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汇

标题: 人生为做大事来——杰斐逊一生中的三个片段 (上) [打印本页]

作者: 此时此刻    时间: 2016-11-22 20:59
标题: 人生为做大事来——杰斐逊一生中的三个片段 (上)
人生为做大事来——杰斐逊一生中的三个片段 (上)
文:楚寒
(, 下载次数: 7)
我已在上帝的圣坛前庄严宣誓,无论采取何种形式禁锢人类心灵的专制暴政,我都将永远反对,并与之斗争到底。 ——托马斯•杰斐逊(1743年4月13日-1826年7月4日) 只要世界依然尊重美德、智慧和奋斗精神,他的品格就像是一座丰碑,向人们昭示着自由和人权战胜了暴政和贵族统治,自由的人们将会团结在丰碑之下,欢庆胜利。作为个人自由和人类尊严的一个主要使徒,杰斐逊长期以来不仅仅属于他的本国的同胞,而且也属于全人类。 ——节选自杜马•马隆著《托马斯•杰斐逊和他的时代》


在群英荟萃的美国独立革命领袖和开国元勋当中,若以才学和智慧而论,无疑要数托马斯•杰斐逊独占鳌头,无人能够望其项背。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过,如果说华盛顿是在马背上打赢了一场独立战争,那么杰斐逊则是在头脑中思考了一场美国革命。 说杰斐逊是个希世之才,恐怕也不算过分。这个美国佬涉足钻研的领域之多、之杂,列举出来足以让人瞠目咋舌:除了为人熟知的政治事业以外,他同时也是农业学、园艺学、建筑学、地理学、气象学、词源学、考古学、数学、密码学、测量学和古生物学等学科的专家;在语言方面,除了自己的母语英语之外,他还精通法、意、西、荷、拉丁等五种语言,以及当时少有人懂的古希腊文;此外,他还身兼律师、政论家、博物学家、语言学家与美国哲学学会会长等多个身份;甚至在不少的公众场合,这个博学多才的家伙还是一个颇受欢迎的小提琴手。 这样一位堪称通才、杂家的合众国缔造者,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型建国之父,着实让一代代美国人自豪不已。在许多美国人的心目中,杰斐逊是历届总统当中天资最高、最多才多艺的一个。有一个故事可以佐证这一点:1962年,肯尼迪总统在一场白宫宴请整个西半球诺贝尔奖得主的晚宴上,对着满堂菁英致辞时,他言笑晏晏地说了这么一番话: “我觉得今晚的白宫聚集了最多的天才,以及人类知识最卓越的集合体。或许唯一的例外,是当年杰斐逊总统独自在这里用餐的时候。”他的话引来了全场一阵会心、温馨的笑声。 杰斐逊身上这种学者、学问家的气质,以及他对于学术和知识永无止境的兴趣,使得他十分看不惯官场上的繁文缛节、做张做势,更是厌恶政治舞台上的明争暗斗、尔虞我诈。也因此,他很不情愿置身于复杂的官场和污浊的政治圈内,即使日后投身政治,也是出于责任感不得已而为之,而不是志趣使然。 举个例子来说吧。有一次,杰斐逊在给好友唐纳德的一封信中吐露心声:“我宁愿幽居在一个很朴素的农舍里。每日粗茶淡饭,和我的书籍、我的家人以及少数老朋友一起生活,也不愿占据任何的显赫要职。” 对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在读杰斐逊自传的时候,就常常会为他的行为举止不觉莞尔,这个在77岁高龄写自传的老头从脾性上来说,更接近于一个单纯的“学问中人”,而不太像一个圆熟的“政治中人”。 然而事与愿违。出于种种原因,时代风云一次又一次地将他卷入了政治漩涡里头。我们都知道,杰斐逊的大半生在纷乱喧嚣、争权夺利的政界中度过,称得上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华盛顿圈中人”。从26岁那年担任弗吉尼亚州的下议院议员开始,在长达整整40年的从政生涯中,他担任过阿尔伯马尔县保安官、县皇家民兵总指挥、县安全委员会委员、弗吉尼亚州议员、第二届大陆会议代表、独立宣言起草委员会主席、大陆会议驻法特派员、国会法律修订委员会委员、弗州第二任州长、联邦国会议员、驻法公使;最后一直做到了美国第一任国务卿、第二任副总统和两届的第三任总统;他指挥过阿尔伯马县的皇家民兵、骑兵和步兵部队;创建过民主共和党(美国民主党前身),并一度俨然是在野党领袖。放在英雄辈出的美国总统群像中打量,像他这样公职履历如此完整的政治人物,怕也是难得一见的。 这位对政治抱着“不感兴趣的兴趣”心态、位居权力之巅多次流露归隐之意的政治人物,却因为其政治生涯的贡献赢得了美国社会广泛的尊敬。两百多年来,杰斐逊被普遍认为是美国的开国元勋当中贡献最为卓著者及最具影响力者之一。在美国中西部的南达科他州,那里有一个很有名的“总统山国家公园”,园中专为杰斐逊雕刻的巨像高达60英尺,与另外三位总统——华盛顿、老罗斯福和林肯的头像——并列雕刻在拉许莫尔山的山巅上。而在首都华盛顿寸土尺金的繁华地段,更是专门辟出了一块面积不小的土地建了座“杰斐逊纪念堂”,以供世人永久的瞻仰。翻阅名目繁多的杰斐逊传记,在最具权威性的著作《托马斯•杰斐逊和他的时代》中,传记作家杜马•马隆充满敬意地写道:“华盛顿是独立共和国的主要象征,林肯是维护联邦统一的主要象征,但是杰斐逊在他的丰富而多彩的成就方面迈越了这两个人。在富兰克林和华盛顿逝世后,没有一个美国人在国际声誉方面堪与杰斐逊相伯仲。”另一位杰斐逊研究专家、历史学者梅利尔•彼得森在其《杰斐逊和新国家》一书中,对杰斐逊同样也作出了高度评价:“没有任何其他奠基人对于这个新世界的生活和希望所发生的影响,比托马斯•杰斐逊更持久、更大。在反对帝国的叛乱中作为殖民地的领袖而出了名,他体现了这个国家对于自由和开明的渴望。”

