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Fishman)
1975年,刚放假的Fishman找到了一份外地的实习工作,他决定搭顺风车从老家波士顿前往康涅狄格州的诺维奇。 彼时的美国,搭顺风车跨州旅行还算是相对安全的出行方式。 Fishman搭车一段路便游玩一段时间,快要抵达目的地时,Fishman看到了一辆绿色的别克。
(车主自称Red)
他比出搭车手势,一位男司机在Fishman身边停了下来。 Fishman说明来意后,司机毫不犹豫地让他上了车。
Fishman坐到了副驾驶上,两人开始有一搭没一搭地聊了起来。 司机自称Red,是个精瘦的白人男子,看上去很绅士,也非常健谈。
他主动打开了话匣子,从沿路风光聊到球类运动,从波士顿聊到诺维奇。 之后,他又聊起了一些个人的经历,并云淡风轻地说,自己先前犯了点事,现在刚从监狱里放出来。
(Carr曾经的犯罪现场)
毫无防备的Fishman一听,反而兴奋地问道: “我要去一家报纸当实习记者,你这经历蛮有意思,不如我给你写篇专访?” Red淡淡地笑了笑,又继续往前开,走了一小会儿后。
Red突然说自己临时有点事,不能继续载他了,让他搭其他人的车去诺维奇。 Fishman想着本来也没多远,便爽快地同意了。 车停下来后,Fishman推车门准备下去,却发现车门卡得死死的。
Red说这门最近有毛病,他伸手把Fishman旁边的车窗摇下来,又下车绕到外面,从外面把车门拉开,这才让Fishman下了车。 在和Red告别后,Fishman搭了别的车抵达目的地,很快将这场偶遇抛之脑后了。
大约过了半年,佛罗里达迈阿密的几桩连环杀人案登上了报纸,说白人中年男子Robert Frederick Carr绑架和强暴了十多位搭他顺风车的少年,并且杀害了其中四人…
(当年的报纸)
当Fishman读到这篇新闻,又看到凶手Carr的照片时,顿时脊背一阵发凉: “这.....这个名叫Carr的连环杀手,不就是我之前碰到的那个‘Red’?”
(Carr交代犯案经过)
只是不知怎的,Carr当天竟然“善心大发”,放走了他。
要知道,Carr单是在迈阿密就掐死了一名11岁的男孩,又用同样的手法杀了一名16岁的女孩。 回忆起搭车中的一些细节,Fishman越想越感到不寒而栗: 比如Carr自称刚离开监狱,车门无法从里面打开……
在Fishman看来,自己确有可能是被Carr一念之间放走的,不然他也会是Carr众多受害者里的一份子。 从那以后,这段经历成了Fishman一块心病,他时不时想起来就会感到后怕。
(Carr在监狱里接受采访)
而他也对一件事颇为好奇: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Carr这位冷酷的杀手,最终决定放走他?
Fishman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决定亲自去监狱,当面找Carr问个清楚。 从实习记者转正后,Fishman申请了很多次采访,终于在几年后获得了当面采访Carr的机会。 在监狱的会客厅里,Fishman向Carr提出了萦绕许久的疑问: “当时你为什么放走我?”
这位连环杀手和当初相遇时一样健谈,他云淡风轻地耸了耸肩答道: “你个子太大了…”(估计对付不了)
在长达数小时的采访中,Carr丝毫没有掩饰自己的意思。 他坦诚自己年轻时会偷车,会为了钱和男人上床。 他坦诚自己如何杀掉他的受害者,语气平淡,没有一丝悔过之意。
尽管Carr给了Fishman一个看似合情合理的答案,但Fishman依然无法完全接受,之后的几十年里,他总会想起两人相遇的情形,想象Carr放走自己的场景。
他甚至一度有了一种臆想: 也许在和Carr聊天的过程中,他让Carr有了一丝人性化的想法。 但没过多久,他又开始庆幸自己逃过一劫…
(老年Carr)
在这种反复的思想拉扯中,Fishman始终未能走出和Carr相遇留下的阴影。 他甚至和Carr的女儿成为了好朋友,只为探究Carr的内心: Carr这样的连环杀手,究竟是与生俱来的邪恶,还是后天养成的? 然而,越是探究,Fishman就越发感到,那场短暂相遇,成了他生命里挥之不去的阴影。
(记录Carr凶案的书)
不过Fishman对人性的探究最终还是以失败而告终。因为2007年,Carr在监狱里去世了,真正意义上坐牢做到死。
Fishman的纠结被迫终止,不知为何,他松了一口气。
不久前,Fishman终于对媒体讲出了这长久以来的梦魇: 他曾从Carr的屠刀下滑过。 世界上或许真的有一辈子也走不出来的阴影,看起来,Fishman就正在经历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