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汇

标题: 男子入职两小时猝死,家属索赔140万,网友:这公司太冤了吧! [打印本页]

作者: 蒙城小队长    时间: 2021-2-25 03:55
标题: 男子入职两小时猝死,家属索赔140万,网友:这公司太冤了吧!
来源:北美青年

近期,微博上出现了个怪话题,话题里打工人不集体声援过劳死的受害人,改支持资本家了,这是什么新的人间疾苦?

(, 下载次数: 0)


事情经过如下:
2020年10月,上海金山朱泾某防护用品公司由于工期紧张,通过中介加急招聘了李某。李某当晚办好手续后正式入职到岗,但2个小时后,李某突然晕倒在地随即不省人事。事后,家属要求公司给予一次性补偿140万元。公司则认为:李某仅到岗2小时,仍在“试工阶段”,只能从人道主义角度给予适当补偿。

(, 下载次数: 0)


网友这次是一边倒的同情公司,觉得公司“冤枉”、“被碰瓷”,恶毒的言论还有说死者“带病上岗讹人”、“精准猝死”,指责死者家属狮子大开口,在敲诈公司。

2小时的工作被要求支付140万元的赔偿,企业冤死了!

(, 下载次数: 0)


我们认为,这个事件中有两个问题最为关键:
第一,这是不是工伤?
第二,这笔钱应不应该由企业出?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是”。

(, 下载次数: 0)
律师告诉我们,所谓“试工”其实就是通俗理解的试用期,在实际用工之日便建立了事实劳动关系。
同样的,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判断是否建立了劳动关系,是基于用工这个客观事实。
员工的突然死亡,就企业来说的确是“挺倒霉的”,但这是企业在雇佣员工时就应该承担的经营风险,就像企业经营当中必须面对的市场风险一样,企业招工人、买原材料制作出来的商品,消费者不买,难道企业经营者可以因为生意亏本就不付工人的工资吗?
再结合有关条例具体分析 ——《工伤保险条例》第15条规定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视同工伤。”
李某当晚办好手续后正式入职到岗,属于《工伤保险条例》所覆盖的“在工作岗位、工作时间”上突发疾病。鉴于双方已经形成了劳动关系,企业一方不能以“试工”推卸责任。
第二个问题,其实也有了答案,上海的工伤保险部门依法仲裁作出了理赔的要求—— 90多万元,企业又给了5万块钱作为人道补偿。
公司负责人坦言,目前受疫情影响,公司营业收入明显减少,维持下去都相当困难,如今连房租都交不起了,此事对公司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希望死者家属充分理解,公司并不是要逃避责任,是迫于现实的无奈之举。

(, 下载次数: 0)


从事件的最终解决来看,结局还是比较圆满的,也可以看出,劳动者的权利和企业之间的权益,并不是一个你死我活的关系。
国家健全的工伤保险体制能够为意外兜底,工伤保险既是保障劳动者的权利,也是在保障企业的权利。一些用人单位本身也是小微企业,动辄百万级的赔偿可能会宣告企业的死亡。这时恰恰需要工伤保险基金的蓄水池成为“缓冲垫”,担起为不幸埋单的责任。
况且,很多急于为企业喊冤的人,其实没有想到真正的、合法的解决方案——走工伤保险索赔

(, 下载次数: 0)


《工伤保险条例》规定:未参加工伤保险期间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照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
一般来说,工人的工伤保险是按月缴纳的,上岗2个小时,肯定还来不及为当事人缴纳工伤保险。
相关新闻虽然没有交代具体细节,但是,应该是由用人单位补缴了死者的工伤保险之后,再由社会保险部门“弹性处理”了李某伟的工伤保险问题,向死者家属发放了90多万的工伤赔偿,用人单位又给予了5万块钱的人道补偿。

结果出来了,争议却还在继续。

“两小时就猝死,其中恐怕会有其他因素。”
不少网友在该热搜话题下评论称,入职两小时就猝死,是不是本身存在疾病隐瞒不报;也有网友表示,公司没有安排员工入职体检,要求体检报告,摊上事属于公司的过错。
在大部分网友齐声为企业“叫冤”时,不要忘记,案件中失去顶梁柱的家庭同样值得我们同情。
员工猝死案件近些年来屡屡被报道,“用命换钱”的说法被推至风口浪尖。


不信你看这一两个月内的新闻,每一个都是血淋淋的真实案例



2020年12月29日,拼多多员工张某加班后猝死,年仅22岁;

2021年1月1日,《巴啦啦小魔仙》美琪的扮演者孙侨潞因心梗猝死,年仅25岁;

2021年1月5日,时尚博主雅鲁藏布江女人在飞机上因心脏骤停离世,年仅27岁;

2021年1月7日,北京首钢篮球俱乐部前男篮队员韩崇凯因腹主动脉瘤抢救无效离世,年仅30岁。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60万人猝死,每天近1500个人发生猝死,每分钟就有1人因心脏原因猝死,其中43%的人在40岁以下。

(, 下载次数: 0)


看完这些数据,你还觉得”猝死“离我们很远吗?
猝死 —— 指平时看上去健康的人,因潜在的自然疾病突然发作或恶化,而发生的急骤死亡。
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学会以及1970年世界卫生组织将猝死定义为:急性症状发生后即刻或者24小时内发生的意外死亡。
猝死的原因多种多样,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心源性疾病,比如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心瓣膜病及心律失常等;二是非心源性疾病:比如脑出血、肺栓塞、哮喘、过敏等。其中第一种心源性猝死最为常见,大约80%左右的猝死都是跟心脏直接相关的

(, 下载次数: 0)
对大多数普通劳动者来说,猝死与劳动者工作强度高工作压力大以及不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关


(, 下载次数: 0)


专家给出了以下6条预防措施:

1、全面体检
2、科学饮食,均衡营养
3、坚持科学合理的运动4、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5、拒绝吸烟或吸二手烟6、对已发现疾病进行药物干预
猝死事件的频发给所有人敲响了警钟,学会聆听身体的求救信号,请看下图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现代人太忙了,我们生活在一个“无极限”的世界,总是有读不完的邮件,开不完的会,读不完的文件,跟不完的新点子。
无论在家休息、外出度假还是在健身房锻炼,数字移动技术都能让你随时随地找到事做。
曾认为睡觉浪费时间,可当面对死亡时,才知健康无价,生命可贵。愿读到这里的你身体健康,今晚好梦。









欢迎光临 蒙城汇 (https://mengchenghu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