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匿名用户
不惭愧地说,我自己的背景很适合回答这个问题。
我见证了上一代移民的生活(我爸爸),见证了一代ABC(American Born Chinese的首字母缩写,指出生在美国的华人)的成长(我的弟弟妹妹),赶上了留学大潮而出国念书(08年),又比同龄留学生提前拿了一张绿卡(20岁)。
(1)上一代移民
我爸爸在美国呆了将近二十年。在当年,在以我爸为首的出国党看来,移民的生活条件是绝对优于回国的:更好的社区,更好的收入,体面的工作,房子和车子。当时的中国人,还大多骑着永久挤着公交,住几家一户的筒子楼。美国的生活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有着致命的物质吸引力。在美的奋斗目标,无非就是两个字——“留下”。
在今天,这一代移民已经基本进入中产阶级,一栋洋房一部车,两个小孩一只狗,富足但不暴富,稳定但不冒泡,也算实现了他们当年的目标。另一方面,他们在国内发展的亲朋,因为赶上了90年代末的发展浪潮,生活水平也没有输于他们(虽然大部分的移民不承认这一点)。从收入和购买力上看,他们是差不多的。
从工作上来说,第一代移民对美国的事业没有太多野心。普通的工作拿到的薪资,就能过上富足健康的生活,你不必在公司挤破头,也不必踩着别人的脸,也可以住着别墅开宝马,穿着名牌逛各国。所以,并不是太多的人会以在公司爬到高层为目标。工作性质以工程师为主。工作年限以供完孩子上大学和交完养老保险为基准。总结来说,工作压力不大,薪资有余但不土豪。
在家庭方面,对下一代的期待,无非是学好中文,上ivy,打个football进个联赛。对上一代人的赡养,费用会担当更多,但是诸多大小事宜是由国内的兄弟姐妹打点,烦心事并不多。家庭财产一般在养老保险,房产,少量基金债券里,很少有人会有大量现金存款,破产可能性很小。每年去国外旅个游是没问题的。总结来说,生活压力低,模式为easy。
而以我妈为首的中国中产阶级,生活水平虽然与美国中产相差不远,但是各方面的压力却要多得多得多。下要供孩子留学,买房,买车,上要供老人的医疗和养老,工作上要和官府和无赖周旋,回家后要和兄弟姐妹争财产。
防癌防吃防污染,防贼防盗防流氓。儿子/女儿在XX国留学又要缴学费了,想给爸妈转一个好一点的医院,隔壁家的老王昨天又买了一辆奥迪,今天单位小姑娘又拿了一个土豪金……………………赚的钱多,发愁的地方也多,消费能力不低,但是安全感也不高。
(2)留学生
我接触到的留学生分为三类。一部分家境富裕,念书只是为了镀金,一开始就打算回国接班。一部分家境贫寒,大多想要留在美国,走在我爸爸当年的路上。而最多的一部分留学生,家境中产或小康。他们父母奋斗的目标,是美国的中产。
他们把自己的孩子送到美国,希望孩子能过上自己渴望的日子。而这些孩子们,没有当年我爸出国时那种强烈的物质对比差,乍一看觉得自己家的生活水平不低于美国,对于自己父母一代的生活压力也没什么切身的感受,再加上寂寞和签证问题,这一批人群归国的不占少数。
虽然有的朋友归国的说辞是”父母在,不远游“,但即使归国,大多也不会甘心呆在父母身边,来到北上广打拼。其实,我的想法是,赡养父母,在如今不该成为回国的第一理由。
洛杉矶飞上海只要十三小时,深圳去江苏也十几小时。视频电话和微信的普及,让每天联系到父母也变成了并不困难的事情。在北上广生活和在美国生活,对父母而言,距离感是差不多的。
(3)ABC
我的弟弟妹妹是土生土长的ABC。作为第一代移民的孩子,他们比国内长的我,少了一份功利心,多了一份自信。对于归属感,他们的态度类似于自小随父母离开家乡、在北上广长大的孩子。对于老家(中国),虽然会同父母回去,但是没有认同感。
