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613-1276
contact@mengchenghui.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00-17:00
热搜: 房产 留学 医疗

绝不能再低估中印关系

[复制链接]
1623 0
蒙城小队长 发表于 2020-6-17 22:32:3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来自: 山西太原
本文转载自:海外情报社


导读

疫情仍在肆虐,世界却并不太平。据媒体报道,近期中印边界事端再起,较为罕见地造成了人员伤亡。郑永年认为,印度对中国来说很重要,但中国对印度的了解远远不够,民众没看到真实的印度,而是想象出来的印度。每当发生外交分歧,民间都会喊着打回去。但为什么两国会发生这些情况,却鲜有人知。

事实上,印度是一个上升的大国。一个上升大国如何行事,不确定性很大,而中国人心理上也还没有对印度崛起做好准备。印度对中国有着强烈的民族主义,印度自身是团结不起来的,唯一可用的就是民族主义。长期以来,印度在战略上一直对中国有警惕,将中国视为威胁,近年来这种警惕性一直在提高。

本文原为“正角评论”2017年对郑永年教授的专访,现经文化纵横重新整理发出。虽是三年前的文章,但对今天仍然极具现实意义。6月17日,南风窗记者联系到了郑永年教授,他表示他的观点仍然没有变化。我们希望这篇文章能带给读者更多冷静的思考,客观理性地看待中印关系。



最近,中印边界事端再起。
01
如何认识和解决目前的中印边境危机
印度挑起边界对峙事件,主要是出于国内的原因。莫迪上台以来,想学习中国的邓小平推动印度的经济改革,但举步维艰,要不没有实质性的进展;要不有进展(例如金融改革),但激起社会的不满。当一个国家内部事情难以处理的话,就会在外面搞事。这在历史上经常发生。
今天,这更是一个大趋势。俄罗斯总统普京是这样,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也如此。所以,我们要搞清楚印度为什么会这样?其行为什么时候会发生变化?如果搞不清这背后的原因,就会理不清问题的本质,找不到有效的反制举措。 中国今天的克制并不是说中国害怕印度,毕竟中国现在的力量比印度强大得多。不过,保持区域和平也是中国作为大国的责任。如果能够和平解决,那么是最好的结果。这并不是说,中国迟缓一点,就表明中国弱了。
印度的国防部长说今天的印度已经不是1962年的印度了(注:1962年,中印发生武装冲突,印度失败);同样,中国更不是1962年的中国了。我想印度人也是意识到这一点的。不管怎么说,强硬的语言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印度的国防部长说今天的印度已经不是1962年的印度了。(资料图片)

