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温哥华生活带多少钱来合适呢?这是一个讨论三天三夜都没有结果的话题。因为既有人空手而来,白手起家,也有人啃老,人到中年仍过着手心向上的生活。
今年一开年,连素里的Townhouse都是$110万+的情况下,如果说生活在温哥华便宜,肯定是不准确的。
不同生活状态、职业的人,最后生活的轻松压力是不一样的。
小M是温哥华的一名年轻工程师,税前收入$8万,税后$6.4万。周边地区供着一套Townhouse,平时就自己上班,老婆不上班。 他家每个月房贷、车贷、车保险、网费加在一起$3500,税后收入$5300,除去生活费$2000(这还是很节约的情况,基本不去外面随便吃饭,不随意添置大件),也只能够倒贴,没有存款,就是现实。
也就是说,在大温,夫妻二人想养一栋Townhouse, 如果只有一人上班,年收入$8万都不够。
小Z在温哥华是一名文职工作者,平时的时薪只有16一小时,税前年收入$3.3万,扣完税一年$2.6万。
和别人合租,所以租金只有$500,电话费、交通费80能搞定(走路上班)。
无车、无房,一天三顿在家吃饭,每个月生活费$600,一年还能存下来$1万多。
年收入$8万,存款可能比不过年收入$3万+的人,这就是温哥华的魔法。
不过仔细对比,这两类人,生活的质量、空间还有自由度还是有差别。
前者在供房,30年过后,房子是自己的,每天可以享受宽敞的大空间,如果哪天干不动了,房子一卖还能有一笔养老钱;
后者来去自由,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即便每年存$1万,如果拿去做好投资组合,几十年后见分晓也不会太差。
所以,给自己争取被动收入,以及寻求合理的方式去避税还是很重要的。
这些都是让自己生财的方法,只要肯开动脑筋,不停止学习,生活是自己选择的,在温哥华,你是完全自由的。
在温哥华生活,多少钱一个月会幸福,网友认为:都不会幸福,因为挣越多,花费档次就上去了,钱永远不够花。
这种观念很有意思,这里把幸福直接等同于挣钱多少,以及物欲的满足。
如果直接拿起计算器,收支平衡,加加减减地计算,确实,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生活在温哥华:或许年收入$9万(有房、养家)和$3.3万的,最后一年到头存入荷包的没有差别,但二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空间是有差别的。
所谓幸福感,无非就是马斯洛需求层次里面那五层。
金钱一定占有很重要的比重,但也只是起点,它在第一二层,为自己提供衣食住行的需求。
当满足了基本需求之后,有时间、有经济条件和能力,应该会往上寻求更多的满足感。
这些所有物质和感觉的满足程度越高,幸福感就越高。
这项规律适用于任何社会,温哥华自然也不例外。
所以,考虑在温哥华能存下来多少是一方面,还要考虑生活在这里,社会能够带来的衣食保障,在人生低谷(比如失业),比如生孩子之后,能不能够最大化确保生活质量不下降。
有没有爱的人陪伴,有没有被社会尊重,有没有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这些都是需要纳入考量的。
所以才会有人抱怨,在温哥华年薪$8万忙如狗,也并没有好好享受生活。
年薪$8万已经无力独自养活小家庭,这些情况确实真实存在着。但扎根于一个社会越久,你纳税越多,做的贡献越多,就越是难以剥离整个社会。
在温哥华生活是否幸福,付出和收获成正比吗?
可能不是一两年,三五年能够看清楚的。没有在这里生过小孩,养过老人,没有看过病,失过业,说出来的都不准确。
此外,幸福感也来自于自己家乡的平均工资,岗位竞争,以及居住环境的对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