(, 下载次数: 5)
拉许莫尔山国家纪念公园总统雕像山,由左至右依次为华盛顿、杰斐逊、罗斯福及林肯的雕像,代表了美国建国以来130年的历史。

(, 下载次数: 5)
 杰斐逊纪念堂

杰斐逊获得美国社会、学术界如此仰之弥高的尊崇和礼遇,固然是实至名归。但很久以来我一向认为,这个人的流芳于后世,更多的应该不是靠他的学识广博、学养渊深,也不是因为他的位高权重、资历骄人,而是因为他的民主思想、自由理念。他对暴政、君主专制、贵族特权矢志不渝的反对和警惕,他对自由、民主、人权孜孜不已的追求和探索,他对民主政体、民众自由、基本人权的精心设计和竭诚捍卫,业已成为美国历史上一道最瑰丽的风景,也书写了他漫长人生中最光辉的篇章。 正如他为自己亲笔预拟的、嘱咐“一个字也不要多”的墓志铭里,列举了自己一生最感欣慰的三项业绩——均为在争取自由、民主方面取得的成就。在位于其故居蒙蒂塞洛的这块巍然矗立、通体洁白、无花纹的石灰石方尖碑上,镌刻着这样几行朴实无华的文字: “这里埋葬的是托马斯•杰斐逊,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弗吉尼亚宗教自由法案的作者、和弗吉尼亚大学的创建人。”

(, 下载次数: 3)

托马斯 . 杰斐逊墓碑文

以简要的三个短语,作为对自己一生事业的概括,却绝口不提自己当过8年美国总统这回事。显然,在杰斐逊心里面,上述这三件事比美国总统的工作更有价值和意义,也更有份量得多。从这个人为自己所撰写的墓志铭上,尽显一代政治伟人——哦不,我更愿称其为思想巨擘——的热诚,一派赤子风范,不由人不为之敬服。 我一直觉得,怎样书写自己的墓志铭,体现了一个人的生命深度和人格高度。杰斐逊所写的墓志铭,没有让我失望。 这三件大事,深值人类铭记。