我们处理中印关系的时候,要考虑到不把印度推向美国阵营。如果中印边界危机促进了美国、日本和印度结盟,这个后果对中国来说会比较麻烦。中国自己是不搞结盟的,只有“战略伙伴关系”。战略伙伴关系与结盟不一样,战略伙伴是针对共同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而结盟是针对第三方,即“敌人”。 不过,印度也不会很乐意就成为美国的附庸。印度是一个大国,它不想成为任何一个国家的附庸。一旦成为美国的同盟,就会失去自己在外交方面的自主权。日本就是一个例子,外交上只是一个半主权国家,而不是一个全主权国家。我不认为印度会放弃完全主权,但是它为了对付中国,在某些方面会采取和美国、日本更紧密的合作,这是有可能的。如果这样,对中国非常不利。我们如何去处理这个问题,需要很多智慧。 即使中国与印度发生局部冲突,也不会导致印度马上倒向美国,除非是发生大规模战争。对印度来说,就像中国搞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印度也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目前来说,西方无论是民间还是政府都没有很多钱去印度搞投资,中国的投资对印度来说还是很重要的。 我一直强调,印度对中国来说很重要,以后会更重要,但是中国对印度缺少了解。每当发生外交分歧,民间都会喊着打回去。但是,为什么两国之间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它背后的理性是什么?没人知道。这是对印度研究不够导致的。 发生这种事,大家首先想到怎么去制裁,这个容易理解,但是不可行。为什么印度买中国的东西,中国不买印度的东西,因为两个经济体不一样。中国已经经历了大规模的工业化,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印度是非常有限的工业化,基本上还属于一个农业国家。印度作为一个经济体,它的开放程度不如中国。
一个经济体的开放程度越高,它对外界的制裁越敏感,越封闭越不敏感。比如一个封闭国家,外面怎么制裁都没用。相反,制裁往往会引起被制裁国家民众的仇恨,民族主义情绪会高涨起来。 印度对中国本身带有很强烈的民族主义,因为1962年中印战争印度失败。印度对中国的民族主义就像中国对日本的民族主义。再者,印度这个国家自身是团结不起来的,语言有一百多种,缺少一个全国性的政治组织把国家组织起来,所以唯一可以用的就是民族主义。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中国制裁印度,必然会激发印度的民族主义,使得印度更加团结,这对中国非常不利。
如果换一下问题会好一些:中国要不要参与印度发展?如何消解掉印度对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这些问题才是需要考虑的,而不是动不动就想着制裁。并且中国也没有这个传统,去年中国和菲律宾等国家在南海问题上关系很紧张,中国也没有动用经济制裁。 问题在于,中国对印度的了解远远不够。印度没有像有些人认为的要超过中国,但是印度也不是一个一些人所认为非常贫穷、愚昧的国家。中国民众只是通过看新闻了解到印度存在治安事故、种姓制度、宗教冲突等等,都没看到一个真实的印度。这是人们想象出来的印度,就像以前西方针对中国一样。
印度是一个文明大国,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困境与机遇并存。另一方面,称赞印度的人往往接触的只能印度的上层人士、科学家和学者,了解到印度一些方面的发展,例如科技,就得出印度要超越中国的简单结论。这也不准确。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所做的研究倾向于中美关系,但是人们对美国也没搞清楚,更不用说印度了。中国现在有很多游客去印度旅游,但去研究印度的专家学者很少。这就导致年轻人对印度的了解不全面,光是情绪性的东西。 无论是经济还是科技等领域,中国都在追赶美国,而印度也在追赶中国。需要注意的是,你不能忘了追赶你的人,光看着前面的人,这会是一个很大的错误。

中印两军边境联合演习(资料图片)
特别要注意的是,虽然印度国内也有很多人主张借鉴中国的发展模式,但是印度对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很强烈。他们学习中国,是为了增进印度的利益,绝对不是放弃印度的利益。当然,两边也有很多共同的利益。
需要强调的是,中国对印度做的功夫不够,像“一带一路”,中国和巴基斯坦、和其他国家都有实质性的联系,但印度这么重要的一个国家,我们却重视不够。
长期以来,印度在战略上一直对中国有警惕,近年来这种警惕性一直在提高。比如中巴经济走廊,印度一直认为这对他们是很不利的。这些怀疑是有的,是客观存在的。现在,两国的媒体只会挑起情绪。如果看两国的媒体,好像两国很快就要开战了。但实际上不是这样。没有人真正去做研究,没有真正认识对方。如果你了解了对方,把握了对方,就能控制对方的行为。这对中印两国都是如此。


