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汇

标题: 《加拿大魁北克华文文学的成长及其特点》论文提要 [打印本页]

作者: 此时此刻    时间: 2014-11-28 12:04
标题: 《加拿大魁北克华文文学的成长及其特点》论文提要
《加拿大魁北克华文文学的成长及其特点》  论文提要
  

文: 郑南川(蒙特利尔)



“中国首届世界华文文学大会”十九日在广州举行,我将应邀参加。

我为这次大会准备的论文《加拿大魁北克华文文学的成长及其特点》,阐述了魁北克华人文学的历史回顾,特点和风格,还论证本人提出的“新加拿大人文学”的特征。

论文提要:

引子

一九八零年代末到九零年代,加拿大成为一个悄然被外界开始注意的国度。大陆移民步着香港移民的后尘,开始走入到这个最为民主,自由的国家。从这个年代开始的移民路,已经把最穷的学生和最有智慧的中国人,带到了另外一个文化与历史的战场。中国人脚踩着东西方的两个极板,用勇气和坚韧来书写一段从未走过的路。
魁北克,是这块土地上被称为法兰西文化的地方,也是北美唯一块使用法语的地方。因为历史的缘故,这里生活着法兰西人的后裔,成为当今加拿大国家的一部分,也为此法语成了加拿大官方语言(英文和法文)。魁北克同样生活着很多来自中国的华人,他们讲起了法语,接受着法兰西文化的精神。魁北克华人作家正是用这种新加拿大文化精神,寻找魁北克华人文学的特征。在魁北克,已经出现了像应晨这样用法语写作,并获得极大成就的加拿大乃至欧美最著名的华裔作家。魁北克华文写作同样面临挑战,他们坚守自己的“草根性”写作,逐步形成了“魁北克华文写作群”1,又写出魁北克特色的华文作品,以“新加拿大人文学”2  写作的姿态,在加拿大本土出版自己的文学书物。近两年来,魁北克华人作家协会领头,开启了华人文学的新路子,从2012年起,出版多部文学著作,受到加拿大和中国文学界的好评和关注。


魁北克华文文学回顾

魁北克作为“确定性”移民文学的开始,起步比之英语区的温哥华和多伦多都晚,在一九九零年代以前的移民文学,几乎是很零星的和个人的“碎片式”写作。由于加拿大大学和研究机构,在过去一段时间很少关注华文文学,研究华人文学更很少重视,这一领域几乎是空白。一九九零年年代开始,魁北克华人文学以加拿大魁北克华人作家协会(l’Association des Écrivains chinois du Québec au Canada)的出现,开始显示出它的存在和发展,代表了魁北克华人文学的特征。从当时魁北克华人作家协会的会员组成结构可以看出,与温哥华和多伦多的华人作家协会团体不同,显得更为“年轻”,更不成熟。原因:一是魁北克是北美唯一讲法语的地方,因为语言关系,大多数移民放弃了这里。在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的很多著名作家,诗人和学者,都留在了英语区,为他们文学后来的发展客观上创造了条件;二是协会会员基本上以大陆的学生和部分交流学者为主,香港和台湾参与者很少(在温哥华和多伦多有大量的香港,台湾移民参与)3。从文学创作来说,基本上是刚刚开始,加之大多经济条件较差,写作自然也带来了相对的不稳定性。当然,新生活的洗礼,对新的年轻的移民来说,有着巨大“诱惑力”,他们可以写出全新的东西,有激情和渴望,是写作的希望。这是魁北克华人作家协会后来大发展,而且一直向上走的原因。

应晨(YingChen),复旦大学法语专业毕业、后移居蒙特利尔,是魁北克最具代表的移民作家。自1992年起,她用法语出版了《水的记忆》、《忘恩负义》、《磐石一般》、《食人者》等8本小说和1本题为《黄山四千仞,一个中国梦》的文论集,荣膺魁北克-巴黎联合文学奖和魁北克书商奖,以及总督奖、法国费米纳奖(FéminaPrize)和爱尔兰读者奖等多项提名,其作被译成英、意、西、德等多种文字。据《加拿大百科全书》介绍:“应晨是新生代小说家之一,以其对社会和个人的细致阐释和深入剖析而独树一格。