第一、二届大陆会议的陆续召开,这是北美革命从各个殖民地各自为政、到走向联合斗争的必然结果,也是北美独立运动的喜人成果。 从1774年9月到1776年上半年,在将近两年的时间里,与烽火四起的独立战争同时进行的,是大陆会议会场内激进派与保守派的唇枪舌剑、激烈辩论、哓哓不休。最终,主张独立的激进派占了上风。时至1776年6月初,来自弗吉尼亚的代表依照本州指示提出了一项议案,并获会议采纳:“这些联合一致的殖民地应当获得自由,从此是自由和独立的国家。”但大陆会议需要起草一个正式宣言,以向全世界宣告一个新兴独立国家的诞生,并详细说明北美洲英属殖民地理应脱离大英帝国而独立的理由。 这一历史重任落到了杰斐逊的肩上。 这一天——1775年的6月21日——第二届大陆会议开幕后一个多月的一天,一个来自南部的弗吉尼亚殖民地、长着一头金栗色头发的瘦瘦高高的青年男子,出现在大陆会议的会场上。他,就是本届大陆会议最年轻的代表,时年32岁的弗吉尼亚州议员杰斐逊。 杰斐逊何以成为代表?因为会议开幕后不久,身兼大陆会议主席和弗吉尼亚州下院议长的佩顿•伦道夫先生,被弗吉尼亚总督召回本州要他主持州议会,于是,由7名成员组成的弗吉尼亚代表团出现了一个空缺。顺理成章地,身为州下议院议员的杰斐逊,被州议会推选为本州代表,接替了伦道夫的代表职务。就这样,资浅州议员杰斐逊以“替补队员”的身份,首次亮相北美殖民地最大的政治舞台——大陆会议。 十天前,在他被推举为大陆会议代表的次日,一大早他就向家人告别,备车,启程,马不停蹄地北上奔赴大陆会议的召集地——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加入到一场划时代的、击如震霆的斗争中去。他自己也没有预料得到,这一趟行程将会使自己的名字烙印在一个新国家的出生证上,并且,他还是这个新生国度的助产士。 这是一趟远门。他乘坐在一辆四轮马车上,一路上颠簸地走啊走,这一路足足走了十个昼夜。这是他平生第二次离开弗州前往费城,而上一次因私事来到费城已是九年前的事了。眼下已进入初夏时节,天气有点溽热,闷热的空气中漂浮着一股带咸腥味的海风气息,又好似笼罩着一层如烟轻扬的霾雾,犹如他时刻关注的晦暗不明的时局。 一路上他风尘仆仆的脸上,交替出现沉思和凝重的表情,脑海中不断想起九年前去往费城的情景,想到这九年来经历的风风雨雨,想到两个多月前在圣约翰教堂聆听的那场激动人心的演讲——帕特里克•亨利先生的“不自由,毋宁死”,想到一个多月前莱克星顿传出的那一声枪响,想到几天前大陆会议刚组建了一支由乔治•华盛顿担任总司令的大陆军,想到近年来北美大陆抗英运动的风起云涌,想到自己即将赴任之后的种种公务活动。一种山雨欲来的预感攫取了他的心,每每想到这一切,他的心情就像潮水一样浩浩然汹涌澎湃,久久难以平静。 出席这届大陆会议的代表,除了杰斐逊以外共有65人,代表着北美洲大西洋沿岸的13个英属殖民地。这些代表都是些才识过人、年富力强、精力充沛的人,无疑均是从各个殖民地遴选出来的社会精英。他们当中有些人因参与北美独立运动早已闻名遐迩,其中有不少人是声名赫奕的活动家、革命领袖。在此之前,代表中的一些名字也为杰斐逊有所耳闻并且仰慕,但一直苦无机会得以谋面,比如塞缪尔•亚当斯、本杰明•富兰克林、约翰•亚当斯等人。 这些代表们同样对杰斐逊怀有浓厚的兴趣。他们也都想看看,这个在一年前因出版《英属美利坚权利概观》一书而声名鹊起、誉满北美的青年才俊,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是故当年轻的新代表杰斐逊一出现在会议会场,立刻引来了众人好奇的、欣赏的目光。说实在的,杰斐逊给人留下的印象还不错,别人对他的评价相当正面,“他看上去精明而又朝气,是个优秀的人才”、“他虽是大陆会议中一位沉默寡言的代表,但不论在各委员会或是在与人交谈中,都是那样敏捷、坦率、明朗而果断。” 赴任代表没几天,杰斐逊就被指派了两项重要使命:其一,执笔完成《关于拿起武器的原因和必要性的宣言》;其二,在“对英国诺斯勋爵的和解建议的答复书”的写作班子里,担任总起草人。 在参加大陆会议的头六周,杰斐逊就在起草会议通过的这两份较为激进的文件当中起了中流砥柱、至关紧要的作用。这两份独立战争期间的重要文件,在各殖民地的报纸上广为刊载,使得他的写作才能、论战能力,他的文字的切中时弊、动中窾要,以及他对于北美事业的远见卓识、满腔热忱,为会场内外交口称誉。 就这样,杰斐逊以迅雷之势站到了北美革命者的前列,成为大陆会议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