02
一直被低估的中印关系,
重要性仅次于中美关系
很多年来,中国对外关系中以中美关系为重中之重,这是没错的。中美关系的重要性是由地缘政治决定的。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强霸权,而中国崛起后,其和美国的距离拉近、两国互动也越来越频繁。中美同处一个结构,双边互动对全球会产生巨大影响。
  不过,中美关系并不是中国对外关系的全部,所以中国必须回答这个问题——中美关系之后的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是什么。  从地缘经济的角度来看,今后很长历史时期内,其世界经济中心会在亚太地区。世界上最大的三大经济体(美国、日本和中国)在这个地区,印度的经济也在很快崛起,加上原来的“亚洲四小龙”,亚太地区在世界经济中最有活力。
区域内的几个大国,俄罗斯、日本和印度对中国都很重要。但其中中印关系的确定性最小。中国跟日本和俄罗斯的历史恩恩怨怨很多,同它们打交道都有相当的经验。中国从来就没有忽视过日本和俄罗斯,今后也不会忽视。和俄罗斯,中国已经有上海合作组织等多年架构,和日本的经济整合非常高。  然而,中印关系却一直被低估。亚太地区,除了中国,印度的崛起最为显著。这就决定了印度和中国一样会对亚洲倍加重视。中印两国同在亚洲,都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倾向,两国如何相处有待探讨。  印度是一个上升的大国。一个上升的大国会如何行事,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中国人心理上也还没有对印度崛起做好准备。
  印度有很多内部问题,像中央和地方关系、宗教关系(如穆斯林跟印度教的关系)、不同的种族关系、种姓关系等等。印度内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决定了其民族主义的强度。印度的民主政治整合了整个国家,但控制力量不强。而且,在中国官方致力于控制非理性的民族主义情绪的同时,印度一些官员则经常鼓吹民族主义,尤其是针对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
印度是民主政治,其民族主义情绪很容易通过其政治机制与过程传导给外交政策。印度的民族主义一旦爆发出来,就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多年以来,印度的民族主义将中国视为一种威胁。独立以后,印度外交一直是向西的,即重视西方世界。现在随着世界经济和战略重心的转移,印度外交重心也转移到亚洲,开始“向东看”,但印度在经济上和亚洲国家合作的同时,在战略上防备中国。

 
今天印度的地缘政治变化了。首先,全球地缘政治重心转移到亚洲,其次,也是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崛起,毛泽东时代中印曾经打过一仗,这使得中国崛起对印度民族主义来说,更为耀眼。中国的崛起,尤其是中国的全球化和“走出去”战略迫使印度往东看,注意中国。
从经济上看,印度经济体开放程度比中国差,很注意保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在选举压力下,印度政治人物也很难向国外做出妥协。  中国现在提倡自由贸易,是国际社会声音最响亮的。但是,中国不要像西方那样,把自由贸易作为一种具有普世意义的意识形态来推广,不能把自由贸易搞成宗教。每个国家都会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谈自由贸易,有好多自由贸易区都是一步步形成的。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面对中国的崛起想拉拢印度,这是事实。美国在主观上想要制约中国,也是不可避免的。但这并不是说,印度和美国做了什么,就是针对中国的。
  我觉得中国不要太担心印度会完全靠向美国。印度的外交政策话语尽管受西方的影响,但与美国结盟来对付中国这种可能性并不大。作为一个大国,印度如果紧随美国,其在国际社会的空间反而会受到制约。这就是说,印度和中国在战略上的合作还是有基础的。  而美国人做事是符合其国家利益的,例如,美国对自由贸易态度的变化就是随着其国家利益调整的。不过,实际上人们不用太看重所谓的价值联盟。美国人谈价值联盟、民主联盟谈了不知多少年了,但并没有多少响应者,进展不大。在物质利益面前,民主价值有些时候是毫无作用的。  当然,民主国家政治空间大。不管喜欢与否,随着中国崛起,中国已经成了西方政治人物操纵政治的一个目标。  此外,虽然美国常常错误地把中国当作敌人,但和美国相比,中国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世界秩序观,只是加入当前的国际体系。中国真正走向世界也就是近几年的事情,在国际事务上还缺少经验。中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形成自己的秩序观。  
西方民主自由制度的扩张似乎已经到了顶点。即使没有到顶点,中国也是不能完全照抄的。中国应该从文明的视角来塑造一个新的世界秩序观。中国也应该能主动提出自己设计的普世价值,既符合中国传统,也能被其他文明所接受。



