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汇

标题: 藤校放榜之后,一批在非洲做义工的志愿者集体失踪了.... [打印本页]

作者: 萌村村长    时间: 2019-10-4 14:26
标题: 藤校放榜之后,一批在非洲做义工的志愿者集体失踪了....
16岁瑞典少女Greta Thunberg最近可谓是“红透网络”


(, 下载次数: 1)

她可能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因为“环境保护”这个看起来正当无害的倡议而霸占全球各大媒体的头条报道,并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激烈的讨论

为了“星期五为未来”(Fridays for Future)这一环保运动,Greta决定:

先是休学,紧接着在2019年8月乘坐零排放帆船从英国出发抵达纽约;

然后在9月的联合国气候峰会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讲斥责各国政府忽略全球气候变暖,在环保议题上毫无作为。


虽然指责Greta的演讲和主张是“哗众取宠”“因噎废食”、休学更是“舍本逐末”的声音层出不穷,但是不得不说,Greta所表现出的青年一代所具有的社会责任感,确实也很鼓舞人心。


(, 下载次数: 1)

在这个16岁少女一系列操作的背后,其实不难看出:美国教育系统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和社区服务。


为了把孩子送进名校

他们先把孩子送到非洲

为了构建漂亮的履历和申请文书,满足顶尖美国大学的申请条件,许多经济富裕的家庭纷纷把孩子送到非洲、南美洲、东南亚等地的欠发达国家从事志愿者活动

使用谷歌搜索关键词“volunteering in africa(在非洲做志愿者)”,会出现大量的机构和项目介绍,服务内容包括野生动物保育、环境保护、妇女儿童保护和教育等。

还有些学生甚至会选择自己在非洲建立服务机构,摇身一变就成了机构的CEO

志在美国顶尖院校的中国申请者,也深刻意识到了志愿活动对于大学申请的重要性。

国际学校的许多学生和欧美学生一样,选择“走进非洲”

也有许多同学趁着最近几年支教蓬勃发展的东风,在暑假期间前往中国农村地区的学校参与志愿活动。


(, 下载次数: 1)

在今年3月美国各大院校放榜的时候,美国社交网站上出现了一个段子:“每年各大藤校放榜的时候,都会有许多非洲NGO(非政府组织)失去了它们的CEO”

这个段子是在讽刺出身富裕家庭的顶尖大学申请者们只顾作表面文章,志愿服务的目的只是为了得到顶级大学的青睐,一旦获得录取,就会立刻把这些“善举”抛之脑后,毫无持续性可言

不过“走进非洲”真的是“走进藤校”的前奏吗?为什么顶尖大学会对有丰富志愿者经历的申请者青眼有加?


(, 下载次数: 1)

首先,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到一个陌生且自然和人文资源短缺的环境中从事志愿活动,确实能够帮助学生得到成长和锻炼。

就算有着充足的金钱预算,学生也必须能够学着调节心理的落差,学会观察周围的环境和人,学着利用有限的物质资源维持日常生活,而且懂得使用当地的交流方式与当地人沟通。


(, 下载次数: 1)

其次,对于家境优渥、成长顺遂的学生来说,近距离接触贫穷、匮乏、疾病、资源缺失,是一种远超任何书本描述的震撼体验,能够极大增强学生的同理心,有助于他们理解世界的多样性,学会尊重他人。

而且学生在欠发达地区的经历确实可以成为一颗深入学生心灵的种子,在之后面临困境、抉择、挑战的时候,这段经历会给人意想不到的指引和启发。

在志愿者活动过程中逐渐找到自己的理想和未来发展方向,最后成为医生、社会企业家、社会创新者的学生不在少数。

但是,每年突然销声匿迹、再也没有出现在非洲/东南亚/南美大地的那些志愿者们也在时刻提醒大家,光鲜亮丽的藤校录取通知书下面,还有些不应该被忽视的“志愿服务”真相


那些志愿服务背后的

“肮脏”「真相」

频繁却不连贯的志愿活动,一批批到来又离开的志愿者,会给本就接待能力有限的地区增加很大的负担,加重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

短期(1-3个月)的服务周期很难带来实质的服务效果,即使学生缴纳的生活费用也大多是进了中介机构的腰包,很难为当地居民带来实质的收入。

此外,心理援助、动物保育、食品健康等大部分主题服务要想取得成效,都需要志愿者具有一定的生物、心理学、化学相关专业背景,而由理论和实践经验薄弱的高中生组成的服务队,服务质量很难得到保障

那些注册了NGO却半途而废的CEO们,除了给当地留下了增加就业机会、解决社区痛点等虚假的承诺,没有带来丝毫的改变。


(, 下载次数: 1)

对于学生自身来说,很多志愿活动的效果也和想象中完全不同

除了忍受着物质生活的拮据和精神上的独孤,很多学生整个夏天都在做着搬运物资、打扫卫生、文书整理、给动物投食等单一机械劳动

既没有任何创新性可言,也没有可追踪、可衡量的项目结果,很难达到为简历和申请文书添彩的目标。

许多富有经验的美国大学申请顾问(college counselor)都曾经提醒过申请者,表现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全球视野有许多种方式,绝对不应该把认知限在“去非洲做义工”“拿到知名人士的推荐信”这些选项中。


(, 下载次数: 1)

如果一个学生可以在文书中清楚有条理得说明自己“为什么想要成为志愿者,参与的项目有什么特点,自己在项目中扮演了什么角色,遇到了哪些挑战,收获了哪些感受,以及后续项目进展和效果”。

那么即使这个志愿项目服务的是一个小社区,即使写推荐信的人只是当地服务机构的小负责人,学生也能够通过生活鲜明的性格和形象和认真负责的行事风格打动大学的招生官


最能打动名校招生官的

其实是你自己

比家庭经济地位和人脉资源更有说服力的,是年轻的申请者如何诚实和努力的提升自己

正如在前不久爆出的史上最大的名校招生舞弊案,即便家长和中介把你包装得完美无瑕,可那并不是真正的你,终有一天泡沫会被戳破,你会被打回原形,最后一无所有。

同样,你交了一堆钱跑去非洲做完了所谓的志愿,但那无非是买了张机票把你从舒适的家中「平移」到了相对落后的环境里,对你的人生和心灵根本没有任何改变和触动,更不用说改变他人的命运。

志愿活动的核心是“给与和服务”,是把自己真正当做社区和社会的一员,尊重、回馈和帮助他人
若不能认识和赞同这一点,就很难坚持递送可持续、可衡量、高质量的志愿服务。


(, 下载次数: 1)

如果花费大量时间、精力、金钱参与志愿活动,为的仅仅是满足美国大学申请条件,这是不是也是一种舍本逐末?

来源:INSIGHT视界






欢迎光临 蒙城汇 (https://mengchenghu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