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613-1276
contact@mengchenghui.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00-17:00
热搜: 房产 留学 医疗

他是第一个走遍故宫9000间房的人!他把法国总统的车拒之门外

[复制链接]
921 2
萌村小萌 发表于 2017-3-26 22:12:0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来自: 俄罗斯
终日奔波苦,

一刻不得闲。


“故宫看门人”

600年来,

单霁翔是第一个走完了故宫,

9000多间房屋的人。



也因为他,

有了火遍网络的恶搞明清帝王像,

引爆豆瓣的《我在故宫修文物》,

让人觉得遥远的宫殿,

一下子变得亲民起来。


 

2012年1月,

单霁翔就任故宫博物院院长,

人家说新官上任三把火,

他却说:“我一把火也没有,

故宫古建筑都是木结构,最怕火,

好在我名字里有个‘雨’,

我准备好‘水’了。”


 

俏皮话归俏皮话,

单霁翔可不是光说不练。

一上任,他就薄衫素鞋,

带着秘书踏遍故宫每个房间,

细致勘察,

上任5个月磨破布鞋20双。

 


这一番走下来,

单霁翔和故宫的距离近了。

前朝巍峨皇宫褪尽浮华,

在他看来是一座宝藏巨库。

他能准确报出当时文物的总数量,

1807558件(套),

每一件都需用心守护。

 

要善待这些文物,

首先要善待故宫本身,

让这座宝库得到应有的尊重。

以前做旁观者,看到游客抽烟,

单霁翔从来不放在心上。

做了院长后,简直不能忍。


 

他已然把故宫当成家,

每到一处,看见烟头、垃圾,

第一反应是弯腰去捡。

一年下来,他从石缝里,

抠出足足1000个烟头。

“有种想呵护每个角落的冲动。”



对故宫感情渐深,

单霁翔感觉不能再忍了。

2013年,他提出整治目标:

故宫开始全面禁烟、禁火,

一个打火机也不许带入。

每一片垃圾落地,

两分钟之内必须清理掉。

久而久之,见地面如此清洁,

游客也不好意思丢垃圾。


 

2014年,他又提出,

宫殿屋顶不能有草,

“飞鸟将草籽带到房顶,

草生命力强,生长时会拱瓦,

瓦松了,宫殿就要漏雨,

木头就会朽毁,建筑就要大修。”

时至今日,从高处往下看,

紫禁城屋顶没有一根草。


 

做得最彻底的,要属禁车,

“英国白金汉宫,法国凡尔赛宫,

日本皇宫,都不许车辆穿行,

这是一个文化尊严的问题!”

一下子,所有私家车被请走。

可故宫那么大,全靠走不现实,

单霁翔规定可用自行车、电瓶车,

这倒成了一道秀美的风景。


 

以前外宾、国宾参观故宫,

都是警车开道,直入午门。

2013年,法国总统奥朗德来访,

单霁翔也没给总统“面子”,

坚持让奥朗德在午门前下车。


 法国总统奥朗德参观故宫


不久后,印度总理辛格参观,

因其年事已高,

有关部门希望“破例”一次。

但单霁翔依然坚持原则,

最后换成了电瓶车参观。

建国以来的“外宾礼遇”,

就这么让单霁翔给推翻了。

 

坚持背后的道理非常简单,

无论你是谁,有怎样的地位,

都该对这些人类的文化宝藏,

保持一颗应有的敬畏心,

尊重文物,就是尊重文化本身。


 

清理完垃圾和车辆,

他这才来了一把“大火”,

直接让故宫里一半的办公人员,

逐步迁出故宫办公,

仅剩下1500多名文物保护人员。

在这条指令下,不管你什么级别,

该留的留下,该“走”的请走。



 然后是“违章建筑”,

3600平米的彩钢房,

11200平米的临时建筑,

全都被拆得干干净净,

留下纯粹的红墙、黄瓦,

让古建筑不动声色地说话。



做了这么多工作,

没有别的目的。

其一,是还故宫以尊严,

其二,是为了让来参观的游客,

既看到一座古建筑最美的风貌,

又能从内心生出一种自豪感。

“要让游客意识到故宫承载的重量,

先得我们自己尊重这个宝库。”


单霁翔觉得,

还应该给游客以尊严。

故宫游客数量之庞大,

将其他博物馆远远甩在身后,

2012年就突破1500万。

面对如此庞大的参观人流,

得让每一个游客看得舒心。


 

“去故宫不是看文物,

而是去看人山人海。”

“买票2小时,游览5分钟。”

“参观故宫请自带小板凳。”

人太多,买票难,没地方坐,

面对这些吐槽,单霁翔双眉紧蹙,

尤其是看到单日游客18万的照片:

“说不定会发生踩踏事故。”


 

“从今天起开始限流!”