03
中国和印度到底应确立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东边的日本(连同美日同盟)已经对中国的海洋地缘政治构成了有效制约,那么西南边的印度又如何呢?实际上,在地缘政治的构架内,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中国和印度的关系越来越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中国在西边没有直接的出海口,离中国最近的就是印度洋了。中国通往印度洋必须通过邻国巴基斯坦或者缅甸,但这样做的时候面临着几乎不可超越的困难。
顾名思义,印度洋对印度极为重要,是印度地缘政治的核心。印度会通过任何可能的办法来阻止中国通向印度洋。如果中国要通过巴基斯坦进入印度洋,那么就会使得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关系复杂化。中国如果通过缅甸通往印度洋,同样会遇到缅甸的问题。 从国土面积和人口来衡量,印度是中国的最大邻居。和中国一样,印度也正在急速现代化,经济发展快速。无论是内部追求现代化还是外部追求国际地位,印度和中国都有共同之处。
更为重要的是,和中国一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印度国内的民族主义也一直处于高涨状态。如果中国的民族主义主要是针对日本和一些西方国家的,那么印度的民族主义则主要是针对中国的。针对中国的民族主义既存在于民间,也存在于政府官员当中。 近年来,中印两国围绕着领土主权纠纷一直在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冲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解决了和俄国、越南等国家的陆地主权纠纷,但和印度的主权纠纷的解决不仅没有进展,而且经常出现程度不等的危机局面。
现在看来,越来越多的因素阻碍着中国解决和印度的领土纠纷,这些因素包括:中印两国各自的民族主义趋于高涨,两国社会媒体的发展使得任何具有“秘密性”的外交变得不可能,印度的民主制度很难产生一个强有力的政府,等等。同样重要的是,印度还涉及中国的西藏问题。 除了中印双边关系,印度之外的因素也在影响着中国和印度的关系。为了制约或者平衡中国,包括美国和日本在内的其他大国也一直试图和印度结盟。(中国也不要忘记,在冷战期间,印度和苏联的关系也是针对中国的。)尽管印度在经济上仍然较中国落后,但印度自称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大国(人口最多)。
也就是说,印度和美国、日本和其他西方国家享有共同的民主价值。和西方国家一样,民主自由是印度在国际社会的软力量。 因为意识形态因素,美国经常发现和印度的“共同语言”,因此在一些核心问题上(例如核武器问题)对印度网开一面,用各种方式容忍印度。这些年来,面临中国的崛起,美国一直在思考着如何把印度纳入美国的国际网络内,和美国合作来应付中国。日本也仿效美国,要和印度建立“价值同盟”来应付中国的崛起。 另一个与此相关的因素是中国和印度在中东、非洲区域的互动。和中国一样,作为崛起中的大国,印度对海外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非洲和中东对印度的重要性甚至甚于对中国的重要性。中国在非洲和中东更主要的是经济利益,而对印度来说,除了经济利益,还有直接的地缘政治利益。
在非洲,印度的影响尤其是经济面发展得也很快。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主要来自于国有企业部门,而印度的则来自于私营企业。中印两国在非洲有竞争也有合作。尽管在非洲两国的协调非常重要,但如何协调则还是一个未知数。但很显然,中印必须避免如从前欧洲老殖民地主义者那样的大国竞争。 在中东,中印两国互动的情况更为复杂。中东传统上是美国的势力范围。近年来,中东正在政治“变天”。政治“变天”有内外原因: 从内部说,最主要的是中东各国内部政治的变化,主要是传统的政治体制不能适合现实的需要。从外部看,最主要是美国的中东政策的变化。美国针对一些中东国家发动的反恐战争不仅仅是反恐,而且也在改变那里的政治体制。
从理想上说,美国想在那里建立美国式的民主政治体制。但结果并不好,不仅所希望的民主制度建立不起来,很多国家在旧体制解体之后濒临失败国家的边缘。再者,美国因为页岩气的开采,正在成为能源大国,这意味着美国必将减少对中东能源的依赖。 美国过去在中东的各方面投入(尤其是军事投入)和其在这个地区的巨大能源利益有关。一旦美国减少对中东的能源依赖,那么美国也必将减少在那里的军事存在。这表明,在不久的未来,中东会出现美国撤出之后所出现的安全真空。这个真空的竞争者主要有三个大国,即俄罗斯、中国和印度,尤其是中国和印度。俄罗斯在中东只有安全利益,而少有能源经济利益,因为俄罗斯本身也是一个能源大国。
中国和印度在中东的地缘政治利益是多方面的,包括能源、安全和反恐等等。中国和印度如果在中东合作得好,那么便有利于各方;反之,如果不能合作甚至发生冲突,那么就会损害各方的利益。 面临这样一个印度,中国应当和印度确立一种怎样的关系呢?
正是因为上述这些要素,从亚洲区域甚至全球范围内看,对中国来说,从长远来看,中印关系是仅次于中美关系的一对最重要的关系。这表明,中国要把印度提高到中国国际关系的战略水平。在最大程度上,和印度关系搞好了,中国西边的陆地地缘政治甚至海洋地缘政治都会得到稳定。在最低程度上,中国必须千方百计不把印度推向美国和日本。但如果和印度搞不好关系,印度本身或者印度联合其他国家,可以为中国制造无穷的麻烦。
印度近年来和美国、日本靠近,尽管有美国和日本的因素,但也有中国因素的影响。作为邻国,印度本来就对中国的崛起抱有戒心。而边界问题不但没有稳定下来,而且经常发生一些小冲突,更引发和强化印度的对华民族主义,尽管边界问题是中印两国互动的产物,责任并非完全在中国一边。

