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意义都不仅仅只是一个假期。它代表着太多的元素:团圆,相聚,亲情,友情,鼓励,快乐,健康。而海外的那些为着自己理想奋斗的华人,在海外过年的感受,你又了解吗?
王维说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话说的一点也不错,其实很多在国外的游子们,每年最怕的就是过春节。从能记事的那时候起,印象最深刻的自然就是过春节了。放鞭炮,包饺子,领红包,看春晚,穿新衣,吃年糕,中国人嘛,一年又一年,什么都在变,而唯一不变的就是这春节的意义。可对于身在海外的游子们,一到了这个时候,也就到了最想家,想亲人,想朋友的时刻了。
“爸,妈,我好着呢,我这跟朋友们一起包饺子呢,您那边过年,我这边也过年,大家都特开心,您就放心吧,好好注意身体,别着凉了!”一句简单的拜年,眼睛里却含着眼泪。海外的游子们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回国和家人团聚,当他们快乐的给家人拜年的时候,其实眼泪早已咽进心里,而装出开心的样子,只是不希望亲人担心,因为他们都知道,只有父母看到我们开心了,父母才能过一个好年。
在国内的时候,一般新年一过,大家的心气就全在春节上了,几乎没有什么干劲,天天盼着春节早点到来,享受假期的快乐。大家纷纷开始忙着订回家的票,把手上剩余的工作赶紧收尾,计划着春节几号回家,几号回,都要去谁家拜年,买点什么东西带回去。可在新西兰的很多华人,也许春节临近,都不知道哪天是大年三十,哪天是初一。要不是别人提起,真不知道明天就是除夕了。
在国外过年,朋友就是最好的精神支柱。无论是留学的,工作的,或者是移民到这边的人,到了春节,几乎没有自己过的。这个时候,平时搭建的友谊,就成为了最好的精神支柱。年纪大一些的,亲人不在身边,叫着朋友们聚聚,一起吃个饭,热闹热闹,互相拜个年。年纪轻的,必须一群朋友扎在一起包个饺子,甭管以前包没包过,包出来的有多难看,都挡不住这个过年的心,甚至再丑的饺子,也得发一个朋友圈。有些能熬夜的,晚上必须叫上几个朋友一起看个春晚,就说新西兰,时差和中国是5小时,春晚8点开始,但是那时候新西兰已经是第二天凌晨1点了,也不管春晚爱看不爱看,总之,要的就是这个感觉。
在国内,这春节,从年三十开始一直过到正月十五,每天见了人就是句“过年好”。可在国外的大部分游子,吃了饺子,开个春节派对,这事儿就结束了。第二天,该工作的工作,该上学的上学,早就忘记了破五还要吃饺子,十五还要吃元宵。
就说新西兰,虽然新西兰距离中国有万里之遥,但是中国春节在新西兰的影响力其实并不小呢。大街上很多商店里,奥克兰的机场里,都打着大大的中文标语“新年快乐”或者是“鸡年大吉”,甚至越来越多的老外都会用中文问候“新年好”了,甭管发音有多难听,但是总让人感觉心里暖暖的,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回他们的话,毕竟,他们老外也不过中国年。大年三十晚上,新西兰赌场里还给中国人发红包。等到了元宵节,奥克兰还有个元宵夜市,那里还有很多老外在卖好吃的,虽然他们卖的是烤香肠和炸薯条,但是依然觉得年味十足。
无论是谁,移民到了国外多少年,到了春节,大家都是中国人,都不会忘了传统文化。什么雾霾,交通,这些话题不提了,平时有时候抱怨,那是恨铁不成钢,太想中国好了,所以才有抱怨,但是外国媒体你说一个中国不好试试,那是我们自家的事,你们少管闲事。总之,此时此刻,我们都是中华儿女,我们为我们的春节,为我们的这些文化,这些传统感到骄傲。
在中国,春节意味着一个时间节点,一年就这么结束了,与此同时一个新的开始即将到来。春节之后,大家要重新开始奋斗,制定新的目标,公司也要开始新的项目。而对于海外大部分的游子来说,春节并不是一个时间节点,并且也不会有时间节点的这个概念,因为他们无时无刻的,都在为着自己的目标而奋斗,不敢松懈。无论将来是衣锦还乡,还是改变生活留在国外,都要靠自己每一天每一刻的奋斗。
不回国过春节,并不是因为心不在中国了,也不是对中国文化不感兴趣了,也许有很多不可抗拒的因素让那些漂泊在海外的华人无法回国过春节。很多时候,只能舍弃,为了明天,只能暂别。中国人无论是谁,都有“家”的概念,没有任何人例外。没有一个海外华人,不想回国过个年。
说起这中国年,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祝福和红包了。以前在中国的时候,动不动就能收到长辈发的红包,甭管是孩子,还是已经工作了的年轻人,这都代表着一个家庭的美满。而当孩子长大了之后,做父母的也能收到孩子的一个红包,也代表着一种祝福。可是出了国以后,这相隔万里的红包却无法感受到,面带微笑的一句祝福也没有办法看到,多多少少会让身在海外的华人感觉有些失落。还好这几年可以视频电话,可以微信发红包,这个时候,如果在国外奋斗的游子,还能收到国内亲朋好友拨打的一个视频,或者一个微信红包,这样的快乐对于在外打拼的人来说,绝对是一种最有年味的祝福,心里也会感觉暖暖的。
来自:走进新西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