虽然生活单纯,但是这一帮孩子并不是毫无烦恼。比学习成绩,比体育,比谁上的大学好,这些方面的压力和国内的孩子差不多。有的父母甚至还是旧式思维,把他们没有完成的梦想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部分孩子承受的压力不亚于应试教育下的学生。
但是,普遍的情况是,这些孩子比中国的孩子有更多的自由实现自己的想法。他们在美国的发展路径比上一代人更加多元化, 即使进入绝对上流社会的孩子也并不多。
美国是个阶级已经固化的社会,维持在中产这种富足而闲适的状态,是比较容易的事情,但是,进入中产之上,需要几代人的资源。第一代ABC在这一方面相对薄弱。
中国处在阶级形成的阶段,如今,下一代的阶级改变还存在可能性,但是,未来也许会越来越难。
(4)我
我对自己的定义是,一个从老家来到异地打拼的人。深感幸运的是,我拿到了这里的户口。但是,我没有房子,没有车子,父母在我毕业后就不会再养我,我得在这里立足,一张户口是远远不够的。你要问我,我这样的移民怎么想,我只能说,和去北上广打拼的毕业生一样,我想要的还有很多。
美国这么大,这么多行当,笼统的概括移民好不好,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就像你不会问一个北京人”你拿到北京户口后的发展路径是什么“。这一张卡,一个户口,拿到了只是和千万当地人站在近一点的起跑线上,而已。
如果一定要说移民的好处,移民了之后会少了不少后顾之忧,会比同龄人更有底气的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梦想。我看到的美国,是一个比较公平的社会。虽然没有短时间暴富的机会,但是努力的付出,大都都能获得丰厚的回报。
最后,每到一个地方之前,要想好自己如何活下去,想要什么生活,怎么养活家人。不能把移民当成人生的终极目标呢。
补充:
我自己对于是否移民有一个简单的衡量点:能否在移民国家靠自己的力量让自己和家人过上预期的生活。在国内,鼓励移民的人可能怀揣着不一样的动机,他们可能会因为悲观主义/乐观主义而夸大了国与国的对比。不管旁人把移民国家吹嘘的如何富足,教育如何优秀,你在移民国家赚取不到,就等同于没有。
关于父母的赡养也是出于一样的考虑。不管与父母离得有多远,我个人会把“能不能靠自己力量养活他们”作为思考的第一点。我认为,以爱的名义回到他们身边,却花着他们的养老金,不是孝顺。所以不管与他们相隔多远,实现个人的财务自由、维持父母的生活水平,是我放在首位的事情。
如果每个人都是一艘船,我们的社会就是一片海。移民,就是从一片海,驶向了另一片海。可能会经历风浪和颠簸,可能会看到更壮丽的美景,但是不变的是船上装载着的那些梦想,家人和感情。我们没有逆天而行的能力,只是希望在汪洋大海里,守护好小船上的一点东西,带着他们,顺势而为,扬帆而行。
希望大家都能,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不管在哪里。
2梁潇华
前提:这里说的移民,是指移民到北美,西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发达地区。
举几个例子。
例子一:国内某三线城市蓝翔毕业(好吧我恶俗一下)熟练电焊工,有十年工作经验,在国内糊口不成问题,若到澳洲工作可以拿到和国内数字类似的工资,但从RMB变成了澳元。
例子二:国内某顶尖高校毕业,金融工程专业,父母在国内都有不错人脉经营,若留在国内可能可以从父母的庇护之下有一个很好的起点;但也可以选择出国留学就业,自己打拼出一番天地。