时序推移间,不觉来到了1776年——美国独立革命史上的一个重要年份。 这一年,独立的观念在美洲大地上迅速传播,北美殖民地的抗英情绪日益高涨,各地的抗英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人民要求独立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在此期间,来自英国居于费城的杂志编辑托马斯•潘恩出版了《常识》一书,对这股风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旷阔的北美大陆引发了巨大反响。——北美大陆正处于地火奔突的状态,或者说,已处于巨变的前夜。 到了5月,各州的大陆会议代表纷纷依照本州指示,在会场上接连提出要求独立的主张。首先是北卡罗来纳州的代表,接下来是弗吉尼亚、马萨诸塞等州的代表。 开会,休会,复会,再休会。每当大陆会议休会期间,杰斐逊就会归心似箭地返回家乡,回到他魂牵梦萦的蒙蒂塞洛去,那里有他日夜思念和牵挂的亲人,他那体弱憔悴的妻子玛霞,几个尚且年幼的孩子,他那年老体弱的母亲,亲密贴心的几个姐妹,还有蒙蒂塞洛那山清水秀、美不胜收的景致。 这一年多来他数度返乡,待到他再次回到大陆会议会场的时候,正是五月不热疑清秋的时节——1776年5月14日。 这一次来费城,为了工作便利,杰斐逊将自己的住所从旧居迁至离大陆会议会场较近的地方,一处位于费城第七大街与第八大街之间叫做“市场大街”的一幢公寓,房东是个有着德国血统的费城居民。他租借了公寓二楼的两个房间,其中一间作为书房兼会客室,另一间用作卧室。在这里,大陆会议的一些代表曾来此一起讨论问题、研究议案;也是在这里,杰斐逊写出了他任职代表期间最为重要、北美独立革命的历史性文献。 几乎是在杰斐逊来到费城的同时,弗吉尼亚代表团依照本州议会的决议,推举颇具演说才能的理查德•亨利•李代表弗州,向大陆会议提交了一份关于成立“全美13州联盟政府”的初步议案——“李议案”。之后于6月7日,理查德•亨利•李再次提交关于独立的决议案,也即,提议大陆会议尽快宣布:“这些联合殖民地理所当然地是自由而独立的国家,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应该完全取消。” “李议案”引发了与会代表尖锐对立而又持续热烈的讨论,支持的州有之,反对的州有之,犹豫的州有之。也有一些州的代表认为,照目前形势来分析,北美殖民地再度投入大英帝国的怀抱是不可能的事情,可是就独立的时机而言,现在似乎还不太成熟。 对这一议案的争论一连持续了好几天,依然未有定论。在此情势之下,到了6月10日,大陆会议决定将辩论推迟一段时间,以便那些仍犹豫不决的代表有时间与他们的本州议会商议。与此同时,大陆会议又决定,为了避免丧失时机,先成立一个专门的委员会,在“李议案”的基础上拟订一份宣言,提前准备好一篇关于独立的宣言。原因呢?因为会议的讨论结果是:尽管对独立的议案仍存在着不同意见,但北美殖民地走向独立将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就各方面情况来看,现在正是合适的时机。 会议经过选举,成立了一个起草关于独立的宣言文件的“五人起草委员会”。他们是:托马斯•杰斐逊(弗吉尼亚州)、约翰•亚当斯(马萨诸塞州)、本杰明•富兰克林(宾夕法尼亚州)、罗杰•谢尔曼(康涅狄格州)和罗伯特•李维顿(纽约州)。 那么,该由谁来草拟这份宣言的初稿呢?已届70岁高龄的富兰克林尽管德高望尊,学识渊博,可是年事已高,加上罹患中风病,不时需要卧床休息,实在难以胜任这一差事;至于谢尔曼、李维顿二人,均是大陆会议上十分活跃和广受尊敬的活动家,虽然他俩均有法学背景,但俩人的文字写作功底不太深,自认无法担负起这一艰巨而又具有历史性意义的起草任务。因此,他俩竭力劝说杰斐逊和亚当斯承担起此项重任; 这时,素来谦逊的杰斐逊找到年长他7岁、大陆会议会场上最为活跃的人物亚当斯,当面敦请亚当斯一肩儿挑起这一重任。没想到40岁的马萨诸塞州代表亚当斯,这位众人眼中“大陆会议的灵魂人物”却连连摆手加以拒绝了:“我不干,这件事应该你来做。”亚当斯口气决绝地回道。 杰斐逊不解地追问:“为什么偏偏应该由我来做呢?”这时,体型矮胖、脸圆眉浓、有着“圆胖先生”之雅号的亚当斯,慢条斯理而又语气笃定地解释道:“原因嘛,多着呢。第一条,你是弗吉尼亚人,这种事应该由弗吉尼亚人挑头,你们弗吉尼亚一向有反抗强权的传统;第二条,你知道的,我老是得罪人,人缘不好,要是社会上知道是我写的,各方面肯定会对我群起而攻之;第三条呢,我读过你的文章,你的文笔要比我高出十倍。”这下杰斐逊没话说啦,接下了这一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 接下来,从6月11日到6月27日,这半个多月的日子里,杰斐逊几乎是足不出户地将自己关在公寓房间里,专心致志于宣言的起草工作,整日以面伏案,执笔不辍。


