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汇
标题: 多人接种疫苗后变“新冠臂”!乘车时没做到这点,感染风险恐剧增!13%银行门把手核酸阳性! [打印本页]
作者: 蒙城小队长 时间: 2021-2-8 04:36
标题: 多人接种疫苗后变“新冠臂”!乘车时没做到这点,感染风险恐剧增!13%银行门把手核酸阳性!
来源:加拿大蒙特利尔蒙城汇网
(, 下载次数: 0)
而蒙特利尔官方通告累计确诊97995例(增加476例),死亡4378例。
多人接种疫苗后变“新冠臂”
魁省昨日接种了2033株疫苗,累计共接种256550株。
一些Moderna COVID-19疫苗的接种者报告说有“ COVID臂”,接种后会出现红色的病变或皮疹,但专家说这种反应无害。
接种疫苗五到十天后出现,极为罕见的“ COVID手臂”现象可能使人在注射部位周围皮肤发痒和肿胀,有时甚至会出现红肿或荨麻疹。
但是专家说,“ COVID手臂”不过是一种无害的免疫反应,它将在一周内消失。
临床研究员兼多伦多医生艾里斯·戈芬克尔博士在周六接受电话采访时说:“这似乎是过敏反应的延迟。当人们注射的部位发红,这就是注射疫苗可预见的副作用。”
戈芬克尔说,“ COVID臂”的副作用并非“ COVID疫苗所独有”,事实上,它甚至也不是“疫苗独有”,理由是接受破伤风,水痘和MMR疫苗的人有类似反应,或者只是轻度感染局部过敏反应。
戈芬克尔说:“过敏原的行为不一定以可预测的方式发生,但是COVID臂很不寻常……它在很小的一组中发生,它也非常温和,作用有限。”
她补充说:“ COVID-19的风险要大得多。”
波士顿马萨诸塞州综合医院全球健康皮肤病学主任,全球COVID-19皮肤病学注册资料的主要研究者Esther Freeman博士在一月份对《今日美国》说,“ COVID臂”是“已知现象”,“没有迹象表明”该反应绝非人体短暂的局部免疫反应。
弗里曼说,迄今为止,只有14人在全球COVID-19皮肤病学注册表中报告了“ COVID臂”。
正如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中所述,在Moderna的疫苗测试阶段也报告了“ COVID臂”症状,研究人员报告称244名参与者在首剂后经历了皮疹样反应,而68名参与者在注射后出现了类似的症状。
戈芬克尔(Gorfinkel)警告说,在检查任何疫苗的副作用时,条件控制非常重要,并说在Moderna试验中报告的反应来自“超过30,000”人,其中一半接受了安慰剂。
“了解到大约有30,000人接受了某种注射,其中有15,000人接受了活性疫苗。因此,如果您将其看作是一小部分,突然之间不仅变得很小,而且变得非常小,以至于他们可能甚至还没有发现它是一个明显的副作用,”戈芬克尔解释说。
她说:“在15,000人中,有244人所占的比例非常小……这只是经历中的一小部分,接种疫苗的好处远大于缺点。”
辉瑞疫苗的接受者中“ COVID臂”的报道不多,但戈芬克尔说,这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除非有更多数据才能找到答案。
多伦多总医院传染病专家艾萨克·博格奇(Isaac Bogoch)博士最近在接受第二剂辉瑞疫苗后不久在其一名患者中发现了“ COVID臂”病例。
Bogoch说,他的病人服用了一些非甾体类抗炎药,类似于阿司匹林,几天后病人的症状消失了。
他补充说,重要的是要知道这些反应很可能是疫苗的免疫反应,但并非每种情况都值得关注。
Bogoch说:“当您有这样的轻微反应时,其中许多都不会被报告,因为它们是轻度的,并且自我限制,因此将会出现严重的漏报。”
Bogoch同意Gorfinkel的观点,即当目标是向数十亿人接种疫苗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有更多数据可用,以解释为什么有些人对疫苗的反应与其他人不同。
戈芬克尔说,任何对COVID-19疫苗的副作用感到担忧或恐惧的人,无论是“ COVID臂”还是其他,都应该向医生咨询。
坐车时没做这点感染风险恐剧增!
近日一项研究就指出,在乘车过程中也会有更有效的防病毒方式!
虽然我们在疫情下乘坐出租车或者共享汽车的机会大幅下降了,但很多人还是需要驾车或乘车出门。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持戴口罩、注意常触摸位置的清洁消毒。
尽量开窗通风,也能有效防止病毒在狭窄的车内空间肆意传播。来自英国利兹大学的学者建议,如果不能将车内四面窗全部打开,那么就尽量保持对角线的两扇窗户敞开!
按照示意图来看,也就是把位于驾驶座后座的窗,和副驾驶侧的窗都打开。这会帮助减少车厢内的病原体负荷,是除了戴口罩外最有效的减少传播风险方法。
新冠研究: 13%银行门把手核酸阳性
来自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的科学家们在去年4月到6月期间,擦拭了数百家超市的门把手、邮箱、垃圾箱等,以检测新冠。
结果,他们仅仅检测到29个阳性取样,占全部样本数的8%。而且,阳性样本上病毒的数量很少。
科学家们认为,结果显示,人们从这些物体表面感染新冠的风险“很低”,只有2000分之一的感染几率。
但是,该研究的另一个发现就比较令人吃惊了——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气溶胶飞沫(空气传播)才是新冠病毒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主要方式!
当一个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散发出的新冠病毒飞沫,是新冠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尽管认为受污染的表面传播风险小,但专家表示,人们还是应该消毒双手以保持安全。因为被感染的手触到鼻子和嘴巴时,病毒仍然可以进入人体。
因此,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依然是预防新冠的有效方法。
此外,研究者还指出,病毒可以在室内环境中生存超过24小时,不过在户外空间阳光下,病毒则不能长期生存。
这项在人口达70万的波士顿进行的研究,科学家们在4月到6月期间,不定期对城市的多个物体表面进行了350次取样。在研究过程中,几乎每周都要对每个表面进行一次测试。
研究数据如下:
总体来说,物品表面的阳性比率达8.3%。
其中“含毒率”最高的是垃圾桶,有25%。
银行门把手或ATM:13.3%(30拭子中有4个阳性)
地铁门:2.5% (16拭子中有2个阳性)
超市门或购物篮:11.1% (36拭子中有4个阳性)
人行横道按钮:10.4%(48拭子中有4个阳性)
加油站泵或门把手:6.9% (29拭子中有4个阳性)
餐厅门把手:3.3% (30拭子中有1个阳性)
邮局信箱:0% (7拭子无阳性)
这一研究再次打破人们的认知。早在新冠大流行前期,有实验显示,新冠病毒可以在塑料和不锈钢表面停留数天时间。而且,世卫也宣布了病毒会通过物体表面传播。
于是,游乐场关闭了,怕设施表面的病毒传播;人们去超市买菜,会戴上手套,怕购物车的手柄上的病毒传播;坐电梯的人更是瑟瑟发抖,绝不敢用手直接触碰按钮。
警惕是好事,不过也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了人们的注意力——重视了物体表面,却忽视了空气传播。
在疫情发生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西方很多国家和地区,忙着给物品消毒,却一直不能证实口罩的有效性,使防疫走了长长的一段弯路。
现在,这个研究告诉我们,新冠病毒的确能在门把手和物体表面停留,但这些并不是主要的感染源。
希望在这些研究和工具的帮助下,人们能对新冠有更好的认识,也作出更明智的日常选择,在各类型公共室内空间时都要注意通风、戴好口罩!
欢迎光临 蒙城汇 (https://mengchenghu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