张裕禾(Zhang yuho),是位同时用中文和法文写作和跨越文学、社会学和历史的三栖学者。1990年拉瓦尔大学获社会学博士学位。魁北克北方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二十世纪魁北克小说中的家庭和文化身份》(Famille et identité dans le roman québécois du XXe siècle)一书。该书运用魁北克小说家所创造的一百多个人物形像,来研究家庭内部人际关系和家庭体制在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的演变。

郑南川(zheng nanchuan),2012年由他和邵云(Shao Yun)主编了《岁月在漂泊》(Nos années au Canada),是魁省首部在加拿大本土正式出版的华文文学作品集。该书收集了60多位来自加拿大,美国,日本和中国的华语作家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和评论,逾700页,超40万字。他的个人诗集《一只鞋的偶然》(英中文双语版。陶志健翻译)2013年在蒙特利尔正式出版。2014年由他主编,陈丽霞,陆蔚青副主编的《太阳雪》(华文短篇小说选),和由他主编,刘爱丽,邵云副主编的《皮娜的小木屋》(华文散文选),在加拿大出版蒙特利尔出版发行。两本著作用写作者们在加拿大生活十年二十年以后全新的视角,述说对这块神奇土地的感受。作品在文字和语言表达上,显示出更加成熟,更加真切和更具备文学的风格。2015年他主编,陶志健翻译的《一根线的早晨》(英中文双语诗歌选),也同时在加拿大出版。英中文双语加拿大中国二十人诗歌选,展示了不同国度,相同语言诗人的不同风格。

陆蔚青(lu weiqing ),魁北克华人作家协会理事,她的短篇小说集《漂泊的温柔》,收集了她近年在各文学杂志上发表的作品。她的小说直击移民现实生活,写移民在加拿大生活中遇到的坎坷经历,讲述在矛盾和困惑中思考,内容迂回精彩,故事曲折,文字精炼,耐人回味。

张芷美(Zhang Zhi Mei),1992年张芷美根据自身经历写出关于一个女子的小说《狐狸》(Foxspirit)在蒙特利尔出版,1997年在欧洲出版了德文译本Hundert Blumen(《百花》)其法语版MaVieenRouge(《我的红色生活》)2008年在蒙特利尔出版,获魁北克法语文学促进会奖,有效增进了加拿大法语人士对华人和中国的了解。

白墨(bai mo),诗人。他在蒙特利尔《华侨新报》开设诗词专栏十五年,和文友创作诗词一万两千三百余首,创全球华人发表诗词数量的奇迹。1999年11月6日创办加拿大中华诗词研究会。

马新云(ma xinyun),出版《女人一枝花》和《紫云诗卷》,以一个女作家的情怀,书写魁北克女性生活的风采,她同时又是一位优秀的女诗人。

枫子(Feng zi),她出版的《那一城,枫红枫绿》,是一本“文化类”的记实专著,她写蒙特利尔的文化,写法兰西的精神,落笔深入,谈的风趣,收尽亮点。她是用生活感受加上文学来写,是报告文学式的,是了解魁北克文化现象的好读本。

薛忆沩(xue yi wei),  这个被评论家说成的“中国文学最迷人的异类”,“薛忆沩不属于文学界,他属于文    学。”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遗弃》《出租车司机》《白求恩的孩子们》等, 残雪评价薛忆沩的小说时曾这样写道:“读他的书,你会感到,这是一个永远生活在精神的前沿,对于世俗不屑一顾的真正的作家。” 曾获台湾《联合报》文学奖。

