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加拿大一名年轻女子在吃了含果仁的甜品后,不幸过敏身亡。
不知道大家来了加拿大后有没有发现,很多人的体质和抵抗力没有在国内时这么强了,各种过敏症状都出现了。
过敏这种事,可大可小。因为过敏而丧命的人并不少见。
去年就发生了这样一起悲剧,加拿大多伦多一名年轻的女子在吃了含果仁的甜品后,过敏身亡。如今又到了开学季,她的家人想通过女儿的事情提醒公众,一定要注意过敏症状,否则会致命!
2018年8月,30岁的Joanna Salmingo同母亲一起吃了一个甜品后,发生了严重的过敏反应并休克。
Joanna的哥哥说,他妹妹有17~25分钟处于全身缺氧状态,她被救护车送往医院,并在重症监护病房待了17天。
最终,Joanna也没有被抢救回来。她因重度缺氧而被宣布脑死亡。
家人悲痛万分,特别是哥哥Joey Salmingo。他看着自己妹妹生命流逝却无能为力的感觉真的太折磨了。
对于自己妹妹的坚果过敏,他是知晓的。但Whole Foods在食品包装上的过敏提示却不明显,哪怕食品包装上已经提示了:我们不能保证食品中不含微量花生或其它过敏原。
Joanna去世后的一个月,她的家庭成立了食物过敏培训教育基金会。最主要的就是FATE (Food Allergy Training & Education)食物过敏的培训和教育课程,以此帮助其他有过敏反应的人。
如果你的孩子没有食物过敏,你很难知道该怎样对待这一情况。
他表示:如果没有食物过敏的相关经验,在事发时就不知道如何处理,不希望这种悲伤的事情再发生在别人身上了。
图片来源:FATE官网截图
因为(懂食物过敏)非常有必要;
因为它关乎性命;
FATE课程不是为了利益而创立的。
基金会的创立者是乔安娜的哥哥Joey,乔安娜的父母戴安娜和以柯,并和食品安全营养学家Lisa Chang和专业护理人员Ben Goldenderg合作。
目前正是开学季,他们一家试图通过他们创办的基金会在学生们返校之际,帮助人们提高对食物过敏的意识。
请遵守学校的规定,不要带含有可能是过敏原的食物。
除了学校,Joey和家人一直在与Whole Foods超市合作,希望提高食品标记的准确度。
2012年,魁北克女子勒梅(Myriam Ducre-Lemay)和男友接吻后,在深夜死亡。
法医对勒梅出具的死亡报告显示说,勒梅的新男友不知道她对花生过敏。此外,在她开始出现呼吸困难时,她没带应付急性过敏的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EpiPen或戴医疗警报手镯。
勒梅的照片
勒梅的母亲杜克莱( Micheline Ducre)决定将这个不幸事件公之于众,以避免类似事件再发生,以此来警醒人们随身携带EpiPen或者了解食物过敏的重要性。
今年4月份,一个美国家庭的11岁女孩,因为使用了一个处方牙膏后,不幸死亡。
这名小女孩一岁时就被诊断出对牛奶过敏,没办法消化母乳、牛乳、豆奶。除了不让她接触到这些食品,家长身上还随时准备一支过敏必备的救命笔EpiPen。
然而,2019年4月4日,孩子去看牙医后,医生开了一支处方牙膏“MI Paste One”,说可以加强牙齿的珐琅质。孩子一用上就哭着说没法呼吸,送医院后仍不治身亡。
原来这种牙膏含有磷酸肽钙(recaldent),有牛乳蛋白质。
同样是今年,多伦多约克区一名女子到一间诊所打针,结果立即心脏停止跳动,送院抢救无效身亡。这名女子是因为背痛,要注射可的松(cortisone),注射之前还注射了一种叫利多卡因(lidocaine)的局部麻醉剂。医学专家称,死因很可能是严重过敏。
2019年1月份,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区的11岁男孩因对鱼味过敏,在闻到浓郁鱼腥味后呼吸困难,并引发严重的气喘,当场昏迷。父亲将他送医院后,不治身亡。
根据医学期刊《临床及分子过敏》发表的研究,气味也能引发过敏反应,以前也曾发生类似死亡个案。
在我们身边,除了对药物、花粉、宠物毛发过敏,对花生、鸡蛋、坚果、牛奶这些普通食物过敏的人,也似乎越来越多,甚至还有人对风、对紫外线都过敏。
尤其是一些老移民发现,以前在国内不过敏,为什么到了加拿大,就变成易过敏体质了呢?
有科学家认为,美国、加拿大这些发达国家,环境过于干净,干净的水源和空气令人体内自带的免疫系统功能降,使人对外界的细菌源和感染源无力抵抗。
还有研究表明。全球变暖与公共卫生之间产生重要关系,随着气温持续上升,这种关系可能会加剧。
如果全球气温持续上升,患季节过敏症的人,接受药物治疗的次数会大增;而由于城市规划的问题,居住在城市的过敏症患者亦会越来越多。
根据加拿大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加拿大人对花粉过敏的反应,比任何其他过敏原都要多。
截至2017年底止,27%加拿大人表示患有过敏症,其中40%人对花粉或草有过敏反应。
对于日常生活来说,大家只能更加小心,多留心食物包装上的成分说明,不要去容易引起过敏的环境,注意远离自己的过敏原。而和朋友聚餐时,也多注意朋友的过敏情况,以免误伤。
本文综合整理自:加拿大加新网(cacnewsca)、加国都市生活(dushi-c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