这年六月中下旬的费城已经很热了,整个城区仿若一个大蒸笼似的热气腾腾而又使人觉着憋气,白天总是阳光灼耀、炎炎如焚的,夜晚虽稍稍降温却也总有一阵阵扑来的热浪。夏日的费城常有飙举电至的雷雨,隆隆的雷声和滂沱的大雨猛烈地震撼着大地,整个城区处于一片砰砰訇訇的咆哮之中。 杰弗逊从外面买来了一枝新的鹅毛笔、一摞稿纸、一瓶墨水,除此之外他还买了一张新地图和几瓶酒。在这个比往年提前到来的闷热的暑期,他几乎忘掉了周遭的一切,每天只想着手头的文字工作,只顾着埋首于自己亲手设计的折叠书桌面前,好像永不知疲倦似的。 每天,杰斐逊挥汗如雨地不停在稿纸上写字,时而运笔如飞,时而搁笔沉思,再不就是查阅资料,又或摘抄资料,有时也会在房间里来回踱步,陷入苦思。这些日子里,公寓里的其他住户都感到热得受不了,可是杰斐逊却甘之如荠,有时连经常在耳畔嗡嗡营营的蚊子的声音都浑然不觉。夜幕降临后,案头台灯一圈昏黄的光晕笼罩着这位握笔的写字者:一个削瘦的双眸炯炯的男子,有着蓬乱的长发和一张呈露苍白的脸庞。