这几年“魁北克华文写作群”的书稿出版丰盛,已故作家协会会长高嘉贺先生的《故土情缘》《爱满天下》,张巽根的《睛圆集》,风儿的《月光草垛》,孙丽珠《海外金婚》,柳轶的《越洋过海记西行》,苏凤的《自由的灵魂》,张廷华的《岁月牧歌》,周宝玲的《纵然迷失》,蒋楚宋的《折腾》,林炎平的《奥林匹克的启示》等等,用诗歌,散文,小说,自传和政论的不同形式,书写了魁北克的文化和魁北克的华人社会与生活。还有长期坚持写作的专栏作家邵云,刘爱丽,陈丽霞,杨格,绿萍,高高,九如,穆彦,雷门,飘尘永魂,冯捷,云涛,婉冰等。


魁北克华文文学的特点

1,坚守写自己生活的“草根性”

魁北克华文文学的成长,始终走在一条坚守自己新土地,记录自己生活的写作路上,具有强烈的“草根性”特质。

“草根写作”的特质是情不自禁的,写作者们没有注意到自己写作的未来和走向,而是关注自己对身边生活的述说,无论是听到的,见到的,深深感受到的,都毫不拘束地记录下来。这样的写作慢慢地成为“写作自己”,成为“写作魁北克”,尽管我们那样“草根”,尽管我们的文笔那样生疏,但我们的故事却那样的新鲜,那样的有趣和那样的刻骨铭心,这是其他人写不出来的。而且,写作不受任何制约和干扰,自然述说和表达,写的真情实感,写出了一份快活,感受到了幸运,上帝给了我们这些人一份创造“自己”精神生活的机会,我们是上帝般的写作。

2,魁北克的华文写作具有群体的特点-----“魁北克华文写作群”

魁北克存在着一群热心于写作的人,尽管他们写作水平层次差别较大,但一直坚守着这块阵地,他们写学生生活,写打工的经历,写旅游的感受,写魁北克的风情与我们精神世界的变化等等,以《笔缘》文学版为例,从创刊至今,已留下七百三十多万字作品,《红叶》文学园地留下的在五十三多万字左右,加上《北往》文学版专栏,已经达到上千万字的文学作品,这些还不包括个人出版书物和在别处发表的作品,是作家和写作者们联合创作留下的成果,显示了“魁北克华文写作群”的草根文学特色。

3,书写魁北克生活,展示魁北克华文文学的魅力

张裕禾先生对魁北克文学和社会学理论上的研究,他写的专文《魁北克人心中的华人形象:从现实生活到艺术构思》,《应晨-现代小说艺术的探索者》,在文学理论方面,展示了魁北克华人文学的存在和意义,他的研究是一流的,是直接的和最具说服力的。

在小说创作方面,陆蔚青的短篇小说打出了一个亮丽的牌子,她出版的《漂泊中的温柔》,把中国生活的延续牵进新生活土地和魁北克的小屋,她在书《自序》中写道:“我内心所经历的过程,是一个人走出故里,走向外界的过程,也是一个人从外边的世界收回目光,审视自我的过程。

2014年由郑南川主编的加拿大魁北克华文短篇小说选《太阳雪》,以全新的写作面貌,再现了华语新移民小说的风格和特点。这些作品讲述着发生在身边的家庭生活,爱情,人的成长,文化的碰撞和现实的社会,用一种变化的新意识,新思想和新地域的情感,描述着新的加拿大生活。在写作手法上,小说选展示出了新的水平,纯文学式的写作,悬念与冲突的结构表达,无纯主题的构思和对比表述的故事跨越,从作品中可以感受到写作的进步和新的风格。

在诗歌创作方面,2013年在蒙特利尔出版的诗歌选《一只鞋的偶然》,展示了魁北克华人诗歌与魁北克现实主义文化的情缘,中国加拿大华文文学研究学者赵庆庆在她发表的论文《论郑南川在魁北克的草根写作》一文中,对这本诗歌集这样评述:“写作魁北克,成为魁北克华人文学的主人郑南川的这些诗作,犹如一幅幅徐徐打开的蒙城画卷,一段段即兴的街头数码录像,一首首无伴奏的原创歌曲……对于去过诗中若干地方的笔者而言,他以朴实精准的手法捕捉到了蒙城的形神,体现了魁北克省的风物世态,流露出他作为新魁北克人的精神指归。

