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利尔陷阱”,指奥运场馆建设的巨大投资造成政府不得不以增加奥运特别税形式填补亏空。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花费24亿美元,超出预算近20倍,体育中心的建设投资超出预算6倍,亏损达10亿美元以上。奥运会后,蒙特利尔公民承担了一个新的税种――奥运特别税,直到2006年11月才还完1976年欠下的债务。
举办奥运会将带来的巨大经济推动力,已为世界各国所共识。但是在奥运会引入商业化运作之前出现的“蒙特利尔陷阱”让不少城市都望而却步。15天的奥运会,使蒙特利尔居民负债长达30年,使雅典居民承担10年以上的债务。
据《竞争力》杂志报道,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里夫·格兰杰曾尖锐地指出:举办奥运会并不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有着功在千秋的好处。实际上,举办奥运会有潜在的利益和可能的损失。许多奥运会举办城市都有较大的经济损失,并且这种损失只有在10年到20年后才能显现,真到判别新建交通体系和城市基础建设的影响和效率时,很多人已经不在其位,因此很少有人顾及长期效应。
加拿大蒙特利尔奥运中心是当地居民永远的骄傲,也成为奥运史上最富象征性和纪念标志之一。但是,这座建筑也是蒙特利尔居民心中抹不掉的苦涩。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被称为“一场旷日持久的蒙特利尔纳税人的噩梦”,亏损达10亿美元以上。15天的奥运会使蒙特利尔负债长达30年。
蒙特利尔在赢得第21届奥运会的举办权之后,举国欢腾。由此,耗费巨资兴建奥运中心等大型体育设施,导致投入经费多次追加。预算28亿美元的主体育场建筑,结算涨至58亿美元;组织费用原计划为6亿美元,实际用了7.3亿美元。
此届奥运会后,蒙特利尔公民承担了一个新税种——奥运特别税,而且一交就是30年,直到2006年11月才还完1976年欠下的债务。而此时,体育中心又面临一个新问题:体育场顶棚需要更换,市政当局仍需拿出一笔不小的资金。
蒙特利尔的遭遇震惊了全世界,以至于产生了一个奥运史上的专业术语——“蒙特利尔陷阱”。此后,举办奥运会赔钱令不少城市对申办奥运会“望而却步”,甚至严重影响了1984年奥运会的申办,原来准备申办的国家纷纷退出行列,竟然出现只有洛杉矶一个城市申办第23届奥运会的窘境。
巨额亏损也给蒙特利尔公民留下了长期的心理阴影,市民们不愿再为耗资上千万的体育赛事提供资金。在2005年世界游泳锦标赛举办权问题上,因为民众不支持,致使蒙特利尔组委会负责人德罗什压力巨大,于同年2月2日饮弹自杀,他被压垮了。
继第21届蒙特利尔奥运会之后,在第22届莫斯科奥运会上,为了彰显国力并注重政治意义,前苏联政府耗资90多亿美元进行场馆建设和其他项目投入,由于缺乏相应的商业措施,该届奥运会没有挣回一分钱。而且究竟亏损多少至今仍是“国家机密”。
“蒙特利尔陷阱效应”的幽灵至今仍在奥运会上空盘旋。在“让百年奥运回家”口号的鼓舞下,雅典承办了“9·11事件”后的第一届奥运会,这是有史以来最昂贵、对安全性要求最苛刻的奥运会。最终,雅典承担了“荣耀、安慰与巨额账单”。
由于安全费用的大幅上升,加上在筹办前几年浪费了较长时间,雅典组委会为了按期完成场馆施工任务,被迫在最后两年“疯狂提速”,致使实际支出大幅增加。雅典奥运会在安全费用方面的支出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近6倍,是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50倍。虽然希腊政府投入到奥运会的预算不断攀升,从23亿欧元增加到57亿欧元,仍无法填补日益失控的开支。雅典奥运会的总开支大约在160亿美元,几乎是预算的3倍。
雅典奥运会刚刚结束,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就发表了一篇文章,替雅典算了一笔经济账。为了这15天的灿烂,除去商业赞助、门票销售和其他商业活动获得的收入之外,希腊和其他欧盟国家的纳税人还必须承担3亿美元的奥运会组织费用,15亿美元的安全保卫工作费用,70亿美元的其他费用。这接近希腊2003年GDP的5%,平均每个人要负担接近800美元的费用。巨额开支还直接导致希腊政府在2004年的预算赤字高达6.1%,比欧盟规定的最高标准超出两倍还多。根据最保守的估计,每个雅典居民至少要为这15天的狂欢承担10年以上的债务。
(本文由蒙城汇编译,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否则必究法律责任!本公司由CCYLA全面处理法律事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