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美留学生日报
一天之间,棉花变天了。
H&M抵制新疆棉的事情不断发酵,
服装纺织市场大震荡。
某些发达国家制定的“行业标准”,
表面嚷嚷着环保,人权。
实则是资本的变相通吃。
国际市场是时候重新洗牌了。
H&M之后,市面上的含棉产品来了一次“大清洗”。
Gap、Zara、优衣库、耐克…相继被扒出曾在境外官网发布“禁用新疆棉花”声明。
不仅要求罢用新疆棉,还禁用相关新疆员工。
更气人的是,某些又当又立的品牌。
典型代表就是耐克。
不仅自己不用新疆棉花,要求合作的供应商自查不许用新疆的棉花。
还毫不掩饰地给新疆泼脏水。
一面被本国人怼交代不过去,赶紧发了声明。
一面又觉得人民币真香,于是US官网禁止中国IP访问。
在耐克6天前刚刚公布的第三财季报告中,较上一年同比增收了3%。
在全球艰难的疫情期间,耐克不亏反赚,说点场面话是多元化市场策略起了作用。
说白了,还不是大中华区的收入比上一年增加了51%,弥补了亏损。
中国市场救了耐克,耐克的新闻“插播”里,却是“拯救”维吾尔人?
看得人气血上涌。
这不是端起碗来吃饭,放下碗来骂娘是什么?
如果把棉花问题看作是中美对抗大战中新的一环。
这个问题的源头,其实从川普就开始了。
2020年2月起川普开始炒作新疆问题,
去年9月川普要求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禁止从新疆进口棉花、番茄等5类制品。
还将禁令推向整个供应链。
这意味着不只是到美国的货物不能含新疆棉,货物公司上下游和其他销售市场都不能含新疆棉。
BCI宣布禁用新疆棉,正是从2020年10月开始,与川普发出新疆相关禁令的时间点契合。
被拒绝的新疆棉不是一笔小产量。
它占中国产量的87%,占全球棉产的五分之一,全球数以千计的公司都会受到影响。
什么H&M声明、耐克声明、所谓制定棉花标准的BCI,都是川普政策的反应。
BCI总部说新疆存在强迫劳动,BCI中国说调查后没有发现强迫劳动。
一边是竭力抹黑,一边是竭力澄清。
这套老阴阳的手法,只能告诉我们,
真相是真相,立场是立场。
道不同,不相为谋。
然而那些加入BCI跟风跑的国际品牌,这次却遭了殃。
随着热搜前所未有的热闹,上榜品牌不断,
新疆棉几乎成了一道分水岭。
禁用这种棉的就股价大跌,支持这种棉的牌子则一路涨停。
各路明星站台表态,合作当断立断。
与BCI无瓜葛的品牌,也涌现了极强的求生欲。
无印良品直接把“新疆棉”标注成售货标语,
也有人说,李宁或是最大赢家。
顺道,还带火了一波中国制造。
抵制新疆棉的发力集合处BCI,到底在这其中充当了怎样的角色?
BCI,全称Better Cotton Initiative,瑞士良好棉花发展协会。
这个组织建立了一个标准,会员必须使用它们认可的“棉花”,才可以使用BCI的标志。
标榜的是行业品质。
相当于有了这个标识,产品就被认作拥有优质棉的品质。
打的是“标准”认证的牌子,但里面商业和资本的味道,其实隔着屏幕都能闻到。
首先,BCI虽然宣称是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创办,但在2005年创立之初,其创始人就包括了H&M、Adidas、IKEA、GAP等几家大公司。
一面宣称要监督业界环保,一面又引入大公司作为会员,征收大量会费供自己发展。
这种靠企业谋生的组织去监督其他企业,本身就是一件极具讽刺的事儿。
BCI不致力于种棉花,却致力于指导生产。
那不是什么好事都让它给占了,空手就能套白狼?
其实,BCI在世界棉花行业享有盛誉之前,的确是做过一些对的事情,比如报道不合法劳工以及棉花造假。
但是本质上还是需要钱的,没人会拒绝钱。
纺织业的同行都明白现在的BCI就是为了圈钱,但是没办法整个行业都是按照它的标准来,你要出口海外,就要按人家的规定办。
要加入BCI首先要交钱,然后完成课程。
每次出货,需要提供BCI证书时,再交一笔钱。这个费用是按照面料的用纱重量来计算。
可持续发展并不重要,可持续收钱才是重点。
那么市面上所有打着BCI标签的棉织品都是BCI棉吗?
恰恰相反,市面贴着BCI棉的商品大多数都是非BCI棉。
因为,这其中可操作的空间太多了,只要花钱就可以出具BCI认证,偷梁换柱情况太多。
油管纪录片:《Coton la face caché de l’or blanc》
法国一部纪录片就曾揭露,在孟加拉国,企业不光使用童工在恶劣的条件下生产棉花,
甚至还向调查记者坦承他们很多棉花是从未经认证的乌兹别克斯坦进口的。
但这些都不是问题,
只要交纳了会费,BCI仍然会给他们的产品打上认证标志。
英文词典里有个新词翻译过来叫“洗绿”(greenwashing),
指的是跨国公司通过种种手段,让人们以为他们很关心环境,实际上他们做的事情根本对环境无益甚至有害。
BCI就是洗绿的代表。
可新疆棉不一样。
新疆棉花的质量仅次于埃及长绒棉,位居世界第一梯队,是各类终端产品原料的不二之选。
产量品质皆为优选,却因为莫须有的“人权”问题遭到抵制。
这个套路难道还不眼熟么?
想想华为5G是怎么被美国诬蔑和抵制的,BCI的作用也就十分明晰了。
有人借所谓的“标准”来打压新疆棉。
曾经在20世纪,美国是毫无争议的第一棉花生产及出口国,
从21世纪初开始,中国反超美国占据了这一位置。
可以说,中国在棉花领域已经切实取代了美国的国际定价权。
任中国棉花产业顺利发展,当然不是美国喜闻乐见的。
于是,就变着法子制裁新疆棉。
那我们中国的棉花就没有出头之日了吗?
非也。
作为世界最大棉花消费国、第二大棉花生产国,我国2020-2021年度棉花产量约595万吨,总需求量约780万吨,年度缺口约185万吨。
其中,新疆棉产量520万吨,占国内产量比重约87%,占国内消费比重约67%。
说白了,新疆棉我们自己还不够用呢。
某些西方国家惯用打压中国的伎俩,无非在新疆问题上打着“强迫劳动”、“侵犯人权”这类的幌子。
事实上,如今的新疆不仅早就在生产棉花方面,采用高度机械化、高薪酬人工作业,
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也蒸蒸日上。
高额薪水、管吃管住之下,新疆棉产业还吸引了很多外省的农民工。
但由于机械化发展,即使在采摘季节,也不再需要大量的采摘工人。
去年北疆95%的棉花都是用机器采摘的。
疫情都拦不住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何况BCI对新疆棉的无端“制裁”。
回过头来,再看今天热搜上那些涨涨跌跌的国际品牌。
它们可曾想过有一天丢了中国市场的后果?
这一次疫情,中国市场能救得了耐克。
下一次,就保不齐了。
截止2018年底,大约有350个欧美品牌、一千多家供应商是BCI的会员。
BCI成了助长美国打压中国经济的推手,
而那些露怯的国际品牌则在这次“棉花变革”里,充当了一群政治迫害的帮凶。
既输了面子,又输了里子。
安踏已经宣布退出BCI,
其它品牌也是时候回炉重造,想想清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