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一份清单,这是“有史以来世卫发布的首份真菌清单”。
媒体纷纷报道了这一“不同凡响”的举动。 华尔街日报: 电信报: 观察者: 根据WHO的说法,由于气候变化,威胁人类健康的真菌正在全球范围内蔓延,而在新冠疫情期间,一些真菌疾病激增。 WHO并警告,一些菌株的耐药性越来越强,传播范围越来越广。由于缺乏数据,甚至很难估计这种威胁的规模。 世卫组织主管抗微生物耐药性的助理总干事Hanan Balkhy称:“在细菌耐药性大流行的阴影下,真菌感染正在增加,并且对治疗的耐药性越来越高,成为全世界的公共卫生问题。” 38岁的律师特里维迪就是这场噩梦的亲历者。 一开始感染新冠的时候,他并没有太过担心,只不过是免疫力不那么好了而已。 然而,随后的一次感染使得他不得不切除大部分鼻窦和上颚以挽救生命。 那是一种俗称“黑木耳”的细菌。
在印度,一些因为感染新冠而导致免疫力地下的患者在感染上这种“毛霉菌”后,有数千人不得不“挖眼保命”。 另一名75岁的患者艾伦患有慢性肺曲霉菌12年,肺部的真菌使他只能处于居家状态,咳嗽不止、筋疲力尽。 “这有点像流感,我身体很疲劳,一切都很疼,一直躺着。” 报告的作者之一Haileyesus Getahun表示,“真菌病,尤其是侵袭性真菌病,正变得越来越普遍,尤其影响脆弱的、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而新冠也在这场感染里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WHO称,在大流行期间,住院患者中报告的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生率显着增加,“往往带来毁灭性后果”。
周二,WHO列出了19种对人类健康构成最大威胁的真菌病原体清单,并根据根据病原体的潜在影响和耐药风险数据将其分为三类:严重、高度和中等优先级。 其中,在印度导致“黑木耳病”的毛球菌属就属于“高度威胁”。 而在严重威胁组,“新型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主要感染途径为呼吸道,并于肺中形成小结瘤,若进入血液中会导致更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从 41% 到 61%不等。 “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可引起念珠菌菌血症、心包炎、泌尿道感染和肺炎等。常见于口腔、消化道、皮肤及女性阴道。死亡率在29%到53%之间。 烟曲霉( Aspergillus fumigatus)是一种重要的致病菌,也是引起食品腐烂的一种真菌。主要引起肺部疾病,并可扩散到大脑,唑类耐药烟曲霉感染者的死亡率在47-88%之间。 细菌的世界已是复杂,而病毒也不甘示弱。 近日,又一种致命病毒在美国和加拿大蔓延,导致医院不堪重负。 这并不是一款全新的病毒,而是一种与新冠类似的、能直接导致呼吸道疾病、引发肺部疾病的“老”病毒——RSV。 据了解,RSV的传播途径也和新冠类似,可通过飞沫、咳嗽、喷嚏等空气传播,甚至皮肤接触也能导致感染。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的最新数据,全国各地儿童RSV疾病的数量呈上升趋势,病例已经激增。一些医院的病房已经被患有呼吸道疾病的儿童填满了。 其中许多孩子甚至进入了重症监护室,需要输氧治疗。 与此同时,加拿大公共卫生局也报告了本国RSV病例高于预期,急诊室同样不堪重负。 渥太华的东安大略儿童医院 (CHEO) 传染病科主任Chuck Hui直言:“我们刚刚经历了史上最忙的情况,30多年来,从未有过这么多病例。” 值得留意的是,虽然RSV的致死率可能没有想象的那么高,但死亡依然在发生,一名63岁的妇女就曾在感染RSV后死亡。 这一下,新冠、流感和RSV“三疫大流行”,简直让医生“措手不及”。 新奥尔良儿童医院的Mark Kline医生说,“当我们给孩子们做鼻拭子时,他们不仅仅检测出流感阳性,且他们可能同时感染了RSV或肠道病毒或腺病毒。我们见过孩子们同时感染3种病毒。我不知道我们是否已经为 RSV 和流感季节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我们知道这将是一场半程马拉松式的比赛。现在看起来可能会更长。也许这是一场全程马拉松。” 大流行3年,新冠未消,百毒其放,人类不知道还将面临怎样的健康威胁。 秋冬已至,天气渐寒,大家保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