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在外,踽踽独行。 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出国、留学,这两个本来很中性的词语, 不知从何时开始, 开始变得尖酸,变得刻薄。
“你要出国呀,原来你是个富二代啊!” “你在XX国留学啊,那你家一定会有钱吧!”
后来,又渐渐变得耻辱, 变得鄙视,变得痛恨。
“出国的都是学习不好,出去花钱买文凭的” “出国的人家里人都是贪官,来钱不正” “那些留学生们崇洋媚外,有钱就出去装X”
……
在很多人眼里,出国和留学, 不再是勤奋刻苦敢闯那一代人的代名词, 反而意味着各种土豪、富二代、 败家子以及碌碌无为之辈。
固定的刻板印象,笼统的冰冷公式, 出国,留学,似乎早就变了味。 几年前,我对于真正留学生的生活一无所知。
那个时候,身边有一些已经出国的好友, 每当他们回国,在我眼里都自带了一种光环。 和他们说起话来也有几分追捧和敬畏, 仿佛他们像是来自另外一个世界的人。
因为在新闻里, 他们出国就是各种豪宅加跑车, 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 每天都打扮得像张会呼吸的人民币, 活在纸醉金迷的小时代。
然而, 当我自己成为了出国大军中的一员, 我才发现,并不是每个留学生 都是新闻里描写的富二代 那样的富二代,只占了很小很小的比例
我身边的留学生 他们中有的来自父母年薪50多万 能负担起本科四年+硕士两年学费, 偶尔买得起打折奢侈品的中产之家。
有的来自父母年收入20万左右, 大半积蓄够读两年master 平时还要打工补贴一下自己的小康之家。 有的来自家庭收入不足10万, 借遍亲戚申请贷款勉强出国读个研, 学完还要努力工作的工薪阶层。
这样的留学生, 真的算是有钱人吗?
他们大部分都跟国内大学生一样, 掰着手指头过平常的琐碎日子。
初到澳洲, 他们会习惯性地把价签上的数字乘以5 也时常因为高昂的生活开支感到深深的肉疼。
他们也会因为学校昂贵的宿舍费 而选择几公里外的寄宿家庭, 挤公交上下学,苦不堪言。
甚至,也不乏有的人是完全靠半工半读完成学业, 每天除去上课兼职到深夜是常态。
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人只是少数 即便有能力出国留学 但不是所有人都是土豪/有钱人。
土豪花钱不用顾忌那是人家有那样的资本, 谁也没有资格去说什么。
而对于绝大多数留学生来说,
能赚够平时的生活费就是节约了家里一大笔开支, 而且这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
即便说了这么多 我想也依然会有人告诉你
“我也想出国,可我没钱, 没有你家那么好的背景”
仿佛出国留学,靠的都是钱。 仿佛出国留学,靠的都是家庭背景。
有一句话叫 “年轻人最可贵的不是你已经拥有了什么” “而是你用尽力气想要去创造什么”
觉得出国留学就是有钱的人, 一定没有努力去了解留学信息, 所以他们不知道其实很多西方国家留学 有免费项目可以申请。
觉得出国留学就是有钱的人, 一定没有努力学习成为学霸, 惨不忍睹的GPA让他们想都不要想 去申请带奖学金的master和PhD, 所以当他们听说同学要出国时, 只能在心里默默鄙视自己羡慕别人。
觉得出国留学就是有钱的人,
一定没有努力去学习英语 所以当得知很多国外大学都免学费 但需要英语成绩的时候, 他们只能说一句“OK”然后在心里追悔莫及。
觉得出国留学就是有钱的人,
一定没有努力工作和赚钱, 所以当他们知道我们通过努力赚到了学费 并边工作边申请拿到梦校offer时, 他们只能说一句一切顺利。
并不是所有东西都和你看到的一样美好
所有的美好都是用无数的泪水和汗水换来的
出国了,留学了, 不意味着我们不拼了。
这里有无数的due,无数的paper, 无数的presentation, 小quiz,中midterm,大final,
并不比国内学生轻松多少, 都是学生,谁也不会比谁轻松到哪里。
其实很多时候再苦再累也能抗住 咬着牙不让自己哭出来
这个世界对努力的人给的温柔太少了。
你出国了,家里一定很有钱吧?
不,我出国,我留学, 是为更渊博的知识, 更广阔的眼界, 更丰富的人生经历,
这和我什么家庭无关, 和我有没有钱无关。
但愿有一天
当所有人听到出国留学这些字样的时候能想到 我们的执着和干劲。
但愿有一天 当所有人听到出国留学这些字样的时候能想到 我们是一群为了梦想而努力的年轻人。
但愿这一天不会太远。
来源:悉尼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