在散文和随笔方面,枫子的《那一城,枫红枫绿》写的十分娇艳,把中国人对魁北克和中国人与魁北克人的感觉,写成了一本精彩的故事。整本书展示着一个重要的主题,我们生活在魁北克,我们的魁北克是怎么样的,你想知道魁北克吗?是一本浓浓的魁北克社会与生活的“情书”。

4,以“新加拿大人”的姿态,在本土出版华文文学著作

长期以来,加拿大华文作家出版著作,绝大部分有赖于中国,香港和台湾三地。魁北克华人文学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立足本土,不仅以草根写作的精神体现华文文学在加拿大存在的意义,而且,以新加拿大人的精神,立足本地出版华文著作。经过十几年的努力,魁北克华人作家协会获得了加拿大和魁北克国家图书馆文学著作发行权,并自主出版发行中文文学书籍。成为加拿大首个出版发行华文文学著作,和最多在加拿大本土出版发行华文著作的文学团体。


关于“新加拿大人文学”的概念之我见

“新加拿大人文学”的概念,以一般意义上说的“移民文学”的最大区别是,文化认同的转变,以什么样的文学观写作。它应该具备下面的主要特征:

首先,写作者要有实际的,真实的新加拿大生活的体验(或经历),了解和认识新生活的基本特征和方式(时间意义)。简单地说来,物质决定精神的概念是适用的,感受是重要的,自身文化的感受和对新文化的感受需要一个“公正”理解的过程,而不是用自己文化的意识传统,取代对现实全部的理解。

其次,要在精神和心态上很好地解决一个“文化认同”问题,这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这里有两个重要的两点:一是主人精神,放弃外来人“情绪”,站在一个加拿大人的位置上写作。我们身边的很多写作者,他们始终紧抱着中国式的认同看加拿大生活,即使在海外生活多年,仍然是一个“中国人”,生活的中国化,拒绝新思想和文化,观点仍然是一贯的,传统的和中国化的。作为中国人的文化精神,应该成为“新加拿大人”文学写作的“亮剑”,这是加拿大中国人的优势,在作品中展示中国人的加拿大文学的独到认识和精神;二是写作者的主观意识要体现出加拿大的价值精神,文学的思想同样要有加拿大的价值精神。例如,如何从中国式的文学观中找到加拿大文学观的价值,中国文学倡导写人与人的活动,人与人的思想搏弈,这对于加拿大写作人来说,似乎是不太可理喻的,这里更多地是写人性追求,写自然与人的结合和人的精神。那么,作为移民的加拿大人是如何在改变和接受这样的生活观呢(思想意义)。

第三,要跳出“中国文学的域外情结”,把海外文学写成中国文学的延续。我们不否认文学海外“延续”的存在,也可以叫做“中国文学”的一部分。但是,另一部分则是加拿大文学特征的华人文学,写的是华人融合于的加拿大的生活,或者说是加拿大意义上的移民生活,这种生活有着新加拿大人“质”的特征,他们的生活在文化,历史和思想意义上有“新”的变化,是加拿大文学的“边缘”部分,是中国读者感到不同和“异样”的加拿大中国人的生活。

实现这样转变,创造一个新的写作氛围也很重要。写作者要放开自己的生活视线,深入本土生活实践。特别要敢于放弃“奋斗史”的写作模式,充分地意识到新生活的思维领域的广阔,例如,思考人性意义的生活体验,自然存在的美妙创造,科学与幻想的新思考。根据移民生活的特点,注入作为中华文化背景的“中国人元素”,可以寻找“边缘文学”中的不同特质,写出加拿大少数民族中的移民文学的另一方面。

(全文二万余字,首次向大陆文学界展示魁北克华人文学的成长概况。)
(, 下载次数: 4)





欢迎光临 蒙城汇 (https://mengchenghu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