(, 下载次数: 4)
 托马斯·杰斐逊起草《独立宣言》

在这段伏案撰述的日子里,杰斐逊有时会感到一股万丈的豪情填塞胸间,有时又会有一股安捺不住的怒气涌上心头,每当此刻他就感到思如涌泉,笔翰如流,成群的句子词汇一股脑儿挤入、蹿动在他的脑海里,使他几乎喘不过气来。每当遇到这种文思充沛的时候,他就想着尽快写,拼命写,以使手中的笔跟得上自己奔腾的思绪。于是,稿纸上的许多字迹就像是一只只的蝌蚪在纸上游来游去,一行行,一排排,往左斜的,往右倾的,端的是笔走龙蛇,龙飞凤舞,有的字过了一会儿连他自己也辨认不出来了。“我有多少话要说啊!”他内心时常有个清晰的声音在呼喊。 有时候他一连工作了好几天,感到好疲累,困乏得只想一头倒在床上好好睡上一觉,但他晓得,现在还不是休息的时间,他必须工作!工作!于是他继续进行着手边的工作,过了许久,鹅毛笔陡然向纸上一滑,刹那间脱手而出,他感到双眼都困倦得睁不开了,他叹了一口气,挪开稿纸,把头趴在书桌上。“我就打个盹吧,就小睡一会儿!”他喃喃自语。 这是一段昼日昼夜、焚膏继晷的日子:紧张、宁静、充实,但同时,这段日子对于杰斐逊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一场不无痛苦的煎熬。他十分清楚手上正在进行着的这篇文字的份量,因此不敢有片刻的懈怠,更不敢有丝毫的投机取巧。他也算是个文章老手了,在这之前就有多篇的佳作接连问世,却从不知写文章是如此的艰难。 多少个白天,多少个夜晚,多少个晴天和雨天,他端坐在书桌前苦苦思索,逐字逐句地仔细斟酌,反复推敲,每一字每一句都格外慎重,然后就是一遍遍的审阅,一遍遍的修改,一遍遍的誊写。等到一个段落定稿了,他的内心就充溢着一团莫大的欣喜,还有无限的满足感,这时他才蓦然发现,自己早已汗流浃背了,稿纸上也浸濡了一片淡墨依稀的汗渍。 一个风清月朗的夜晚,终于杀青了。微风从打开的窗户吹了进来,杰斐逊感到一阵神清气爽,他放下鹅毛笔,下意识地挺直了脊背,然后如释重负地长吁了一口气,感到浑身一阵说不出的轻松。他将摊放在桌上的一叠稿纸收拢起来,又再从头到尾将全文通读了一遍,最后缓慢地、郑重地、神情肃穆地,在首页的眉端处写下一行标题——独立宣言。 美利坚合众国最重要的立国文书,日后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文件之一”,就此问世了。 独立宣言文本分为五个章节:序文、前言、控诉、谴责和总结。每一章节每一句话都沸涌着炽热的火焰。

