛州工作,而是留在纽约,专门等待每周的见面。虽然对方律师使用各种计策,令法院先后出具保护令,禁止女儿与奶奶、表姐甚至爸爸单独见面,但江美玲的母爱也令法官软化,今年年初时,母女俩甚至开始被允许一周过夜一次。

但命运似乎对江美玲特别不公,正当她看到了接回女儿的曙光时,却突然被诊断为罹患肺癌。“她不抽烟不酒,又这么年轻,居然患了肺癌。”虽然陈家龄与陈倩雯等人继续帮江美玲申诉抚养权,但于本周去世的她最终也没能真正要回女儿。

而更悲惨的是,定居佛州的爸爸向儿童局申请将女儿接至佛州抚养,遭到该犹太家庭的强烈反对,理由是无法保证父亲不会虐待女儿。最终为了养活小儿子不得不继续赚钱的爸爸只得放弃争夺,这个纯正的福州女孩将不得不在犹太家庭成长。


先前,在澳大利亚也有母亲因为用炒菜用的木勺敲打孩子,而被警方以用武器进行虐待孩子起诉。事实上,木勺只不过长相吓人,实际上根本不牢靠,如果用来打人肯定只是做做样子,根本称不上武器,即便这样,这位母亲还是接受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培训课程。


事实上,这些悲剧全是因为观念问题,中国家长总觉得自己是孩子的父母,作为父母就知道怎么样对孩子是最好的,孩子是自己生的,怎会不爱他们。

但是,国外法律主要看重孩子的利益,华人不能因为父母的身份而凌驾在法律之上。警员、法官、社工工作人员并不了解华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提醒各位在澳洲的华人家长不能用打骂孩子方式教育孩子,否则恐将面临政府追究法律责任。另外,在澳洲不一定是打孩子才是虐待,如果夫妻吵架,让孩子生活在不安的环境中,或者让年幼的孩子自己待在家里,让年幼的孩子自己上学。甚至很多华人家长的口头禅“不听话打死你。”都是对孩子的虐待。




澳大利亚人对于儿童保护非常敏感,为了鼓励民众报案,法律规定,在怀疑有可能是虐儿的情况下,就要报案。其中教师、校长、社工等直接监护孩子的人士发现案情时有责任通知警方。

就是一般民众,比如邻居、朋友,发现虐童案时亦要报案。即使事后发现是报案人弄错了情况,只要不是恶意,警方也不会追究责任。


如果类似事情发生家长只能按照法庭与儿童福利保护局要求一步一步走完整个程序,期间涉案家长还可能需要上三个月的家长培训课程。最终法官会判决是否将孩子送回给家长照顾,并非家长想要将孩子要回来就立刻能要回来的,政府必须确保孩子在一个安全健康的环境下成长。


看来在国外,孩子真的打不得。

来源:澳洲Mirror

收藏
收藏0
评分
评分
支持/赞
支持/赞8
反对/踩
反对/踩0

精彩评论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Zosy 发表于 2017-10-30 12:14:5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加拿大
闲得蛋疼
你就是我的全世界
板凳
泰迪咩 发表于 2017-10-30 13:30:2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加拿大
这个...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地板
MollyMontreal 发表于 2017-10-30 16:14:0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加拿大

积极乐观每一天
5#
WuTi 发表于 2017-10-30 21:52:5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加拿大


0关注

69粉丝

1784帖子

发布主题
推荐阅读更多+
广告位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微博Montreal weibo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Montreal Facebook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Montreal twitter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Montreal Youtube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Montreal linkedin

QQ-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网

© 2014-2024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萌村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