想法一提出,大家都慌了。

2008年,故宫曾经限流,

结果售票窗口关闭,

百名游客疯狂捶打窗户,

公安机关都吓坏了,

最后票没卖就把人全放了进去,

限流?怎么个限法儿?


 

单霁翔心里当然有数,

2015年6月13日,

故宫正式实行单日8万人限流,

在大屏幕上不断更新余票数,

如果当天的参观票售完,

前来的游客可以预约订票。



 

以前在故宫买票,

动不动就要等上几个小时。

单霁翔把售票口搬到广场,

一口气开了32个售票口,

成了全世界售票窗最多的博物馆。

他下达的目标没有商量余地:

“每个游客5分钟内买上票,

最多也不能超过一刻钟!”


 

售票问题一解决,

他又赶走了许多低俗展览。

以前广场上,为了吸引眼球,

有许多格调不高的展出,

“太监展”“古尸展”“十大酷刑展”,

20块钱一张票,全是糊弄人。

“我们就让游客看这些东西?

人家出去不骂故宫才怪!”

 

人流量大的时候,

石头上,护栏上,屋檐下,

全都坐的是走累了的游客,

这对一个国家最大的博物馆来说,

看起来不仅不体面,

还给游客们带来了麻烦。


 

单霁翔决定增设座椅,

不但要舒服、便于修护,

还要美观,和环境相协调,

椅子下面更要便于清扫垃圾。

为了满足这一系列要求,

故宫最后做了1400把实木椅,

一把椅子就要3500块钱!


 

故宫是木结构建筑,

为了防火,殿内都不敢通电,

即便白天去看,也是黑黢黢的。

游客参观前三殿、后三宫,

瞅坏眼睛也瞅不出个什么。

尤其到了冬天,玻璃有水雾,

还得先在窗口上哈气。


 

“这算什么博物馆?”

单霁翔还是那个态度,

一切要为参观者着想。

为此,他经过三年研究,

引进冷光源不发热的LED灯,

往日黑咕隆咚的紫禁城,

焕发出新生般的光彩。

 

作为故宫的院长,

单霁翔比谁都清楚它的价值。

这座熠熠生辉的文化宝库,

在百年风雨中承载了太多。


 

既然故宫是一个载体,

那就是拿来让人看的。

也只有让大家看得更多,

文化、历史才能走得更深。

“你的馆舍宏大,可是70%不开放;

你说藏品丰富,可是99%都看不到;

你说观众数量庞大,可是绝大多数人,

都目不斜视从前门走到后门。

这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博物馆。”


在单霁翔看来,

博物馆是交流之地,

是文化和游客之间的交流。

修缮文物、清理垃圾,

只是做了单方面的工作。

开放故宫,才是重中之重。


 

故宫的开放面积,

一直在不断地扩大,

从一开始的30%,

2014年开放到52%,

2015年开放到65%,

2016年开放到76%,

2025年将增至85.02%。

曾经许多未开放的场所,

如今都成了热门的展区。


2015年9月,

故宫“石渠宝笈”特展,

为看到全卷的《清明上河图》,

不少中外观众为占位疯跑,

一下子引起巨大轰动。

 

单霁翔见状,立即做出反应,

制作2000多个胸牌发给观众,

让工作人员分组举牌,列队参观,

整个参观过程变得有秩序,

排除了一切安全隐患。

 

很多人已经排队六个小时,

担心不能看上展览,

单霁翔承诺:

“不到最后一人,绝不闭馆!”