(, 下载次数: 5)
 《独立宣言》手稿


今天,第二届大陆会议的全体出席代表共同签署的独立宣言的原件,已被永久收藏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美国国家档案馆大楼,每天都要迎接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去年秋天我在华盛顿参观了美国国家档案馆大楼,当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端详着摆放在氮气金属罩里头、已经发黄的独立宣言纸张草本,首先想到的,便是两百多年前那个酷热的夏天杰斐逊深思苦索的目光,和书房里那副孤单的奋笔疾书的身影。 在那个酷热的夏天,那双深思苦索的目光想到的,并不仅仅是像大陆会议决议的那样,只是发表一篇声明,告诉大英帝国,北美殖民地要独立了,在宣言里说明一下北美要独立的原因而已。杰斐逊心头盘算的北美独立,是放眼整个人类社会追求基本自由的首次尝试,也是地球上的一个民族以人权理论建国的首次尝试。 对于发布独立宣言的原因,杰斐逊将之作为宣言的开头,也即序文。在这篇序文中,他开宗明义地直抒己见: “在有关人类事务的发展过程中,当一个民族必须解除其和另一个民族之间的政治联系,并在世界各国之间依照自然法则和上帝的意旨,接受独立和平等的地位时,出于人类舆论的尊重,必须把他们不得不独立的原因予以宣布。” 北美大陆攻苦茹酸的移民历史,北美殖民地波澜壮阔的独立战争,北美人民争取自由的决心和勇气,在起草宣言时无时无刻不在激荡着杰斐逊的心思意念。启蒙时代的哲学,共和主义的思想,天赋人权的理论,政治平等的学说,自然法则,民族自决,主权在民,自然神论等等的此类观点,在那个酷暑如醍醐灌顶般启迪着杰斐逊的思维。因为此,他意识到这份宣言是要向世界也要向未来宣告:北美的独立不是阶级对抗,也不是民族解放,而是北美人民追求一种超越民族或国家的价值——天赋人权。 故而紧接着序文的,是前言,也就是日后被誉为“英语文字中最著名的一段话”:“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 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力改变或废除它,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其赖以奠基的原则,其组织权力的方式,务使人民认为唯有这样才最可能获得他们的安全和幸福。” 这几段话是要明白了当地告诉世界:国家的权力来源于人民,人民才是最高主权者。原因是,人人生来即平等,人类拥有的权利是天赋的,并且神圣不可剥夺! 端的是义正辞约,浩气凛然。读到这几段话,让我这样一个生于中国长于中国的人感到既醍醐灌顶、热血沸腾,又仰屋兴叹、喟然长叹。 由这几段话推导出的结论是,既然大英帝国在北美的统治是背信弃义的暴政,就违背了人民建立政府的目的,北美人民就有权予以改变它,以建立能保障自身天赋人权的政府。今天,我们以各殖民地善良人民的名义,郑重宣布:取消对英国王室效忠的义务,断绝与大不列颠国家之间的一切政治关系,北美殖民地从此是自由和独立的国家! 随后,杰斐逊将完稿后的独立宣言手稿,呈交给了独立宣言五人起草委员会。手稿在其余四人手中进行传阅、讨论。读到这份格高意远、汪洋恣肆的宣言手稿,大家交口称赞,称赏不已,每个人都感到一股热流涌上了心头。五人当中最年长的富兰克林热情地拍着杰斐逊的肩膀,连声说道:“太好了,实在太好了!这是我生平读到的最好文章,可以说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我看了浑身都热血沸腾。”亚当斯的喜悦之情也是溢于言表,不住地与杰斐逊握手,“我说的没错吧,这不,还是你完成的出色嘛。” 接下来,其余四人抓紧时间对文稿进行修改。他们均十分赞同文稿中所论述的思想精髓,对文稿的理性、严谨、简洁、以及字里行间所洋溢的激情更是赞誉有加。大家都认为文稿已接近完美,所以无须进行大幅度的修改,只是一些细枝末节的地方需要稍做些改动。在起草小组其他成员共同修改了几十处之后,杰斐逊据此重新誊写了一份修订版。 6月28日,杰斐逊倾注了半个月心血而成的宣告独立的纲领性文件,呈交上了大陆会议,随后摆放在了大陆会议每位与会代表的面前。一连数日,传阅,陈述,讨论,争吵,磋商谈判,激烈辩论。时至7月2日,代表们静静地鱼贯而入会议大厅,对宣言文稿进行最后的投票表决。结果是,在北美洲的13个英属殖民地中,有12个州的代表团投票赞成独立决议,唯有尚未获本州授权的纽约州弃权(7天后,获得授权的纽约代表团投票同意独立),会议通过了独立议案。 然而令杰斐逊感到痛苦的是,会议对他的原稿进行了幅度不小的修改,比如删掉了被认为有损英王尊严的一些颇为激进的语句。尤令他心痛的是,宣言原稿中那些激烈抨击北美奴隶制的精彩段落,以及涉及废除奴隶制度的篇章,在南部一些州的激烈反对之下,也被删掉了。 7月4日——一个将要载入史册、日后被定为独立日的光荣日子——大陆会议正式通过了《独立宣言》,并由大陆会议主席约翰•汉考克签字正式生效。5天后,大陆军总司令华盛顿在纽约的驻军军营里宣读了宣言全文,官兵们全都激动不已。当晚,一队大陆军士兵和一群纽约市民涌向驻军要塞前面的广场,将矗立在那里的一尊英王乔治三世的铅制雕像掀翻在地,然后送到冶炼厂去熔化,铸造成了四万余发子弹。

(, 下载次数: 4)
1776年7月4日,北美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正式宣布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7月4日后来被确定为美国独立日。

数日之内,自由的钟声在美洲大地上一遍遍敲响,北美人民的欢呼声响遏行云,辽阔的新大陆被唤醒,大西洋汹涌的海水被激荡,独立宣言的庄严宣告如薰风般传遍北美传遍全球: “北美洲各殖民地取消一切对英国王室效忠的义务,它们和大不列颠国家之间的一切政治关系从此全部断绝,而且必须断绝,从此是,并且按其权利也必须是,自由和独立的国家!” 北美大陆的旧时代就此结束,人类历史一个新纪元的序幕就此拉开。而此刻独立宣言的起草人,已将目光投向了下一段人生。





欢迎光临 蒙城汇 (https://mengchenghu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