例子三:国内白手起家富豪,在实业上有所成就,和很多类似的企业家一样,由于环境和时代的限制,在发家过程中难免接触到了灰色区域,现在可以用自己一年的收入完成投资移民。
例子四:家在国内的留学生,从初中毕业开始就负笈海外,米帝顶尖大学毕业后在硅谷当工程师三五年,收入稳定不但衣食无忧,还能保证自己的吃喝玩乐,就是开始觉得工作有点无聊了,恰好发现国内企业在高薪招聘和自己领域相关的技术人员。在考虑回国还是留下。
对于例子一的人而言,留在国内属于是一个在短期内预期相对稳定的选择,而出国打拼在收入,社会保障,个人尊严等方面可能能得到很大的提升,但也存在不确定性。也就是说留在国内选择的是稳定,出国选择的是挑战和机会。
对于例子二的人而言,无论是留在国内还是出去,都只是好和更好的区别。可能留在国内是个更稳定的预期,但相对于例子一里的人而言,例子二里的人面对的选择则明显没有那么一刀切的清楚,更多的可能是在对生活方式和长远打算上的选择。
对于例子三的人而言,留在国内可能能更利于企业的发展,但也可能某天风向一边陷入无尽的麻烦。若拿到国外身份后在回国搭理实业,则进退有度。对其而言,移民则根本不是选择挑战和机会,而只是花钱买了一份保险罢了。
对于例子四的人而言,很明显,如果留在硅谷的话收入预期基本可以锁定,而且生活的安逸和稳定也能得到保证,反而是回国要面对重新适应环境,生活质量和预期会出现较大的不定数,还要承受各种在米国不存的奇奇怪怪的限制(虽然这些限制某一天可能会渐渐变少)。
当然,由于所在的领域正好是国家大规模砸钱研发的领域,若是回国的话可能会最终在领域里能有比留美达到更高的高度。对于这样的人而言,选择移民反倒是选择了安逸,而回国则是像当年第一批翻越阿巴拉契山脉向大平原进发的殖民者们那样,面对着不确定的未来,不确定的挑战,不确定的预期,当然也有不确定的惊喜。
当然上面没有一个例子完全是和答主当前情况相符的,不过如果真的要说个人的选择的话:
与其说我是不想移民,还不如说我是不想在一个地方长期settle下来——趁着自己的血和中二还没有冷下来之前——我还没玩够呢,为什么要锁定预期?
3匿名用户
普通人一个,在美国打过三个月的工,说几件事
第一:我再Nevada的一个小镇赌场打工,7.5刀每小时,每周四十小时以上1.5倍工资,全美最低工资,除此之外每天能有20刀的消费,就这样三个月我攒了7000刀,自己cover了去英国玩一个月的费用,买了一个国内8000的单反。
第二:我的小上司好赌负债,找我们几个穷逼学生借钱后被举报,赌场老板夫人亲自从拉斯维加斯来跟我了解情况并跟我们道歉,替还不起钱的小上司把钱还给我们。
第三:只要在超市买完大包小包的时候肯定会有开着皮卡的老墨问用不用载我回去。
第四:舍友在班上不舒服,让经理看见,一通问询之后拉着上车直接送去诊所,再三嘱咐注意身体。
这是在美国很穷 很偏 的一个镇子上我的经历。
对比一下,我在天津的德克士打过工,还是几件事
第一:每天的工作时间至少超过排班表3个小时
第二:发的工资和我的工作时间有严重不符
第三:有一次骑着电动去总部取宣传单,回来时遇上大雨,宣传单裹着塑料包裹,我没有雨衣,回到店里经理说你怎么这么半天才回来,你看看这单子,而我只能落汤鸡一样听着。
这都是我在大学期间的经历,我的观点就是在国内作为普通人你不会得到尊重,不会有享受优质生活的机会,你能做的就是为了生存拼命,在美国,只要你认真做好你的工作你就会衣食无忧,你的生活水平和国内比就是一天一地。
现在我已经拿到美国研究生的offer,希望我能留在那边。
欢迎来喷
4青岚
长答案首发公众号:人生冒险家青岚(qinglanus)