晚上8点,他亲自去现场,

见有人口渴,赶紧组织人烧水,

泡了2500杯热茶分发给游客。

 

到了12点,他又到现场,

不少游客都饿得撑不住了,

但坚决不愿离开。

他又调来800盒方便面,

亲自派发到每一个人手上,

故宫成了全世界第一个,

给游客发方便面的博物馆。

 

能做到如此无微不至,

说到底是对文化的敬意,

他希望那些富有内涵的文物,

能被更多人以走心的方式看到,

只有这样,文化的深层价值,

才能传播得更远。

 

事实证明,

单霁翔的良苦用心,

全都没有白费。

“石渠宝笈”特展70%观众,

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

这让他感到欣慰。


 

他非常清楚,

如果年轻人不了解传统文化,

那么,明天传统文化的守护,

就会变得后继乏人。

而要让年轻人主动贴近传统,

就要关心他们今天喜欢什么,

他们关注的趣味在哪里。


 

就这么着,

原本“高大上”的故宫,

在“院长大人”的支持下,

学会不断在网上“卖萌”,

各种“萌贱”画风袭爆眼球。


打开故宫淘宝店,

皇帝、妃子、大臣、宫女,

口吐金句,大开脑洞,

把创意文化玩得风生水起。

故宫的朝珠耳机,

还获得全国文创产品大赛第一名!


 

仅2015年一年,

故宫文创产品售额高达10亿,

利润近亿元。

这些钱最终全投入到学院、知识讲堂。

2016年,故宫举办两万多场教育活动,

为的就是让现在的孩子们,

更多关注和了解传统文化。


 

而最让院长开心的,

是《我在故宫修文物》爆红。

以前,由于体制上的缺陷,

传统技艺缺失,古建筑修而更损,

单霁翔果断中止了所有修缮,

“继续这么修下去,修一个坏一个,

我们负不起这个历史责任!”


2015年,修缮迎来转机,单霁翔通过不断的努力,争取到“故宫特事特办”批示。此后故宫的修缮不再是工程,转而成为了研究性保护项目。


每到修缮前,先请学者来研究,上报完课题,经过学术委员审定,再详细勘察,对症下药。而所有长期的修缮工作,都离不开匠人们的默默付出。


 

《我在故宫修文物》一上映,

就在豆瓣打破《舌尖》的高分,

观众也是18岁到22岁的年轻人。


看着默默无闻修缮文物的匠人,一夜间成了年轻人眼中的男神,单霁翔真的是倍感欣慰“更多的人关注、了解,才能让匠人精神和传统文化得到发扬和继承。今天我们不仅要高学历,更要有这种一事一生的精神。”


 

这一系列的举措,

让故宫变得更亲民,

沉甸甸的文化底蕴,

并未因创造潮流而走样,

反而显得愈加生动、鲜活。

现在,人们甚至不用去故宫,

只要打开故宫博物院的微博,

就能看到它的四季变换。


 

一景一色,一砖一瓦,

或白雪皑皑,或风吹棉柳,

这座屹立了几百年的宫殿,

在这个崭新的时代,

呈现出更多元、更美丽的姿态,

变幻的是趣味和景致,

不变的是内涵和积淀。



而这一切,

都离不开单院长的坚持。

4年来,为介绍故宫,

他做了演讲不下700场,

每次都长达3个小时。

有时候一天从早讲到晚,

嗓音沙哑了还不休息。

他只想让全世界更多的人,

了解我们中国绚烂的文化!


 

2020年,故宫建成600年,

单霁翔的心愿很简单:

“把壮美的紫禁城,

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

9000多间房屋,180多万件藏品,

想必它们蕴藏的美和价值,

会在一个又一个600年里,

不断地流传,光彩于世。


 

单霁翔不止一次表态:

“当人们不能待文物以尊严,

文物就无法融入社会生活,

无法让人们感受到美好。”

作为故宫的守护者,

他不仅把尊严给了故宫,

更是传递了文化之根。


 

匠人之大者,

莫过于以心守护,

匠心之大者,

莫过于敬畏传承。

这个走遍故宫的人,

才是故宫里最大的匠人。

本文转载自加拿大家园

收藏
收藏0
评分
评分
支持/赞
支持/赞5
反对/踩
反对/踩0
村长小助理~

精彩评论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迎风招展的普大爷摄影达人 健身达人 发表于 2017-3-27 00:04:4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北美地区
现在的故宫里 还有多少是真品?呵呵
carpe diem
板凳
Itskpopbeauty摄影达人 发表于 2017-3-27 11:19:3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美国
要给这个馆长十个去过故宫一次 很希望有机会再去

1关注

240粉丝

15626帖子

发布主题
推荐阅读更多+
广告位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微博Montreal weibo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Montreal Facebook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Montreal twitter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Montreal Youtube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Montreal linkedin

QQ-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网

© 2014-2024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萌村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