要处理好和印度的关系,首先必须把印度提高到中国未来外交战略的高度。尽管现在印度并非那么强大,也说不上强国,但随着其现代化的进展,印度具有很大的潜力成为大国。
对这一点,中国方面的认识并不是很清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关注的对象是美国,领导层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美国。如果说对美国问题,领导层自己抓,那么印度问题并不在领导层的议程里面。 在政策操作层面,中国的对印政策的主体是低层官僚(包括军方)所为。很多对印政策都停留在战术领域,和印度的互动主要表现为反应性的特点,也就是以牙还牙式的。
这个特点非常清楚地表现在近年来最具有争议的边界问题上。在边界问题的互动上,很难看到中国的战略意图。当然,印度也没有。这种没有战略意图的日常互动稍不当心,便会酿成国家间的大问题,如果不是公开的冲突的话。
中国也必须加深对印度的认识。对印度的认识是对印度政策的基点。确切地说,中国对印度的认识仍然非常肤浅。传统上,中国对印度的理解仅仅理解在文学艺术文化方面,对其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外交战略等方面的了解甚少。因为高层领导把眼光放在美国,中国的学术圈也把眼睛盯着美国,没有多少人对印度感兴趣。 在学术和政策圈内,研究美国有很大的利益,而研究印度利益甚少。中国现在对印度发表意见最多的就是那些没有多少学术和经验知识背景的媒体工作者,还有那些所谓的公共知识分子。
印度的情况也差不多,政策圈和学术圈不了解中国,发声的也是一些媒体人士和公共知识分子。因为两国都是如此,经常触发两国间毫无理性的“言语”对峙,往往表现为激进的民族主义声音。 随着印度的发展和中印两国之间各种问题的浮现,中国对印度的认识必然要加深。这里不能讨论中国如何认识印度,但有一点中国必须把握,那就是,和中国一样,印度也是一个文明国家,倾向于实行独立的外交政策。正如中国本身,印度很难成为另外一个大国(美国或者日本)的附属。 近年来,每当美国或者其他大国(例如日本)访问印度或者和印度达成什么协议,中国方面的主流声音必然是“阴谋”,认为印度和这些国家做什么都是针对中国的。这种简单的思维一旦成为外交思维,中国就很难有正确的对印外交政策,也很难确立有效的中印关系。和印度的关系要从最基本的做起,最终才能提升到战略层面。


收藏
收藏0
评分
评分
支持/赞
支持/赞0
反对/踩
反对/踩0

0关注

1粉丝

26820帖子

发布主题
推荐阅读更多+
广告位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微博Montreal weibo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Montreal Facebook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Montreal twitter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Montreal Youtube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华人Montreal linkedin

QQ-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网

© 2014-2024  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萌村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