一,刚才登录了一下N久没登录的人人网,搜索了一下小学到大学,印象比较深刻能记住名字的同学,查了五十几个人,我发现了一个现象,目前对自己生活比较满意的(从相册和日记可以看出,对像我们这种30而立的人,主要还是物质条件),有两种人:1,二代。2,移民或在海外工作的同学(这里包括2代和靠自己努力学习+奖学金出去的穷孩子)。
二,我在美国认识不少福建长乐人偷渡到美国的,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刚17,高中没毕业就偷渡到美国的小女孩,腿还有点跛,走路有些慢,但是非常聪明伶俐,小姑娘是父母让蛇头送出来的,长乐当地有一个传统,穷人在孩子十八岁成年会联系蛇头把子女送到美国,偷渡款到美国之后打工按月还,她在一个老乡的中餐馆当企台,好在英语在国内上学的基础打的好,来这边很快就说的比较流利了,她当时是为了偷渡背了八万美金的债,一个月月薪有三千美金左右,几乎都还了债,连听可乐都舍不得喝,我看着可怜,当时经常给她买零食吃,所以她认我当了哥哥,啥心里话都跟我说,我当时问过她,来美国后悔么?
她说“不后悔,我这样的在国内怎么可能一个月挣三千美金?一辈子都不可能,况且我还有些残疾,不可能找到好男人,基本就是跟离婚的,年纪大的,或者智障,或同是残疾的,我不甘心过那种生活,等我以后语言更好了,拿到身份,就可以去念社区学院,升大学,努力找白领的工作。”
当时她说这段话的时候,眼睛里是放着光的,我知道美国对于她来说是一个梦想实现的地方,而非仅仅是个挣钱快的地方,昨天她给我微信传了一张照片,原来是交男朋友了,跟一个白人男孩的合照,小伙子很健美帅气,两个人蛮甜蜜的,呵呵,还叮嘱我早日给她找个好嫂子,早日的实现自己的梦想,真心的希望她能幸福:)
补充:
大家是不是在坐公交,地鐵,火車,或者購物,在街上開車,偶爾會有這種牢騷:“唉,好擠啊,怎麼人這麽多啊,要是少點就好了!”國內的生活壓力其實很大來至於整個經濟的蛋糕分給世界第一的人口,同樣付出的勞動,你只分瓶蓋那麽一丁點,而發達國家的國民卻分得到一整塊小蛋糕,從這個方面講,移民其實是在為祖國做貢獻,因為每移走一個人,就會多給國內的人留一份生存空間,減少一個競爭壓力,其實是變相的為國內的生存質量的增長做貢獻,所以,各位愛國的人,請移民吧!給國內的人騰地方!
5隆隆隆
在这个年代对某些人来说资产安全显得很重要。
今天中午吃饭,旁边一桌极为吵闹的高中生,讨论问题主要有四点:1.去伦敦哪里嫖娼比较好2.哪个洗钱渠道的成本比较小3.英国哪里的房子升值空间大4.哪个替考中介比较靠谱。
这些降落伞一代的画风还是比较清奇的。可以看出,他们父辈有着深深的焦虑,那就是如何携资跑路,以及如何在海外过上美好的生活,这种深深的焦虑投射到了他们年轻的孩子身上。他们的父辈担心的应该是这些钱来得快来得多,但是得来的时候总有些程序不正义和原罪,可能说没也就没了。
6OnlySwan
移民,其实很像是一个产品经理在砍需求,它只能实现你某几个需求,甚至实现的非常好。但是那些其它的需求譬如在国内一样多的发展空间,各种圈子聚会,和亲人的相处机会,廉价的人力服务…有的你也许未来才能实现它们,有的只能砍掉。一个会砍需求的人,他更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文章来源:知乎 匿名用户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原文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587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